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孟德神父(Fr. Charles Belmonte Lopez)專欄
https://charlesbelmonte.blogspot.com/

目前分類:翻譯文章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3.02.06 Students' Prayer 

學生的祈禱

By St Thomas Aquinas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片引用:https://www.billboard.com/music/rock/eric-clapton-george-harrison-new-song-i-still-do-angelo-mysterioso-6882740/)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當我的吉他在輕泣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is “Dream” by CalvinHollywood
https://calvinhollywood.deviantart.com/art/DREAM-67154791)

2022.02.08當天主創造女人

(Original post was by from Megan James)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貞潔!可能嗎?

深入瞭解第六誡及第九誡

者:若瑟路易士索力亞

者:林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德的榜樣之四:厄里亞先知

這是一系列關於聖經中一些有堅強的信德,堪作我們榜樣的人物的文章中的第四篇。厄里亞給我們顯示出天主怎樣幫助那些向祂祈求的人,尤其是當他們遇上困難時。

譯者:林豪,校對:主業團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德的榜樣之三:達味,一個合乎天主心意的人

這是一系列關於聖經中,一些深信天主和祂的安排,堪作我們榜樣的人物,的文章,其中的第三篇。

譯者:林豪,校對:主業團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德的榜樣之二:梅瑟的聖召及使命

這是一系列關於聖經中一些深信天主和祂的安排,堪作我們榜樣的人物的文章中的第二篇。

譯者:林豪,校對:主業團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prayer to accept sadness, written by a priest who survived a Soviet prison camp

接受悲傷的禱文,由被監禁在蘇聯集中營,倖存下來的神父所寫的

譯者:林豪

https://aleteia.org/2021/02/14/a-prayer-to-accept-sadness-written-by-a-priest-who-survived-a-soviet-prison-camp/

Sarah Robsdottir - published on 02/14/21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德的榜樣之一:亞巴郎

這是一系列關於舊約和新約人物的文章的第一篇,他們向我們清楚說明了天主與祂的子民有多麼親近。

譯者:林豪,校對:主業團

參考網頁:信德的榜樣之一:亞巴郎 - 主業團 (opusdei.org)

亞巴郎,我們信德之父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Javier Lopez、譯者:林豪、校稿:主業團

參考網頁:

https://opusdei.org/zh-tw/document/zhuan-ye-shang-de-sheng-wang/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Wenceslao Vial、譯者:林豪、校稿:主業團

參考網頁:

https://opusdei.org/zh-tw/article/cheng-chang-yi-xiang-shu-yu-jia-ting-de-shi-ye-er/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Carlos Ayxelá、譯者:林豪、校稿:主業團

參考網頁:

https://opusdei.org/zh-tw/article/qi-ta-ren-he-wo-shi-tong-yi-shou-shi-pian-de-bu-tong-zhang-jie/

這是一系列關於鑄造並強化基督徒人格的新文章。「人的生活絕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他人的生活交織在一起的。任何男女,皆非絕句;只有我們大家一起,才能組成一闋天主用我們的自由合作而寫出來的神曲。」

「天主看了認為好。」[1] 這是在聖經關於創世的第一篇的敍述中反覆出現的重句。第二篇的敘述則與它成了一個對比。第二篇的敘述「喚起了天主當祂凝視著亞當時祂的想法,甚至祂的情感;祂看見他獨自在樂園裡。他是自由自在的,他是一個主人……但是他是孤獨的。天主看了認為『不好』。」[2] 人的孤獨自憐就像是一塊與整個創世的設計圖互不吻合的組成部分。當天主最後還是將厄娃領到亞當面前時,亞當視她如自己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3] 從此,亞當就從一種奇怪的、他自己也無法解釋的憂鬱中解脫出來。現在,他真的能夠與天主一起說:「樣樣都很好。」在他遇見「像他一樣的人」之後,他的聖召堅強了;對他來說,世界不再是一個冷漠無情的地方了。

與他人共同生活是可以發展我們的人格的,但事實上這樣做還有更為豐富的意義。我們需要他人,而且他人也需要我們。他們從來就不是多餘累贅的;他們是我們永遠都歸屬的、天主召叫我們去接待及歡迎每一個人的「地方」。由於我們都有一個過去、一個家庭、一個鄰里、一個文化,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家」,一個歡迎他人的地方,而且無論我們去到哪裡,我們都可以建立一個家。由於我們有一個家,我們可以視這個世界為一個家,視它為自己的家,同時也是「我們共同的家園」。[4] 我們對自己的根的熱愛,和安詳地培育自己的性格,使我們能夠愛與被愛,歡迎與被歡迎。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B故事-老班的祈禱

譯者:林豪

一位神父在中午的時候經過他的教堂,他想要到祭台前看一下有誰來教堂祈禱。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譯者:林豪

A newly arrived soul in Heaven was met by St. Peter. The saint toured the soul around Heaven. Both of them walked side by side inside a large workroom filled with angels. St. Peter stopped in front of the first section and said, "This is The Receiving Section. Here, all the petitions to God said in prayer are received".

一個靈魂剛到天堂遇到了聖伯鐸,聖人帶他參觀了天堂,他們一同進入了一間大型的工作室,其中擠滿了天使,聖伯鐸停在第一個區域說:「這是接收區,在這裡,所有在祈禱中向天主的祈求,都收集到這裡。」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pus Dei (which is Latin for "Work of God") is a group in the Catholic Church founded on 1928 in Spain by St Josemaría Escrivá. It is composed mostly of ordinary students, housewifes, workers, professionals, both married and unmarried. Two percent of its members are priests.

