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 5/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天主定立的法律誡命是在【愛】中生活的基本知識。為此,銘刻法律於心是我們領受聖寵的【感恩】回應;意願遵守盟約的天主子女自然不會忽略缺乏這些知識而導致滅亡(歐46)。世間國家所定的法律規章也強調了人與人相處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律上的意義,因為人們所有的【外在行為】必須受到【正確法律】(即是符合天主定立的法律誡命)的約束,確保家庭及大小團體的和平及安全。人民知法違法受罰,但也不可因為不知法律違法了而免於受罰(按情節輕重而定);這就是現代民主國家的每一個公民應承擔【知法守法】的責任,何況我們是天主的家人(弗219;裴320)。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真是有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xhX9666XQ

及唸誦聖詠第32   (蒙獲罪赦後的福樂)

基督徒的倫理道德生活是我們受洗前慕道時就應研習的基礎信仰之一,內容即是融合十誡及真福八端的天國誡命及憲法(出20117;瑪5210)。金毓瑋神父(宗座聖十字架大學教律學博士;現於聖博敏神學院任教)著的天主十誡一書中澄清倫理道德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提醒與警告(譬如想到天主在看,或天主會喜歡、傷心、厭惡、懲罰管教…等等的敬畏有關天主的正義),支配我們的良心,對適時該做而未做的義務,或對不該做的出格作出審慎反思。倫理道德的底線即是法律,提醒我們體現行為的後果輕重,強調了施行權利和義務的最後一道防線。

 

我們開始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一誡: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 (I am the Lord your God: you shall not have other gods before me).

 

天主開宗明義的訓示以民恭認祂是自有永有,至高無上,唯一的真神,【絕對】不可於現在或未來認知有不同於天主的神(出203)。天主特別要梅瑟【告誡】以民【禁止】製造任何彷彿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這是因為以民在埃及耳濡目染對偶像有叩拜或敬奉的傾向;若不如此,就等同【惱恨】天主(智169),而且因著如此繼續傳諸後代,上主的懲罰也會加至犯罪的父親直到兒子,甚至到那跟隨父親【不守法】的三、四代子孫。但若「兒子遵行法律和正義,謹守了天主一切法度,而一一遵行,他必得生存。兒子不承擔父親的罪過,父親不承擔兒子的罪過;義人的正義歸於義人自己,惡人的邪惡也歸於惡人自己(則181920)」。但「凡愛慕 (love) 天主和遵守 (keep) 天主誡命的,天主要對他們施仁慈,直到他們的千代子孫(出2046)」。這是因為他們會義無反顧,心神熱切的承先啓後,傳揚欽崇天主的愛。

 

初期教會後第二世紀的教父們指點我們認識天主的至高無上的偉大也可從祂的訓令中探就隱藏的智慧; 因為許多關於人的性情放任走偏(sinful passions) 的狂熱(哥35;宗1415)都是需要通過宣達法律和懲罰甚至更嚴厲的戒律以期校正(羅75),就如同通過某些原則性的教導來治癒失序地紊亂,也可以類比醫學上對膿腫的開刀手術,淨化猥褻生命的雜質,再用藥物試圖阻止其再生。 在此反思一下,這也同時是喚醒我們關注【肇因】的寶貴時間,是否有需要在聖神內發信德的必要悔改、感恩、祈禱、更新自我,達到恢復健康和真實的人類狀態(德389153548;雅51318)。的確,主發一言就將我們病除,且拯救我們脫離了陰府(詠10720;瑪88;智1612);為此,我們要注意上主智慧的訓言,側耳傾聽祂智慧的教導;應保持明智 (英譯:sound wisdom;即是流入於我等的身心靈中天主口中聲音賜予的智慧) 和慎重(discretion),不要讓祂的智慧離開視線,卻要牢記在心中﹖因為,凡找着祂的智慧,必獲得生命;整個身軀,必獲得健康。在一切之上,要謹守自己的心,因為生命是由此而生(箴32142023;若一324416)。

 

天主除了以說服力的訓令話語之外,還加附了安慰的應許;  除了讚揚, 還有灌輸責備(出2046)。仇人的譴責可以被稱做是一種惡意的【輕蔑】;朋友的告誡及責備則是出自善良。這也是為什麼主愛人,降臨於世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913),包括譴責那些喜被讚美誘導僅在外表敬虔形式上做工夫的法律賽人,從他們的深度睡眠中喚醒這些睡眠者,刺激頭腦的遲鈍,期盼毀了他們的過錯。法治的藝術即在於恩威並重,喚醒從深度睡眠中的睡眠者,這好似醫生最後選擇重擊心胸復穌病患生命的企圖;這也提醒我們自己需常反思的審慎,免受愚蒙之苦(伯前589)。

 

有一部米高梅在1938年推出的黑白劇情片電影 -Boys Town (男孩鎮 或 孤兒樂園)說的是美國內布拉斯加Omaha的一位真實神父,愛德華·J·弗拉納根(Father Edward J. Flanagan13 July 1886 15 May 1948),於1917年開始在Omaha西邊城郊十浬外一200畝地設立教養中心,為孤兒(多為街頭流浪「不良少年」)謀福利的事蹟。雖然不過電影中的多數人物及細節都是虛構的,但該教養中心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這部電影成為當年最賣座影片之一,並獲得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原創故事兩項金像獎。Boys Town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容納數百男童的大型社區,擁有自己的男孩市長,學校,教堂,郵局,別墅,體育館和其他設施,年齡在1016歲之間的男孩可以接受教育和學習貿易。弗拉納根神父時常在街上見到一批無人管教的少年,偷食物,打破商店的玻璃,店主將他們捉進官裏,他就到法院去擔保他們,以免他們被送到感化院。弗拉納根神父不相信不良少年感化教育學校的模式,認為那是讓他們集體變壞的管道。他明白這些男孩並不壞(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bad boy),只是由於孤兒們從小失怙,非常需要一個強大的父親榜樣,使他們受到重視、尊重、愛護、教育而可以接受引導走上通往成功未來的正確道路,成為好人、有生產力的工人、有愛心的公民、和關心、負責任的父親,為子孫後代服務。弗拉納根神父用的是父親的【恩威管教方式】。當一個新男孩來到男孩鎮,又累又餓,弗拉納根神父會確保他有吃的東西和一張溫暖的床睡覺。當這個男孩情緒低落或遇到問題時,弗拉納根神父會坐下來和他進行心對一談。當孩子們惹上麻煩時,弗拉納根神父用【堅定的紀律】來糾正不當行為。弗拉納根神父的孩子們用愛和尊重來回應,既使長大離開男孩鎮很久後,也會記得神父的善良,以及在他們年輕時灌輸給他們的紀律教訓和價值觀,幫助他們成長為有生產力的公民和父親,他們也把同樣的價值觀和教訓傳給自己的孩子。1986年,美國郵政總局發行了4分銭偉大美國系列郵票,以紀念他。2012225日,內布拉斯加州Omaha天主教大主教管區開始了弗拉納根神父的申請聖徒追封程序(canonization process)。弗拉納根神父也在隨後被稱為「天主的僕人」。

 

天主的【告誡】可說是患病的靈魂的方案,所有規定要做的,並禁止什麼的,這些都傾向於救贖和永恆的健康。對於這種治療方式有利於對孩子們進行正確的培訓,但需在愛德中用之適當。此外,軍隊的將軍,通過對罪犯進行身體禁錮或苦勞補贖,有時甚至施以死亡的終極懲罰, 目的是為了告誡所有其他的下屬軍人。因此,作為我們偉大的將軍,萬國之道,宇宙的總司令,通過告誡那些欲擺脫祂法律約束的人,興許得以【自由意志】選擇從奴役、錯誤和被對手囚禁中解脫出來,最終和平地達致公民的神聖和諧(箴2210;格前51213)。

 

然而,【譴責】的確變成一種人與人相處需要審慎學習【真道】的藝術。依據天主教史卷二(by Joseph Motte,S.J. ; 候景文譯),第七世紀時,在東方的聖堂和修院內,既使私人基督徒住室內也到處都見耶穌基督、童貞聖母、及聖人的圖像及雕刻。對教理知識不足的教友逐漸對焚香燃蠟所敬禮的聖像,和它所代表的聖人分辨不清了(在此反思一下,我們在領洗前後有否上過慕道班、主日學、及查經班學習主道〈教理〉,是否會在努力認識天主之前,凡事還未操練以天主為中心,仍是不覺地依循俗道,傾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掌控】,對著雕刻及圖像,以為【它們】會護佑,應允自己的願望?)。到了第八世紀,君士坦丁堡“良三世”皇帝及繼其位之子“康士丹五世”(717-775)對神學一無所知,認為敬禮聖像等同敬拜邪神偶像,許多裝飾聖堂的立體像和嵌鑲的像,均被搗毀破壞,之後又變本加厲,拘捕、放逐、殺戮維護聖像敬禮者。既使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提出嚴重抗議,教宗國瑞二世及國瑞三世 (Gregory II & III) 也都懲罰了破壞聖像的人,甚至當時被尊為聖師的神學家達瑪森聖若望(St. John Damascene)聲明擁護聖像的敬禮,也無補於事,直到女皇依來納 (Irenes) 徵得教宗亞德一世的同意,於公元787年召開尼西亞 (Nicaea) 第二屆大公會議,才澄清了敬禮聖像的真正意義,說明並非敬禮聖像本身,而是敬禮其代表的聖人;敬禮(veneration)是對於聖人的行為,崇拜(adoration)則只能針對天主。

 

天主教教理2132條引用的聖多瑪斯著的《神學大全》闡述宗教的敬禮並不指向形象,視之為實體,而是在形象所表達的角度下,引導我們,歸向降生成人的天主。因為,指向形象的動向,就其形象而言,並不停留在形象那裡,而是通過形象,趨向形象自身所表達的實體。

 

我們也可從上主指示梅瑟製造約櫃式樣要在贖罪蓋的兩端用鎚工造一對金革魯賓(出2518;希95;達355)領會【宗教】的意義(很遺憾的是以民曾視約櫃本身的臨在即是可以滿足征戰得勝的欲望,未轉向天主而擅自將約櫃擅自搬到戰場,以致以色列人慘敗,約櫃反被敵人擄去;撒上41-1122;詠785661)。天主甚至也曾要梅瑟做一條火蛇,懸在木竿上;凡是被〈上主打發的火蛇〉咬的,一瞻仰牠,必得生存(戶2149)。這意思是:「以色列人固然受到了毒蛇的咬傷,但上主〈對他們〉的憤怒並沒有堅持到底,只不過是為警戒他們,使他們暫時驚惶,獲得【救援的標記】,好【想起上主的法令】;凡轉向這標記的,並不是因着所瞻望的【記號】得救,而是【因着上主,萬民的救主】(智1657)」。為此,主耶穌說:「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裏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得永生(若31415)」。可見,「敬禮聖像」的關鍵是在導向人心歸於唯一、至高無上天主的正途使用,而不在雕刻、圖像的外表本身。

 

教宗本篤十六世曾在聖伯多祿廣場公開講解教理,介紹古代教會的偉人 、教友們所相信的基督信仰的導師、和這信仰的歷久常新的見證人。其中有一位是“戴都良”(Tertullian; 150-230AD);他是第一位非洲人〈拉丁教父〉以拉丁文寫成著名“護教論”等神學作品,為教會勇敢地攻打了異端;可惜後因性情過激陷入蒙丹派〈il Montanismo〉的狂熱認為每位教友都應嚴厲的齋戒及禁止逃避教難…等(不仿在此反思一下,我們自己那一個人的思維言行沒有異端過,而不需要持續的慕道慕義,甚或也要把自己認為努力刻苦的虔敬強加於家人團體而認為是立善表?!)。縱然如此,在他的豐富思想原創性作品中 ,覆蓋著基督徒生活每一個層面的生活方式。尤其特別的,是那時正值教難期間,基督徒在當時,就有如一群迷失了的少數民族;為此,理解當時的基督徒團體有關聖母瑪利亞,感恩祭(聖體),婚配及修和等聖事,和伯多祿的首席權與祈禱等……各方面的態度,戴都良的作品亦至為重要。但隨著他年歲的增長,他對基督徒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要他們在任何情況下,特別在教難期間,態度都要英勇壯烈。由於他一直堅持自己的強硬立場,對異己者毫不留情地作嚴厲的評擊,以致最終無可避免地使自己陷於孤立。教宗本篤十六世惋惜“戴都良”始終欠缺了那份幫助他把自己歸入教會,幫助他接受自己的軟弱,幫助他容忍別人和容忍自己,所需要的單純和謙遜。當一個人只看到個人思想的偉大,最終失去的,亦正是這偉大。一位神學家最需要擁有的特質,正是謙遜地與教會站在一起,是接受教會和自己的弱點(我們往昔曾分享過,研習過聖多瑪斯描述教會身體的結構性,需要善為扶養培育;弗52533),因為只有天主是真正的整個是聖的。至於我們,則永遠都需要天主和別人的寬恕。然而, 戴都良永遠都是一個有意思的見證人。我們的靈魂「本質上已基督化了」,這句名言,也是來自他的護教文。透過這句話,戴都良揭示了存在於真正的人道價值和基督徒價值之間的延續性;還有他另一個啟發自福音的反省,根據這反省,「一個基督徒甚至不能憎恨自己的仇人」(瑪544:…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即愛【人】與惱恨的罪或惡事要分開!;羅129161920)。從他這反省,可以推論出,基督徒之所以遵守以「非暴力」(意指回應他人對自己的作為;羅121421)作為生活守則的教導,是出於他們所選擇的基督信仰,在他們身上所引發的倫理思想上的改變,而不是因為他們看不到這教導與現實的艱難形勢,包括因為宗教問題引起的議論爭端的明顯對立。戴都良論 《異端者的規戒》揭示了我們的【信仰的法則】:我們相信只有一個天主,除了這位世界的造物主外,再沒有別的神:藉著祂那位生於萬事萬物之前的 聖言 ,祂從無中創造了每一樣東西」(除了括弧內的註釋及引用聖經章節,以上摘錄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7 530講解的教理)

 

天主藉梅瑟頒佈的十誡約版乃是天主親自以其手指寫的(出311832151634128),宣告十誡的絕對性權威,人在世生活永久法規的準則依據。金毓瑋神父論及十誡中的第一條誡命是所有誡命的根源(就如同敬畏天主是智慧肇基;箴910;德116):「如果這條誡命遵守得很完善,天主的恩寵會源源不斷的滋養我們,讓我們有力量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也就是說,當我們真正的愛天主時,會有恩寵的力量催促著我們不得不愛我們的近人…沒有真正的信德,不會有真正的愛德(雅21718;若一318)。順序也很重要,我們必須是先愛天主,而後才是愛近人(何況天主早已先愛了我們;瑪223740;若一491019)。微妙之處就在這裏,我們可以說,愛近人的教導並非是基督徒的專利,任何〈現今世間〉宗教的人都講愛、行善、慈悲、施捨⋯⋯,甚至無神論者也可以很愛自己的近人。〈因為,畢竟人是天主創造的〉,有情感,也有道德良心的約束;因此,人若對所愛的人表示愛,並非難事。然而,【一旦私心介入,愛的標準就完全不同了】。有時會在私心私欲的主導下,盲目的去愛,甚至是偏袒及溺愛」。金神父引用古倫神父的闡述欽崇天主的至要(著有《活出十誡的真自由》一書):「 如果沒有將天主置於生活的中心,其他的〈虛妄〉神明便會趁虛而入,我們就會變得很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非常重視他們的意見,希望能獲得他們的贊同,受到他們的關注,內心便不再自由了」。他也引用教宗本篤十六世關注教會必須認清走向俗世化的嚴重性,因為俗化正是魔鬼迷惑人心的伎倆,並強調:「現實世界中沒有只會祈禱而不工作的人,只有只會工作卻不祈禱的人。因為,一個真正有靈修生活的人,不可能不傳福音,不可能欠缺信仰的行動,因為祈禱所產生的力量,會促使人善盡基督徒本分,就是司祭、先知及君王(默510;詠210;伯前2910;格前41)的職務;然而一個拼命努力工作而沒有靈修生活支持的人,由於未將信德置於生命的中心,取而代之的就是世俗的成就與虛榮,想要產生真正的福傳效果是難之又難的」。

 

天主是絕對忠信,祂的應許必要成就;人心卻會因思念邪惡演變成詭詐(創65;詠1423;耶17910),以致法律的頒佈是因應失序的行為;但為單純與主同行者(迦319;羅756;迦51718),無需顧慮法律加諸的權勢,卻要感謝天主頒佈法律的護佑效果,因為法律的功用不僅帶給欲放縱達成私慾者的束縛,也可促使衆人一起生活行事的和諧。 隨著世界充斥各式各樣的財富、權勢、名利…等等的誘惑,增添的違法也就讓法治機構衍生更多的規矩(rules),企圖告誡警示欲蠢蠢欲動而行不義者。猶太人的梅瑟法律就多達613條,讓以民得以遵守不觸犯天主的誡命(有些神學家稱之為籬巴法律;fence law)。天主教教會為善盡訓導教友們的職責,也訂定了一些法規,稱為「天主教法典」。天主教的法典共有1752條(更不用提及注釋法典之書的之長且多的篇幅)。教會也是為我們明瞭綜合所有這些條文的總綱就是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以及愛人如己;愛人和愛天主是分不開的,愛天主是愛人的根據(耶穌的山中聖訓;瑪五)。條文的衆多即是反映了面對現世生活的複雜環境,人事變遷等因應的所需智慧呼應。教會也沒有要求所有平信徒去研習法典,而是為【得召者】愛主慕義,願更進一步研習理解條文中蘊含實用於生活的「天主話語」,追求天主的和平公義,協助衆人持守彼此相愛的誡命,引己引人歸化主;正如經上所記載讓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的:『傳佈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啊』(智869;羅10415;弗41;智912;格前117)!

 

我們有必要認清偶像的涵義,活出更自由的信仰生活。若在依賴天主之外,也心中【依靠】任何其他天地的人事,就等同拜偶像,無法領受天主賜予的幸福(裴318;依6626;申322125;列上161213)。這意思是:我們心身靈邁向康健成全的信仰,祇應永遠欽崇仰賴天主,彼此相愛,表達遵重,心神熱切,彼此協助背負重擔,衷心事主 (迦62;羅1210-13)。為此,主耶穌特別強調我們要一心一意屬於上主,祇朝拜上主,唯獨事奉祂,應先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 (英譯:His) 義德,天主自會加給我們所需要的(瑪41062434)。以此類推,當我們每日看到和聽到的各種星相、占卜、算卦、行妖術或魔術 (Sorcerer) 或念咒、問鬼、算命和求問死者,甚或掌權及財富名利貪欲的投機(申18913;弗55),不可【不理會】(免得不覺中了火劍還不知為何;弗616)或覺得好玩(伯前589),要操練在內心向天主祈禱,【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在言語上或在行為上【棄絕遠離】,做出跟隨基督的信仰見證,立下光榮天主的善表,也得以因此藉着基督感謝天主聖父,欣然承受天國的產業(格前6910;哥35317;迦47)。

 

我們下週繼續研習天主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醫治的愛”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9QATzM_68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 12/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讓我們讀經文時【放下自己之見】,專注依賴聖神的引導,融入聖言於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操練保持【明智】和【慎重】(伯前58;箴32122),為顯揚、讚美、祝福、榮耀天主的聖名。我們承認自己的軟弱愚蒙易步入歧途,求天主引導我們走祂誡命的捷徑,走上這條捷徑會使我等非常高興,因為,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詠11935;瑪714)!願我們都常在上主和救世者耶穌基督的【恩寵】及【認識】上漸漸成長。願光榮歸於祂,從如今直到永遠之日,阿們(伯後318)。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高舉你的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YaKBR7Fy4

及唸誦聖詠第99   (天主至尊神聖)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二誡: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 (You shall not take the name of the Lord your God in vain).

 

上主接著訓示以民:「凡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因為凡妄呼他名的人,上主決不讓他們免受懲罰(出207;申5:11)」。記得梅瑟約80歲時在「曷勒布」(位於埃及西乃半島南端)牧放羊群首次見到天主,天主回應梅瑟要率領一兩百萬以民的需求,揭示了自己一個直到永遠的稱號,直到萬世的名字(出31314)。上主的名是聖的,恩賜人天主的聖名表示祂對人的信任和親密。因此,我們尊重上主的聖名,即是表達對天主本身的奧秘,以及它所喚起的整個神聖事實應有的虔敬。除非為了【祝福】、【讚美】、【光榮】祂,人不能濫用上主的名〈既使上主在經文中啓示了我們稱呼讚美祂的無數的聖名,譬如:創171;依714428;若11;瑪69;瑪2819;羅815;裴21011〉。人應以敬愛朝拜的靜默,把上主的名保守在心中。不應該在自己說話時輕易提起上主的名。沒有敬畏和神聖感的情懷,就體驗不到,不相信祂的臨在(天主教教理21424)。 

 

讓我們查詢聖經智慧書中德訓篇的訓誨:「孩子們,請聽有關口舌的教導;誰遵守了,就不會成為口舌的囚犯,也不會陷在極凶惡的事中。罪人必因自己的唇舌,而陷入羅網;辱罵人的和驕傲人,必因自己的唇舌而跌倒。不要讓你的口習慣起誓,因為如此反增加許多過失,口裏不要習慣稱呼聖者的名字,也不要亂呼聖人的名字,因為你若如此,就難免無罪。猶如一個不斷受拷問的奴僕,免不了身受創傷;同樣,經常發誓和亂呼聖者名字的人,也不能清白無罪。時常起誓的人,必惡貫滿盈,他的家庭必會遭殃。他若違犯了,必然有罪;他若藐視誓願,罪更加倍。他若發了虛誓,就不能稱為義人;他的家庭也必備受懲罰。還有促人早死的話,希望這樣的話,總不出現在雅各伯的家業中。虔敬的人,必遠離這一切事;他們不會輾轉在這些罪惡中。不要習慣說粗魯的話,因為其中總有有罪的話。你坐在大人物中時,要記得你的父母,怕你在他們面前,忘了父母,以致因你的習慣,做出糊塗的事來,受到凌辱,遂詛咒你的生辰,深願你沒有生在世上。慣說責斥話的人,一生不能自律(德23720)」。

 

妄呼上主的名字是什麼意思?簡而言之,這意味著以不表現出崇敬或尊重的方式呼喚天主。

 

我們可以再從天主教教理瞭解多一些什麼是發虛誓:「第二誡禁止發虛誓。所謂【宣誓】或【發誓】,就是人籲請天主為自己所說的事情作証。這是人呼號天主的信實作為個人信實的保証。發誓是以上主的名號作擔保。「你要敬畏上主你的天主,只事奉祂,只以祂的名起誓」( 6:13)。 拒絕發虛誓是對天主的一個義務。身為造物主和上主,天主是一切真理的標準。人的話與天主的真理,或者吻合,或者相反。若人的話是信實而合法的,所發的誓便突顯人的話與天主的真理的關係。虛誓則是人呼號天主為他的謊言作証。發虛誓是一個人宣誓【作出一個無意履行的承諾】,【或者在宣誓作出承諾之後,不予以履行】。發虛誓是對一切言語之主的天主構成嚴重的失敬。以宣誓來保証做一件壞事是違反天主之名的神聖性。  耶穌在山中聖訓中講解了第二條誡命:「你們一向聽過對古人說:『不可發虛誓!要向上主償還你的誓願。』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總不可發誓……。你們的話應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 5:3334,37)。耶穌的教導是:所有的宣誓必然涉及天主,因而【在一切言談】中必須【尊重天主的臨在及祂的真理】。【向天主求助時】說話須謹慎,且對天主的臨在必恭必敬。我們每一句話或肯定或藐視天主的臨在。 隨著聖保祿,教會的傳統,認為為了重大而正當的理由發誓(例如在法庭前),並不與耶穌的教導相反。宣誓,即呼天主之名而為真理作証,但「除依照真理、明辨及正義外,不得宣誓」。  天主之名的神聖性,要求【不得為微不足道的瑣事宣誓】,不可在可疑的情況下宣誓,就是可能被誤解為認同那無理要求的權力。若宣誓為不合法的政府所要求,可以加以拒絕。若宣誓的目的違反人的尊嚴或損害教會的共融,必須加以拒絕(天主教教理21502155)」。

 

我們之前已分享過【名字】的意義及重要性,在此再摘錄復習一下。聖雕尼削(St. Dionysius the Areopagite,律師主保,第一世紀)認為天主是通過簡單而不受限的方式,通過其獨創的旨意的完美卓越,預先將所有創造維護的事包含在自身內為成就未來的救恩計劃,因此可以從直接觀察【天主整個創作】中領會祂向梅瑟揭示為天主揀選的子民應該認知的適當的名稱。天主的聖名反映了祂永久不變的性格和與我們存在的關係,體現我們可以寄托的希望願景。也讓我們可以常藉此反省我們對天主的認識是否正確真實完善,而且可以反映出我們的聖潔與否。因為,祇有藉著聖神,我們自己親自渴慕與祂親近的體驗,認知,與感受,才會真正認識祂是【自己的天主】,不僅是衆人的,也是個人的(耶92223)。

 

在聖經中提到的名都具有重要意義。名稱不僅是人與人相處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方式,而且名稱背後還具有代表該人性格特徵或所授予榮譽的含義。我們也可由聖經中提及天主改變一個人名字反映了一個人任務的改變(創1748, 153229;若142;瑪161718)。藉著天主戰勝邪惡的僕人們也都會有祂賜予的新名字(依6515;默217)。

 

我們尊重彼此,要爭先(羅1210),即是尊敬重視對方的【天主原創性格的展現】,這也意味著不要以褻瀆咒罵或嘲諷性的方式呼喚或使用對方的名字。何況對創造天地萬物的上主聖名。以民即是如此敬重天主,以至於他們從未呼喚過上主揭示祂自己的聖名(YHWH;見:出34),而是在【祝福】、【讚美】、【光榮】祂時引用「全能的天主」曾顯現給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與亞伯辣罕及其後裔定立的亞伯辣罕盟約,稱祂自己為 “Adonao” (英譯:「LORD; 152- 意思是「上主」。

 

呼求上主的名也是基督徒的基本共同標記(宗221;羅1013;格前12)。基督徒即是以十字聖號開始他的祈禱和行動,「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阿們」(天主教教理2166)。劃大十字聖號是聖教會依據主耶穌教導的祈禱,呼喚天主聖三的名字,聖化潔淨我們正在面對的,或正在做的(瑪281820)。我們尊重主耶穌,尊重祂的名字,因為祂無限地愛我們,我們永遠負有嚴肅的義務,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耶穌的名字。避免不尊重天主的名字的最簡單方法是避免使用“天主”或“耶穌”這兩個詞作為【詛咒詞】。虛假的藉天主聖名宣誓是一種褻瀆的形式(肋19:12)。任何人在正式(如上法庭)或非正式的這樣發誓都不可時稱呼天主聖名,既使說【讓天主幫助我(so help me God)】,否則就會使天主成為撒謊者(若一110)。

 

我們還需要注意避免作其他事情不尊重天主的聖名。天主教教理(CCC21482149)指出要避免「在內心或在口頭上出言反對天主,說懷恨、指責、藐視天主的話、講天主的壞話、在言談中對天主說失敬的話,並妄呼天主的名字。聖雅各伯宗徒責備【那些辱罵基督美名(耶穌)】的人( 2:7)。〈禁止褻瀆〉之令也包括反對基督教會、聖人以及神聖事物的言詞。借用天主的名字,為遮掩犯罪的行為、奴役人民、虐待人民或屠殺人民,【也等於咒罵天主】。以天主的名字詛咒(),雖沒有咒罵天主的意思,也是對上主的失敬。第二誡也禁止以天主的名字來施行魔術」。

