在這段福音中,主耶穌預言了末日的情況,這是所有的人所無法避免的,到時候會有災難及恐怖的異象,世上所有的一切都要結束,這也是耶穌第二次來臨的時候,猶太教會將終於等到期待已久的默西亞,也就是所謂的「公審判」,每個人的功過都要攤開在所有人的面前,沒有任何可隱瞞的事,想像一下那會是如何的情景,而這個時刻連天使也不知道。
當我們看到世界的亂象時,內心就應有所警覺,那個時刻要像盜賊一樣的來到,如果我們知道何時要來,我們一定會做好準備,如果我們時時做好準備,那又何必在意這個時刻何時要到來呢!天主會以最好的方式、最佳的時刻迎接我們的靈魂。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耶穌在本段福音徹底地描繪出經師的形象,愛引人注目、爭首位、取不義之財,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這段話對虔誠的天主教徒們真是一項挑戰,我們度虔誠的教友生活,所求為何?意向為何?只有自己與天主知道,天主不看人的外表,而看人的內心。
接下來這一段福音可說是對我們個人奉獻是極精典的闡述,每當我們奉獻時就應當想起這段福音,我們是像窮寡婦一樣慷慨,或是處處捨不得;奉獻不在數字的多少,而直指內心,有人說奉獻要到達心痛的程度,才是有價值的奉獻。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師在猶太人的社會佔有較高的地位,也為猶太人解釋舊約經書,這個經師可能看出主耶穌的智慧想要試探或是向耶穌確認所提出的問題:「什麼是最大的誡命!」耶穌直接回答:「先要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也就是要用盡一切來愛天主,十誡的前三條即在於此。其次則是要「愛近人如你自己。」十誡的後七條也就是與人相處的關係;所以耶穌引用申命記的經文,以簡單的兩句話就將誡命解釋清楚。
本段福音在瑪竇及路加福音中亦有記載,經師提問的目的是要試探耶穌,因此將他們認為最爭議性的問題提出來詢問耶穌(認識基督上,第201頁),由此可見人本身的驕傲。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段耶里哥的瞎子巴爾提買被治癒的故事,給我們許多啟事,在聖經上能留名的人不多,這位瞎子卻留下了姓名,我們相信他早已耳聞耶穌的大能,因此當耶穌在他面前經過時,他捉住了唯一的希望拼命喊叫:「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罷!」這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喊叫,周遭再大的阻礙也抵擋不了他的信心與熱忱。
耶穌聽到了他的聲音卻未立即回應,終於祂站住叫巴爾提買過來,耶穌早已知道他的要求,卻要看到他的信心,就這樣因著信德而成就了奇蹟,藉著這樣極大的恩賜,他決定放棄一切跟隨基督;當我們處於困境,我們是否也能擁有相同的信心,呼喊著耶穌聖名;而當別人有難時,我們是否視而不見,也不願伸出援手呢?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福音談到雅各伯和若望向耶穌要求:「將來一個祢右邊,一個坐在祢左邊。」我們可以想像他們說出這麼狂妄的話之後,其他的宗徒反應如何?心裡一定是:「○+※」這些都是人性的反應爭要職、求要位;而在瑪竇福音卻說是由他們的母親向耶穌求的,似乎想要位這兩位門徒留下顏面,當然我們要肯定的是這兩位宗徒日後為教會作的貢獻與犧牲。
重點在於耶穌如何回答他們的要求:「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這句話成了千古名言,不論是在教會、國家、社會、公司或是家庭,若居首位者皆能擁有這份捨己為人的胸懷,實為眾人的福氣,主耶穌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今天是傳教節,我們是否也有宗徒們愛主宣教不落人後的決心。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段福音在其他兩部對觀福音(路十八:18~26及瑪十九:16~26)都有提到這位「富少年」的故事,他有心追隨耶穌且自幼遵守天主的誡命,耶穌一看到他就喜歡他,但當耶穌再作進一步的要求他時:「你去,變賣你所有的一切,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背著十字架,跟隨我!」他卻面帶愁容,憂鬱地走了;讓我們想一想,天主要的是我們所有的一切,當天主要求我們的時候,我們是否有什麼是割捨不下的呢?是:頭銜、財富、慾望、軟弱、安逸、面子、痛苦、悲傷或是其他什麼呢!因此我們不敢放手將自己投入天主的懷中。