Opus Dei主業會(拉丁文意思是「天主的事業」),這是天主教的一個團體,由聖施禮華在1928年建立於西班牙,其中的成員,大部分是一般學生、家庭主婦、工人、專業人士,也就是涵蓋了所有獻身於工作的人們,包括:結婚及不結婚的成員,而其中百分之二是神父。

All Catholics believe that there is life after this world. They also believe that if one behaves according to one's conscience and the teachings of Jesus Christ, they will enjoy infinite and eternal happiness afterwards. This is what "heaven" means--unlimited happiness that does not end. Being in heaven is the same as being a saint or being holy. This is what Catholics believe.

所有的天主教徒都相信今生之後,尚有來世,他們也相信如果人們依照良心及耶穌基督的教導而生活,他們將來會享受無限及永恆的喜樂,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天國」-享受無限制、無止境的喜樂,能夠進入天堂也就是要達到聖人的境界或成為神聖的,這是天主教徒所深信的。

Opus Dei teaches its members and their friends what ordinary people like them can do in order to enjoy that eternal happiness, to become holy. Its basic teaching is that--aside from fulfilling one's spiritual obligations--one must study or work to the best of his ability, and fulfill his obligations to his family and to other people as best as he could. By doing so, he can also get to heaven, he can become holy.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ch: Cantata, BWV 147,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耶穌,眾所渴慕歡悅

自天降生甘居卑貧

天使高歌歡欣踴躍

至此清晨朝拜讚頌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耶穌對話十分鐘

翻譯:Peter Herbert;校對:林豪

 

要討我歡心不需要較高的學識,而需要愛。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重鎖

「道路」警告我們[1],如果我們要看守好我們的心,要以七重鎖將它鎖緊,顯而易見地以一種生動的方式來表達,如果我們要保證其安全,必須要有許多的預警措施,但現在我要以字意來說明七重鎖的想法,要記住,當然這些為保護心門的引導可以是五個或五十個而不一定是七個。

第一、二、三道鎖

第一道鎖有意不要過於刻意拒絕已經存在的一份愛,心只是要愛,且如果這樣的渴望沒達到,會尋求其他事物的愛,聖施禮華一直這樣警告我們,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要避免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就是要愛對人,更重要的是偕同天主,以已婚者為例,天主願意以特別的聖事結合兩個人,當然,以理智而言所有的愛,不論是為天主或是為人,都不是容易的事,必須要每天保持活力、增加及增強,今日的愛總要勝於昨日而少於明日,據此,因為愛要在品質及強度不斷地增加,所以要勝於昨日而少於明日。

第二道鎖是以感官的方式,我們必須先知道我們能愛,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一個人則必須藉由感官,而且是藉由視覺:「眼睛!多少罪惡由它們進入心靈之中,我們都有像達味王的經驗!假如你留心視覺,你們的心也就有了保護。」[2]這是我們要非常小心的部分,當然沒有人能要我們不用眼睛,如果我們工作時,移動到不同的地方,與別人相處,我們必須要四處觀看,但我們必須要避免看不該看的事物,當我們走在街上,我們在工作上與人交往當我們參與不同的社較活動,我們要以一般及超性的想法過濾所見到的事物。

戀愛中的人常說彼此無法離開視線,但如果我們要看守好我們的心門,這就是我們應該要作的事,對於那些不是我們所愛的人,他們每一個動作及臉部表情,我們用心來瞭解應該不至於有危險。

第三道鎖與第二道鎖關係密切,且看似相似,就像我們藉由感官來瞭解人,如果迸出愛火或流露出愛來,兩人之間會有所接觸,因此這第三道心鎖要我們對實際肉體感官保持距離,我們都瞭解是多麼溫暖的愛使我們吸引至所愛的人,如果如果我們看守好我們的心門,當我們靠近不是我們所愛的人時,我們就會堅持避免直覺渴望肉體接觸,如果這道鎖的閂子開始鬆脫時,我們會將它拴緊且保持距離,為了避免之後不易分開,我們需要堅強我們的心,當我們的心迷惘時我們會注意的第一個警訊,如果有一個人脫穎而出且成為我們的思想中心時,這會是一個壞記號,如果我們刻意製造機會與此人巧遇,這是另一個壞記號,如果我們在尋找問題及談話的內容,換言之,如果我們想找藉口作不明顯地交談,這也是不好的,顯然很多事似乎很無辜且不需要與危險的情況牽連在一起,但作一個誠懇地良心省察幾乎總是會讓我們懷疑有些事不對勁,甚至可能找到使我們感官不安的合理原因,這裡通常有一個共通的因素且是不變的,很少注意到,有好的動機而不去作的事情,或更確切地說,似乎是以好的動機來作事情,但同樣的,仍然有隱而未見的動機,我們似乎想要及我們真的去追求是有所不同的,聖加大利納‧謝納以吾主口中所說的話,更清楚地顯示出一個靈魂在這些事情的情況:「你們要愛近人如你自己你要如何瞭解這份隱藏的愛仍是不完美的?如果他知道這個受造物不會以相同的愛回報時,或當他被禁止與其所愛相見及奪去其慰藉,或其所愛的人似乎愛他人更多時,而感到痛苦,藉此及許多其他的記號可以察覺到這是不完美的愛,對我及對鄰人都一樣,甚至這份愛源自於我,就好像用一個杯子至噴泉飲水。」[3]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atholic and cool in Sydney

雪梨,天主教徒,酷!

By Michael Cook

Chief Editor

作者:米格爾庫克總編輯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Humanae Vitae, a sign of contradiction, says Vatican newspaper director

梵蒂崗新聞報主任說:「人類生命通諭(Humanae Vitae),是矛盾的標記。

Source: Zenit News Agency

引自:Zenit新聞社

譯者:林豪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