 

為此,我等懷著敬畏的心,應清楚為了何事而呼求天主的聖名,絕不追隨世俗,譬如看比賽,新聞導致感嘆甚至在厲斥時妄呼天主的名,褻瀆了祂的聖名(肋1912),冒犯了十誡中的第二誡。我們吃飯前的劃大十字聖號,呼求上主的名,也是要感謝讚美祂賜予的食糧,祈求祂聖化潔淨我們即將可吃可喝的,帶給我們需要的能量於一切行事待人中光榮祂。大十字聖號本身就是一完整獨立的祈禱,但不限定個人加入自己或代表團體的祈求意向。我們欽崇敬拜上主,時時需要祂的協助,尤其是身處道德混亂的世界,需要事事追求祂的正義,向祂【請願】,【感恩】,【讚美】,【光榮】祂(瑪633;岳35;詠251112)。我們應非常清楚確定天主的旨意:現今與未來,除通過基督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宗412)。

 

天主向梅瑟揭示了祂自己一個直到永遠的稱號,直到萬世的名字,指的就是耶穌基督。凡接受耶穌基督的,基督就給那些【信他的名字】的人【權能】,使我們得稱為由天主生的子女(若一31;若11213)。「為此我的百姓必要認得我的名,到那一天他們必明白:那說:「看!我在這裡!」的那一位,就是我(依526;瑪242128;創322)」。「將來,凡呼號上主名號的人,必然獲救,因為如上主所說,在熙雍山,在耶路撒冷必有救援,必有上主召選的劫後餘生(岳35)」

我們既然認識了基督的天主威嚴,君王名字的高貴性(exalted);祂是我們和全天下宇宙的最高掌權者,因為祂的絕對公平正義,我們懷有如此「信」心,就自然服從。服從天軍的大元帥,無往不力,無堅不摧,甚至可為天主的公義坦然殉道(若122325)。令人最感動驚訝的,上主的神寓居我們心內,卻遵重祂賦予我們的自由意志,喜歡我們以基督為主,實行基督的話。

為服從聖言,以善勝惡,對於善事要明智,對於惡事要純潔無瑕,達致天主所賜予的平安(羅1221161920),也有必要操練在內心向天主祈禱,在言語上或在行為上分辨、明悟地宣告出邪惡的名字(迦51921;格前6910;羅12832;瑪151819),【棄絕並斥其遠離】(哥35;迦47),【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哥317),也時時靠着聖神及祂的德能(power),以各種祈求和哀禱祈禱(弗61018)。在此可反思一下,各人只該【考驗自己】的行為(迦64),好的,應保持;各種壞的,要遠避(得前52122)。是否傾向喜歡自己意念下的仁慈在和平中度日,寧願在象牙塔中旁觀不欲走入團體中共融,未能關注在聖言中的慕道及慕義,以致在祈禱中獲得的思維,無法分辨考驗它是否出於天主,甚至忽略了聖言(若一413),而與邪惡妥協(也因為很多人都這麼做?!或担心得罪人,使得自己失去了罪惡的意識及分辨力),混淆黑白;沒有真實的正義,就終會在【假像的和平】中跌倒(詠8511;路64749)。

 

基督的恩許就是祂的祝福,是為給那些真正【信】了祂的話,以祂的話為動力,行天父旨意的生活(瑪721)。為此,請看天父賜給我們何等的愛情:凡接受耶穌基督的,基督就給那些信他的名字的人【權能】,使我們得稱為由天主生的子女(若一31;若11213)。

 

人的名字通常反映了人生中預期的性格和使命。它也可能體現父母對孩子未來寄托着他們的希望願景。在其他情況下, 它是對未來結果或事件的預言。除了鑒識別人, 名字還代表名聲, 傳聞, 榮譽, 性格的培育及展現, 等等。"名字"也相當於一個"人民""國家""叫一個人的名字"在一個地方或人表示佔有或擁有權。

 

一個人的【名字】好 (a good name),是因為與自己內在的性格(character)相應的“誠信正直” (integrity)表達的道德(moral) 和倫理(ethics) 獲得的信譽 (credit or reputation) 而確定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因此,好名字是一個人的堅持做自己,最終贏得的信賴和敬愛,勝過金銀(箴221;訓78)。【名字】,如同被賦予的鑑識標記,啓示了一個人活出自己生命帶給周遭人的感受和期望。活出生命的意義,即是人可以看到永生的希望,負責自己所信仰的,既使通過承擔痛苦,犧生個人利益甚至生命而勇往體驗愛情,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瑪1626);為此,我們自然關注明瞭及重視自己擁有的名字及聖名賦予的意義,嶄新的使命,及為聲譽所需付出的代價(瑪12123;訓71;德4115)。

 

我們對一個人(譬如聖人)及其名字若會肅然起敬,是因為正確地【認識】到這個人因信仰展現的【善良】、【忠信】、及【仁慈】。以此類推,我們理當盡力的去正確地【認識】天主,同時養成習慣【向祂致謝,並讚美祂的聖名】,因為,上主【良善寬仁】,祂的【慈愛】直到永恒,他的【忠信】世世常存(詠10045)。也祇有在我們追求信仰的人生旅途上不斷增添毅力(由慕義獲得智慧的德行-Virtue),在毅力上加知識 (knowledge),在知識上加節制 (self-control),在節制上加忍耐 (endurance),在忍耐上加虔敬 (devotion),在虔敬上加兄弟的友愛,在兄弟的友愛 (mutual affection)上加愛德(伯後157),我們也才會深深地認識天主(伯後19),而自然的流露【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天主(若424),願天主的名被尊為聖(瑪69),在事事上感謝祂,讚美祂(詠5023;得前518;厄上311;詠1004)。這就是天主在舊約頒佈的誡命於新約中揭示其中隱藏的智慧(德2432);讓我們珍惜天主的恩寵,【藉著信德遵行誡命和法律】正是天主恩賜我們與祂親近之路(詠119151152;智61920;若1415)。

 

我們現在應該比較清楚如何尊重天主的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總是尊重地說“天主”或 “天父”或“主耶穌”或“天主聖神”。此外,當我們引用天主的名字時,我們的尊敬呼號、【祝福】、【讚美】、【光榮】天主的聖名行為應該反映我們對天主的愛。這意思是虔敬天主的我們要堅守誡命,遠離一切邪惡,奉獻欲以善勝惡的【和平祭】,施捨的【讚美祭】,【事事感謝】。若我們平日操練對所有發生到自己的事,甚至聽聞之事,心存感恩天主之情,就是在【榮耀】天主。我們因著主的眷顧,除了關注事情的外在真相,也會逐漸開始看到事情的內在於己於人的含意,感受到天主的悅樂和祝福(詠5023;得前518;路1319;德3525;羅121821161920;裴467)。這是因為天主全知全能具有成全的愛,知道我們真正的需要,什麼是對我們作兒女的最好,最有益處,就以最適合我們個人的方式(羅828)成就我們的祈求,也按照各人的信德尺度賜予我們榮耀主的服事(羅123);祇要用心觀察,隨著時間發生,就會逐漸體會出天主的安排(箴163;耶2911;也參考金毓瑋神父著的天主十誡一書)。

 

天主的法律本是聖的,誡命也是聖的,是正義和美善的(羅712)。聖經中描述了天主對我們所懷的計劃,是和平,令我們有前途,有希望;祇要全心尋求祂,祂必俯聽,將祂自己顯示給我們,轉變我們的命運(耶291114)。然而在世之人(包括以民)卻以自己的品行和作為玷污了大地。天主為了珍惜自己的聖名,祂仍實現應允的計劃,派遣了祂的獨生子,我們的主耶穌,降臨於世,受難而救贖了我們(則361632)。

 

我等的福分,就是【由於信德】遵守天主的教訓(詠11957)。由於遵守天主的誡命,我們也獲得了聰明(詠119104);為此,願天主時常與我們親近,在邪惡的逼臨困境中,保守我們,使我們可以在平安中期待上主的救護持援(詠119151;肋185;希928),奉主耶穌基督之名,阿們。

 

我們下週繼續研習天主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耶穌的名”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HUgLzCT6o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 19/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萬物是藉着天主耶穌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祂而造成 的。愛世人的祂同情我們的軟弱,親自降臨於世,成了血肉,滿溢恩寵和真理,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為此,履行真理的,都會來就光明,為顯示出他的行為是在天主內完成的(若131621)。

 

按聖師.聖金口若望的詮釋,屢行真理,即是意指沒有人會離開一個虛妄的宗教,直到他為真正的信仰【首先決心遵循正確的生活道路】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你可知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Lpj826ib4k

及唸誦聖詠第121   (求一路平安)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三誡: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 (Remember to keep holy the Sabbath day;出208)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則是“守瞻禮主日” (Remember to keep holy the LORD'S Day)

 

我們這週先研習天主在舊約出谷紀頒賜以民“守安息日”的誡命,下週再研習“守瞻禮主日”。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則是跟從教會,紀念耶穌的復活,在新約中慶祝主的日子 ,也需要瞭解一下為什麼我們守瞻禮主日,善度主日也是在【安息】的神聖氛圍(出3115),及教會又如何改變“守安息日”為“守瞻禮主日”。

 

上主接著訓示以民:「六天應該勞作,作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當守的安息日;你自己、連你的兒女、你的僕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間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因為上主在六天內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但第七天休息了,因此上主祝福了安息日,也定為聖日(出20911;也請參閱申514)」。

 

天主要以民六天工作後,第七天【休息】,而且也要以民讓自己的家人、外勞,甚至擁有的牲口都一同休息,都不可做任何工作(not do any manner of work)。從文字的表面意思領會,就是放下辛勞養家糊口的事兒,讓自己得到休息,使心身的疲勞得以恢復,也要以此類推,愛人如己,愛護凡有生命之物,也因身心的疲憊得以恢復(因為所有被造的大地生物也都是有其極限應如自己一樣受到愛護)。為此,這一天可以專注完整的準備好心身靈【恭敬天主】。但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領會嗎?!主耶穌在新約的福音中,指出了法利賽人解讀經文的偏執荒謬(也請參閱:弗414),因為安息日是【天主為人而立的】,並不是人為了安息日而受造。人的身體被創造是要戒避一切不義,關心別人,為了光榮天主而生活(德17112;格前615)。主耶穌即是安息日的主,他在世時傳講天國的福音,在安息日驅逐邪靈,醫治病人(依6112;路41621;),允許門徒在安息日時掐食麥穗(路61),給衆人設立了榜樣【恭敬】慈愛的天主,在安息日為需要領受到主關愛的衆人服事,光榮天主(谷22728)。猶太人卻不這麼想,便開始迫害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工作】。耶穌遂向他們說:「我父到現在一直工作,我也應該工作。(若51617)」。

 

至此,我們認識天主從不休息,不僅因為祂是創造的神,祂是愛,【關切】祂所創造的;祂的第七天所謂的休息是針對創造的工作,祂仍然是一直做著【護佑支援】的工作,一刻也不停歇(詠1213)。為此,我們不需擔心掛念什麼時候祈禱呼喚天主。依撒意亞先知說:「難道你不知道,或者沒有聽說:上主是永生的天主,是創造地極之主嗎?他總不疲倦,決不困乏,他的智慧高深莫測。他賜給疲倦者力量,賜給無力者勇氣。少年人能疲倦困乏,青年人能失足跌倒;而仰望上主的,必獲得新力量,必能振翼高飛有如兀鷹,疾馳而不困乏,奔走而不疲倦(依402831)」。

 

以民壯丁在埃及辛苦的被奴役時至少有六十萬三千五百五十,這還不包括肋未族及很多外族人(戶14647;出123738),而且面臨法郎欲讓以民斷子斷孫的危境,天主俯聽了他們的嘆息哀號求救,就記起了他與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所立的盟約(亞伯辣罕盟約),遂眷顧以色列子民,特別垂念他們(出22325)。於是,上主領出滿攜金銀的以色列,全支派中沒有一個人殘缺(詠10537);也開始教導一兩百萬衆多的大大小小以民曠野求生時需要遵守的【生存】法律,認知天國子民倫理道德生活的底線。

 

我們不久前才分享過以民在埃及客居約四百三十年,日日的為柴米油鹽醬醋等大大小小的事操勞費心,似乎無法享受片刻【安息】,到了沙漠曠野後,更顯得焦噪不安;為此,天主先行試探(test)以民,即是考驗以民對環境變遷的因應,反映出衆人的【心硬】得像曠野的旱地,未能尊敬領導他們的梅瑟,表達他們有飲水的需要,卻抱怨不應出埃及地(凸顯了自己為尊為大的心態)。天主遂滿足以民的抱怨,自海邊使鵪鶉飛來,使水變成了甜水,降下「瑪納」,一週的六天以民可去收歛,【但第七天是安息日】,什麼也沒有。這樣百姓被教導在第七天守了安息日。以色列子民自此在曠野中吃瑪納達四十年之久,直到進入客納罕地的邊界(智1912;出16135)。上主說:「你若誠心聽從上主你天主的話,行他眼中視為正義的事,服從他的命令,遵守他的一切法律,我決不把加於埃及人的災殃,加於你們,因為我是醫治你的上主(出1526)」。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達四十年之久,出埃及時的六十萬壯丁最終祇有兩人活下來進入了聖地。「為此,聖神有話說:『今天你們如果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心硬了,像在叛亂之時,像在曠野中試探〈上主〉的那一天;在那裏,你們的祖宗以考驗試探了我,雖然見了我的作為,共四十年之久。所以我厭惡了那一世代,說:他們心中時常【迷惑】,他們【不認識我的道路】,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決不得進入我的安息】』(希3711)。以色列人在曠野生活了四十年中,增添了許多新生代,被登記成長至二十歲以上進入聖地的壯丁仍高達六十萬一千七百三十名,不包括婦女和兒童,及其中的非猶太人以及肋未支派。進入天主指定聖地中,「沒有一個是梅瑟和大司祭亞郎,在西乃曠野統計以色列子民時,所統計過的人,因為上主論及他們曾說過,他們必死在曠野。實在,除了耶孚乃的兒子加肋布和農的兒子若蘇厄外,他們中沒有剩下一人(戶261965)」。

 

我們一直到現今都被提醒不要再像在【默黎巴】那樣【心頑】,也不要像在曠野中瑪撒那天,試探上主,考驗上主(出1717;詠9589)!聖保祿就因此在新約書信中勸我們:「弟兄們!你們要小心,免得你們中有人起【背信】的【惡心】(unfaithful evil heart),背離生活的天主;反之,只要還有「今天」在,你們要天天互相勸勉,免得你們有人因罪惡的誘惑而【硬了心】,因為我們已成了有分於基督的人,只要我們保存着起初懷有的信心,堅定不移,直到最後。經上所說:『今天你們如果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心硬了,像在叛亂之時,』是誰聽了而起了叛亂呢?豈不是梅瑟從埃及領出來的眾人嗎?四十年之久,天主厭惡了誰呢?不是那些犯了罪,而他們的屍首倒在曠野中的人嗎?他向誰起了誓,不准進入他的安息呢?不是向那些背信的人嗎? 於是我們看出:他們不得進入安息,是因了背信的緣故(希31219)。由此看來,為天主的百姓,還保留了一個安息的時日。的確,誰進入了天主的安息,他也就停止自己的工作而安息,正如天主停止自己的工作而安息一樣。所以我們要【努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照樣因背信而趺倒(希4911)」。

 

心是情感、明智 (intelligence)、倫理道德(morality)、選擇、信仰、記憶、想像(包括聯想及獲得超自然的啓示)、頌揚(extol)、渴慕的基座(箴421231071410161;依6614;若141;羅1249210910;路219519472134;詠3745821111;申6582;宗1123;迦46;格前1124;瑪621)。實際上,心是帶起整個人的行為活動作為一個思想,計劃,意願,感覺,朝拜,社會上的互動。當人不是按照心中領受天主的旨意,即未以天主為中心的生活,心就會傾向邪惡,被描述為黑暗、叛逆、無情、遺忘或崇拜偶像。人的心被創造時本是柔和,但因此而逐漸變成了堅硬如頑石(則 1119)。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理解心硬化或硬度是一個人對生活處境以及天主的訓示要求的忽視,拒絕,拋棄,遺忘的回應,以致【心硬】成為生活上【墮落】的呈現。看,上主說:「人心最狡猾欺詐,已不可救藥;誰能透識(耶179)」?好消息是我們生活在恩寵的時代,人心再怎麼堅如頑石,也會因心神熱切的,藉著信德(服從聖言;瑪112830),【努力】的調整安排(請注意要祈禱呼求天主援助,不要拖得太久?!;希31011),不斷的祈禱,在天主愛的氛圍下融化。為此,我們進入安息是【漸進式】,而【努力】的最終進入安息-主的懷抱。唯獨天主賜所愛者安眠(詠1272)。我們可以常檢視自己努力所作的選擇及安排得以每週主日望彌撒的心態,是否愈來愈感受到平安、喜樂。

 

關於守安息日,出谷紀中天主又訓示梅瑟說:「你要吩咐以色列子民說: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這是我與你們之間世世代代的記號,使你們知道,我是祝聖你們的上主。所以你們應守安息日,因為這日為你們是聖日,那褻瀆這聖日的,應受死刑;凡在這日工作的,應從百姓中剷除。六日中可以工作,但第七日應完全安息,因為是獻於上主的聖日;【凡在安息日工作的,應受死刑】。以色列子民要守安息日,世世代代要過安息日,作為永遠的盟約。這是我與以色列子民之間的永遠記號,因為上主六天造了天地,第七天停工休息(出311217」。

 

守安息日既是天主與以色列子民之間永遠盟約記號;可見,安息日是為上主所保留的神聖日子,用以讚美天主,祂的創世工程,以及祂拯救以色列的行為(天主教教理2171)。以民被嚴厲規定(如同以民男子必須行割損),所有以色列人祇要在安息日工作就要接受懲罰性的死刑,這也是我們不能不探討這條法律的嚴肅神聖性,它也隱藏了天主願賜予智慧於慕道的我們認識遵循正確生命的道路。

 

聖師.聖奧斯定提示我們,「凡是犯罪的,就是罪惡的奴隸」(若834)。內心得以安息就是有精神上的安寧,雖然我們在世的人生努力奮鬥(strive)後會享有安息(rest),但非要等到離世才會達成完善的安息。天主於六天(意指天主的光惠顧混沌空虛的時間)完成創造天地萬物後,就祝福第七天,定為聖日,祂不再作創造的工作(創213),也要求我們在地上的時間好好工作後六天,應同樣休息,但不是為己尚未完善的休息,因為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才休息,所以,我們在世非等到做好光榮天主的工作(若62829)可以讓自己脫離犯罪的習慣傾向逐漸回到天主創造的肖像(即肖似基督;羅829),才進入天主的休息。天主聖神在祂聖徒中見證了天主聖父與主耶穌,甚至在工作上都是合一不可分(若518241030。因為聖父和聖子不是兩個天主,而是一個天主,所以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與連繫在一起慈善的聖神是唯一的天主,三位一體。我們的信仰並未說成是天父創造了某些東西,而祂的聖子創造了其他東西,聖神又創造了什麼。因為萬物都是由聖言創造的;當天主一說話並完成了工作時,是通過聖言完成了,也就是通過了基督完成了。因為「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萬物是藉着他而造成的(若113)」。用天主創造的話語來領會天主【本體】與【平等】不可分割,所以與工作上也不可分割,都是從天主而來。我們人生的信仰旅途就是在彼此相愛的氛圍運作合一,雖是按信德的尺度為主服不一樣的事,卻是在一個基督的身體內,不可分割。如果我們從我們的內心深處領會了天主這樣的無限美善,即會看出自己的渺小有限及軟弱;否則真會常彰顯自傲無知的心態,連往昔慕求的信仰知識都會遺忘。因此,我們每一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平等的。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創12);履行真理的,卻來就光明(若321)。我們的實際工作與【我們是誰】在基督內合一,這就是各人的信德(若629),基督對我們的期盼(路1882413)。

 

我們去年曾分享天主藉“諾厄”與大地萬物定立的諾厄盟約,以虹霓作為標記,不再以洪水淹沒大地(創82021),啓示了為救援大地生物的奧密【和平】計劃  。天主也明示我們(可以想一下,特別是在當我們祈禱及參與聖事時)獲得救恩的竅門關鍵之一在於【安息】的氛圍(rest;詠622;依3015)。 “諾厄”這名字的意思就是安息。安息出自【平安】(瑪112930;耶616;依95),平安與【正義】相親(詠8511)。

 

人歸於灰土也算是安息,因為不再為了吃食,日日勞苦【汗流滿面】,也無【能】再作亂(訓936;智245)。經上又說,自從人出離母胎那一天,直到埋葬,回到眾生之母的懷中那一天,天主為每人指定了一項重大的職務;在亞當的子孫身上,放下了一付重擔:各自焦慮,心中恐懼,擔心將來和末日。上自穿紫衣戴冠冕的,下至穿粗麻布的,都有忿怒、嫉妒、煩惱、不安、怕死、憤懣和爭論的事;就是在床上安息的時候,夜夢也來擾亂他的意念,以致很少休息,幾乎沒有,連在睡覺時,也像白天值班的哨兵;此外為犯罪人卻加重七倍的還有死亡、流血、鬥爭、刀劍、壓迫、饑饉、困苦和鞭笞(德4019),

我們是天主牧養的人民,是他手所引導的羊群(詠9571003),天主聖神特別提醒我們不要跟隨世俗試探、考驗祂的忍耐底線(雅448;格前3161761220);就像往昔以色列人被領出埃及在“曠野”中流浪,雖然一直見過祂的工作,仍心中迷惑及一直不肯承認祂的真道,長達四十年之久;為此,祂厭惡了那一世代,懷著憤怒而起誓說:「他們決不得進入我的安所 (rest)」(詠95811)。感謝天主為我們還保留了一個【安息】的時日(a sabbath rest),讓我們可以儆醒,藉著信德,迅即(quickly)定位我們的意向 (mind),  我們的期望(expectation) , 作出【努力】(strive)進入那安息,免得因背信而趺倒(希4913;詠712;希1032391212;也參考聖師.聖金口若望的詮釋)。

因此,上主也這樣說:「你們應站在交叉路口,觀察探問舊路;那一條是好路,就在那路上走,你們的心靈必獲安寧。」〈悖逆不義者〉卻答說:「我們偏不走。」(耶616);為此,主耶穌要我們背上他的軛,跟他學(按聖言生活),才會找得靈魂的安息(瑪112830)。聖經默示錄中也提到蒙主寵召,即凡在主內死去的,是有福的;的確,聖神說:「讓他們勞苦之後安息罷,因為他們的功行常隨着他們。」(默1413;智31441011;)。

經上說:「沒有一種財富,能勝過身體的健康;也沒有一種快樂,能超過內心的喜悅。死亡比辛酸的人生更好;永久的安息,勝於不斷的病苦(德3017)」。人一生汗流滿面的日日勞苦,經歷不斷的病苦,辛酸的人生,可以早日歸主安息,是值得欣慰。在末日,天主憐憫我們這些有血肉的,必縮短大災難的日子,否則我們都不會得救(瑪242122)。上主又要我們仰望,看到祂要創造新天新地,人們都要因祂所造的而永遠喜悅快樂,人的壽命百歲死去的人算是青年,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 依651725)。這又讓我們記起,諾厄(“安息”的意思)是在亞當盟約洪水前世上惟一正義齊全的人,因為他遵循正確的生活道路,常同天主往來(創6971;德4417;希1167),

 

上主特愛對祂虔敬( 心中朝聖,set apart for being holy) 的人,當我們誠摯呼求上主的時候,祂一定俯允(詠44)。為此,我們要常捫心思過,不可一再作惡,但要奉上【正義】的祭獻,對上主全心依盼(詠456;智11;瑪633;拉31718)。正如新約中聖保祿的勸勉,我們確實應當儆醒,應屹立 (stand firm) 在信德上,應有丈夫氣概 (act like men),應剛強有力(strong)。我們的一切事,都應以愛而行 (in love)(格前161314)。也如同聖師.聖奧斯定的領悟,我們必須感謝這一生在教會領受基督耶穌內祝聖的啟蒙,我們也得為在這世上一生過了之後的安息於主懷,而呼喚祂的名祈求一同蒙召為聖(格前12;智915;詠49;格前1554),阿們。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禱告”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RbnxAX0Aw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上週在家查經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關於十誡中的第三誡讓以民守安息日的誡命,本週(1/ 26/2021) 則是研習作為基督徒 (Christian) 的我們在新約中跟從教會,紀念耶穌的復活,慶祝主的日子 ,守瞻禮主日  (Remember to keep holy the LORD'S Day)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回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SnWmQR3PQ

及唸誦聖詠第39   (人生如泡影)

我們記得天主藉“諾厄”與大地萬物定立的【永久】的諾厄盟約,以虹霓作為標記,不再以洪水淹沒大地(創82021),啓示了為救援大地生物的奧密【和平】計劃  。天主也明示我們獲得救恩的竅門關鍵之一在於【安息】的氛圍(rest;詠622;依3015)。 “諾厄”這名字的意思就是安息。安息出自【平安】(瑪112930;耶616;依95),平安與【正義】相親(詠8511)。

 

天主賜予【永久】的安息絕對有異於祂所憎惡的不義呈現暫時假像的和平。由於人類按其自由意志選擇不依循真理生活的惡行(創71814;德40811;伯後25),以致主耶穌應允將再度的降臨(宗111;默17),「他要派遣他的天使,用發出洪聲的號角,由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聚集他所揀選的人(瑪2431)」。「他的簸箕已在他手中,他要揚淨自己的禾場,將他的麥粒收入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瑪312)」。

 

為此,我們履行真理的,都會來就光明(若131621),擺脫心中虛妄的宗教(瑪1589,不再是所謂【掛名】的基督徒,事奉兩個主人(瑪624)。在此反思一下,我們若僅是外表虔敬的到天主的居所(教堂)與衆人一起崇拜祈禱,卻也追隨驕傲、謊言、謀殺之父的魔鬼撒旦,參與起哄甚至行上主厭惡的事,譬如:讚同任何一個國家在位的領導制定或欲制定甚至履行墮胎的國家法律,即是伸出了【參與流無辜者血的手】及【邁上疾趨行惡的腳】(箴61619;瑪2424),忽視了上主的存在,及祂為復興萬物及大地即將行使的審判及甚至以毀滅律要打擊玷污之地(涵蓋作惡的心地;創31718657;希68;德40811;索123)。經上說:「現在我們該稱驕傲人有福;作惡的人,居然順利,試探天主的人居然免罰!…看,那日子來臨,勢必如冒火焰的火爐,所有的驕傲人和作惡的人都要成為禾稭;那一天來到,必要將他們燒盡──萬軍的上主說──不給他們留下根和枝條(拉321324;路172930)」。

 

「收穫時期,即是今世的終結;收割者即是天使(瑪1339)」。天使將來聚集真正的信仰者,即是以自由意志抉擇【決心遵循正確的生活道路】者。然而,在衆人(包括迷失的弟兄姊妹)遭難之日,沒有任何一人可以旁觀(或中立,或漠視不關己),引以為榮,甚至幸災樂禍,因為上主也必按這些以〈自我為中心〉所作的,照樣兒對待他們(亞11215)。我們得時時〈清醒〉節制(sober)及醒寤(vigilant),結好與悔改相稱的果實,彼此相愛,避免被仇敵魔鬼吞食(路213236;伯前58;瑪38;詠21012),【努力】進入那天主等待賜予我們永久的安息(若1334;希4911)」;而不是在【蟲子的不死】,【火的不滅】境界,也未實際呼求主耶穌的救援,以致深陷哀號和切齒,無法自抜(詠3923;路94849;瑪102813422530;默218;德719)。

 

我們在新約福音中聆聽到主耶穌真摯坦誠的召喚:「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rest)。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瑪112830)。

 

為此,讓【感恩】的我們堅持所信奉的真道(英譯:confession;即明認真理的坦誠之道),懷着【依恃】(英譯:boldness or confidently;  即對愛自己的主無懼的信靠) 之心,【走近】基督聖言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尋到】恩寵,作【及時的扶助】(詠1004510324;希41416;弗213;羅839)。

 

第三誡:守瞻禮主日(keep Holy the Lords Day). 