伯多祿代表了我們獻身於主的所有人們問到,我們能獲得什麼呢?耶穌肯定的說:為了天主捨棄一切的人們,若不在今世獲得百倍賞報,那就是在來世獲得永生,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終向,一切幸福的所在。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福音談到的事婚姻聖事,在創世紀早已提到,天主造了一男一女使他們結合為夫妻,且是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吾主耶穌再一次說明婚姻且提升到聖事的地位,並此說明了犯姦淫的定義,任何一方辜負的配偶就是犯姦淫,因此在天主教會內不能離婚,准予分居,但有些特例需由教會法作解釋。因此婚前應慎選配偶,彼此負責,共同經營美滿的家庭。
在福音第二段談到耶穌如何愛孩子,這是在聖經中經常出現的畫面,成人因心思念慮複雜,而失去了單純,孩子非常單純永遠看著父母的手,所以我們亦當常保持斥子之心,單純地愛天主及愛人;同樣孩子亦指社會上之弱勢族群,眼前八八水災的受災戶亦然,真正的喜樂為何?應該是無私的服務及協助弱小。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望對耶穌說:因為有人因主的名而驅魔,而禁止了他;耶穌說了一句名言:「誰不反對我們,就是傾向我們。」在宣揚宗教對談的今天,也可以說耶穌不是天主教徒的專利,而是屬於整個基督宗教,所有因耶穌基督之名及為光榮天主而作的事,都是好事,都屬於聖神的事功。
基督徒應該要成為他人的榜樣,而不要使人因我們的行為不良而跌倒;耶穌更清楚的說到,不要為了肢體的完好,而卻讓自己犯罪,殘缺雖然是一種「惡」,因其有所缺乏,但不是最大的邪惡,最大的邪惡是「罪」,因其使我們與天主分離,而失去我們的目標-天堂。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穌不斷地預言,祂將要如何為人類犧牲,但三天之後必要復活起來,耶穌掌握著自己得生命,祂是生命的主宰,因此祂可以自願地放棄它而在擁有它;然而宗徒們不瞭解這件事的意義:「罪惡由一人而來,而由一人來承受。」一般人面對痛苦避之唯恐不及,除非我們擁有超性的看法,然而基督的十字聖架已戰勝了一切,且為我們作了贖價。
在宗徒之間仍有人性的一面,為爭論誰是最大的,然而耶穌開了他們的眼界,也作了最好的解釋:「誰願作最大的,就要作最小的,樂於服務他人。」這也讓我們知道在團體中居首位的,他所應做的事就是「服侍他人」,人似乎將首位與特權畫作等號,而耶穌的想法卻讓人大感意外,但卻是非常貼切。
在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很喜歡小孩子,是因為他們單純、天真、可愛及不虛偽,這裡也可以衍生至弱勢團體,那些需要我們照顧的人們;無論我們出於善心去接納一個孩子或是弱勢族群也是為吾主耶穌而作。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耶穌問門徒們說一般人認為:「我是誰?」又問這些朝夕相處的門徒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耶穌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並不在意一般人說祂什麼,而在意我們認為祂是誰:「如果你愛我,就該認識我。」只有宗徒之長代表我們回答說:「祢是默西亞。」在瑪竇福音又加上了「永生天主之子。」瑪竇會如此寫因為當時他就在場,此時耶穌稱讚伯多祿是有福的,因為是天父給他的啟示,而非來自於人的聰明才智,因此耶穌接這說要將自己的教會建在這個「磐石」上,因此伯多祿的地位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之後耶穌談到祂將要為人類受苦且被殺害,但第三天就要從死者中復活,這是耶穌來世上最終的使命;而此時伯多祿為表現他愛主不落人後,將耶穌拉到一旁說:「絕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耶穌隨即斥責他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 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天主的計畫與人的想法有極大的差別,我們只有善度祈禱生活才能與天主的旨意合一。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今天這篇福音中我們又享受到吾主耶穌的仁慈,有人給祂帶來一個又聾又啞的人,耶穌沒有當眾治好他,而是先將他帶開,對他作了些細膩的動作,就治好了他。
在生活中我們是否因為固執己見而拒絕過真理,是否因為信德不足或瞭解不清而不敢為耶穌作證,就如同這個又聾又啞的人一樣,然而一旦我們經歷過基督臨在於我們的生活,藉由信德使我們不再裹足不前,就像如此神秘地被醫治一樣。
依撒意亞先知的話應驗了「聾子聽見,啞巴說話!」這是天主臨在證據,誰能阻擋我們親近耶穌呢?誰能堵住我們的嘴為讚美祂呢?是的「祂所做的一切都好及了!」耶穌卻不願意人大肆宣揚;若是你我也經歷了這樣偉大的奇蹟,能不挺身而出為主作證嗎?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這一段福音講論到何謂真正的潔淨與不潔,經師及法利賽人恪守「梅瑟的法律」,而這法律確實由天主對梅瑟所頒佈的十誡而來,但猶太人將其發揚光大且鉅細靡遺,卻使人礙手礙腳,也使猶太人成為很特別的民族;例如說:猶太人回到家中要先淨身,洗手才能吃飯,吃飯時換吃別的菜也要洗手,且認為「飯前不洗手等於姦淫;飯後不洗手,等於殺人。」(劉鴻蔭神父,基督是主上,第138頁)