 

我們曾分享過,「聖」 (Holy)的希伯來語意思是「為特殊目的分開」(to be set apart for a special purpose)之意,就如同以色列人被天主揀選,應該是聖的,〈以遠離眷戀世俗,脫離與邪神掛鉤的國家民族文化〉好屬於祂(肋2026),因為天主是聖的(肋192)。我們受洗重生,成為天主的子女,也理所當然被天主要求聖潔,即是跟隨聖神的引導,使「信仰」與「生活」不可分開,【與世界上所有敗壞的貪慾分開】(伯後14;迦419),作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

 

天主在舊約中要求以色列人【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出208)。天主很明顯的把其它六天的工作天與第七天分開,使以民可以這特別的神聖一天奉獻給祂。希伯來文關於六天的工作(work)字彙也是創造式的(melachan creative act; 參閱Yiu Sing Lúcás Chan <1968-2015>神父著的十誡與真福八端),而非僅是使身體勞累困乏的行為之意。但經文中除了提及禁止安息日〈為己之利〉的旅行(並非人人都得禁足不動,以致無法抗敵護佑人民)及預備食物(出1629;厄下131517),卻沒有明文詳述工作的細節,及怎樣才算不工作。為此,守安息日就應如同割損的法律,在於遵守者【割損】的心態,致力領會天主六天創造的工作,第七天休息的奧秘(出2011),即是天主為愛被造物的【護理關懷】而休息,也這樣的為人建立安息日,放下忙祿,把這一珍貴神聖的時間恭敬天主,感恩祂的創造及愛護,並與家人朋友社團互動,及幫助他們的需要。

 

天主更是揭示祂的一視同仁,不分以民和異民,祇要是「遵守安息日而不予以褻瀆,防範自己的手而不做惡事,行這事的人,與固守此道的人子,是有福的」(祝福的詳細內容:依5628)。反之,不遵守第三誡命者,永不會得到真實的幸福,甚至遭致災難、死亡(耶1727)。Father Chan提示我們認識體會天主的用心。第三誡命不僅讓以民重視到天主指定的每週聖日,他們終就因此擺脫了每天奴隸式的生活,也讓他們有安靜的時間開始敬拜及認識上主、並關注近人。為此,這個每週的聖日就是天主恩賜的禮物,讓以民享受一下共融(fellowship or communal celebration),把內心湧起上主所祝福恩賜的快樂友愛帶給他人。除此之外,以民也能開始模仿天主創造的視野,把關注近人的心態,衍伸至全世。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一旦領會了這一誡命的原意內涵,也會活出這在愛中成全的誡命,奠立福傳的基礎(弗61020;伯後158)。

 

我們曾分享過,在聖經的舊約中所有天主與以色列子民之間的約定指示的永遠慶典及記號(譬如:度踰越節、五旬節、帳棚節、守安息日;出121283116;肋23),都是【預示】天主有關未來的【主耶穌】第一度降世救贖衆人及再度來臨審判復興世界的計劃,而且給予以民理由(出2011)及指導原則 (guidelines;出20910) 實際的去慶祝,好讓他們的後代會記起傳統慶祝的意義,領會天主預示應允救贖及復興的實現。新約中的十二宗徒及同是以色列人(即猶太人)的主耶穌門徒從聖神降臨後就開始秉承傳統的精神追隨「天主耶穌」,在信仰基督的嶄新教會中【脫離】了舊有傳統慶典的制度。

 

安息日是每週的星期六,一周的第七天,紀念【天主六日創造後休息】。我們卻是在星期日,即是一周的第一天休息,參加彌撒或主日崇拜,紀念耶穌的復活。「根據宗徒的傳統,慶祝逾越奧跡的主日,在整個教會內,應奉為當守的主要法定慶節」。「同樣該遵守的,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誕節,主顯節,耶穌升天節,基督聖體聖血節,天主之母節,聖母始胎無原罪節,聖母升天節,聖若瑟節,聖伯多祿及保祿宗徒節,諸聖節」(天主教教理2177;希1025)。

 

那為什麼我們守瞻禮主日呢?教會如何改變了安息日?

 

守瞻禮主日(Lords Day) 其實如守安息 (Sabbath) 日,它們的意義都【導源】於天主在起初創造天地萬物,當天地和天地間的一切點綴都完成了,就在第七天休息 (rest),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天主祝福了第七天,定為【聖日】,因為這一天,天主停止了他所行的一切創造工作(創213)。既是【聖日】,天主的日子,我們做兒女的理所當然的也要跟著祂一起慶祝(也請參閱上週查經分享關於福音中記載主耶穌降世以身教言教詮釋天國的安息日如何的【被祝福】,在愛中成全法律,實現了先知的預言〈瑪517;依6112)。

 

遵守星期日為聖日,並不是我們天主教的“發明”。這一改變是由我們的主直接賦予了宗徒對教會進行管理及制定法規的權威(參見瑪竇福音1618)。新約經文即有數處記載宗徒都在一週的第一天(即是主日)擘餅祭獻(宗207;格前162;哥21617)。聖若望宗徒也是在一個主日上神魂超拔,見到天主,天主並要他把其所聞記載成默示錄(默110)。由於我們的救贖主在周日復活,早期教父們一致的,以一週的第一天(星期日)為主日替換舊的安息日。【十二宗徒訓誨錄】中即記載:“但是到了每一個主日……團聚在一起,擘餅,在宣告坦承自己的過犯之後感恩,以使你的祭獻純淨。但是,要與任何曾發生過分歧也同時也前來的夥伴要先和解後才可來到〈祭台前〉,使自己的犧生奉獻不被褻瀆 (The Teaching of the Apostles in the Didache, c. 70 AD;〈瑪52324)”。

 

天主教教理(2175)也說:「在基督的逾越奧跡內,主日【滿全】了猶太安息日的【屬靈真理】,宣告人在天主內的永遠安息。因為法律的敬禮乃準備基督的奧跡,這敬禮的實踐正好預示了一些有關基督的特色」。

 

新約的聖保祿致希伯來人書中闡述主耶穌是【新約】的中保:「一說「新的」,就把先前的,宣佈為舊的了;但凡是舊的和老的,都已臨近了滅亡(希813),因為我們努力的去認識基督為主,在聖神內遵循聖言,因為祂就是道路、真理、及生命,我們能將上主的法律放在我們的明悟中,寫在我們的心頭上,也再不會教訓自己的同鄉,或者教訓自己的弟兄說要【認識上主】!因為不論大小,我們人人都必認識上主(希81011)。

 

聖依納爵安提約基亞(St. Ignatius of Antioch)主教(他是聖若望宗徒的門徒)也曾致在希臘的馬尼西(Magnesians)教會訓導書信中說:“那些在古老的事物秩序中成長的人(即猶太人)已經擁有了新的希望,不再遵守安息日,而是在遵守主日的日子裡生活,在這一天我們的生命,再次由他和他的死,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 (Letter to the Magnesians, Chp. 9, by St. Ignatius of Antioch, c. 110 AD)”。

 

在第二世紀時,聖猶斯定(St. Justin Martyrc. 100 c. 165)的《護教書》中向羅馬皇帝安東尼奧·皮烏斯(Antonius Pius138-161年)解釋了為什麼以及如何使早期的基督徒守星期日為聖日:“但是星期天是我們所有人舉行聚會的日子,因為這是天主創造天地萬物,在黑暗和物質上做出改變的【第一天】(創115),天主從黑暗中引出物質,世界誕生了;同日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因為他在安息日的前一天(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在安息日(星期六)後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日,向他的使徒和門徒顯現,他教導了他們這些東西,我們也將這些東西交給了你,供你思慮〈consider〉領會”。

 

教父們針對“第八日”(參閱創世紀首篇描述創造天地,將光與黑暗分開,稱光為「晝」,稱黑暗為「夜」的第一日;創115)發展了強有力的神學。前六天是創造的日子,第七天是天主安息的日子。當基督降世,他的工作(從神學角度來看)在同一“第七天”開始。自然地,這表明他的神聖工作是連續的,但有別於創造,而是召喚修和、慈善、教導、治癒、建立聖體聖事,並為救贖世人的我等遭受十字架苦難,流盡了寶血。然後,他的復活發生在安息日的次日,也可說成第八天(星期日),完成了揭示復興末世奧密和平計劃。基督復活的日子意味著開始了新創造(new creation)的第一天和基督寶血中的新約。對基督徒來說,這日子成了一切日子中的第一個日子,一切慶節中的第一個慶節,主的日子 ,即是我們稱之的「主日」(也請參閱天主教教理2174)。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們應該為此鼓舞喜歡 ( 118:24)

 

人的心身忙碌操勞,為了是什麼?習慣如此,也不知那天就如同橡皮筋被拉得太長太久,就斷了!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反思一下,把自認無奈的現實交託給天主,祈求天主賜予智慧使我們可以安排主日感恩崇拜的時間(若不得已,可於星期六晚間,或在旅途中尋找當地的教堂望主日彌撒;也請參閱天主教教理2180)安息在主內(雅158),快樂的在天主的家與所有弟兄姊妹及慕道友團聚共融朝拜天主,從感恩彌撒慶典的聽道及領受聖體聖事獲得勇氣、智慧、及新的力量把天主賜予的愛傳給所有交往的近人。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可以領會第三誡命是意指一般情況在【主內】按己力的生活,有【福氣】的在離世之前能先行品嚐在聖神中【永遠安息】的片刻;但也應放開自己的心,不再拘泥受陷於文字表面之意,教唆或受制於他人(哥216;天主教教理2195)。因為,若有【義務】該做的(而不是因志願想額外賺銭營利),不管是無奈的養家糊口及工作規定(也應向天主表達遵守祂的誡命意向祈求支援找著正當的工作),為教會、國家、社會、各種大小團體的安全、醫藥、防護、食衣住行育樂供應社會公益所需服事,甚至生病呆在家中休息,只要是合乎天主為人而定的安息日的公義,沒什麼不可行的。關鍵是按各人在【主內】獲得的智慧以自由意志選擇而作出的安排(雅15;箴1613;依5813-14),遵守第三誡命。

 

我們雖然不要讓任何人在安息日等事上,對我們有所規定(哥216),但絕對要把天主的誡命放在心上,才不會陷己於千古歷始中人們習於【悖逆】心硬屢屢受罰失去了安息的福氣(包括健康、喜樂、平安)而不自知(格前112732;出311317)。教會明確指出沒有嚴重的理由而不守主日及當守的瞻禮日,是犯了大罪。我們把每一週中的第一天用來休息,關切和參與專務天主和愛德的事,這不僅是理所當然的樂意服從天主的誡命,也會在身心上領略到天主救贖的愛及啓示的智慧為我們有益而感恩。我們因為讀了聖經,聆聽真道(若141726152627;伯後316;鐸114),逐漸認識天主的正義和法令(德1710),挖掘出無盡隱藏的天主意願啓示的智慧寶藏(瑪1352),知道愈愛天主者,牢記天主的誡命,就會做出更好的安排,善度主日(出162130;智61821)。

 

在此摘錄更多一些有關守瞻禮主日的教理:

 

「但願享受休閒的信徒,記得那些具有相同需要和相同權利的弟兄,他們由於貧窮和不幸而無法得到休息。傳統上,虔敬的基督徒習慣以做慈善的工作和給病人、弱小者、老人作謙卑的服務來聖化主日。基督徒另一個聖化主日的方式是,為他們的家人和近人,撥出額外的時間和關心,在平時,這些時間是難以找到的。主日是一個反省、默靜、文化和深思的時機,這些都有益於內心生活和基督徒生活的成長 (天主教教理2186)」。

 

「聖化主日和節日要求共同的努力。每個基督徒如無必要應避免強求他人作事,致使他人難以遵守主的日子。若某些習慣(運動、餐廳等) 和社會生活的需要(公共服務等)要求在主日那天工作,每個人【有責任為自己保留足夠的休閒時間】。但願信徒以節制和愛德,在群體休閒活動中避免時有所聞的過度和暴力。儘管經濟的壓力強大,但願公權力給國民確保一個專為休息和敬主的時間。僱主對他們的僱員來說也有類似的責任 (天主教教理2187)」。

 

「在尊重信仰自由和公益的前提之下,基督徒應使人承認教會的主日和慶節為法定的假日。他們應該給群眾樹立祈禱、互敬和喜樂的榜樣,並維護他們的傳統,對人類社會的精神生活是一項珍貴的貢獻。如果因著國家的立法或由於其他的理由,在主日那一天必須工作,務使在這一天也要過得猶如我們獲得釋放的日子,這一天使我們參與這【盛會】,【已被登錄在天上的首生者的集會 (12:22-23)(天主教教理2188)」。

 

「主日的建立是為了使所有的人都有機會【享有足夠的休息和餘暇,以度其家庭、文化、社會及宗教生活】。  每位基督徒如無必要應避免強求他人作阻礙人遵守主的日子的事 (天主教教理21942195)」。

 

 如同聖保祿勸勉我們知道該信賴的是唯一至聖的真天主-耶穌基督,全能正義的審判者,感恩祂一直護佑我們所接受的信德寶庫,直到審判之日,把正義的冠冕,賞給我們及一切愛慕他顯現的人(參考引用本週每日彌撒進堂詠引用的經文:弟後1:12;4:8)。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我的心得安息”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KBIj376cs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2/ 2/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我們先簡要復習一下天主當初如何召喚亞巴郎與他及他的後裔定立永久的亞伯辣罕盟約。

約在公元前二○○○年左右,亞巴郎出生在加色丁人的烏爾城,即後世舉世聞名的古巴比倫境內。他長大成家後,因天主奧密的引領催促,隨父親遷往客納罕地去,因為天主要將這〈客納罕〉賜給亞巴郎〈的後裔〉作為產業(創1131157;宗75)。當時“亞巴郎”(這名字是「愛父親」,推崇、讚揚、衛護父親的意思;exalt and protect)與父親“特辣黑”(意思是「漂泊者」; wanderer;也隱示了他在世的人生未堅持承繼祖上諾厄、及當時還活著的長輩“閃”、 “舍拉”、和“厄貝爾”的信仰)事奉別的神明( 蘇 24: 23)。特辣黑在離客辣罕地數百里的哈蘭(在現今土耳其境內)度過餘生。他離世後,天主親自出馬,召喚約已過70歲的亞巴郎;上主對亞巴郎說:「【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家族和父家(瑪1037;宗724),往我指給你的地方去。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我必祝福你,使你【成名】,成為一個【福源】。我要祝福那祝福你的人,咒罵那咒罵你的人;地上萬民都要因你獲得祝福。」(創1213)。天主也讓亞巴郎的名字自此改為亞伯辣罕(意即「萬民之父」),把亞巴郎的妻子“撒辣依”(意謂愛「好口角的」;quarrelsome)的名字也改成撒辣(「公主」;princess),因為人民的君王要由她而生(創17516;依512)。

這段聖經故事的意義在新約主耶穌的福音中明示出天主逐步救贖我們的計劃:使一切追隨“愛父親”的亞巴郎的信徳,推崇、讚揚、衛護(可意指聲譽)【父親】,因為「切願受教就是愛,愛即在於遵守法律;遵守法律,便是不朽的保證;不朽使人親近天主(智61920)」。天主讓亞伯辣罕作了一切【相信的人】的【信德的父親】,使他們都因【屬於基督】成為他的後裔,而獲得天主的恩許,同樣的因信德而算為正義,按照恩許作【世界】的承繼者(羅41113;迦31629)。【世界】得以在各個角落,包括國家政府,社會,公司,學校…都【為福音光照】,因著我們的身份角色,以【信德】顯揚天主的愛,領導世界(天主經;瑪6915)。

為此,我們得牢記個人及團體都在上主的救贖計劃內,及我們按各人信德的尺度因應做出安排的奉獻(羅1218);否則,「離開了福音的照明,社會就很容易淪為極權〈或濫權〉的統治(天主教教理2257)」。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我願降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Ygtybk_sE

及唸誦聖詠第103   (讚頌天主的慈愛)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四誡:孝敬父母 (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上主接著訓示以民:「應孝敬 (Honor) 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 (英譯:may be long) 」(出2012)。

「十誡第二塊約板的開始是第四誡。這指出愛德的次序。天主願意我們在祂以後,孝敬我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並傳給我們對天主的認識。我們應該尊敬天主為了我們的好處,而賦予他們權威的那些人。這包括並暗示下列諸人的職責:父母、監護人、老師、上司、官員、執政者,以及所有對他人或一個團體行施權力的人。尊重這條誡命,除了贏得屬靈的果實之外,也帶來今世平安和順遂的果實。相反,不遵守這條誡命,為團體和個人招致嚴重的災禍(天主教教理21972200)」。

很明顯的,我們在天主的心中是祂的子女,祂是我們的父親。這一條誡命讓我們與祂的關係愈來愈真實,這是因為我們在世一生的歲月中孝敬父母,完成進入永生天鄉的心態準備(瑪191719;路251)。但梅瑟頒佈了天主的十誡後,上百萬的以民仍還留戀於埃及四百三十年世俗的文化,以致本是十多天步行可到達客辣罕地,卻在曠野中生活了【四十年】之久,為受教克服【悖逆】,在困境的考驗中學習順服的心態,甚至經歷實際因【悖逆】遭致的嚴懲 。此後,天主也進而訓示梅瑟要以民遵守祂的法令,一一依照執行,因為是天主要他們成聖(肋208),並強調了不守誡命的後果:「凡辱罵自己父母的,應處死刑;他辱罵了父母,應自負血債(肋209)」。梅瑟在120歲的高齡時,對即將進入客辣罕地的以民重申天主的十誡,要他們記住上主的允諾:「應照上主你的天主吩咐你的,孝敬你的父母,好使你能享高壽,並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土地內,獲享幸福(申516)」。

應自負血債(his blood shall be upon him)之意,就是在一般狀況下,因為【自我】的【不善】(如驕傲自負),對【代理天主】教養子女的父母所行的嘲諷辱罵及其它惡行,應為自己所遭受的死亡性懲罰,自行負責。從身為父母的角色來反思,我們認識天主,都接受天主管教過,照情照理應善待自己教養的子女,不論是親生、領養、和牧養;因為,「你們作父母的,不要惹你們的子女發怒;但要用主的規範和訓誡,教養他們(弗64;德30113)」。至於我們在主內活出孝敬父母的誡命,自會懂得什麼才是孝愛聖母,也會活出領受堅振聖事的【孝愛】聖神之恩,覺察到上主的神(the Spirit of the Lord)的同在 (依112) ,【以心神以真理】朝拜我們所認識的天父,事事因基督之名光榮天父 。很遺憾的是並非所有被造者都能以自由意志接受救援而脫離邪惡的束縛,活出身為父母的角色,適當愛護子女,或子女應該孝敬父母的角色(谷7823);為此,我們可以先行認識完美的天主聖子及終生童貞聖母謙遜的服從,汲取【完美的天主愛】,重新看待【不完美的自己】,並學習及操練服從聖言(瑪112830)以【天父的成全】(即是完美的天主愛;瑪548)操練孝敬 (honor) 也不是完美的父母(及長上)和教養自己的子女。

為此,「聖神明明地說:在最後的時期,有些人要【背棄信德】,聽信欺詐的神和魔鬼的訓言,這訓言是出於那些偽善的說謊者,他們的良心已烙上了【火】印(弟前412)」,這是為什麼我們身處於現今(也是在過去及未來)的末日期,教會內及教會外仍陷於依戀世俗的人,「只愛自己、愛錢、矜誇、驕傲、謾罵、不孝順父母 (disobedient)、忘恩、負義、不虔敬、無慈愛、難和解、善誹謗、無節制、無仁心、不樂善、背信、鹵莽、自大、愛快樂勝過愛天主 (弟後314)」。聖保祿因此奉勸我們:「他們雖有虔敬的外貌,卻背棄了虔敬的實質;這等人,你務要躲避 (turn away from)」。【躲避】之意即是不參與、不附和、不插足【背棄信德】者所說或意欲所行的惡事,若這樣的去操練,就會感受到天主的祝福(詠112)。

我們通過聖神引導的福傳,傳佈福音時白白自願地去傳,都是為了福音,為能與人共沾福音的恩許(格前91823);而不是依恃自己的【高見】教訓人,甚至也試圖霸凌他人(因為要求照自義的模式),最後一事無成,挫折的徒然羨慕他人在主內的福傳成就(我們查經分享一再強調要跳出仍身陷【喜自仁自義的審判】,但應轉於關注衛護教會的榮譽及協助弟兄姊妹對抗異端或邪惡,並期待上主的救援;除此之外,也要顧及世人的救援需要,好使我們可以準備好被主召喚於傳福音的光榮行列中;創491618;默758)。如同“聖師.聖金口若望”( St. John Chrysostom347407)說的,我們不是要過於針對【日子】關注,因為我們早已習於說這是好日子,或那是糟透的日子;而應是試圖從歷史中,譬如過去與梅瑟出埃及的人群中一些執拗世俗,只愛自己不顧近人的【悖逆者】惹起事件發生的記載汲取教訓來看待現今也即是所謂的【末日】(請自行閱讀戶籍紀 第十六及第十七章,反思悖逆者過於榮譽自己的意見並執意行之?!)。為此,我們得常彼此勸勉鼓勵達成【賴信德的生活】:「堅忍,為使我們承行天主的旨意,保全靈魂,而獲得那所應許的,進入天主的國(希103239;路2119;宗1422)」。

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榮譽 (honor) 可被定義為對某人身價或地位成就的言行承認表達的尊敬(respect)。Yiu Sing Lúcás Chan 神父著的十誡與真福八端中引用神學家詮釋希伯來文的honor (kabbed) 原意是“make heavy”,也可說成對待人是當其為【重量級】人物,達致推崇、讚揚、尊重服從的心態。在經文中提及的【榮譽】意義廣泛,如:顯揚 (prize highly;箴48),表達尊敬或崇敬 (show respect or revere;肋193),也可從天主所述的【光榮】祂的子女們,間接的隱喻祂的照顧和表達感情(care for and show affection;詠911516)。這也是以民被天主教導出來的優良傳統,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甚至姻親,包括他們生理上所需的食物,衣服,甚至直到他們逝世的後事料理(盧11617;創50114;箴39)。

原生父母生養我們,與天主的創造及護佑相互輝映。我們既能榮譽生命的起源,理所當然的獲得被置於人世生活的保證。我們有義務服從及感恩的心態對待自己的父母,也不論父母的年邁狀況(弗613;箴3017)。

讓我們翻開德訓篇朗讀【兒女應孝敬父母】的訓言:「智慧之子,形成義人的集會;他們的家族充滿服從與友愛。孩子們,你們應聽從我,你們的父親;你們要這樣作,以便得救。因為,上主願父親受兒女的尊敬,且確定了母親對子女的權利。孝敬父親的人,必能補贖罪過;且能戒避罪惡,在祈禱之日,必蒙應允。孝敬母親的人,就如積蓄珍寶的人。孝敬父親的人,必在子女身上獲得喜樂;當他祈禱時,必蒙應允。孝敬父親的,必享長壽;聽從上主的,必使母親得到安慰。敬畏上主的人,必孝敬父母;奉事生他的父母,猶如奉事主人。你當以言以行,以各樣的忍耐,孝敬你的父親,好使他的祝福,降到你身上,而存留至終。因為父親的祝福,鞏固子女的家庭;反之,母親的詛咒,拔除家庭的基礎。不要以你父親的羞辱為榮,因為父親的羞辱,為你不是光榮;原來人的光榮,是建在他父親的榮譽上;不名譽的母親,是子女的恥辱。我兒,你父親年老了,你當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憂傷。若他的智力衰弱了,你要對他有耐心,不要因你年富力強就藐視他;因為,對父親所施的憐憫,是不會被遺忘的,天主必要赦免你的罪過,復興你的家庭。因你容忍母親的過失,必獲賞報;天主必依公義,建立你的家庭;在你困難之日,要記念你,要消滅你的罪過,有如晴天溶化冰霜。背棄父親的,形同褻聖激怒母親的,已為上主所詛咒(德3118)」。

我們可以從經文上看出,作為一個年少無知的幼兒,我們對父母言聽服從,一旦有了倫理道德的認知,就要濾過不善無益的言語,以天主為至高無上的仰賴;若還未追求信德或悖逆天主的父母反對天主,他們就等於是把天主交給他們合法的權柄中止(按Father Chan 的提示;既使世俗給予的權力義務仍存在),第四誡命因而變成無效(列上15915;則181921);以此類推,雖然沒有權柄不是從天主來的(羅131),但任何【上級】領導都不可褻瀆天主,行天主厭惡之事。但要注意的是視情況嚴重性,在祈禱並諮詢神長後決定因應的方式,以阻止罪惡的擴散玷污難以收拾。【一般說來】,對不服從任何反對或褻瀆天主的世人,仍要在主內盡可能【和平】相處,也需要求助天主的正義阻止大罪的玷污,既使自己受到虐待或迫害,也要以殉道心態地逆來順受,在苦難中學習聖子的服從天父(希58,欣喜地揹好自己的十字架(路142627;伯前510;格前1013;雅12847;出1414;箴356;羅81828;),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正義,以勝惡(瑪633;羅1292116:19-20)。

在此反思一下,我們將是經由主的【私審判】的光榮得勝者(默27111726351221),那裏有藉口或聲稱未經由祈禱聆聽主言的“沒辦法”,或者放任天主賜予的自由意志,跟從任何世間或天界的所有【非至高無上】或虛妄的掌權者反對和褻瀆天主,不以信德衛護自己的靈魂,欲脫責如原祖亞當和厄娃(創31213)。另外,經文也告訴我們關於年邁的雙親並非全然如世俗所謂的無所事事祇能靠兒女照顧,因為「白髮老人是有智慧的,年紀大者是有見識的;但智慧和能力同在天主內,智慧與見識是天主所有(約1212)」。這意思是他們(若在主內生活)的智慧絕對也應值得兒女照顧。的確,人年紀愈長的可敬處,不在他的壽命多寡高低,卻在於他擁有的智慧,及生活的純潔(智4810;德2568)。

為此,對生養我們的父親,應當聽從他的教訓;對我們的母親的指教,不要拒絕,也不要輕視他們的年邁,應將二者的訓言常刻在我們心中,繫在我們的頸項上,這樣就保持了明智和慎重;因為這就是我們頭上的冠冕,我們頸上的珠鏈(箴18321266202322;德630)。遵守了這條誡命,我們都可欣獲天主的應許,在世上或能安居樂業,延年益壽 (英譯:may be long),甚至進入永生,給下一代立下榜樣,也因操練出的【溫良】,在政府、公司及各個團體受到長上及同事喜愛,在生意上也必然受到祝福,和氣待客,為社會奉獻了穩定的平安。「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瑪55)」。當然,經文也要我們汲取教訓,未榮譽自己的父母或長上所受的嚴懲(出211517;列下223)。

為此,讓我們也常彼此提醒榮譽(honor)父母,學習觀察出他們的卓越之處。我們下週繼續研習第四誡命,再回憶以往有關【榮譽】的操練分享,作為基督徒在世可以到位的倫理生活。我也會順便分享退休前(意指從做事的公司)的七年的職業生涯,簡要的見證公司一位可敬可愛的執行董事長(CEO & Chairman of the Board) 基督徒如何在主內使【福音光照公司】,讓所有各個不同宗教信仰的員工及主管,在公司可以同心致力於團隊的相處及合作,為顧客服務,使公司的營運在主的祝福中蒸蒸日上,不流於因貪利欺詐、嗜權霸凌而導致人事的分崩離析的尷尬危機。感謝天主,讚美天主仁慈、寬宏的恩許。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主啊,有誰能像祢”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b9JDhAvhU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2/ 9/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因祂的名我們相聚在一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QbQpef7T1I

及唸誦聖詠第101   (君主的模範)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四誡:孝敬父母 (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在此再重覆一下往昔對榮譽的分享。聖師多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12251274)認為 “榮譽”(honor)是一種能觀察(observe)以度量(magnanimity)回報的美德,其實就是四樞德中義德(justice)暨勇德(fortitude)的一部份(智87;《天主教教理》1805-1811號)。義德(即公義,Justice)──使我們以堅定的意志,給予天主和近人所應該得到的。勇德(即勇敢,Fortitude)──確保我們在困境中充滿毅力,在危難當中仍矢志不移追求美善

榮譽代表一個人的卓越 (excellence)成就的見證。而非僅涉及詞語的讚美(praise)。“榮譽”包括外在和有形的標誌,以及文字。因此,鞠躬,站立,屈膝,慶祝顯示的榮譽,追思彌撒的親屬感言及眾親朋鄰里郷友前來參與對亡者入墓前最後的致敬(tribute)。經上說:「在白髮老人前,應起立;對老年人要尊敬,應敬畏你的天主:我是上主(肋1932)」。榮譽和讚美都與榮耀 (glorify) 有關,因為“榮耀”是榮譽和稱讚的效果(effect)。我們見證結的果實是使一個人的善良被許多人得知(knowledge)。聖師.聖奧斯定(St. Augustine354430)即觀察到榮耀 (glorify) 是“清晰的知識和讚美”。因此,榮耀天主意味著通過讚美和崇拜祂來承認祂具有無垠的聖潔莊嚴偉大應受的敬譽,這主要是因為祂本性的本質及祂的一切事工理所當然的應該受到承認,因為祂就是愛,祂是我等及萬事萬物生命之來源。

為此,讓我們常提醒自己榮譽某人時,學習觀察出某人的卓越之處。除此之外,我們自己也要學習謙遜,節制及在真理中棄絕自己渴慕等待他人施予的榮譽,讚美,甚至榮耀(路16151710;箴1289;若54144),若他人如此主動的施予就感謝讚美天主,將一切榮耀歸於天主,阿們。

我們為什麼要【尊重】別人(如同原文希伯來語的honor之意是make heavy,或甚至確實地感受到對方的重量級)?其實,每一個人在世上都應在做事(祇有閒蕩者應自省或聽勸言好好珍惜人生;得後3615;格前514;箴6611104526134151918919152125243034261316),多多少少直接和間接地擔負了責任 (responsible and accountable) 盡心盡力地做好合於自己身份角色的工作(智87:伯後15),享受自己勞苦之所得(訓32251719)。我們若看到或感受到某人做得勞苦及有成績,就應給予他尊敬和榮譽的回報(得前51213)。

根據聖多瑪斯的說法,【尊重】 (honor) 任何人持有兩個原因:“榮譽總是歸因於某人的某些[1] 優異excellence or [2] 優越性superiority”。優異即是所展現【卓越】的美德。 “優越性”是指我們所說的教會或民間生活中的“更高地位”,譬如:神長,父母,領導,年長者,教師等。即使有些這樣“更高地位”的人跟從了邪惡,其所在地(office)也要表現出優越性的榮譽。道明會會祖聖道明 (St. Dominic 11701221,教宗直屬的神學家 ) 給了很適合的詮釋:“邪惡的領導是作為優越地位的人而受到尊重(honor)的,不是因為他的卓越美德,而是因為他的【尊嚴】(dignity),而是天主允許他是目前持有世俗的權柄(然而,天主恩賜而來的權柄已因其忘恩負義的悖逆中止,這意思是下屬不跟隨其行邪惡,第四誡命對下屬無效,不犯此罪)託管照顧眾人的領導(提醒一下天主的耐心於施行公義前等待行邪惡的領導者悔改),因為他的地位所得到的尊敬也等於是付給他所主持整個團體或社區的榮譽尊嚴(參閱:羅1317)。我們反思【主耶穌當初以奴僕卑下人子之身份對世上所有權柄的對待及後來宗徒們傳福音於各處所經歷的迫害遭遇】就能領會聖多瑪斯及聖道明對【榮譽】的詮釋,我們也不會流於跟隨世俗的以惡報惡(羅12171921),而是以信德為基建立的德行城垣成全天主的法律(伯後1511;羅331;路64749;依6018)。除此之外,聖道明認為道德價值和官職的獨立“等級”可以通過啟發性的方式施予榮譽。例如,“由於下級的某些優異表現,上級可能會因此榮譽(honor)下級職位的人”。以此類推,做兒女,學生的優異表現,也會讓做父母,師長的為給予榮譽而慶祝表揚。

我們榮譽兄弟的友愛之前要記得先行好好體驗基督對自己及衆人的愛,就能愈欽崇天主為萬有之上,汲取祂恩賜的富裕,進而愛自己會更多,也就學會更加愛人(愛人如己)。適當的榮譽或敬重自己 (self-respect) 也就會榮譽他人。我們反思一下平日是否隨時隨地榮耀天主,譽己(自重)譽人,譬如:專注的祈禱及參與彌撒,忍耐的注意聆聽,同理心的表現出同情及安慰鼓勵,衷心的感謝讚美,欣賞人與人之間的才能差異性,獨處規勸寬恕他人的冒犯得罪(迦61;瑪1815)及行和好聖事後也確實的寬恕自己,不去介意或挑剔他人的誤失(overlook the mistakes),不附和東家長李家短(箴619)但以諮詢式的不判斷且因此協助他人弄清楚資訊的來源,協助人也接受他人的協助(肯定對他人的能力及愛心),討論時避免一味的持己見但要用心找出共同點,不需同意他人的觀點意見但也要顯示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及他人目前的處境及需求,時時慶祝式的鼓勵成就好為己也為人加油打氣;此外也要順服遵重領導的身份但也需溫和提醒糾正若他或她有遺忘及未眷顧公義之處,以身作則地僅服從合乎天主的旨意及法令行善行義,與主與人相約重允諾也不遲到,務要躲避那些愚昧的辯論、祖譜、爭執和關於法律的爭論空談(弟鐸39),遠離一切游手好閒,或不按得自藉宗徒傳承的教會傳授生活的弟兄,避開那些追隨邪惡卻自稱為弟兄還在淫蕩,貪婪,勒索,或拜偶像,不一起共融,好叫他慚愧,可是不要把他當仇敵看待,但要把他當弟兄規勸(弟鐸3911;格前5913;得後 3:1416;雅51920;得後3:6)…等等。

我們也要謹防僅表彰一種人,一個種族,一個社會經濟階層,一個教育水平,一個性別,一個年齡,一種穿衣方式,一種體重或一種個性。可以想像:當教會中有這種恥辱的現像時,天主來審判時對不行憐憫的人也沒有憐憫(雅21-13)。

在此,再重覆往昔提及的一位休士頓大學的教授,索默斯Tamler Sommers 201858日出版了一本「為什麼要榮譽?」的書(Why honor matters?)。書序中指明了美國文化已欠缺了一塊付予他人榮譽感的培育。現代的文明中仍是隱含著性別種族歧視和野蠻的訴諸暴力解決以為正義;榮譽卻被認為是過時的。然而榮譽感對於過著道德生活至關重要。因為僅依靠啟蒙自由主義(Enlightenment liberalism),我們因拒絕或漠視表達對他人應有榮譽的敬意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美國(意指目前趨勢的層面;我們因此自己也得反思一下,是否已被影響身陷囹圄,行事無法通關順暢)已成為膽怯,無恥,自私和喜疏遠者的家園。如果正視這樣的缺失,通過適當的渠道傳播及培育個人及團體的【榮譽感】,可以鼓勵出勇氣,正直和團結等美德,並給人一種脫出妄自為尊(or self-esteem) 的氛圍享有正當且更大的社會共融,相處平安的生活。

在美國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直到21世紀初期,由於各種經濟,科技的變遷成長及風暴,整個工商界瀰漫著裁員(lay off),業務流程再造 (BPR), 收購兼併 (merger and acquisition) 的氛圍。在此之前,若遇著朋友詢問近況,總是千篇一律的得到〈混飯吃唄!〉的回應。或許這樣的回應顯示了人們僅滿足於豐厚的薪金及享有的福利,但也似乎反應出公司團隊的困境,因為缺乏員工及管理階層認清其共同營業目標而表現出的活力。公司也因此時時曝露在旁觀的投資集團的覬覦,如同房地產商欲強勢收購待修出讓的居屋。員工每日在裁員,公司重組,併購的不安謠言中忐忑不安,無法專心工作。

 

我本人在美國密穌里大學畢業三年後才在達拉斯一家天然瓦斯公司(Lone Star, a Division of Enserch Corporation) 找著一份較滿意的工作,做了近30年才退休。在公司經歷了各種風暴,不論是裁員,重組,甚至公司於1998年還被德州電力公司(TXU Energy)倂購,公司也換了新名字 (TXU Gas)。為迎合TXU倂購的協議要求,公司上級把我所在的工作部門從28人減到祇剩下老闆和我;後來,老闆因病去逝,由我來擔負他的職責。

 

我個人也因主的恩寵(包括我母親及教會的弟兄姊妹為我不斷的代禱),在公司遭TXU倂購前七年回到教會辦告解,悔改更新,並意願【開始】讀聖經,在祈禱中向主請願,讓我可以領會經文的含義(因為從小對【天書】一向看不懂的避而遠之),我也因此可分享於他人,光榮天主。天主也慷慨的回應及繼續地管教我(瑪56;依3021);回想剛出生後第三天與家母還在高雄愛河邊的天主教樂仁醫院時就受洗(按家母口述及幫我索取的領洗證),年青時因故迷失,直到第三十九年悔改,若拖到第四十年還不如此,天主聖神當會多心痛的離我而去(詠95811)。在這兒順便提及自己的回頭 (repent)事兒也是為了感恩天主憐憫慈愛及祂不捨不棄的救贖(若102730)。

 

由於舊公司及新公司更換的數位新領導者並沒有拿出適當管理的策略對症下藥,公司的營利一直少於1%。一般說來,公司員工彼此之間一直瀰漫著歧視,競爭,依恃自己的職位、經驗、才幹、知識,但欠坦誠,吝於分享,祇顧自己的利益(what is good for me),在會議中也時時聽到不堪入耳的不潔淨的話或口頭禪(看多了好來塢的電影及電視連續劇而被汙染?!)。有一位經理跟我坦然的說,這就是美國人的文化 (當然不包括真正屬於基督的衆多美國人),導源於【貪婪(greedy)】和 【自尊(self-esteem)】。然而聖經中告訴我們,這是有病的文化(詠1391314;創127;宗1728;希13)。

 

我每天花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downtown上班常覺得疲憊的陷在無奈的束縛中。德州電力公司的管理階層為了開源節流,也把我們的薪資涷結於倂購之時,至每年年終再行審核考查業績發給獎金。五年後,公司由於開源不當,買下的英國的一家電力公司突然嚴重虧損,與發電廠簽定的長期批發價格居然少於市場零售價格(當初簽合約未料到新發電廠的激增),祇好倉促的把我們這家子公司 (TXU Gas) 出售還債。前來收購的數家公司之一即以最高要價( 1.9 billion) 標到。這家Atmos Energy公司的董事長暨執行總經理是Bob Best。他 首次來downtown 的公司大禮堂即告訴我們這些仍在不知所措,像等待被宰割的羔羊,對未來的工作一片茫然似的,承諾新公司的人道待遇,把我們在達城downtown員工全數搬離至環境優美的uptown林肯中心, 與公司總部 (headquarter) 員工一起工作。他會把我們原來所有的在downtown的新、舊大樓辦公室全部捐獻給市政府。他熱切地歡迎我們每一個人加入新公司,但言明傲慢(arrogant)者不在歡迎的名單內,因為新公司不能容忍不受教無法更新自己的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的確,「驕橫是滅亡的先聲,傲慢是隕落的前導(箴8131121618;詠1015)」。

 

Bob Best 的理論是聘用員工不僅要得當,也必須接受良好的培訓,必須進行良好的晉升,並且必須【培育文化】並【建立信任】。的確,對於公司的長期健康和成功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過程。新公司整頓我們這一群看似桀敖不馴者的【第一步】即是讓每一個員工,由其主管帶領,都有機會到一遠離公司的旅館參加為期三天的“Atmos Spirit”【陪育文化】研習,如果員工之後因故辭職,主管必須帶領新僱用的員工再度參加,這使得該主管也會在意是否自己善待自己的員工。公司在總部還設立專職(Atmos Spirit Director)負責安排每次主持的導師及志願幫忙小組組員互動的主管。

 

三天的活動不僅是介紹新員工在公司的共向目標及認識自己的性格,表達想要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目前自覺的優點及該加強處,及參與團隊中與同事一起學習認識自己眼中及他人眼中關於自己的【工作風格】,譬如:平時相處時喜歡支配 (dominant)、分析 (analysis)、隨和支援(support)、推動促進 (promoting)因為每一工作風格都會結出果實;我們可以藉此來反思今後實際的融入改進,無論是情緒、思維、言行反應(impact),聆聽力,及如何支援工作隊友,如何榮譽(honor)及回應感謝(feedback appreciation)他人的言行,並落實於日常工作會議及其它互動的email及電話商談,甚至極力避免批責年終審核時員工的自評(self-assessment)而僅支援他們自己看到配合工作上的改進需要,完成自己在工作上的責任。記得在小組中操練榮譽及感謝(真是主的福音光照)的活動,同事和我都要一反往昔的拘束模式,這當兒居然要面對面,眼對眼,右手還得緊握著對方手,誠摯地一字一句的說出對方在何事兒值得【榮譽】及【感謝】的事實;細節式的,不是像往昔認為對方所做的已有薪酬的回報,本來就是理所當然,也不冒出更糟的挑剔,批評,或僅草率式的給一 個讚或感謝而已。還有,最重要的是跟進追問:我應如何配合支援你使得你的工作更有效率。

 

我們也獲得從當時全美最佳的文化整型培育公司之一的senn delaney派遣的導師前來演說關於如何改進個人及團隊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在學習中除了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標,也進而被要求策略性地養成七個習慣,不斷改變自己,正面影響他人,【為自己創造長期的肯定信任】,成就真正的大事。我曾在兩年前曾提及“史蒂芬·理查兹·柯维”(Stephen R. Covey)提倡的這七個習慣。這也讓我們連結上了聖經伯多祿後書第一章58節的描述,以持續追求獲得天主恩賜的信德為基,努力勤奮 (make every effort) 的在主內建立增添美德(詠127)。美德的養成衍伸至培育團隊的工作文化就能見證到衆人的守法。在此再重覆一下這七個習慣,分別是「主動積極並對自己所為負責」be proactive、「以終為始的目標管理」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雙贏思維」think win /win、「知彼解己」的以「同理心傾聽」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統合綜效」synergize、及「不斷自我更新」balanced self-renewal in 4 dimensions (physical, mental, social/emotional, and spiritual。我們在小組活動時,更能從遊戲中體驗它們的意義。譬如:玩手臂力競爭,有人若拼老命想贏,就會有老師或志願主管前來叫停指導,提示雙贏的思維,即有時要讓其他同事展現工作才幹的機會,不要事事競爭或插言搶頭籌,也同時可以達成彼此遵重,平安感激的共識,合作的情緒氛圍。

 

柯維也出過另一本書講述我們需要養成的第八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The 8th Habit: 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是因為今天是知識工作者的時代,前七個習慣帶來的有效率性不足以應付面臨時代潮流的挑戰和復雜程度,因此他提出第八種習慣基本上是在敦促領導人,認知人類天性問題的核心是【缺乏完整的思維模式】,做起事來多多少少容易有閃失,需要不斷努力學習及找到自己心中的聲音,也能激勵別人找到他們自己內在的聲音,如此會展現出自身的熱情與價值的確定,好超越生活和工作上面臨的種種困境,再進而影響更多互動往來的人,與他人建立信賴關係,以在面對持續變動的社會時,釋放個人的潛能並發揮與生俱來的天賦,戰勝各式各樣的挑戰,與他人共同邁向卓越的人生。

 

三天的活動期間有分配給自己的工作夥伴及教練協助,並一直延續於回到公司的崗位,操練在培育文化時反思自擬的行動步驟 (action steps)。因為個人情緒自理常會影響工作的效率,我們每人也隨身帶上公司厲行的工作倫理 (ethics) 要求卡,卡的背面是參考供管理控制的情緒電梯(the mood elevator)圖;提醒個人當前由上而下的情緒是:感激的愉快(grateful)、明智的(wise)、獨創的(creative)、樂觀的(optimistic)、表示謝意的(appreciative)、了解(understanding)、好奇的(curious)、挫折失意(frustrated)、急燥惱怒(irritated)、焦慮(anxious)、自衛(defensive)、判斷(judgmental)、沮喪(depressed)。也因為如此操練,每個主管和員工都可彼此見證對方的儆醒,節制,及顯意識的把正在下滑的情緒攀向最終感激的愉悅,在工作及任何舉辦慈善的活動(諸如當義工參與各學校的殘障及智障孩子們的運動服務)也可以正面積極的溝通協調。

 

公司每年的預算中特別撥出上百萬美金推動Atmos SpiritBob Best ,人如其名(最佳的閃亮名望;best fame-bright)。凡聚會及宴飲之前必有志願或指派的基督徒主管帶領我們向天父禱告,請願、感恩,奉主耶穌之名。他雖看起來無官架,我也從未見過有任何人不尊敬他,反而因為他把主賜予的福音光照他領導的公司,使得我在這公司做事了整整七年,見證了許多往昔因為過於重視自我傲慢難處的同事都像脫胎換骨似的;因為我們【不停】的操練榮譽彼此,榮譽所有的上級,同事,交往的顧客、甚至家人親友。在公司工作就感覺像在家ㄧ樣。公司也特別重視員工與自己家人相處的需要。如果員工生病或因意外而亡,員工的主管必然參與最後的致敬,如果需要,甚至協助其家人今後在公司也有一份糊口維生工作。

 

我曾在年終聖誕期前的公司雞尾酒會中被Bob Best問及我最喜歡公司什麼。我謝謝及讚美他推展的Atmos Spirit 活動,讓我大開眼界。因為,有多少人為了掙銭,爭權奪利,在公司做事從未品嚐【彼此】遵重效力,忽視專注彼此性格的特點才能的奉獻,而再也不會聽到令人沮喪的個性衝突(personality clash),或等著瞧的get even, 或者陰沉沉懷有異胎的不透明,以致不能坦白分享工作上應溝通之事。Atmos 公司從不像過去的舊公司強調以【營利】為底線(making money is the bottom line of business),公司反而每年營利豐收,還可以大量獎金回饋員工,加薪陞遷,並撥款建設瓦斯管及以安全為首要增添替換沉舊的運輸及儲存設備,也成為美國目前最大,跨越八州的純天然氣分銷商(regulated gas distributor)公司。

 

然而,我一到有資格退休的年齡,就毅然的離開了心怡氣爽的公司,因為我請願及允諾主的服事應是趁自己還年輕,還可做時,儘早開始還願(訓1218;裴371162829),而且回台探望年邁的雙親也可以與他們相處更長的時間,也趁便到兒時去的教堂與弟兄姊妹共融,在本堂主任神父的許可下與有意者分享經文及一起為慕道友服務。總之,天主讓我見識到,雖然在一個國家所立的憲法下,人人有【宗教自由】,享受人權的平等,但Bob Best 也可以他公司領導人的角色,把主耶穌福音的精神,整頓公司人事的倫理文化,使員工及主管們都能因此脫離往昔陷入各種陰霾的折磨,更新自己,熱衷於工作,【榮譽】團隊中的權柄及人性的尊嚴,我從心底讚佩祝福他這位可敬可愛的,在社會,在公司也光榮天主的基督徒。感謝讚美天主,將一切榮耀歸於天主,阿們。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這條路不能一個人走”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Rpi9_2Ehc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2/16/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榮耀的十字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FmvKeJI74

及唸誦聖詠第119 81-88  (苦患中求賜助佑)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五誡:毋殺人 (You shall not kill). 

 

這條誡命意指的是不可殺害人的生命,必須從天主教導的【倫理道德】,及訓示的【法律責任】層面研習,因為這涉及到無心的意外,蓄意,自衛保護,忽視安全措施(酒醉,爆炸物的處置,來自房子及地產的維護…等等)。所有人的生命都應獲得法律及實質上的保護。愛慕正義者甚至也珍惜禽獸的生命,不致使其驚恐,因此獲得幸福,而享長壽(箴12102723;申2267)。這奧密即在於認識和領會天主是【愛】,祂遵重及關愛祂所所創造生命的【公義】,因為生命是在血內,血歸諸大地,與大地合而為一;而人在世的幸福,與站立及耕種生產的大地息息相關(創41112926)。

 

第四誡讓我們終生榮譽我們的父母,因為是天主通過父母給予了我們的生命; 生命卻是屬於天主而且僅單單屬於天主,父母和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內)【沒有權柄】殺害,包括在母胎中的嬰兒;因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創96)」。天主頒佈十誡之後再澄清這條誡命,要梅瑟在叮囑以民「假使有人向人行兇,蓄意謀殺,應將他由我的祭壇前抓來處死(出2114)」。上主總結的訓示梅瑟說:「你們不可玷污你們所居之,因為血能玷污地;在那裏流了血,除非流那殺人者的血,為那地沒有其他取潔的方法。你們不可褻瀆你們所居之地,這地也是我居留之地,因為我上主是住在以色列子民中間(戶353334)」。

我們若願感受到天主的國來臨,就得敬畏天主,榮耀天主,以聖言優先,而不會任由那些悖逆天主誡命流無辜者血的邪惡繼續的擴大使更多人【污檅】(谷72023;箴617),導致所居地的【玷污】,遭受天主施行毀滅律的打擊。這就是我們現今身為天主子女所該做的,盡自己及團隊凝聚之力,【跟隨主耶穌】,彰顯“厄里亞“的先知精神,受命隨時備妥,為在上主發怒以前,平息上主的義怒,使悖逆者轉向義人的心意,並為上主準備一個【善良】的百姓,為使天主父親的心轉向祂領養的兒子(德4810;拉32224;路11617;默113;格前14135)。那聽從天主而獲得智慧的,必得安居,不怕災禍,安享太平(箴133)。

【殺】是一個動詞,天主並沒有特指此【殺】是【謀殺】;雖然蓄意謀殺確實該得其報應(撒下12910;戶351627)。任何【違法】的【殺】都是【殺】,該以血償還血,不違法的殺也是殺,也要酌情處罰。因為天主看重每一個人的生命(瑪626;出2120252212)。【無辜者】的血必要由【違法者】自身的血償還。申命紀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二章及戶籍紀第三十五章為以民提供了更多的分辨。譬如:確實嚴懲觸犯了這第五誡者,以剷除留存在以民中的邪惡,也保護了守法的人民。若查不出誰是違法者,無辜者的血可用動物的血抵償(申2119),以免地受玷污(意思是要盡力以公義調查,其它未能成就之事就交託於天主);無心但意外殺了人的也要為流了無辜人的血擔負責任被【暫罰】居留【避難城】及防止復仇者憤恨殺害(申19410;穌2016)。另外,還有因自衛性包括保護財物被偷而又是太陽下山後遇賊竊將其殺之的【不違法】,而被認為沒有犯流血之罪(出2212)。

但經上又說,當「以色列選擇了新神,戰爭即臨門下。四萬以色列人中,不見一面盾牌,一支長矛(民58)」。【新神】也可寓意我們出了格,選擇心內妥協接納虛妄的世俗文化精神,雖然似乎可以滿足暫時撫慰自己的私慾,但這就悖逆了作為我們的天主父,成了天主的仇敵(雅44),失去了抗敵的恩寵。因為恩寵即是由信德而來(羅52;弗61018)。為此,上主告誡:「聽從我今天吩咐你的上主你天主的誡命,並謹守遵行,不左右偏離我今天吩咐你們的一切話,去跟隨事奉其他的神。但是,如果你不聽從上主你天主的話,不謹守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上主的一切誡命和法令,…上主必使你瘟疫纏身,直到將你由你要去佔領的地上完全消滅(申28131521)」。【瘟疫】是天主的詛咒,祂的【刀】,祂對【違法者】(而非因救靈救人…等等而染上瘟疫的殉道者)的懲罰(編上2112)。天主允准敵人持刀追擊。但【違法者】遭遇有形的戰爭時缺盾牌保護,及未能擁有長矛反攻。

在這提醒一下,我們若還不能傳福音,應不要先行草率地找藉口執拗地說自己本來就【不擅表態】傳達天主的愛,【不會講話】,或沒有口才的試探天主,如同梅瑟惹天主發怒(出41015);最好反思一下自己應與天主如何親近(意指誠摯的祈禱傾訴交語,非僅是外表表達虔敬或唸經就算了),因為天主已使我們曾是聾子現在可以聽到,曾是啞巴現在可以講話,曾是瞎子現在可以睜眼看見,使得我們日日的因服從聖言更新自己。若非如此,即是心中仍不願面對處理世俗的焦慮和迷惑,或還在依戀自我,【把天主的話就蒙住了】(瑪1322;弟後32)。面對無形戰爭時,我們有否覺得因欠缺信德而需祈求天主援助增添我們的信德,撲滅惡者襲擊的一切火箭,並祈求天主賜予救恩(建立的德行城垣)當盔(有了這些望德可挺住艱困就不致氣餒跌倒),也祈求天主讓我們可以(不忘記、也不漠視聖言)拿着聖神作利劍,即天主的話,以善勝惡勝而站穩於居處之地,安享太平,並放心大膽地傳揚福音的奧秘(弗61018)。

天主說:「因為肉軀的生命是在血內 (for the life of the flesh is in the blood ),我為你們指定了血,在祭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為血具有生命,故能贖罪(肋1711)」。因為,「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the breath of the life became the man of being living)」(創27)。這意思是人被賦予的靈魂是與人的整個身體在一起,在世上的生活是不分開的;世上每個人,甚至各種禽獸,都依賴於血液生存,血液實際上具有一種生命的原理,推動整個人體的生命,因此,天主賦予它來贖取罪人的靈魂;為此,犧牲一個人的血可以為另一個,甚至為所有願悔改的靈魂贖罪。這也是我們研習諾厄盟約領會天主的訓示:「凡有生命,帶血的肉,你們不可吃;並且,我要追討害你們生命的血債:向一切野獸追討,向人,向為弟兄的人,追討人命。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要為人所流,因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你們要生育繁殖,在地上滋生繁衍。」(創947)。