這次經師及法利賽人看到門徒吃飯時沒洗手,而開始質問耶穌,吾主直指他們虛偽的內心,而說到:真正的不潔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心,若僅恪守外表的形式,而並重視內修生活的分微,那有何意義呢?食物由外而進入體內並不使人污穢,反而來自於內心一切邪念,而呈現於外的才會使人犯罪。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跟隨耶穌的門徒們,因為祂所說的話而起了反感,然而耶穌早就知道誰是祂所揀選的,而誰會離開祂或出賣祂,因此就我們的個人聖召而言,是天主在創世以前就已經被我們準備好了,不是我們揀選了祂,而是祂親自揀選了我們,為我們而言是何其榮幸。
而耶穌此時也問那十二個門徒說:「難道你們也願走嗎?」伯多祿代表了宗徒也代表了我們,明認耶穌是主,且作了回答:「主!惟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這是來自誠摯的靈魂,內心的吶喊,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唯一的歸宿。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穌接續上週所說的話,耶穌非常清楚地說明了祂就是「天上神糧」,他也知道猶太人不相信祂因而彼此爭論,因此耶穌又向他們說祂的肉,是真實的食糧;祂的血,是真實的飲料。誰吃祂的肉,並喝祂的血,便與主同在;聖體聖事讓我們預嚐到天國,也是進入天國的保證(費方濟,《與主密談》,第4冊,65章)。
因此聖體聖血不只是一種象徵,而是天主臨在的標記,就如聖施禮華所說的一樣,耶穌為了愛我們而被關在聖體櫃當中,等待祂所愛的人接近祂,當我們領了聖體與耶穌結合後,我們也成了一個活的聖體櫃了。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派遣宗徒-網路相片
在這段福音中記載著耶穌召集那十二宗徒,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出去,並賜給他們制服邪魔的權力,更特別的是要他們什麼也不要帶,而在四部福音中對要帶什麼東西所記述的也並不一致,主要在於要宗徒門保持神貧,而且天主所派遣的工人自然會有他的酬勞,人們如何接待他們就如何接受;但那不接受他們的又如何呢?「你們就從那裡出去,拂去你們腳下的塵土,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
耶穌總是知道何為才是良辰吉時,何時應當宣教或是下網捕魚,這次也是一樣結果「他們就出去宣講,使人悔改,並驅逐了許多魔鬼,且給許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們。」實在是成果豐碩。有時確實如此我們努力多時毫無成效,然而使徒工作的成果卻是天主自己賜予我們的,主要是要我們在任何事情上信任天主,且不要自誇。
一般人認為傳教工作是神職人員責無旁貸的使命,然而聖伯多祿在初期教會即已對平信徒的使命說明清楚:「至於你們,你們卻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為叫你們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你們,進入他奇妙之光者的榮耀。」(伯前2:9)天主在創世之前就已經揀選我們成為祂的偕同救贖者,參與祂救贖人類的事業,所以我們身為平信徒亦從事著屬於天主的事業,這是何等的光榮,而且在我們回歸父家時,要對天主交帳。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之糧-網路相片
在上週的福音中記載著,群眾要耶穌賜予他們「天上神糧」,本週的福音耶穌清楚地回答:「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群眾不瞭解耶穌所說的話,以為耶穌有什麼問題,因此耶穌又解釋說:「…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誰也不能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在末日要叫他復活…凡接受父的教導而學習的,必到我這裡來。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只有那從天主來的,才看見過父。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之糧-網路相片