這裏要注意的是,祇有人是所有生物中被造時被天主吹了一口氣,形成有靈魂的生物。為此,聖師.聖巴西略(St. Basil330-379 AD)要我們思考一下,為什麼地球產生一個活生生的靈魂或生魂?這樣我們又能區分牛的生魂和人的靈魂。我們也常聽到有些無知者認為沒有【智慧】的生物有靈魂。根據聖經,天地的形成是從無到有,因天主的噓氣創成;天主「一噓氣(send forth萬物創成」(詠10430;則3710)。祇要是有血液的生物,生命即在血液裏;當生物的血肉死亡腐化分解就成了地球的一部份,所以生物的生魂自然是一種屬於地球的土質。我們會發現野獸的生魂即是屬於地球。人的氣息倒是【應該】最終向上高升(訓31921)。 的確,我們的氣息若不參雜屬於血肉的就應該上升,因為獲得了天主的智慧(智912);天主的智慧是「天主威能的【氣息】,是全能者榮耀的【真誠流露】;因此,任何污穢都不能浸入她內。她是永遠光明的反映,是天主德能的明鏡,是天主美善的肖像。雖是獨一的,卻無所不能;她雖恆存不變,卻常使萬物更新。她世世代代,進入聖善的靈魂,使他們成為天主的朋友和先知;因為,天主只愛那與智慧同居共處的人。…光明還要讓位於黑夜,邪惡絕不能戰勝智慧(智72530)」。

為此,經上說:「你們中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讓他用好品行,彰顯他的行為是出於智慧的溫和!若你們心裏懷有惡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誇耀,不可說謊違反真理。這種智慧不是從上而來的,而是屬於下地的,屬於血肉的,屬於魔鬼的;因為那裏有嫉妒和紛爭,那裏就有擾亂和種種惡行。至於從上而來的智慧,它首先是純潔的,其次是和平的,寬仁的,柔順的,滿有仁慈和善果的,不偏不倚的,沒有偽善的。為締造和平的人,正義的果實,乃是在和平中種植的(雅31318)」。如果,我們中誰若缺乏智慧,就該向那慷慨施恩於眾人,而從不責斥的天主祈求,天主必賜給他。不過,祈求時要有信心,決不可懷疑,…(雅156)。

任何一位以民若犯了致死的罪,按照創造天地萬物神聖天主的正義,那人必須死,沒有憐憫提供他或她一個替代或贖罪品,除了被天主指定和接受動物的生命;由於生命在血液中,血液是身體的活力之源,血被澆在祭壇上,動物的生命成為罪人生命的替代品。這也預指基督羔羊的生命,是給世界的生命,「並藉着他使萬有,無論是地上的,是天上的,都與自己重歸於好,因着他十字架的血立定了和平,連你們從前也與天主隔絕,並因邪惡的行為在心意上與他為敵;可是現今天主卻以他血肉的身體,藉着死亡使你們與自己和好了,把你們呈獻在他跟前,成為聖潔、無瑕和無可指摘的,只要你們在信德上站穩,堅定不移,不偏離你們由聽福音所得的希望,...(哥11520)。

因此, 整個身體的生命確實是"在血液中",與生命的靈魂(breath of life;創130)連結。反思一下,我們若受肉性支配作息,不論吃什麼好東西,血液也不會呈現健康狀態,甚至反映在造血的骨髓及筋骨的枯萎與腐蝕(德3734;徳393132;箴37814301722)。

主耶穌降世,在終身童貞無玷聖母的胎中接受聖母的血滋養成肉體,有與人一樣的靈魂,卻接受聖神的引導行事;祂雖然是天主子,在苦難中學習了服從,且在達到完成之後,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希589)。為此,朝向達致無罪和被主聖化的目標,即是承認自己的活出生命在於自己的靈魂(soul)接受聖神(the Holy Spirit)的引導在主內呈上犧牲的祭獻,為使我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羅1212)。這也是我們曾經分享:只要我們不願與近鄰相處,我們就不會向天主呈上犧牲的祭獻(瑪52324)。

亞當的長子加音未聽從天主的叮嚀去勉力制服嫉妒引起的惱羞成怒,決定襲擊殺害自己的弟弟“亞伯爾”後,對前來詢問至高無上,創造他的天主,仍是蠻橫的欲隱瞞他殺弟之事,不像他的父母一經天主的詢問,既使推卸責任但仍然承認吃了禁果(反思一下,辦告解前,我們在聖神光照下,也是經歷自己以被賦予的自由意志承認或找尋藉口的回應)。上主於是對這蠻橫的加音說:「你作了什麼事?聽!你弟弟的血由地上向我喊冤。你現在是地上所咒罵的人,地張開口由你手中接收了你弟弟的血,從此你即使耕種,地也不會給你出產;你在地上要成個流離失所的人。(創41012)」

那些曾為了天主的話,並為了他們所持守的證言,而被宰殺者的靈魂,即末世殉道者也是如亞伯爾一樣兒的喊冤。他們大聲喊說:「聖潔而真實的主啊!你不行審判,不向世上的居民為我們的血伸冤,要到幾時呢?」主耶穌遂給了他們每人一件白衣(寓意已完成正義的賞報施予榮譽不朽生命祝福),並告訴他們還要靜候片時,直到他們的同僕,和那些將要如他們一樣被殺的弟兄,達到了圓滿的數目為止(默6911)」。這些殉道者問的不是針對仇恨他們的敵人,他們祈禱審判日的到來,因為在審判的日子裏,罪的轄制被摧毀,他們無生命的身體的復活就能到來。這也是如同我們唸天主經:願祢的國來臨…。這兒強調復活的渴望不是被主否認,而是被主推遲,因為弟兄姊妹們可以聚集在一起並成倍增加。因為靈魂本身的喜悅也可以由白色長袍來表示,而不虔誠的人最後要受到譴責;甚至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許多人也會通過殉難來加入到他們的人數中。因此,殉道者充滿了內在的慈善,滿足於主的這種安慰,他們寧願加深自己的喜悅,推遲於完成信徒增添的數量(參考聖師,聖伯達〈St. Bede ~673-735 AD 〉的詮釋)。在此反思一下,我們現今多少人被迫害致死,包括那些無辜因墮胎被殺害的嬰兒,需要我們付出多少的心血維護天主的公義,也期望我們因意願確實的祈求智慧,堅持參與主耶穌流盡他自己無罪的寶血,使許多人回頭歸向主。

違反第五誡命者,即是違反天主的法律意圖殺害,不僅是涵蓋違法者的親手殺害,也包括那些讚同違法者殺害的行為,從旁協助違法者的殺害暴行,借刀殺人(撒下129),以自己擁有的權柄虐待弱勢,在某些情況下的報血仇者的殺害(戶3527),因為輕視天主的倫理及創造的旨意(創96;肋1711),以民對於被判死刑的殺人犯,沒有贖命金可取,因為他應該死(戶3531)。他的生命就不欠任何人,他的歸處就從此交給了天主。

至於避免戰爭的發生及演變成【合法】的廝殺,也有法律可尋(申20120)。不可避免的戰爭一開始,就沒有妥協,按天主的旨意,該殺就殺;因為「殺戮有時」(訓33),「聽命勝於祭獻,服從勝過綿羊的肥油脂。背命等於行卜,頑抗與敬拜偶像無異」(撒上151023)。第五誡禁止故意引起任何戰爭,因為會招致一些災禍與不義,我們教會懇切地催促每一個人祈禱和採取行動,好使天主的聖善把我們從戰爭的古老奴役中解救出來(天主教教理2307)。在所謂「正義戰爭」中,「每一位國民和執政者均應為避免戰爭而努力」(天主教教理2308)。「所有的戰爭都會引來災禍和不義,我們應該盡一切合理的方法,避免戰爭」 。但是在某些情形下,為了保衛國家,不受侵略者的欺凌而動用武力是【合法的】,甚至是【必要的】。但只有在一切建立和平的努力都失敗時,才能訴諸武力(天主教教理》2309)。「不義、經濟或社會制度的過度失衡、嫉妒、不信任及傲慢,在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蔓延,便不斷威脅和平並引發戰爭。為剷除這些失序而作的任何努力,有助於建設和平及避免戰爭:如果以人類都是罪人而言,常有戰爭的危險在威脅著,直到基督再來,常是一樣。但以人類在愛中合一而言,則將戰勝罪惡,並戰勝暴力,直到實現這句預言:【人們將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們也不再學習戰鬥。( 2:4)】(天主教教理2317)」。

主耶穌在受難前對衛護他的聖伯多祿(因為他不知主將殉道是天父的旨意)卻說過:「把你的劍放回原處,因為凡持劍的,必死在劍下」(瑪2652;若1810)。主耶穌自己也等於是指示所有跟隨他者要有信心:「你想我不能要求我父,即刻給我調動十二軍以上的天使嗎」(瑪2653)?當時,伯多祿及其他門徒似乎都帶了劍(路2249),可能是在受難之前,主耶穌已預告他們關於他要受難,並叮嚀要他們買一把把劍帶著,但門徒們誤會是要自衛或衛護主,其實是要他們在主受難後開始好好花時間憑藉聖神酌磨祂的話(新約與舊約)行事於兩手,可斬荊披棘,勇敢的祭獻自己於十字架,並以此打擊魔鬼令其遠離的信德生活(路223132)。主受難後,宗徒也明白了攜帶這把兩刃劍(弗617;瑪44;希412)放心大膽地傳福音(弗61020;裴469;瑪1034),直至受難,(瑪510;哥11520),從未再持【世俗的劍】(參考聖師.聖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347407,及聖師.聖盎博羅削:St. Ambrose340-397,的詮釋)。

這條誡命的確實領會,即在於認知所有天主創造的生命都是神聖的。我們的責任就是滋養維護、管理照顧(創128)所有這些生命的賜與。【遵重】天主創造的生命及祂所賦予的自由意志,可以使我們在現今只愛自己的世代(弟後317),能分辨出違逆天主的誡命旨意的邪惡之行;諸如:墮胎、安樂死、栽贓致死…等等流無辜者的血(箴617)。(在此反思一下,我們是否有傾向於誇耀自己的虔敬,與衆不同,其實隱藏自己不生活在聖言,或推說太難了也不祈求主的智慧,還在依戀自我及世俗上暫時安樂的思維,以致也無法看出他人的需要及末世的危難?!)。生命不僅是天主給予的禮物,生命至始至終也【屬於天主】,任何人意欲自認是審判者任意定奪或參與協助或讚同違法的殺害,就違犯了這條誡命。

 

對這第五條誡命的完成領會,主耶穌更是強調【管理】或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憤怒及嘲諷的意向情緒的必要:「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不可殺人!』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我卻對你們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就要受裁判;誰若向自己的弟兄說「傻子」,就要受議會的裁判;誰若說「瘋子」,就要受火獄的罰」(瑪52122;也再參閱:創468)。第五誡命強調的是人的外在行為,而耶穌為成全這條誡命於【愛】,要求我們注意自己的內心,也就是唯有愛與寬恕才能抵擋行使暴力和罪惡行為的誘惑。

 

為此,我們在下週繼續研習第五誡命時,研習一下有關管理憤怒(既使是義怒)的情緒,為把主耶穌的福音帶入世界,增進幸福美善的生活及和平。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風雨主都在”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huLpvn6MEs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2/23/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慈愛的阿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Aub1SVjn5k

及唸誦聖詠第130  (由深淵呼主吟)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中第五誡:毋殺人 (You shall not kill). 

 

第五誡命的違犯傾向與忿怒(內心平安的秩序起變,可由驕傲、貪婪、嫉妒、或心中恩怨情仇的不平報復欲望、也可能由於自己的血氣旺的生理原因、文化背景及接觸環境的耳濡目染、或成長時期被驕縱的任性發脾氣…等)情緒的暴發息息相關(瑪52122;也再參閱:創468)。經上說:「人若不控制自己的脾氣,就如一座無牆無防的城市(箴2528)」(因為它就會給周遭人帶來各種混亂和干擾)。為此,我們就研討關注忿怒情緒的管理,為能幫助我們把主耶穌的福音帶入世界,增進幸福美善的生活及和平。

 

經上說:「一切毒辣、怨恨、忿怒、爭吵、毀謗以及一切邪惡,都要從你們中除掉(弗431)」(也請參閱:箴61619)!【除掉】的意思是每個人都要勤奮的在信仰上增添建立【德行】的精神城垣(詠1271;伯後157),清除【城牆內的邪惡】;若不除掉,團體中的不和諧,無法合一的在主內服事的種種問題是絕對可以預見。主耶穌就直捷了當的訓示我們:「但那從口裏出來的,都是由心裏發出來的,這些纔使人污穢,因為由心裏發出來的是惡念、凶殺、姦淫、邪淫、盜竊、妄證、毀謗。這些都使人污穢(瑪151820)」。

 

忿怒的原由可來自【反應】或【回應】所見到或聽到的不義不平(經由自己的認知理解;但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執拗於無知的誤解及跟著起哄,無法彼此相愛;路3334;羅1024)。忿怒是天主賜予所有具有血液的生物的情緒之一,但祇有人可以通過自由意志及理性汲取【天主的愛】和【寬恕】管理憤怒的情緒。「克服自己的人,勝於克城的人(箴1632)」。我們也被勸勉在感受到不公不義的迫害時,「不可為自己復仇,但應給天主的忿怒留有餘地,因為經上記載:『上主說:復仇是我的事,我必報復。』(羅1219)。

 

「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要知道:每人都該敏於聽教,遲於發言,遲於動怒,因為人的忿怒並不成全天主的正義。因此,你們要脫去一切不潔和種種惡習,而以柔順之心,接受那種在你們心裏,而能救你們靈魂的聖言。不過,你們應按這聖言來實行,不要只聽,自己欺騙自己;因為,誰若只聽聖言而不去實行,他就像一個人,對着鏡子照自己生來的面貌,照完以後,就離去,遂即忘卻了自己是什麼樣子。至於那細察賜予自由的完美法律,而又保持不變,不隨聽隨忘,卻實際力行的,這人因他的作為必是有福的(雅11925)。

 

「緩於發怒的人,必甚有見識;脾氣暴躁的人,必大顯愚昧。心平氣和,使身體康健;心懷嫉忌,使骨骸腐蝕。(箴142930)」。「易怒的人,不可與他交結,暴躁的人,不要與他往來,免得你沾染他的惡習,甘冒喪失性命的危險」(箴222425;德8:18)。為此,「你心裏不要輕易動怒,因為憤怒只停留在愚人胸中(訓79)」。「你應該在上主面前安心依靠,不要因萬事順當的人而煩惱,不要因圖謀不軌的人而暴燥;你應控制憤恨,消除怒火,不要動怒,免得再犯罪過。因為作惡犯罪的人必被剷除;唯有仰望上主的人繼承樂土(詠3779)」。「天主是我的護盾,給心正的人助陣。天主是公義的審判者,對怙惡的人終日怒嚇(詠71112)」。

 

經上又說:「『你們縱然動怒,但是不可犯罪;』不可讓太陽在你們含怒時西落,也不可給魔鬼留有餘地…一切壞話都不可出於你們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說造就人的話,叫聽眾獲得益處(弗4262729)」。

 

我們兩年前研習堅忍 (endurance)時,曾唱了一首熟悉的“請求瑪利亞”歌曲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gcZsq4dog ),表達愛慕我們的母親全心全力的跟隨天主,請求她教導我們安靜的力量(依3015),溫柔的堅強,與天主在心中交流的祈禱,信賴地順服祂的指引。

 

凡有愛的,才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若一478);為此,彰顯愛德始於操練[含忍]patience, 成就於「凡事忍耐」(endurance)(格前1347)。我們牢記聖言於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安靜的反覆背誦思考每一字有關愛德的聖言(格前1347;羅12921),即能感受到主耶穌基督的恩寵與我們同在(羅161920),如同聖母瑪利亞對不解之事默存於心,願照天主的話成就於我罷(路12638;若245)。這意思即是安靜地歸依天主,評估現況,與天主在心中交流的祈禱,信賴地順服祂的指引。

 

我們也曾提過,在此再重覆分享。教會早期使徒教父,第四任教宗聖克肋孟一世(在任~AD 88-99),是聖伯多祿親自授洗的 , 之後也曾任聖伯多祿的執事 (依據聖依納爵的查考,也請參閱:裴43)。聖保祿曾對格林多教會至少寫了四封信,其中有兩封失傳不知歸處(格前5:9;格後2:4; 7:8;得後314),從格林多前後兩封書信可以看出,教會處於繁華城市會面臨處理信友難以棄絕的各種生活驕奢,趾高氣揚,恃富霸凌,黨派分爭,縱情思慾…等的道德敗壞問題,既使聖保祿殉道後,該教會仍是頻出狀況,甚至醞釀爭執要驅逐長老,但是教宗聖克肋孟一世認為驅逐聖品是專擅的舉動,是青年信友反對老年信友的革命行為。因此他是站在保護「長老監督」制度的立場,於西元約96年自羅馬寫了一封勸勉的書信委託三位長老帶給格林多的教會,稱為《克肋孟一書》。他在信中提及聖經中史實的記載及歷代義人先知性的警語, 儆醒教會注意到內部的衝突是由「嫉妒」引起;邪惡的嫉妒導致加音殺死弟弟亞伯爾, 而諾厄在洪水未來之前就在當時道德日益敗壞的社會宣揚這種悔改(伯後245)。

 

《克肋孟一書》是歷史上第一次教宗對屬下教會的通諭 ,也是教會訓導文件的珍寶。教宗聖克肋孟一世在此通諭中特用【愛和同情心】敦促格林多教會: 要以謙卑的意念(mind)拋開所有的傲慢(haughtiness),驕傲,愚蠢,和忿怒的感覺...特別要注意主耶穌的教導我們溫順(meek)和忍耐長期的苦痛。既然我們的思維在天主面前無所隱藏, 我們應該尋求服從他, 而不是跟隨任何派系的人類領袖,這是因為我們懷著希望復活中應該過的純潔和正義的生活。他並強調,我們處世的正義生活並非以我們自己的理解想法,做的工作,或虔誠度為依據, 而是要通過全能的天主從一開始就賜予給我們所有人的信仰(若629;羅117;弗29;格前12829;希1167)。為此,基於天主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讓我們儘速準備好心態做每一件善事。基督徒自私或自大絕不是生活在主的道理內,一切應該在和諧與和平中共同努力。他然後鼓勵格林多教會的年輕人悔改他們的紛爭和破壞, 因這阻礙了許多人在教會中慕道的期待而深感挫折。他進一步敦促格林多教會的信友為那些陷入犯罪的人祈禱, 願他們獲得接受溫順和謙卑的品德, 得以順服天主的旨意。

 

早期教會遠非完美,雖然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傾向於理想化早期的教會,並認為他們的友誼是純潔和無所不潔的。教宗聖克肋孟一世提醒我們,他們和我們一樣掙扎於經歷人事的誘惑。事實上,他的通喻表明, 最偉大的和最正義的教會宗徒柱石之二,宗徒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因受到迫害而殉道極可能是由於基督徒(意指掛名的或軟弱還在隨肉性的)之間的嫉妒(jealous:恐懼擔心自己擁有的東西將被別人取走而欲報復的有關情懷; 517;格前33)和忌恨 (envy:懷恨他人擁有自己夢寐以求的情緒 ;迦526) 導致的紛爭造成的。多年來,他寫給格林多教會的通喻一直作為禮儀的一部分在格林多城教堂中宣讀。這封信在古羅馬世界的其他教堂中也很受歡迎,是早期教會的力量和指導的巨大源泉之一。《克肋孟一書》的結束祈禱詞跨越幾個世紀, 也指導了今日的基督徒可將自己的整個生活,當作一個瞻禮,隨時隨地都可以高舉心靈,向天主祈禱: “全能的天主,祢無所不在,處處都在,所有可見及不可見的萬物都是祢所造的,也為祢所統治。祢選擇我們藉著耶穌基督成為祢的一個特別的子民。願祢通過我們的大司祭和保護者,主耶穌基督,【為每一個讚頌祢的聖名】,光榮祢的靈魂賜予信德,敬畏,和平,耐心,堅忍長期的苦難,節制,純潔,和儆醒。 願榮耀、尊威、光榮和權力,歸於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至於無窮之世!。阿門”。

 

耐心(或含忍,Patience)意指一個人對延擱耽誤或碰著麻煩遭糕之事鎮靜的能力,如生活中在家庭,學校,公司活各機關,教會遭遇各種不順,挫折,等候時淡定的心態。如果心中不能寬恕,包容「人」的乖戾言行,就很容易失去耐心,報以爭執或肢體的報復。但是一味的心中茫然的不知所措,不立即祈禱獲得天主賜予的智慧話語,或者平日未勤奮讀經增添知識(knowledge)的精神城垣,以致不能記得天主的話(若1426161314),就會造成傷己(憂鬱,暴怒,不爽)傷人(還以顏色,甚至腦羞成怒的拉幫結派,尋找更多的力量去擺平恩怨)。為此,藉著基督福音(路62738),聖保祿提醒我們該追求愛德-全德的連繫(哥31217),並提醒身為基督徒的該思念天上的事(哥32),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羅122),以十字架的祭獻,戒絕忿怒、暴戾、惡意、咒罵和出於自己口中的穢言,否則天主的【義怒】會降臨在這樣【悖逆之子】的身上(哥3110;羅118;詠212;弗56;羅246;若336)。

 

所以碰到任何情況,有了第一步時間的耐心,就可趁機跟進到第二步:愛是慈詳的,甚至第三步,直到第十五步:凡事忍耐。忍耐(或堅忍,Endurance)則是意指面臨經驗一種痛苦,在艱難困境求生的磨鍊。我們每個人從一開始離了母體,到離開這個大千世界,都經歷了無數次的患難,挫折不已的磨鍊。我們回顧過去所有各式各樣的磨鍊,今天的我是成為贏家還是輸家?不論輸贏,我們已得到天主啟示對我們所懷的和平計劃,乃是令我們有前途,有希望(耶2911;伯後1311)。其中慾望引起心情起伏的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精神城垣建立,能幫助把我們心中的一面窗或一扇門打開,看見關於未來明確的指標(或異像,vision)。但在馬拉松式的勤奮邁向目標時,又有多少人不會半途而廢,能堅持不懈地走到終點?為此,天主聖言也要我們全力奮勉在節制 (自我控制, self-control) 上加添(supplement) 忍耐(endurance)。我們因此能體會出一個人在惡劣困苦的環境,又沒有其它選擇的情況時,心中必需持有「未來更好」的期盼,才能不灰心,繼續煎熬掙扎但懷著這樣希望的喜樂活下去(羅515)。我們確信期盼著在天主旨意內成功經歷短暫的忍耐時間即可換得祂應許的救贖及永生(希1036)。

 

的確,“堅固望德”使我們將有更好的表現,更近於救恩,因為天主是公義的,祂記得我們為了祂的名,在過去和現在,在服事聖徒的善工上所表現的愛德。擁有堅固的望徳也促成我們每一位表現同樣的熱心(earnest, 認真誠摯地),以達成我們的希望,一直到底。不但不會懈怠(lazy),而且還會效法那些因信德和耐心( patience) 而繼承恩許的人(希6912)。

 

經上又說:「愚昧的人(the fool),立時顯出自己的憤怒;機智的人(the wise),卻忍辱而不外露(箴1216)」。這也啟示我們若沒有天主恩賜的智慧,就無法脫困;擁有忍耐力量的得救關鍵在安靜或淡定的心態(智912;依3015;智626)。外在因素引起負面的情緒傾向需要藉著天主的同在(記得聖言)控制(self-control)得宜,但我們此後的處理層面就如同前述,學習效法聖母瑪利亞在默存於心後,願照天主的話(按聖神的引領)成就於我罷。

 

我們也曾分享過,主耶穌的宗徒聖若望(若望的名字是上主恩賜之意)和他的哥哥聖長雅各伯(雅各伯名字的意思是抓住腳跟之意),跟隨主開始「漁人」以後,他們的生活完全起了改變。原本若望的性情和他的哥哥雅各伯的性情都相當激烈,故被耶穌稱為「雷霆之子」(若 1:39;路 9:52-59; 3:17)。雖然他們性情暴燥,如同大海(寓意世俗式)波濤洶湧澎湃,但一經聖言親自培育教導有了【節制】的德行精神城垣,展現出令人敬佩的博大胸懷,如同一條婉延美麗,長年奔流不息但狀似寧靜的河流,日復一日的用汲取收集的活水(上主恩賜的愛的訊息-聖言)澆灌著沿岸的良田沃土。想一想我們讀了聖若望按聖神默感寫的若望福音,教會公函,及默示錄,感受上如遭天主雷霆召喚(請參閱詠293; 18:14; 1:15; 409;默142),銳不可擋。

 

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視節制 (self-control) 為感性和靈性的生活來源。【沒有節制,即欠缺承受不公平,不正義的耐心】,連真福八端中的每一端都不可能做到,以致不能承受天國的土地。的確,節制的美德在天主的護佑及配合的勤奮勉力中養成,【保守和穩定我們內心的秩序】即能引出天主賜予的力量待人處事。

 

聖施禮華(St. Josemaria, 1902-1975)即體會節制是美德中的美德(virtue among virtues; 每一位信友都會被天主召喚,在日常生活中的的工作需要勤奮的增添自我控制的德行,聖化自己。天主讓祂的受造者成長為自己的主人,並掌管自己的情緒,愛好,與慾望和遠離棄絕〈自我中心〉的傾向,運用節制美德增添更多的美德,實現更多的善行。聖施禮華著了一本〈道路,The Way〉的書,已銷售350萬本,翻譯成37種語言。書中即提及了教導培育幼兒的節制生活習性,成長後就能活出基督徒的剛毅,勇敢,否則一事無成。這不是以添加不合理的管教強加諸於孩子身上,使其難以承當,而是讓他們終身受用,將原罪(請參閱七罪宗)帶給末世人們的混亂,撥亂歸正。

 

(以下參考Fr. Joseph M. Esper 1951 -Feb 122021)著的「Saintly Solutions to Lifes Common Problems」,摘譯一些歷代聖人管理忿怒的情緒).

 

至於歷代聖人中也有一位聖師.聖巴西略(St. Basil330-379 AD),他的熱血脾氣(hot-blooded temperament)曾使他在與他人打交道時難以表現出機智。當教師也很不容易;有一位19世紀的法國聖人在一所天主教學校任職的聖貝尼爾杜斯(St. Benildus 1805 1862 AD,老師主保),他曾經指出自己在教導學生追求信仰時遇到的困難:“我想如果天使降臨為校長,他們自己將很難控制自己的忿怒”。St. Benildus 的被封聖即是他的堅持於“每天勇於經歷令人生畏,巨大不可思議的磨礪”和“以不尋常的方式做普通事”以致吸引了許多青年學子的接受聖召。

 

當談及誰最會憤怒,聖師.聖熱羅尼莫 (St. Jerome 345-420) 或許應該拿第一名。這位偉大的聖經學者個性鮮明,以與包括聖奧斯定在內的其他教會人物的論證而著稱,這些論點通常是通過諷刺來進行的。前羅馬參議員“聖巴馬却”(St. Pammachius340409AD)與聖師.聖熱羅 尼莫(Jerome)通訊往來,並試圖使他淡化自己的語言,但沒有取得顯著成功。羅馬的聖馬塞拉(St. Marcella)也與聖師.聖熱羅尼莫往來過,有時會挑戰他的想法,並曾經因為急躁的發脾氣而責備他。他除了對窮人和被壓迫的人溫柔外,他還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這項弱點,並因此曾住在山洞裡為悔改做自我補贖。

 

有些以溫良的性格而聞名的一些聖人,特別是偉大的主教聖師. 聖方濟‧沙雷氏 (St. Francis de Sales15671622; 作家主保) 和著名的法國聖文生‧德保神父 (St. Vincent De Paul15811660;愛德工作者的主保),必須非常努力地克服他們本身極為易怒的脾氣而有忿怒和爭執的傾向。聖文生‧德保神父說,如果沒有天主的的恩寵,他會是那種固執、易怒,甚至霸道的人。但是,他卻成了一位溫馴且充滿感情,並且對他人的需要極其敏銳的牧者。雖然,服務的工作極為煩雜,但聖人的靈魂卻仍是緊密地與天主結合為一;儘管在世人面前,文生總是被恭敬地有如一位偉大的人物,但他卻將自己的心根植於最深的謙遜之中。主教聖師. 聖方濟‧沙雷氏也曾經聲稱,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他以深厚的信德和溫和處理宗教改革產生的分裂的方式而聞名於世 (在此反思一下,身為一位主教或神長,每天要面對無數複雜的人事;我們身為平信徒更要加油,把眼光關注於自己忍耐的磨練)。同時,主教聖師. 聖方濟‧沙雷氏書寫的作品很多,其中有兩部轟動教會的傑作,其一是《成聖捷徑》(An Introduction to the Devout Life),其二是《論愛主真諦》(Treatise on the Love of God)。

 

在第十四世紀,真福若望高隆比尼(Blessed Bl. John Colombini13041367)是聖熱羅尼莫傳教會的創辦人。但他曾是位貪婪的商人,以脾氣暴躁而聞名。一天,他大怒,因為回家後晚餐還沒準備好。為了使他的行為更好,他的妻子遞給他一本關於聖徒的書。真福若望把這本書扔到了地板上,但是過了一會,覺得有些慚愧,就拾起來,開始閱讀,隨手翻到「埃及聖女瑪利亞」一頁,就越讀越有滋味,連吃飯也忘記了。讀完這篇聖女傳,心裡非常感動,立志改過做一個好人。他把家產變賣,分施給窮人。夜間睡在一張長櫈上,把住屋改成醫院,收容貧苦的病人。的確,他被完全歸化(converted)。隨後,他放棄了自己的大部分財產,將自己的家變成了一家醫院,並親自照顧了患麻瘋病的人。高隆比尼的妻子,雖是一個熱心的女教友,可是見丈夫揮金如土,有時不免勸諫幾句。高隆比尼【輕輕地提醒】她:「妳不是希望我變成一個好人嗎?」如今我為過去貪婪的罪做補贖,妳怎麼又要責怪我呢?」

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確實需要時間和耐心。一些聖徒願意在這方面做出極端的努力。例如,聖納太林 (St. Nathalan~620678) 主教曾早年在蘇格蘭家鄉親手耕種田地;某年,農村歉收,居民有絕糧之憂,聖人將家藏的全部存糧,用以賑濟災民。到了第二年春天,自己連種子都沒有,天主啟示他,以黃沙撒在田間,不久就長出各種農產物。可是到了收穫的季節,突然來了一場暴風雨,無法收割,眼看全部禾麥都將損失。他一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略說了幾句〈暴怒〉怨罵的話。事後,深感悔恨,便將右手與右腿用鐵鍊鎖住,一面將解開鎖鍊之鑰扔在河裡,立誓非要在拜訪過羅馬聖伯多祿聖保祿陵墓後,決不將鐵鍊解開。然後,他就起程往羅馬宗徒陵墓。他見過了聖陵,痛悔了自己的罪,在城內慢行,中途遇見一個賣魚的童子;他買了一尾魚,剖開魚腹,鑰匙赫然在內。這條魚怎麼會從英倫三島,遠涉重洋,在羅馬街頭出現,那當然是不可思議的奇事,聖人就用鑰匙開了鐵鍊。教宗聞悉此事,便召他入宮;不久,教宗察知納太林聖德出眾,祝聖他為主教。

儘管主耶蘇也許並不期望我們都做出如此不尋常的努力,但他確實指示我們要控制自己的忿怒(瑪52122),並且他給了我們這樣做的機會,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養成包容他人時而讓人厭煩的習慣,友善和有禮地糾正他人的錯誤。避免大聲疾呼,拒絕屈從於輕率地判斷別人動機的誘惑。當我們不得不與生氣的人說話時,我們應該首先祈求主的指導和幫助。要求聖神給我們正確的話可以幫助化解潛在的【爆炸性】局勢。

聖師德蘭(St. Thérèse of Lisieux18731897),即里修、聖女小德蘭(小德肋撒),也是我們的【中華傳教主保】,建議我們:“當您對某人生氣時,尋求和平的方法就是為那個人祈禱,並祈求天主獎勵他或她使您受苦” 。我們通常不會這樣想,但是那些激怒我們的人通過讓我們在忍耐中成長而對我們產生了無意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對他們保持溫和。

同樣,聖亞豐索 ( St. Alphonsus de Liguori, 1696-1787 )說:“當我們犯下某些錯誤時,我們也必須對自己保持溫柔。在做錯事後對自己表現的憤怒不是謙卑,而是一種難以覺察的自傲。在犯下錯誤後對自己生氣是比剛剛犯下的錯誤更大的錯誤,而且還會導致很多其它錯誤。”因此,即使我們渴望自己邁向正義(依5828),天主也希望我們控制自己的脾氣。祂的治癒憐憫之情與和平的恩寵已提供給所有人,但如果我們任由自己忿怒阻撓領受,我們將錯過祂賜予的恩寵。

為此,主教聖師. 聖方濟‧沙雷氏建議,為避免生氣的失控犯罪,我們必須在生氣時迅速要求天主幫助使我們的內心安寧,然後再將想法轉為其他善的層面。生氣時,請勿討論眼前的事情,做決定或糾正他人。當某人激怒我們時,最好考慮該人的良好品質,而不要考慮我們認為令人反感的言語或行為。

一旦我們從經驗中學到了什麼會激怒自己,可以通過簡短甚至無聲的祈禱為這些可能再發生的時刻做準備;例如,“主,請幫助我避免發脾氣”或“親愛的主耶穌,讓我保持鎮定。” 當我們心情平靜時,回想一下最近發脾氣的情況也很有幫助。問問自己:“我的忿怒是否來自天主的正義?將來我將如何應對這種情況?”我們甚至可以通過假定這種情況重複進行來“適當地演習”,有如軍隊欲作戰得勝前準備假想敵的操練;通過認知讓自己感到生氣的狀況,可以排練可能的響應並評估哪些響應可能對自己有所幫助。

培育耐心及忍耐的竅門即是立時祈禱,如同手機電池需充電;如果我們常為小事抓狂,或做事半途而廢,虎頭蛇尾,就得反省為什麼不即時插電。 成功的關鍵即在於持續的祈禱保持與天主的連繫。如果放棄了忍耐,本來正在不可察覺的治癒中,卻因為急於看見成果,而抱怨祈禱讀經無用,就等於拔掉了充電的插頭,再也無法從困境中脫離。缺乏忍耐也等於缺乏信賴甚至敬畏上主之心,病人吃藥常吃一半就放棄的例子比比皆是。

天主賜與恩寵於因信德致力謙遜悔改的罪人;所以,我們務要全心、全意、全靈親近天主,要節制,要醒寤,服從天主,對抗魔鬼,魔鬼就必逃避我們(雅468;羅161920;弗611;伯前589;瑪2237)。

感謝天主,讚美天主,奉耶穌基督的聖名,我們把一切的所作所為都藉著聖母的手全獻給天主,因為上主良善寬仁,祂的慈愛 (mercy)直到永恒(endures),祂的忠信世世常存 (last through every generation)〈詠100:5〉。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一顆謙卑的心”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1yunatRR_E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3/2/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靠耶穌的名獲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WZ6SUklMYU

及唸誦聖詠第119篇第916  (守法律的喜樂)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六誡:不可姦淫(You shall not commit adultery

 

Commit”是實現人或事的【允諾承擔】(lie with; take/go into; come in to)之意;adultery 則是姦淫,不僅是針對個人與個人,也是個人與團體,甚至個人、集體、與天主之間的【忠誠情誼的悖逆】。為此,從靈的層面來說,這條誡命的違犯也等同【偶像的崇拜】,【貪婪】、【叛教】、【異端的包容】…等等(耶3610;則161534;歐123;依12123;默2142022)。主耶穌在聖城的聖殿赦免了一位犯姦淫婦人的罪,也預示了聖城當時流行的姦淫罪孽,以民放縱本性的私慾作為自義(迦519),對默西亞的不忠貞導致了之後不久的聖城毀滅(西元70年)。換言之,以民的領導者及跟隨他們的人民,拒絕理解承認主耶穌帶來的天主的國並進行政治和軍事起義,與羅馬發生衝突,以至產生這種悲劇性的結果(路194142232829;谷132)。

 

違犯了這條誡命,當然是致死的罪,因為罪者危害他人一生的幸福,及呈現自己對自己、他人、甚至天主的不忠誠(希134)。

 

這條誡命應是源自丈夫和妻子之間美滿的結合,是天主創造亞當厄娃賜予【生育繁殖】的祝福;所以,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創128224;谷10612)。「在各方面,婚姻應受尊重,床第應是無玷污的,因為淫亂和犯姦的人,天主必要裁判(希134)」。我們歸主後,身體成為聖神的宮殿,這聖神是我們由天主而得的,住在我們內,而我們已是屬於天主了。為此,我們務要用自己的身體光榮天主,遠離邪淫。因為人無論犯的是什麼罪,都是在身體以外;但是,那犯邪淫的,卻是冒犯自己的身體(格前61820)。天主的旨意就是要我們成聖,要我們戒絕邪淫 (sexual immorality),要我們每一個人明瞭,應以聖潔和敬意持守自己的肉體,不要放縱邪淫之情(the passion of lust),像那些不認識天主的外邦人一樣;在這樣的事上,不要侵犯損害自己的弟兄,因為主對這一切是要報復的;因為天主召叫我們不是為不潔,而是為成聖(即是遠離邪惡)。所以凡輕視這誡命的,不是輕視人,而是輕視那將自己的聖神賦於我們身上的天主(得前438)。

 

對以民來說,這條誡命所謂的姦淫似乎只適用於[與已婚婦女的關係],正如經上所說:「若人與一有夫之婦通姦,即與鄰友之妻通姦,奸夫奸婦應一律處死(肋2010)」。又有先知書說:「卻是一個淫婦,雖有丈夫,仍接納外人(則1632)。在這兩節經文中,"姦淫"一詞都意指與已婚婦女的婚外關係。但之後的先知書及新約福音、書信等使我們(天主的子民)藉恩賜領會這條誡命的奧密是應忠貞持守天主與我們定立的盟約(則16163;瑪19112;弗52233)。

 

「為此,你們要致死屬於地上的肢體,致死淫亂、不潔、邪情、惡慾和無異於偶像崇拜的貪婪,為了這一切,天主的義怒纔降在悖逆之子身上(哥355)。

 

天主教教理也指出:「通姦 (adultery),係指夫妻的不忠。當二人發生性關係,其中至少一人是已婚者,即使是短暫的關係,他們就犯了通姦罪。基督譴責通姦,即使僅是慾念。第六誡及新約絕對禁止通姦。先知們揭發其嚴重性。他們視通姦為【偶像崇拜之罪的代表】。通姦是一種不義。犯這罪的人使自己的承諾落空。通姦損害婚姻盟約的記號,傷害另一方配偶的權利,侵害婚姻制度,違反婚姻賴以建立的合約。通姦危及人的後代及孩子的幸福,他們需要父母的穩定結合 (23802381)」。

 

聖師.聖亞豐索主教St. Alphonsus Liguori 16961787)宣稱,即使合法的夫妻若跟隨惡劣的世俗而因此採取不當性行為,也犯了姦淫之罪(也請參閱:創38610)。他被認為是倫理神學的泰斗,也是聽告解司鐸、倫理神學家的主保。聖人熱愛聖體及聖母,他所著的「朝拜聖體」(The Holy Eucharist) 及「聖母瑪利亞的榮耀」(The Glories of Mary),引導了不少靈魂,得以進入救恩的聖域。聖師.聖亞豐索主教也著了一本《如何隨時祈禱》一書(How to Pray at All Times) ,強調喪亡受罰者是被魔鬼蒙著眼,瞎子若要開眼必需隨時祈禱。

 

主耶穌曾訓示衆門徒:「你們一向聽說過:『不可姦淫!』。除了譴責它,主很明確的教導:「每個看著一個有慾望的女人的人,心裡都已經和她通姦了。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若你的右手使你跌倒,砍下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又說過:『誰若休妻,就該給她休書。』我卻給你們說:除了姘居外,凡休自己的妻子的,便是叫她受姦污;並且誰若娶被休的婦人,就是犯姦淫(瑪52732)」。

 

為此,我們注意自己的眼睛就是身體的燈。「幾時你的眼睛純潔,你全身就光明;但如果邪惡,你全身就黑暗。為此,你要小心,不要叫你內裏的光成了黑暗。所以,如果你全身光明,絲毫沒有黑暗之處,一切必要光明,有如燈光照耀你一樣(路113436;也請參閱:德95;約311)」。

 

很不幸的,在美國居住成長的人都多多少少耳濡目染了姦淫(導源於現實社會發生的及好來塢電影…等等)。一位在加拿大的米謝爾神父 (Fr. Michel Rodrigue) 曾預言(網上可google到他所傳的訊息)淫亂的罪的累積正使得美國現在正經歷困境,甚至在不久的未來會遭受空前也可能是絕後的大災難,天主要藉以淨化世界的大事也已正在發生。他提醒所有的教友儘快辦好總告解,保持我們的靈魂處在恩寵的狀態中,因為屬靈的大戰開始了,勤唸玫瑰經,唸慈悲串經,默想主耶穌的降世、成長於愛中,傳天國福音、受難、復活的奧蹟,並加入聖彌額爾總領天使禱文、以及護守天使禱文,來對抗撒旦,並保護天主的人(點擊 http://goodshepherd.catholic.org.tw/fb.htm 可找到常唸的經文)。人們將會目睹許多魔鬼的作為--為了政治的理由而互相鬥爭(可參閱:默1212);對基督徒的迫害已經開始了,透過無理的法律來迫害基督徒;基督徒將無法按照自己的良心遵循這些違犯天主誡命的法律。米謝爾神父說,即使是現在,〈也早已發生〉,魔鬼也透過電視、媒體、記者等,扭曲、操弄事實、愚弄催眠世人,使人相信牠們所說的話(瑪24914)。

 

願我們繼續堅持「為一切人懇求、祈禱、轉求和謝恩,並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為叫我們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莊,度寧靜平安的生活。這原是美好的,並在我們的救主天主面前是蒙受悅納的。因為他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14)」。當我們祈禱時,不要忘了先省察自己為自己認罪,然後再因他人的冒犯天主而為其認罪,並做一些補贖,千萬不要以為這世上的犯罪者與我等無關,反去詛咒和幸災樂禍,而導致自己也冒犯了天主的誡命(彼此相愛)。「然而有的罪卻是至於死的罪,為這樣的罪,我不說要人祈求(意思是祇能在天主前為其認罪,意願其悔改,回歸天主;而非祈求天主賞賜其生命;若一516;若1522;瑪1231)」。

 

本週一(312020)的彌撒讀經一引用達尼爾的哀禱可為我們為當今世界、國家、及社會的情勢向天主祈求的範本。我們可以試著摘錄及稍飾他的哀禱文部份加入我們每天的祈禱:「哎!吾主,偉大可敬畏的天主!祢對那些愛祢和遵守祢誡命的人,必守約施恩。我們犯了罪,行了不義,作惡反叛,離棄了祢的誡命和法令。吾主,正義歸於你!而滿面羞愧歸於我們,歸於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歸於我們一切有權位的首長,因為我們犯罪得罪了祢;為此,這一切災禍都降在我們身上,而我們仍不想平息上主我們天主的義怒,遠離我們的罪惡,明白你的真理。然而慈悲和寬宥應歸於上主我們的天主,因為我們實在都背叛了祢,我們將我們哀禱呈於祢前,不是因我們的正義,而只是依賴祢的大慈大悲。吾主,求祢俯聽!吾主,求祢寬宥!吾主,求祢垂聽,再以祢的慈顏光照!為了祢自己的聖名,我的天主,祢不要再遲延祢的救恩,因為祢的城和你的人民,是屬祢名下的」(達91419)。

 

當然,天主的慈悲是如此完美和絕對,以至於祂深深渴望把我們從每一個罪惡中解救出來(若811)。 通姦是一種死罪。對屢犯者,它也可能成為一種濫情失控的癮。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懺悔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懺悔的恩寵往往效果最好。 但是,若懺悔後仍無法定改也需通過其它手段處置。 應先行試著和神師約談,或者找個好顧問,網上也提供一個極好的資源提供智慧的策略,擺脫束縛的自由:www.reclaimsexualhealth.com ;當然,每一個缺乏智慧者,祇要堅信天主的憐憫和大能,就該向那慷慨施恩於眾人,而從不責斥的天主祈求,天主必賜給他或她(雅158)。其次,通姦在婚姻中造成深深的傷害。 當我們真誠地向祂坦白,雖然天主很容易就寬恕,卻不要指望我等與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的傷害在一夜之間癒合。 這是對他們不公平的期望。 癒合是最有可能的,和解必須尋求和希望,但它將需要時間,耐心,憐憫,寬恕和轉換。只要有希望,並致力於做任何我等需要做的,以帶來癒合和恢復信任。 這可能需要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但尋求這種誠實的和解至關重要。不要以上癮為藉口。 這也許很難接受,但重要的是我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信賴天主的慈悲和無限的力量,讓我們從每一個罪惡中都這樣脫離。每天把生命交給天主。 如果我們這樣做,天主絕不會讓我等失望(註:本段大部份摘譯自My Catholic Life!)。

 

聖保祿為了建樹格林多教會,希望不再見到「爭端、嫉妒、憤怒、分裂、譭謗、挑唆、自大、紛亂」;「及那許多從前犯了罪而不悔改他們所習行的不潔、淫亂和放蕩的人而慟哭(格後121921)」。「天主的兒女應戒避邪淫,至於邪淫,一切不潔和貪婪之事,在你們中間,連提也不要提:如此纔合乎聖徒的身分。同樣,猥褻、放蕩和輕薄的戲言,都不相宜;反要說感恩的話,因為你們應該清楚知道:不論是犯邪淫的,行不潔的,或是貪婪的──即祟拜偶像的──在基督和天主的國內,都不得承受產業(弗535)」。

 

讓我們閱讀聖經智慧書中一些有關避免走入姦淫的陷阱:「智慧將救你脫離淫婦,脫離甘言蜜語的娼妓。她離棄了少年時的良友,忘記了她的天主的盟約;為此,她的家屬趨向死亡,她的行徑通往黃泉;凡行近她的人,沒有一個返回,再不會走上生路(箴21619)」。「因為淫婦的口,滴流甜蜜;她的嘴唇,比油還滑;但是,與她相處的結果,卻苦若苦艾,刺心有如雙刃的利劍。她的雙腳陷入死境,她的腳步直趨陰府。她不走生命的坦途;她的腳步,躊躇不定,不知所往。現在,我兒,你要聽從我,不要拋棄我口中的教訓:你應使你的道路遠離她,不要走近她的家門,免得將你的精力,葬送給別人;將你的歲月,委棄給無賴;免得你的財產為他人享受,你的辛勞裨益於人家;免得終期來臨,當你的肉軀和身體精力耗盡時,你只有嘆息,說:「唉!為什麼我憎惡了教訓,為什麼我的心藐視了規勸﹖為什麼我沒有聽從師長的勸告,沒有側耳傾聽教訓我的人﹖在集會和會眾中,我幾乎陷於浩劫。(箴51314)」。「因為父命是盞燈,母教是光明,嚴格的勸告是生命的道路,使你遠避惡意的女人,離開淫婦阿諛的言詞,不讓你的心貪戀她的美色,不讓她的秋波迷惑你,因為娼妓所求的只是一塊餅,有夫之婦卻獵取寶貴的生命(箴62326)」。「你們在父母前,對於姦淫的事,應該羞愧;應為觀看淫婦而羞愧(德412125)」。「眼波流動,是婦女淫蕩的表示;從她的眉毛,可以認出。對無恥的女兒,你應嚴加管束,怕她有機可乘,就放縱起來。你要留心,不要順從無恥的眼睛;否則,她若冒犯你,你就不用驚奇。就如渴了的旅客,一到了水旁,不管遇到的是什麼水,就張口去喝;同樣,淫婦坐在任何木樁前,向射來的箭,張開箭袋,直到她疲乏為止(德261215)」。

「有三種人,我心中憎恨;他們的生活,是我厭惡的,就是:傲慢的窮人,詭詐的富人,和淫亂無知的老人(德2534)」。「賢人聽見一句智慧的話,就一面讚賞,一面從中取益;淫蕩的人聽見,卻不滿意,把它拋在腦後(德2118)」。

也請自行查閱聖經智慧書中教導我們如何的對待婦女(德9113),力戒邪淫(德2338),遠避淫婦(箴7127)的章節。天主教教理也對第六誡命有詳盡的研釋(23312391)。

由以上的查經分享反思一下。如同我們分享過如何向聖若望學習,把以往大海般波濤洶湧的脾氣或失控的憤怒,因為沉浸於主耶穌的教導,與祂的親近,以節制堅忍的美德,使所有散諸易流失的水控制匯合於美麗婉延的河道。 主耶穌就是道路(若146)!【性】也是天主賦予的【禮物】。如何擅用而不是濫用這項禮物的關鍵即在於沉浸於聖言,實踐出聖言。正如同聖保祿強調的,如果我們隨聖神的引導,就不在所有誡命的權下(迦518);隨聖神引導結出的【果實】(言行)即是聖神在我們身上形成的美德 (即是習慣性的堅決行善傾向; 天主教教理1833),作為永遠光榮的初果。教會傳統列出十二個,即是:「仁愛 (charity)、喜樂 (joy)、平安 (peace)、忍耐 (patience)、容忍 (kindness)、良善 (goodness )、厚道 (generosity or long-suffering)、溫和 (gentleness)、忠信(fidelity or faithfulness)、端莊(modesty)、節制 (self-control)、貞潔 (chastity)( 5:22‐23 拉丁文通行本;天主教教理1832;默222)

<![if !supportLists]>1.  <![endif]>Charity (仁愛) 是聖神給我們注入了愛的能力。為了天主和我們近人的愛,使我們可以甘心無私的奉獻,而無要求對方或他人回饋或獎勵的慾望。

<![if !supportLists]>2.  <![endif]>Joy (喜樂) 是聖神使我們開始認識到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金錢或財產。而是,通過認識和跟隨耶穌,相信及盼望我們天天會和他在一起,現在和永遠在天國。

<![if !supportLists]>3.  <![endif]>Peace (平安) 是反映出我們的靈魂中擁有的寧靜,來自於我們對天主的依賴。通過祈禱和朝拜欽崇,我們體驗到內心的和平,並努力將這種和平傳播到全世界。

<![if !supportLists]>4.  <![endif]>Patience (耐心;忍耐) 是聖神引導我們以深思熟慮和寬容對待他人,我們能夠證明我們抵抗誘惑的能力,在需要時表達從天主那兒來的憐憫和寬恕。因為愛是有耐心。

<![if !supportLists]>5.  <![endif]>Gentleness(容忍或柔和)是意指我們像原祖一樣傾向有粗暴、忿怒和報復的傾向,但聖神讓我們因操練【容忍】節制給了我們【柔和】行為的美德。從聖神這樣臨在我們身體宮殿的祝福中,我們汲取了表達寬恕和善待他人的能力。

<![if !supportLists]>6.  <![endif]>Kindness (良善) 是我們願意為別人做更多的事,就好像喜歡這麼做因為自己也喜歡被這樣對待,但卻不指望他們也要為我們自己做多做少這樣的。

<![if !supportLists]>7.  <![endif]>Generosity or long-suffering(厚道) 則是通過毅力和耐心,安靜地忍受別人的挑釁和攻擊。這種長期的痛苦是我們在一生中保持忠誠的能力。

<![if !supportLists]>8.  <![endif]>Goodness(溫和)是意指我們【放棄了邪惡】,【擁抱善良】,為了我們的罪悔改,並努力行天主的旨意。

<![if !supportLists]>9.  <![endif]>Faithfulness (忠信) 意指通過聖寵,我們忠實地按照天主的旨意生活,並致力(commit)於領受聖言暨聖教會的教導。

<![if !supportLists]>10.<![endif]>Modesty (端莊),在心內來說,這意味著要謙卑自己,持有純潔的思想,承認我們的成功、成就、才能和優點都是來自天主的真正禮物;在外表上,則意味著要穿著恰當,不沾沾自喜或誇張地說話,不以不適合基督追隨者的方式行事。

<![if !supportLists]>11.<![endif]>Self-control (節制)就是對一切事物進行自我控制和節制。通過克服和控制性慾的衝動或其他的誘惑。這並不意味著否認自己需要什麼,而是要限制自己的慾望,限制在適當的行為或放縱程度,以符合行天主的旨意。

<![if !supportLists]>12.<![endif]>Chastity (貞潔)意指提昇交託身體的所有慾望於天主,這意味著在婚前不進行性活動,以及保持對配偶的忠誠,不與婚姻外任何人進行性活動。神父、修女或任何為天主的獨身奉獻者會把自己完全交給天主(以上大部取材自Catholic Q&A;或許我們往後還可以再稍作詳盡的研習)。

為此,「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你們要提防假先知!他們來到你們跟前,外披羊毛,內裏卻是兇殘的豺狼。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荊棘上豈能收到葡萄?或者疾藜上豈能收到無花果(瑪71517)」?主耶穌即是要我們能從一個人【果實】的展現,分辨出是經由聖神引導的言行美德,還是出自本性的私慾(迦51617)。

主耶穌也曾對門徒訓示:「…只有那些得了恩賜的人,纔能領悟。因為有些閹人,從母胎生來就是這樣;有些閹人,是被人閹的;有些閹人,卻是為了天國,而自閹的。能領悟的,就領悟罷!」(瑪191012)。領悟主耶穌論及貞潔自閹(即全身奉獻)的奧密,即是認清人不在棄絕或否定天主賜予的禮物,而是操練限制或節制、歸納、專注在聖神的引導下,轉化【昇華】它成為了愛主的言行為天國服事。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盟約”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3z-j-PzFY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3/9/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我把我的愛情獻給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eoo64uwpo

及唸誦聖詠第4  (虔誠的晚禱)

我們受洗後要確信自已有一個純正的良心(伯前321),過去的老我已被釘在十字架上進入墳墓與基督死于罪惡;從此,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生活中逐漸更新,願意在一切事上朝向舉止完善,戰勝罪惡(伯前321;希1318;瑪548633;羅6:412121;天主教教理628)。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七誡:不可偷盜(You shall not steal

 

偷盜(Steal)是在持有者不知情也未經其許可下非法【秘密】拿走其資產 (property) 。這條誡命即是強調以民(也是我等)做事要【力求公平】,「好使我們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上,得享長壽(申251315)。「凡做事不公平的,於上主你的天主都是可憎惡的(申2516)」。

 

第七誡也是與社會、團體、家人之間的合約,願意尊重天主的恩賜,而眷顧屬於他人的禮物,他人應獲得的利益。「在起初,天主把大地及其資源,託付給人類共同管理,好使人類細心照顧,以勞作統治大地,並享受其果實。世上的財物是供全人類使用的。不過,把土地分配給人們,是為保障他們生活安全,以免受到貧困及暴力的威脅。財物歸為私有,是合理的,是為保障人的自由與尊嚴,幫助每人供給自己基本的需要,以及負責被照顧者的需要。這種私有權應該能夠使人與人之間自然的連帶責任顯示出來(天主教教理2402)」。

 