在上週的福音提到群眾們經歷了「增餅奇蹟」,之後他們開始尋找耶穌,但耶穌看透人心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蹟,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他是天主聖父所印證的。」耶穌說話不拐彎抹角,直接說出重點,告訴我們不要為可朽壞的物質忙碌,而要追求「永生的食糧」-即耶穌自己,也就是要信從耶穌,改過謙善。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餅奇蹟-網路相片
耶穌第一次的增餅奇蹟讓五千人吃飽,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五餅二魚」奇蹟,在四部福音中(瑪14:13-21;谷6:32-44;路9:10-17)都有類似的記述,神學家們亦將增餅奇蹟作為聖體聖事的預像,大批群眾因為耶穌所行的奇蹟而跟隨著祂,耶穌醫治了人們的病痛又怕他們挨餓而給予他們飽飫,由此可見耶穌的慈愛。
在過程中耶穌刻意試探斐理伯,要他想辦法給他們吃的,因為他跟隨耶穌身邊也看到祂所行的奇蹟,卻對耶穌不瞭解也沒有信心,否而提出疑問;此時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帶來一個孩子,「他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安德肋仍然沒有信心的說:「但是,為這麼多的人,這算得什麼?」我們可以回想在加納婚宴時,「耶穌的母親向衪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妳有什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衪的母親卻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聖母的反應與門徒截然不同,完全相信耶穌會成就這項奇蹟毫不懷疑,因此耶穌的第一個奇蹟是在聖母的要求之下完成的。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穌善牧-網路相片
在這段福音中我們看到,每一位宗徒在完成使徒工作後,來到耶穌跟前報告,在聽完報告後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來,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會兒!」成果分享很重要,可以互相激勵彼此學習,而且辛苦之後需要適當的休息,充完電之後再上路;如果我們只知道一路往前衝,而忘了自己的祈禱生活,終究會使我們身心俱疲,毫無效率,因此在每天我們需要有祈禱的時間,每個星期找神父辦告解,報告一星期來的收穫及缺失,每個月應該要參加半天的短避靜。
耶穌所到之處都會有廣大群眾包圍,由此可見一個充滿愛的人,自然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愛、治癒及滿足,耶穌是善牧熱愛祂的羊群,祂的羊群也聽從祂;同樣的如果我們由內心活出基督的愛,我們也會肖似祂,同樣也會吸引群眾。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至今年 六月十九日 起至明年 六月十九日 為司鐸年,且是司鐸主保聖若翰‧維雅納逝世一百五十週年紀念,鼓勵教友們活出平信徒的普通司祭職,並為神職人員聖召祈禱,求天主廣賜聖召好看守群羊。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網路相片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讀到耶穌如此完美的人仍然會受人懷疑及屈辱,何況是不完美的我們,耶穌曾說:「沒有僕人大過主人的;如果人們迫害了我,也要迫害你們;如果他們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若15:20)所以當我們因為信仰而遭遇非難時,沒有什麼好驚訝的;然而就是因為祂家鄉的人們不接受祂,因此所有的恩寵也沒有賜予他們,而轉到其他村莊去了,由此可見恩寵的降臨與否完全視個人的信心與態度。
當我們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難時,應該回想起聖保祿的話:「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為此,我為基督的緣故,喜歡在軟弱中,在凌辱中,在艱難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而且主業會創辦人聖施禮華告訴我們:「我要告訴你,人在世間的寶物是些什麼:饑渴,冷熱,痛苦,恥辱,窮困,孤獨,背叛,譭謗,坐監...,所以你勿輕視它們。」(道路194)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物,我們卻視之為珍寶,如此還有什麼是能夠難為我們呢?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