「第七誡禁止不義地拿走或扣留他人的財物,以及造成他人財物上的任何損失。第七誡命令人,以正義和愛德管理地上的財物及勞苦的成果。第七誡為了公益,要求尊重財物的普遍的用途及私有權。基督徒的生活應努力使這世界的財物,導向天主及弟兄的友愛(天主教教理2401;也請參閱240363)」。

 

我們成長時,很快就會發現諸如“權利”之類的概念,以及現實中您無權擁有我的東西,而我無權擁有您的東西。身為基督徒,我們也一直操練【奉獻】自己給天主,遠離忌恨(envy:即是懷恨他人擁有自己夢寐以求的情緒 ;迦526)和貪婪(greed; 貪富的誘惑;弟前6910),並且努力通過認識到什麼是我們自己的和什麼是共同的,來幫助我們保持平衡。關於忌恨,忌恨不是通過跟被忌恨者保持同步來改善自己,而是將被忌恨者釘住一個釘子,以使他們不比我們更好。它是現今民主文化的典型罪,與貴族式典型的驕傲罪不同。以忌恨推動的偷竊文化可以從國與國之間,社會上團體與團體之間,人與人之間各式各樣的非按規矩的競爭(弟後25),終將導致許多人、團體、國家成為欺詐性或偷竊性的失敗者(fraudulent losers)。教會的非凡之處之一就是她對窮人的同情心。正如聖師.金口若望說的那樣:“不讓窮人分享我們的物品 (goods),就是從其中偷竊並剝奪他們的生命。我們擁有的物品不是我們的,而是他們的。”(反思一下,這當然不是意指那不工作或閒蕩者;窮人也是意指那些渴望但尚未開始為主服事者,需要通過那已在為主服事的鼓勵及支援他們服事的意願,而非這些已服事甚多者以苦毒之心忌恨他們來奪走自己服事或許該得的獎賞)。在基督徒看來,那個屯積他不需要的東西而鄰居卻沒有基本必需品的人,即是真正的小偷(路121521)。但是教會也敏銳地意識到一個事實:許多搞慈善的騙局並沒有按照幫助窮人的崇高原則行事,他們只是在偷東西和騙人。禁止偷竊的誡命是基督徒的傳統,它也是要求我們按比例思考的領域之一。有些人想忽略小偷小摸的行為,而將注意力集中在企業貪婪之類的事情上。譬如,基於十億美元是一個該追究的數字,但可以容忍在Walmart擅自拿走25美元的貨品。聖師.聖奧斯定回憶起他第一次在小時候偷走了一些梨子的經歷,自此就更輕易犯下了激進的,邪惡的罪惡。 當時的治安官甚至不會注意到這種事件:祇會認為是一些男孩在調皮。但是聖師.聖奧斯定在其中看到了他與激進邪惡的第一次相遇,並對此產生了【黑暗的喜悅】。這也讓他反思,興許是因為盜竊是誡命中提到的最嚴重的罪惡。我們大多數人永遠不會謀殺任何人;但是,如果意願,任何人都可以偷,而任何人都可以經常偷。這是我們不知道是錯的一件事,但這是最容易犯下的嚴重罪行之一。它比謀殺沒有那麼嚴重的事實使得對邪惡的選擇比其他罪惡自相矛盾,更加尖銳和更加刺痛良心,而其他罪惡在理性化或由於困難或缺乏機會而避免的情況下,我們更能成功地消滅它們。當然,所有這些盜竊行為的相反一面是【慷慨大方】。我們的主說,這是施與受的福(若63435;路123334)。避免偷竊罪的方法是養成習慣,而不是養成“不偷竊”的習慣(就像沒有人說自己【沒有不吸煙的習慣】),而是【奉獻】的習慣;為此,甚至小偷也可以在我們奉獻中發現基督的慷慨,我等也可請善良悔改的小偷聖狄思瑪斯(St. Dismas)祈禱(本段大部份摘譯選自Mark SheaCatholic Exchange 的論述)。

 

《聖路加福音》記載與耶穌兩名同釘的無名囚犯其中一人,他駁斥不知悔改的另一囚犯對耶穌的侮辱,並希望耶穌作王時記得他,耶穌便答應帶他去樂園(路233943)。他的罪雖使他不配存留在世界上,但他認罪悔改的態度卻使他配得進入永遠的樂園裡。按教會傳統的說法,這位幸運 (fortune)而得到罪之赦的凶犯就是聖狄思瑪斯St. Dismas)。這裏所謂的幸運之意,也要讓我們反思加深對天主的信仰。天主雖然憎恨人的罪,但祂卻憐憫罪人。信仰告訴我們,人的罪無法超越或毀滅天主對人的愛,祂的愛永無休止。但罪人要懂得一件事,即是悔改。Dismas的希臘文意思是「落日」或「死亡」。教會於三月二十五日紀念這位悔改的凶犯。自從中世紀以來,這位悔改的凶犯就成為悔改的【盜賊】和獄囚的主保(也可到台灣大坪林聖三天主堂及维基百科網站,查尋到關於聖師.聖奧斯定和聖師.聖伯多祿·達彌盎所傳講更多關於初期教會流傳的聖狄思瑪斯曾與聖家逃至埃及中途相遇傳奇的故事)。

 

我們自己也不仿反思一下,在團體中彼此相愛,尊重及榮譽彼此領受不同的恩寵為主服事,避免存有忌恨之心,就不會在文字言語中表露世俗的競爭,把被忌恨者釘住一個釘子,以致迷惑他人的領受主道,譬如:把一些弟兄姊妹的關注活動標籤成什麼福音派,神恩派,禮儀派,或祇強調朝拜虔敬守規矩而輕忽他人靈魂得救的需要,祇關注自己做事多寡輕忽他人的福傳工作及獲得的神恩,或者反過來的省察,因為基督的所有肢體都應互敬互助互愛(羅1238)。「你的手最好把持這個,也不放棄那個,因為敬畏天主的人,二者兼顧並重(訓718)」。為此,主也訓示:「禍哉,你們經師和法利塞假善人!因為你們捐獻十分之一的薄荷、茴香和蒔蘿,卻放過了法律上最重要的公義、仁愛與信義;這些固然該作,那些也不可放過(瑪2323)」。

 

資產也是一個人擁有生活自由的保障,成為個人自我、家庭或社區的延伸。為此,偷竊不僅侵犯了某人的財富或擁有權,而且侵犯了人的尊嚴,即使該資產屬於一個人的敵人,也不應該取走它們,而是保護它們。我們若行使偷竊,就是抗拒天主的旨意,不去工作(意指在家,在教會,在團體組織)不享受自己一切勞苦之所得,反映自己不願活出天主創造我們賦予的肖像。很不幸的,由於世界、國家、社會經濟的不平衡及不公平的現實,使得許多人變成投機利用者,獲取本不屬於他們的,忘卻或輕忽了自己應彰顯的倫理道德(出2345;訓313)。主耶穌即明示:「賊來,無非是為偷竊、殺害、毀滅(意指忌恨嫉妒的魔鬼及其跟從者);我來,卻是為叫他們(意指我們這些羊群)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10810)。主耶穌在福音書中與偷竊者、稅吏、富有者、貪婪者等(若126;瑪191522;路121321)相遇交談,在遵重他們的自由意志下,邀請他們考慮做出改變(本段大部參閱摘譯自Yiu Sing Lúcás Chan <1968-2015>神父著的十誡與真福八端)。

 

為此,「【偷竊的】、貪婪的、酗酒的、辱罵人的、勒索人的,都不能承繼天主的國,你們中從前也有這樣的人,但是你們因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名,並因我們天主的聖神,已經洗淨了,已經祝聖了,已經成了義人(格前61011)」。聖保祿致厄弗所教會一書中,忠告信徒躲避罪惡,「那以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竊,卻更要勞苦,親手賺取正當的利潤,好能賙濟貧乏的人(弗428)」。歐瑟亞先知也曾向以民預言他們所居之地「必要荒廢;凡住在這地上的,甚至田間的野獸和天空的飛鳥都要絕跡,連海中的魚類也要消滅(歐43)」,這是由於上主譴責此地的居民:因為此地沒有誠實,沒有仁愛,沒有人認識天主;只有詛咒、謊言、殺戮、【偷竊】、姦淫、強暴和纍纍的血案(歐412)」。「你不要欺壓剝削你的近人,傭人的工錢不可在你處過夜,留到第二天早晨(肋1913)。「不義之財,毫無益處;惟有正義,救人脫免死亡(箴102)」。「欺詐的唇舌,為上主所深惡;行事誠實的,纔為他所中悅(箴1222)」。「騙來的食物頗覺香甜,事後口中卻滿是砂礫(箴2017)」。「凡拐帶人口的,無論已將人賣了,或者還在他手中,都應受死刑(出2116)」。因此, 所有偷竊、欺詐,哄騙都是被禁止的(出2116;肋1911;申247;詠5018;匝53;瑪1918)。

 

「若惡人悔改,遠離所犯的罪過,遵守我的法度,遵行我的法律和正義,必得生存,不至喪亡(則1821)」。

 

在你們所住的地方,對於偷竊的事,應該羞愧(德4123);   一個人在門外偷聽,是未受好教育的憑據;明智人恥於這樣作(德2127)。

「生活要知足。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以前,請不要拒絕我:令虛偽和欺詐遠離我,貧乏或富裕勿賜與我,只供予我必需的食糧,免得我吃飽了,背叛你說:「誰是上主?」或是過於貧乏,因而行竊,加辱我天主的名(箴3079)」。

金毓瑋神父(宗座聖十字架大學教律學博士;現於聖博敏神學院任教)著的天主十誡一書中即強調培養【知足】及願與需要的人【分享的慷慨】之心(路1822)以對抗鬱鬱寡歡的貪婪(無底之洞的慾望不能經常快樂!)與自私,也因此有助於欣賞他人的美善和才能,以取待忌恨嫉妒與不滿的俗化精神習慣。以民也被教導如何施捨行善(肋19810;出212)。「應將施捨存在你的寶庫裏,它必能救你脫免一切災難;施捨勝於堅甲利器,它要替你攻打仇敵(德291516)」。主也啟示:「我告訴你們:要用不義的錢財交結朋友,為在你們匱乏的時候,好叫他們收留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裏(路169)」。

偷竊的罪懲是必須以七倍償還(箴63031),既使因為饑餓行竊以果腹;反思一下,公義的天主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想通了我們從小到現今的實際生活發生大大小小失資失產(包括失去原有的健康)或加倍辛苦工作好似祇為還債,我們就會遠離這樣的惡事。若不悔改,凡偷竊的,生命簿上的名字也會被除掉(匝514;亞511)。

「的確,虔敬是一個獲利的富源,但應有知足的心,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界上,同樣也不能帶走什麼,只要我們有吃有穿,就當知足。至於那些想望致富的人,卻陷於誘惑,墮入羅網和許多背理有害的慾望中,這慾望叫人沉溺於敗壞和滅亡中,因為貪愛錢財乃萬惡的根源;有些人曾因貪求錢財而離棄了信德,使自己受了許多剌心的痛苦(弟前6610)」。

 

我們也可直接的從聖經出谷紀第二十章天主頒佈十誡可以看出天主是因應以民的生活心性,但是祂的開場白:「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即已道出之前,現在,和未來,直到永遠,我們應是憑著信德與天主先行建立親密祈禱的關係,勤奮地認識祂及感恩祂為救贖我們的化工而回應對祂愛情的奉獻,而不是僅靠自己遵守法律或做什麼事獲得獎賞與祂可以親密的在一起。然而愛好研習天主的法律(詠:12),即是愛天主及愛人如己,得以深諳天主的智慧(德2432),面對現實真相,不僅是以良知儆醒自己人性的傾向並隨從聖神的引導,也能在複雜的人世中耐心的協助激起他人的渴望回歸創造宇宙天地萬物的天主。

 

我們為此渴慕做任何事都尋求天主的國和祂的正義(瑪633;雅15);獲得祂的智慧,彰顯【節制】,【明智】、【公義】和【勇敢】的美德,因為在此生沒有比這些德行為人更有裨益(智87)。「上主親近敬畏自己的人民,也使他們認識自己的誓盟」(詠2514)。「生命的道理和真理的智識,這一切都包含在至高天主的盟約書上(德24324159)」。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把最好的獻給祢”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xZfGIas3I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3/16/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我願是那驢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LdElmUHG4

及唸誦聖詠第102  (充軍者的哀禱)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八誡:不可作假見證,害你的近人(You shall not bear false witness against your neighbor

這條誡命簡簡單單的道出待人處世要誠實,不說謊,尤其是對近人有責任在任何情況下不做虛偽不實的見證,導致近人的聲譽、財產、甚至生命受到危害(箴14252518)。為此,作假見證的人,難免受罰,且自趨滅亡(箴19592128)。

天主總是誠實的(羅34;詠100511990;弟鐸12)!為此,以民和我等被揀選召喚作天主的家人,也應是活出天主的的肖像,【誠實】的活在真理中,無論大小事都不疏忽;都要一律致力做得適當(肋1911;德51118;天主教教理246566)。一個人愛天主就不會妄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第二誡),愛人如己就不會作假見證害自己的近人(第八誡)。

我們既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就應該戒絕謊言,彼此應該說實話,因為我們彼此都是一身的肢體(弗425)。遵守這條誡命更是反映出一個人對近人或朋友有始有終的【忠誠】,可以自然的與他們共享福利,分享他們的產業。惟有辱罵、責斥、驕傲、洩漏秘密、暗中傷害,能使朋友疏遠(德222729)。

若對天主未存敬畏之心,每個人就會放任地活在自利自義的情感私欲裏(詠2712),因此,有些人祇想在這世上活得有吃有喝,渴望外在的平安快樂健康,不在乎自己是否活在真理中(若一16)。這也或許是諸多以民埋怨曠野的環境,寧願回到世俗的埃及為奴(出16231714;戶1414);在好逸樂自利的心靈中,追隨撒旦(若844),走入喪亡的路。死後的審判及歸處雖然與現實息息相關(瑪123637;羅21216),卻蒙著眼捂著耳,寧願無視無聞或忘記天主的救恩與訓言於腦後(瑪71214;若146)。

「謊言(原來就是傷害誠實之德),是對他人的一種真正暴力。它打擊人的認知能力,而這正是一切判斷和決定的先決條件。謊言含有使人意見不合的胚芽,及由此不合而產生的一切壞事。謊言為整個社會是一種不幸;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撕裂社會組織的關係(天主教教理2486)」。

反思一下,為何當我們未敬畏天主或未記起祂的訓言,我們會傾向說謊,或口是心非、假裝、與偽善(天主教教理2468)?是因為要顧全臉面,藉口掩飾自己真正的情由(德426)?祇告訴他人喜歡聽的八卦閒話或無稽的傳說(弟後434;則27)?怕被有權威的世人懲罰或被威脅(瑪1028)?或耽心受害者來討公道(先行告假狀)?盼望獲得他人對自己的賞識而誇張的虛報或散播爭端謠言及起哄(箴1628;出2313)?為顧全他人的安危或臉面的不實之言(創121020)?官官相護或惱羞成怒的栽贓以遮掩不公不義的醜聞(創39120;達13541)?欲使他人羨慕卻佔用近人所應得的(credit)?基於某種原因的畏懼利害關係而不透明的隱藏他人應知的真相(箴292426)?霸凌式的以【不屬於】自己的權威、知識、經歷為武器操弄他人為己所用?心存岐視、偏見,而武斷、誣衊造成不當的傷害的態度與言語?

「為了避免武斷,每人應盡其所能,設法以善意的態度解釋其近人的思、言及行為。聖依納爵‧羅耀拉,《神操》:任何善良的基督徒,對別人的言語應該寧願加以保護,而不輕易譴責;如果無法保護,就該詢問那說話的人有甚麼意思。倘若他懂錯了,便該用愛心糾正他;如果這還不夠,便該用一切適當的方法,使他明白,而彌補缺點(天主教教理2478)」。

「應當禁止藉諂媚、、奉承或逢迎的言語或行為,鼓勵或贊成別人行為的邪惡及舉止的錯謬。如果奉承構成罪惡或重罪的共犯,就是一種嚴重的過失(天主教教理2480)」。

「你不要顧全臉面,而陷害你的靈魂;也不要說謊,而害你的靈魂(德426)」。「你不要傾心去聽人說的一切閒話,免得你聽到你的僕人詛咒你;因為你心裏知道,你許多次也詛咒過別人(訓72122)」。「遊蕩閒談的,必洩漏秘密;張口饒舌的,別與他交結(箴2019)。「一切壞話都不可出於你們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說造就人的話,叫聽眾獲得益處。你們不要叫天主的聖神憂鬱,因為你們是在他內受了印證,以待得救的日子。一切毒辣、怨恨、忿怒、爭吵、毀謗以及一切邪惡,都要從你們中除掉;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弗42932)」。為此,我們愛天主就要敬畏祂,在乎祂所不喜之事,而「上主憎恨的事,共有六件,連他心裏最厭惡的事,共有七件:傲慢的眼睛,撒謊的舌頭,流無辜者血的手,策劃陰謀的心,疾趨行惡的腳,說謊的假見證,和在兄弟間搬弄是非的人(箴61619)」。

但是,有時人們無權進行完全披露(出11519;箴1113179)。培養在耐心祈禱中獲取幽默誠實的回應是我們一生都要操練的,這是因為我們不在審視或判斷他人無禮無義,而是在主內適宜(即符合真理仁愛,和平正義;詠8511;瑪537;申191521)的回應。「傳播真理的權利並非無條件的。每人應該使自己的生活與弟兄友愛的福音誡命相符合。這在實際情況中要求評估,是否適宜把真情披露給詢問的人(天主教教理2488;也請參閱24892499關於和好聖事,隱私權,職業機密,社媒責任及操縱」。

Mark Shea Catholic Exchange中論述的【作假見證】,即是讓我們把這自遠古到現代的最顯明,最易犯的罪省察了解一下,免得身陷其中,還自以為是。想一想,當納粹分子前來詢問您是否見過猶太人時,您會不會出於【對事實的奴隸制承諾】而將他們帶到閣樓的藏身處。儘管如此,這條誡命也啟示我們要時常與天主連繫,因為人類不能承受太多的現實。再則,我們很願意承受比我們實際上承受的少得多的事情,而不願意透露太多。當我們愈來愈認識某個人時,我們發現會傾向於以一種掩蓋真相並捍衛他們的感情的方式來為其辯護。但是,當我們為了保護自己或我們關心的(或恐懼的)人而把它掩飾為虛偽的奉承,否認和說謊時,我們便開始作假見證。因為,我們首先掩蓋事實真相,然後輕描淡化其邪惡的本質及不良的影響。在這一點上,每個人都應開始問自己,自己怎麼可能如此盲目。答案既簡單又困難:“您忽略了反對假見證的誡命。您會優先考慮您認識的某個人,並且喜歡這個您不知道是誰在威脅真相的人” 。天主使我們想起了背叛真理的嚴重性。對於以盟約觀念為主導的文化,十誡將真實觀念與社區聯繫起來。誡命不祇是抽像性地反對謊言,而是特別著重於對近人作假見證。這一誡命是【弱者和邊緣化者】的基石防禦。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比生活在古代近東地區的一群牧羊人和青銅器時代的人面臨更大的邪惡危險,那我們就自欺欺人。我們的社會每天都會通過貶低語言來作假見證。無論是說殺害未出生的嬰兒是“選擇”,還是折磨囚犯是“加強審問”,我們仍然面臨著對近人作假證人的誘惑。教會說這對我們本來是不道德的,當人們發現自己弄錯了時,其實已經犯了一個值得下地獄的罪。而且,如果人不悔改(通常實施酷刑的官僚不喜歡承認錯誤),那麼就會撒謊並聲稱遭受酷刑的無辜者是有罪的,這加劇了人的罪惡。當我們做這樣的事情時,言語的不良習慣就開始驅逐良善,而且其所行的判斷即是罪惡。一個將說謊的語言納入其思維方式核心的社會就是一個正在與現實失去聯繫的社會。說謊的精神籠罩了一切,使我們在生活的各個領域追求愚蠢(瑪2424;伯後213)。這種文化可以使自己確信,進入繁榮與幸福的道路將進入巨額且無法償還的債務。經濟崩潰背後的根本愚蠢是整個文化的產物,它們作為一種生活在否認現實中的人而工作。簡而言之,天主並沒有被嘲笑。與所有違反自然法的罪行一樣,懲罰僅僅是我們邪惡和愚蠢選擇的自然結果。避免這些後果的方法是“不要做出邪惡而愚蠢的選擇。”這樣做的方法是懇求天主賜予在基督內的恩寵,幫助我們克服對近人作虛假見證的誘惑,更要養成在從不虛偽的愛情(羅129;格前1347)中講真話的習慣。耶穌的應許很簡單:“你們如果固守我的話,就確是我的門徒,也會認識真理,而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由”(若8:32;依427)。「履行真理的,卻來就光明,為顯示出他的行為是在天主內完成的(若321)」。「你們的話該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瑪537)」。若能如此,我們也可在平安中一躺下即刻入睡;因為,上主,唯有上主能使我安居順遂(詠49;瑪112830)。

但「若有人聽了詛咒的誓言,能為所見所知的事作證而不肯聲明,就犯了罪,應負罪咎(肋51)」。

 

有一位美國麻省的Phil Lawlereditor of Catholic World News (CWN), Bearing false witness: the defining sin of our era? Sep 04, 2017),也論述現今美國社會一個持續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作假見證,曝露了整個文化的弱點。這條誡命是禁止撒謊,警告我們不要使用一切形式的欺詐,甚至世俗上稱讚的所謂【善意的謊言】。最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經常注意在社會團體及為民服事的公衆人物因自利,貪婪,嫉妒…公然撒謊,既使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在當今的美國,我們的政治領導人在法官的帶領下宣誓遵守法律,告訴我們,祇要彼此願意,男人可以與男人成婚,女人可以嫁給女人,即使這樣的結合在往昔和遠古時代不被公認。然後,這些領導人幾乎沒有喘口氣,就責令我們根據實際意願要求,要求將有些女孩認作男孩,而將有些男孩認作女孩(甚至拋出立法的議提讓才七、八歲的小孩可以自行決定找醫生動手術變性?!)。作為世俗社會的好公民,我們似乎應該接受與我們面前的證據相矛盾的主張,並將這一主張視為真實。1974212日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曾發表了一篇關於「不靠謊言生活」的文章。但他立即被捕,第二天被蘇維埃政權放逐。他在文章中指出,如果普通俄國人都拒絕接受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謊言,那麼腐敗的政權就無法生存。現在我們知道他是對的。為此,真理是有力量的武器。【光】是強力的消毒劑。帶有作偽證的文化無法長期地承受簡單誠實的力量。

 

Mark Shea Phil Lawler 都提及十多年前美國教會中的黑暗史,包庇罪行反而指控真相的【告發】者為誹謗直到紙包不住火。這種企圖掩蓋真相且未設法除去激活的邪惡,卻反控的【真誹謗】的罪行拖累了教會許多年,各個兒肢體都被影響而感到痛楚。感謝讚美天主的支援清理及復興教會,願大夥兒不再忽略包庇致死的罪,也絕對不可以認為教會本就是如此,習慣就好,而是都要一起努力實踐聖言(若629),彼此相愛,致力並仗賴聖神藉基督之名【除去團體中存在的邪惡】,感受天國的臨在(瑪1228;路1721)。

 

為此,我們在主內不斷祈求天主,使我們得以被真理祝聖;天主的話就是真理(若1717)。「你們既因服從真理,而潔淨了你們的心靈,獲得了真實無偽的弟兄之愛,就該以赤誠的心,熱切相愛(伯前122)。此外,弟兄們!凡是真實的,凡是高尚的,凡是正義的,凡是純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榮譽的,不管是美德,不管是稱譽:這一切你們都該思念(裴48)」。

那位坐在天上的寶座,祂是『阿耳法』和『敖默加』,元始和終末,並要把生命的水白白地賜給口渴的人喝;祂即是復活、升天,我們的主,明示的宣稱:「可是,為那些怯懦的、失信的、可恥的、殺人的、姦淫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以及一切撒謊的人,他們的地方是在烈火與硫磺燃燒着的坑中:這就是若望默示錄 第二次死亡(默218)」

讓我們同心協力,熱切地繼續修建【基於信仰】的城牆(美德),把整個城牆都聯結起來(路64749;厄下338;依6018;伯後158),對抗邪惡的仇敵,不要畏縮,要記住吾主是偉大而可畏的;應為我們的兄弟、兒女、妻子、家庭、而作戰,並放心大膽,照應該宣講的去宣講基督的福音,在生活中光榮天主(厄下48;弗6:10-22;依437)。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重建城墙”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vbLSm-I9g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3/23/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渴慕我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eTVwKWm50

及唸誦聖詠第73  (富貴如雲煙)

我們繼續研習天主在西乃山上頒佈梅瑟十誡的訓示。

第九誡:不可貪戀你近人的妻子(毋願他人妻;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s wife

第十誡:不可貪圖你近人的房屋、田地、僕婢、牛驢,以及屬於你近人的一切事物。

出谷紀的第2017節囊括了第九誡和第十誡;申命紀的第521節也是如此,但澄清了這兩條誡命的分開及獨立性(按Fr. Yiu Sing Lúcás Chan引用聖師.聖奧斯定的詮釋)。

Covet 的希伯來文原意即是渴慕(desire delight in),好似樹上長了看起來令人愉悅得垂涎欲滴的想去摘來吃(創29)。但這顆樹上的果子若不可吃,就是禁果;硬要摘採,就是順從【私慾偏情】(unhealthy or evil desire) 的誘惑;就同時也觸犯第六條誡命:你不可姦淫,或第七條誡命:不可偷盜。

聖若望把出於世界的貪戀或貪慾(私慾偏情)分為三種:肉身的貪慾、眼目的貪慾、以及人生的驕奢。按照天主教教理的傳統,第九誡禁止【肉身的貪慾】,第十誡禁止對他人【財物的貪慾】(若一216;天主教教理2514;也請參閱251533)。

【渴慕】(desire)的意思弄通了也就自然領會這兩條誡命的重要性。創世紀第六章講述關於上主決意消滅世界,即是因為「人心天天所思念的無非是邪惡(the mans wickedness was great and that every intents of the thoughts of his heart was altogether evil all the time)」;「因為他們使大地充滿了強暴 (violence),我要將他們由大地上消滅」(創6513)。

渴慕的本身是動詞,而且是天主恩賜每個人與生俱有的禮物;每個人正常的活在世上是因為心中有憧憬的希望,「希望遲不兌現,令人心神煩惱(bring sickness to the heart);願望獲得滿足,像株生命樹(箴1312)」。「你只管在上主內喜歡 (delight in),他必滿全你心的意願(desires of your heart)」(詠374)。

的確,人生最大的悲哀即是沒有正確憧憬的期待。沒有期待就沒有計劃去實現有目標達致更美好的生活。反思一下,我們逐漸變好變壞乃是通過自己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而來,若要期待更佳的生活,心中要有明晰的期待圖像(vision),也就是認知【憧憬希望】的正確目標,否則待人處事就愈無力,易軟弱或順從肉情。因為潛意識的無奈,對處境難以(或俗稱沒辦法)應付。

還記得我們往昔查經分享時曾反思自己是否有時會像無知的小孩好想吃糖的衝動本性,或者像有些成人想要賭一把但不顧付代價風險的衝動,喜歡去獲取自己擁有的渴望。然而,衝動一經節制(self-control)的意向就能轉化為理性的評估抉擇與決志是否為之付出代價。

天主造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都帶著【渴望】,也期待我們經由自由意志(毫無強迫的)察覺到心中欲擁有祂的渴望;除了祂,獲得任何東西都無法滿足內心無限渴慕的本質。我們被聖言引導告知,祇要信從回歸,飢渴慕義,得勝邪惡,心中潔淨,就得以擁有權利吃上生命樹的果子,滿足心中無限的渴望,因為祇有天主是無限的(若635 53;瑪568;默27;默2214;路2219;創29)。為此,我們當常操練渴望思念【憧憬】天上的事,避免渴望思念地上的事(哥32;裴489)。

如同主訓示的,人生活應專注以天主為中心,因為一切憂慮都是外邦人所尋求的;「你們的天父原曉得你們需要這一切。任何所尋求的;我們的天父原曉得你們需要這一切」(瑪63133)。若我們的渴望還在世俗中的文化,渴望銭財,則變成貪戀銭財,等同拜了偶像,萬惡之事都會做出來(弟前610); 渴望近人之妻,有意貪戀的注視,就如同渴望賭博,滿腦子都瑩繞其形像(瑪528)。故此,「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瑪624)」。「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裏姦淫了她(瑪528)」。「因為你們應該清楚知道:不論是犯邪淫的,行不潔的,或是貪婪的covetous man)──即祟拜偶像的──在基督和天主的國內,都不得承受產業(弗55)」。「所以你們應該效法天主,如同蒙寵愛的兒女一樣;又應該在愛德中生活,就如基督愛了我們,且為我們把自己交出,獻於天主作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弗512)」。

不眷戀世俗的文化,才能領會「上主的訓誨是純潔的,永遠常存;上主的判斷是真實的,無不公允;比黃金,比極純的黃金更可愛戀(desired);比蜂蜜,比蜂巢的流汁更要甘甜(詠191011)」(也請參閱:伯後14)。做到這一步就要先把心中的花園泉源封鎖關閉,祇為【聖言】開啟,吐苗萌芽,形成了石榴(以民用來救生的水果,寓意救恩)園,內有各種珍奇的果木;鳳仙和玫瑰,生產各種珍奇的果木及奇香異草,在各種恩寵及試鍊中成長茁壯,交託給基督品嚐審味再跟從基督與衆分享痛飲(歌4121651;格前31115)。

因為貪婪是我們靈魂中犯下的罪(瑪52728;從優序上說,先根植於心,當然也會影響到身體)。聖保祿論述法律與罪過的關係:「那麼,我們能說法律本身有罪嗎?絕對不能!然而藉着法律,我纔知道罪是什麼。如果不是法律說:「不可貪戀!」我就不知道什麼是貪情。罪惡遂乘機藉着誡命,在我內發動各種貪情;原來若沒有法律,罪惡便是死的。從前我沒有法律時,我是活人;但誡命一來,罪惡便活了起來,我反而死了。那本來應叫我生活的誡命,反叫我死了,因為罪惡藉着誡命乘機誘惑了我,也藉着誡命殺害了我。所以法律本是聖的,誡命也是聖的,是正義和美善的。那麼,是善事使我死了嗎?絕對不是!而是罪惡。罪惡為顯示罪惡的本性,藉着善事為我產生了死亡,以致罪惡藉着誡命成了極端的凶惡(羅7713)」。

Mark Shea 用了一個很妙的比喻,他說,法律就像X光,X光是醫學癒合過程中用來檢視身體中的疾病狀況,是不可缺的,但X光不能用來治癒疾病;甚至用在一個人的身體上次數過多,還會傷害骨骼。聖保祿不僅澄清了犯罪的真根苗是私慾(羅71424),我們是以理智去服從天主的法律,而以肉性去服從罪惡的法律;感謝天主,【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治癒我們,並獲得永生】(羅521725);因為我們可以在教會被牧養,領受聖事聖寵,藉著施訓的聖神引導,得勝罪惡,遠離無知的思念,遠避一切不義及欺詐,操練學習在天國中的生活(智145)。

【眼】是貪戀或貪婪或渴慕的指標(瑪52123),與心中的私慾互動。隨著誘惑注視了什麼不屬於自己的,就會留下【映像】在心內發動各種貪情。所謂私慾的彰顯就是祇愛戀自己的反映,至於妻兒甚至天主都成了自傲自利下的【征服品】。尤其是獲得了令人稱羨的世俗權勢、銭財、名利後,犯罪者可以扔掉獎盃的妻兒及對天主的敬畏,重新開始對別人的配偶甚至財產物品垂涎。他們的真愛就是他們的自己,甚至展現自己外表的宗教虔敬也只是用來獲得征服勝利的快感工具及手段。

反思一下,為何會有【貪慾】的傾向?我們是否時而似乎有一種催迫(compulsive)的渴望,想擁有不需要擁有的東西。譬如,近人都有名車,我也【想】有輛名車,但是否一輛實用的普通車就可滿足自己的【需要】?遠離及棄絕【比較】的言行思維的確是必要的。電視廣告也可掠奪人們的不安全及歸屬感購買奢侈品,告訴人們要趕上目前的時尚或時髦;但若轉移注意力在教會中免費學習而獲得寶貴的智慧、知識、美德、不虛偽的愛情、與互相尊重,這些廣告的壓力也就感受不到。因為歸屬感不是在市場上購買什麼就可顯出身份,證明自己是誰;只有在愛與被愛的情境,才可經驗到安全和歸屬感。不過要注意的是,當我們關切朝向遠離世俗棄絕貪慾,自己得先做好榜樣,避免以此去教訓審判家人朋友。遠離世俗也讓我們感受到自由,朝向慷慨,並擺脫不必要的債務(本段大部摘譯自Catholic Digest)。

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主教(Bishop Thomas J. Olmsted)曾論及貪慾的致死之罪(on May 4, 2006)。他說也許我們對物質的東西有不同程度的過度慾望,也許還未達致致命的罪,但它們仍然阻礙我們與基督的情誼,分散削弱我們對近人的愛,對它們需求的敏感度,分散我們對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注意力。貪慾帶給我們靈魂上一個警告信號:當我們試圖通過獲得東西來增強我們自尊與自大,而不是在真實的愛情中操練成全,我們就是在讓自己的精神生活與基督和祂的福音脫離。因為,我們不僅忘記了家人和朋友的真正需要,而且忘記了社區中那些不幸的人、病人和窮人。對物質的過度慾望即等同拜偶像,在基督和天主的國內,都不得承受產業(弗55)。除此之外,嫉妒使一個人在別人的不幸中找到一種放縱式的快感。由於這僅僅是一種虛偽的愉悅,它不可避免地導致一種黑暗形式的悲傷,滋生仇恨、盜竊甚至暴力,反而逐漸把自己的良心的壓得透不過氣。

「第十誡要求從心裡消除嫉妒。當納堂先知想要刺激達味悔罪時,對他講述了一個故事:有一個窮人只有一隻小羊,待牠猶如自己的女兒,而富人雖有牛羊成群,卻嫉妒窮人,終於奪走了他的小羊。嫉妒可能招致更大的壞事。就是因了魔鬼的嫉妒,死亡才進入了世界( 2:24);聖師.金口聖若望的《格林多人後書講道》也說:我們彼此攻擊,嫉妒使我們持刀相向……如果我們如此猛烈攻擊,致使基督的身體動搖…,我們將使基督的身體軟弱無力……。我們聲稱是同一身體的肢體,而我們卻相互吞食,猶如猛獸(天主教教理2538)。「嫉妒是七罪宗之一。嫉妒眼見他人的財物而感到不快,也是想將之據為己有的過分慾望,即使非法也不惜。當嫉妒是希望人遭遇重大災害,就是大罪(亞11215):聖師.聖奧思定視嫉妒為【特別屬於魔鬼的罪】。【從嫉妒生怨恨、誹謗、誣衊、幸災樂禍,對他人的發達不快】(天主教教理2539;也請參閱25342557))」。

Bishop Thomas J. Olmsted引述路加福音第121321節中主耶穌為了有些人視爭財產比與近人相處還重要,產生東西的擁有才為快樂的幻覺,把自己的心設定「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路1221)」,遂對這重財輕兄弟的說:「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路1215)」。主耶穌隨後講了一個《富人的寓言》,注意這個【富】的詞彙揭示了這個富人對財富的【過度胃口】是如何削弱他靈魂的。富人只對自己說話,不斷使用代詞"""我的"。他已不再相信祈禱,不再對別人感興趣,他問自己,「我可怎麼辦呢?因為我已沒有地方收藏我的物產。他遂說:我要這樣做:我要拆毀我的倉房,另建更大的,好在那裏收藏我的一切穀類及財物(路121718)」。他於是安慰似的回應自我的發問:「以後,我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的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罷!吃喝宴樂罷(路1219)」!看!他只關心自己,不考慮天主及他人(哥32),天主就對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路1220)」?

聖師.聖安博(St. Ambrose340397)詮釋主耶穌關於《富人的寓言》:因為我們把世界上自己擁有的東西都不得不留在世界上,我們祇看到我們為繼承人所積蓄的一切;但我們無法隨身攜帶的東西離世,只有在世上建立的美德(virtue) 伴隨著,只有天主的憐憫仁慈帶領我們到天堂的住所,也會見證主的律令:「要用不義的錢財交結朋友,為在你們匱乏的時候,好叫他們收留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裏(路 169)」。但是,我們由於信仰的弱點,常常阻礙自己的奉獻。因此,主又加上了這樣一句話:"不要為生命思慮吃什麼,也不要為身體思慮穿什麼,因為生命貴於食物,身體貴於衣服… 你們不要謀求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憂愁掛心,因為這一切都是世上的外邦人所尋求的,至於你們,你們的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些。你們只要尋求他的國,這些自會加給你們」(路122231)。

Bishop Thomas J. Olmsted也指出,主耶穌並未譴責我們擁有自己的財產或財富。他也不要求我們【大多數人】交出所有物質物品,以便成為他的追隨者。他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了對事物的正確態度,以及最重要的優先事項。主說,「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在地上有蟲蛀,有銹蝕,在地上也有賊挖洞偷竊;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那裏沒有蟲蛀,沒有銹蝕,那裏也沒有賊挖洞偷竊。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瑪61921)」。

為此,我們先要找尋天上的財寶。眼睛既是身體的燈(瑪622),天主的話就是我等步履前的靈燈,是我等路途上的光明(詠119105)。平日眼睛注意那兒,我們的心也就在那兒,決定我們積聚的財寶最終是留於地(路122021),還是存於未來要去之天(若142)。人心是天主創造的,祂賦予我們自由意志,不時的可【仰望】祂信賴祂滿足心中的渴望所做的抉擇,決定朝天還是朝向私慾,世俗,誘惑。人心的渴望是無限的,任何有形無形的錢財,物質,權勢,名位,姿色…,至死也無法使其心滿意足;人心祇有開放接待無限的天主與之同在,才會滿足,獲得平安,福樂。因此,【該在天上】的含意即是該審核自己的心好好接待天主聖神。

不仿省察一下自己目前的〈渴望〉在那兒(瑪621;箴2027)?自己展現出經天主管教及藉在教會培育的精神是否在邁向成義中平安喜樂?不然,再注意一下自己平日眼睛都注意啥,免得感受不到【聖寵】,眼睛看到地圖也祇是地圖,更別說按地圖勤奮地去尋寶了。注意乞丐拉匝祿的受苦時,因他活出他的名字的精神,信賴天主,未在世時怨恨,自憐,自戀,自義地由己或藉他人報復;為此,天主護守了他(路161925)。讓我們彼此勸勉鼓勵運用人生在世的短暫時間,不斷祈求天主的護佑,以戰勝黑暗世界的霸主及天界裏邪惡的鬼神(弗612;羅161920;格後412),遠離黑暗勢力褻瀆良知的鼓動(箴6123;哥28)。

我們獻給信賴天主的禱告有如罄香,願天主接納護佑我等在世對回天郷的渴望,讓我等勇於面對末世現況(弟後315)。祈求天主親自管教我們的心和發出的言語,也藉著護守天使,藉著忠信的神長,弟兄姊妹,家人及親朋好友的善意及正義(箴251112276),使我等不陷入邪惡。我們願信賴聖神引導我們在主內生活中的每一腳步(箴2024),為此得力,憧憬期待日日度著更新,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就是讓我等脫離邪惡。

還記得往昔查經分享引用厄弗所書的祈禱求賜認識基督愛的章節(弗31421)。天主聖言 (Logos;若11) 啟示我們能在彌撒中聽道,參與慕道一起研習基督的道(Rhema)能奠立穩固的信仰基礎及持續的增添並加上各種天國的美德(羅1017; 220;伯後157);沒有信德,是不可能中悅天主的(希116)。因著信德,天主的話(Rhema; 即是聖神;弗617)淨化了我們的心。為此,我們平日的生活不只靠餅,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Rhema;瑪44),使我們藉着主耶穌的恩寵得救,而我們也不會拘泥束縛於教條式的在自己及他人的頸項上放上不能負荷的軛(宗15911)。聖師熱羅尼莫(St. Jerome Doctor of the Church, 342-420)在給安提約 (Antioch, 當時一古希臘城,現屬土耳其地) 的主教Paulinus的信中說:“真正的友誼(意指教會的兄弟姊妹之間的情誼)是由基督鞏固的,人們在一起團聚,不是出於家庭利益,也不是出於狡猾和哄騙奉承的現身,但出於對天主的敬畏和對聖經的研習渴望。”

聖經是我們必需勤讀領會天主的言語如何道出祂創造宇宙萬物的愛及祂允諾擔負的責任。天主的言語就是灌溉我們生命中渴望愛的活水,一盞照亮未來更高超的道路(詠119105130),而且我們以【自由的意志】愛好 (delight in) 祂的言語 (121193340),勉力實踐於日常思言行的生活之後,祂也讓我們親身體驗祂【愛】我等的承諾(詠374;箴1613)。我們也許過去會常膚淺的自仁自義的自由或迫於人情的奉獻時間,體力,腦力,金錢財物…等等,但認識體驗愈多天主神聖的愛,我們會愈來愈負責的去分辨選擇可以信賴,或更能願意參與協助或監督促成所奉獻的功效。我們也更領會基督以天主的愛建立的七件聖事:聖洗、堅振、感恩(聖體)、懺悔、病人傅油、聖秩以及婚姻,涉及眷顧我們生命中的所有階段,以及一切重要時刻:它們產生、滋長、治癒基督徒的信仰生命,並賦予應盡的責任使命(天主教教理1210)。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如鹿切慕溪水”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wHhEWEG_0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3/30/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等你回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ZtLRuE6zk

及唸誦聖詠第84  (朝拜聖殿歌)

我們已【原則上】完成研習了天主在西乃山上給梅瑟頒佈以民必須遵守的十誡-揭示每一被天主創造的人在良心上本就刻好的十誡律法,為所有天主子民該在理性上及世人在良心上覺醒自己倫理道德生活的底線的認知。然而,世事詭譎,我們仍必需日日【增添】信德建立天國的德行,並操練【警覺不懈】的節制 (意指不放縱私慾;watch or vigilant),【醒寤】(sober)的祈禱,也能通過獲得各樣屬神的智慧和見識 (all spiritual wisdom and understanding) 對天主的旨意有充分的認識,反思分辨真偽善惡,【堅固】自己的信德;因為,仇敵魔鬼,如同咆哮的獅子巡遊,尋找可吞食的人,而且,所有在世上的眾弟兄,都正遭受同樣的苦痛(瑪2641;伯前589;哥19;伯後1111)。

我們再復習一下天主藉梅瑟頒發十誡的目的。天主是一家之長,領養了一大堆(一兩百萬以上)的小孩(以民被視為天主的長子),以後要一起生活, 就先立下【十誡】家規。前三誡就是論及【要做天主的兒女應如何在行為上彰顯愛祂的呈現】;而後七誡是論及家中孩子們,即是兄弟姊妹之間彼此相愛應遵行的底線。十誡的總綱就是主耶穌說的:「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瑪223740)」。

梅瑟由西乃山下來將上主的一切訓示和誡命都講述給百姓聽,使全以民確定認知自己是天主的子民要遵守家規,隔天又在西乃山下立了一座祭壇,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了十二根石柱,派了以色列子民的一些青年人(未曾道出的奧密揀選)去奉獻全燔祭,宰殺了牛犢作為獻給上主的和平祭。梅瑟取了一半血,盛在盆中,取了另一半血,灑在祭壇上(祭壇即代表天主的在場)。然後又拿過約書恭讀,百姓聽了以後回答說:「凡上主所吩咐的話,我們必聽從奉行。梅瑟遂拿了盆中牛犢的血來灑在百姓身上說:「看,這是盟約的血,是上主本着這一切話同你們訂立的約」(出2438)。這神聖而莊嚴的宣告,即是讓以民明瞭灑血的意義:誰毀了盟約,誰就得付出流血喪失生命的代價。盟約一經宣誓,雙方必然為此慶祝,而且以民領導者及長老們還上了西乃山與天主面對了面( 感知之意;perceived),吃吃喝喝(出24911)。

【梅瑟盟約】一旦定立慶祝後,以民要從此像當初亞當及厄娃有一與天主會晤的伊殿園,但是為在曠野中的以民設計伊殿園真要別出心裁。於是,天主要梅瑟獨自上山,交給梅瑟刻有十誡的兩塊約版,這兩塊約版是天主用手指所寫的石版;版兩面都寫着字,前面後面都有字。版是天主做的,字是天主寫的,刻在版上(出24123118321516)。天主也指示他如何製造可以移動(portable)式的帳棚(Tabernacle),以民可以與天主在此相聚會晤。上主也要梅瑟留神按照在山上指示給他的式樣去做。帳棚內以帳幔隔成聖所和至聖所。十誡約版則放在約櫃內,約櫃則置於帳棚內的至聖所。關於約櫃, 約櫃的蓋稱之為贖罪蓋,在贖罪蓋的兩端用鎚工造一對金革魯賓,與贖罪蓋連在一起,革魯賓的翅膀應伸開遮住贖罪蓋;他們的臉彼此相對,面朝贖罪蓋。

天主訓示梅瑟每日都要在會幕門口,在上主前應不斷獻的全燔祭;因為上主要在那裏與他會晤,在那裏向他講話,上主也要在那裏與以色列子民會晤,此地要因上主的光榮被尊為聖。上主要祝聖會幕和祭壇,也要祝聖亞郎和他的兒子們,使他們成為上主的司祭。而且,凡天主使之具備藝術天才的藝術人員 (gifted artisans filled with the spirit of wisdom),梅瑟應吩咐他們為亞郎做服裝 (在此反思一下:天主賜與某些人天賦的才能但也要這些人充滿智慧的神恩才可前來服事;也請參閱:羅126;哥19),祝聖他作上主的司祭。上主要住在以色列子民中,作他們的天主(出2531章)。

帳棚(或稱會幕)的設定是為以民與天主的會晤,上要住在以色列子民中,作他們的天主。這是天主為未來所有世人救贖搭橋的預表(希99。因為所有天主訓示以民所行的敬禮,只是天上事物的模型與影子,就如梅瑟要製造會幕時,曾獲得神示說:『要留心──上主說──應一一按照在山上指示你的式樣去做』。

我們在新約中獲知,聖神藉此指明:幾時前邊的帳幕還存在,到天上聖殿的道路就還沒有打開(希98;瑪275051)。我們得以認知基督為【真會幕】的司祭,他降臨於世,為承行天父的旨意,就作了未來鴻恩的大司祭,他經過了那更大,更齊全的,不是人手所造 (而是出於天主的化工),不屬於受造世界的帳幕 (這是出自人手所造);他在地上,不必當司祭,因為早已有了按法律奉獻供物的司祭。但凡大司祭都是為奉獻供物和犧牲而立的,但正因這祭獻纔使人每年想起罪過來,因此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斷不能除免罪過;基督卻為了我們的贖罪親自奉獻了自己的身體,不是帶着公山羊和牛犢的血,而是帶着自己的血,一次而為永遠進入了天主的聖殿 ,為我們獲得了永遠的救贖。祂坐在天上「尊威」的寶座右邊,在聖所,即真會幕裏作臣僕 (minister;“牧者”之意);這會幕是上主  (by the work of God) 而不是人所支搭的,。他藉着永生的神,已把自己毫無瑕疵的奉獻於天主,他的血豈不更能潔淨我們的良心,除去死亡的行為,好去事奉生活的天主?我們就是因他遵從天父的這旨意,藉耶穌基督的身體,一次而為永遠的祭獻,得到了聖化(希815981410310)。

故此,Haydock (Rev. George Leo Haydock ;1774-1849) 論述 (commentary) 天上的聖殿是為勝利的教會準備的,而在地球上正在奮鬥與魔鬼邪靈爭戰的教會是真正的帳棚(Tabernacle);而耶穌基督是彼此天上、地上的大祭司,在天堂和地球上都行使他的神聖牧者之職。

按照盟約,以民應是從此成為長子,可以幫助世上其他年輕的幼子如何在上主的旨意內生活。以民應與天主該是從此美好的相處,但好景不常,梅瑟在西乃山上領取約版及接受天主關於帳棚式樣的指示時,停留了四十天,四十夜。天主也考驗了以民在等候時期的耐心。以民見梅瑟遲遲不下山,不知道遭遇了什麼事,竟然決定把天主賜予的救恩、祝福、訓示、叮嚀全部丟諸腦後,又回到以往在埃及度日隨從世俗的信仰,施壓於亞郎放縱他們可以製造金牛朝拜,把金牛像當成領他們出埃及的天主。以民還在牛犢前築了一座祭壇,奉獻了全燔祭及和平祭;之後百姓又坐下吃喝 (eat and drink),起來玩樂 (rose and play)。吃喝玩樂本是慶祝的一番正正常常的盛事,但古異教徒的吃喝玩樂傾向邪惡(譬如:舉揚不道德的性行為;希伯來文的make merry or play有調戲之意;參閱:創3917),非常可恥,難怪,當梅瑟下山途中,走近營幕的時候,見了那牛犢,看見人【歌舞】,遂大發憤怒,把兩塊石版由手中拋出,摔碎在山下。梅瑟於是召喚屬於上主的人到他跟前來。這些前來報到的即是肋未族的子孫,與梅瑟同一族。梅瑟立即團結這些肋未人除掉了約有三千人。梅瑟也因此事件應允上主必賜福與肋未人接受奉事上主的聖職。以民【執拗】悖逆拜金牛的後果甚是嚴重,以民居然在西乃山下滯留了一整年的時光。

梅瑟隨後又回到西乃山上向上主請願悔以民悔罪;為此,上主仍應允帶領以民前往客辣罕地,且要梅瑟自己重兩塊石版。梅瑟在山上同上主一起,又停留了四十天四十夜,沒有吃飯,也沒有喝水;把盟約的話,即十句話,寫在石版上。由於在上主面前,梅瑟的臉也開始發光,下山後,全以民看到了,都害怕接近他(出342930)。

從出谷紀35章開始,梅瑟召集以民宣佈天主在重新擬定的盟約中,以十誡為基要上增添了各樣形形色色羣居共同事主當盡的義務及當守的規則,包括建造帳棚,禮服,及各種虔敬與祭祀贖罪禮儀慶典(肋未紀)。肋未紀完結篇前(肋:26)更警示以民選擇守法則得福,違法則遭禍患;若以民仍執迷不悟不聽從,懲罰必加重七倍,上主必使以民遭刀劍、瘟疫之害,落入仇人之手,在仇人之地,日漸衰弱被消滅(也參閱依11620)。這些新添加入的備註律令,強調以民要致力做聖潔的子民,司祭之國,即信仰必然地要與生活合一,與世俗脫離,承現於禮儀,表達人對天主的敬心誠意,因為天主是聖的。

關於保持聖潔的律令與我們現今行和好聖事做補贖的意義相似。當我們不小心犯了罪痛悔的去找神父,辦完告解之前,神父【指令】(並非請求)我們唸祈禱經文或做一件善事為【補贖】所犯的罪過;這就如同以民【犯了罪】必須通過犧生祭獻取潔似的。備註的律令不僅是為教導以民關於靈的真理而且也讓以民恢復靈的健康,舉一例,以動物的宰殺祭獻是要以民認知犯罪導致死亡,若悖逆賜予生命的永生天主就要付出死亡的代價,這也讓以民儆醒的遵守盟約(也請參閱:迦319)。經過一整年在西乃山的停留受訓(grounded for spiritual training)整頓靈的生活,以民才準備好邁向天主應允的聖地(Promised Land;戶110)

但是從西乃山到客辣罕地(約429公里或316miles)最多祇要數週時間即可抵達,以民卻花了近一生的時間(近39年)流浪於途中的曠野。從戶籍紀一書即是記載許多以民在曠野一遇挫折或面臨困境,仍不顧或不信盟約賦予天主的祝福及應允的眷顧恩寵,忘卻自己的角色及使命,立時抱怨天主,反抗梅瑟,既使屢受懲罰,仍是執拗任性,以致天主促使以民出埃及後,總計漂泊四十年之久,直到以往那住在埃及仍那根深蒂固於世俗不肯棄絕的以民壯丁(僅剩兩人存活能抵聖地)都死於曠野,餘留的忠貞者及新生代以民才終獲盟約的祝福進入聖地。

為此,我們在每年的四旬期內,重覆的在彌撒中聆聽以民流浪於曠野的史事經文,反思警醒審視自己在恩寵的時代重生後的角色及使命,是否仍執拗任性,重蹈以民的覆轍,經得起世事的考驗在主內生活,邁向來世永生。

我們再復習以往的查經分享:天主的救恩計劃是以【法律】開啓以民的愚蒙。我們可以感受到天主揀選最聽話最有信德的亞巴郎-諾厄家教最好的兒子“閃”的後代,一兩百萬人湊在一起【受教】於天主的訓示和法律,但這一兩百萬以民明顯的沒有與他們先祖“亞巴郎”可相比的信德-【服從天主的訓示】。每一個人都【先要克服自己的任性放縱肉情】。但也沒有任何其他民族曾像以民一樣經歷天主的法治鍛鍊過。不守法者被鏟除,也造就了以民的收心,以民逐漸合ㄧ強大,在同一法律下【致力】與天主及彼此【和睦相處】,將法律不滅的光明傳到普世(智184)。

本週聖枝主日彌撒,達拉斯近郊的Rowlett城聖心天主堂的Fr. Danilo Ramos講道,提供我們從純粹一個【人性】的角度去感受主耶穌的受難苦痛。祇要想一想,當主耶穌預知及親見猶達斯的出賣背叛,衆門徒甚至包括最親近的宗徒們的四散棄主及聖伯多祿的三次不認(瑪2631344041);他的靈魂該是開始會多心神煩亂,憂悶恐怖得要死 (very sorrowful the soul even to the death),多需要他親近的門徒與他一起祈禱,像他一樣的醒寤(若1321;瑪263738)?!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主耶穌從見到猶達斯假意的親吻,見到門徒四散逃離,見到聖伯多祿的三次不認,直到被釘在十字架上流盡寶血,他仍然眷顧聖母及門徒的未來,勸導耶路撒冷的女子好好教養下一代,祈禱天父寬恕侮辱他的無知犯罪者,他的愛情永遠讓我們感動。那我們如何體認出賣背叛主(或家人、朋友…),賣主求榮(虛而又虛)後的感受?Fr. Danilo Ramos 引用了但丁神曲的地獄篇 (The Divine Comedy; by Dante Aligheri; 1265-1321) 描述在上層者受到火的煎熬,最深或最下一層的冰谷卻是為背叛者如猶達斯所居,永遠沉浸於讓自己凍得發紫的【冰湖】中。為此,我們對天主及對交往的人,可以此同理心的感受一個人【被背叛】的【寒心】痛苦,也能因此更加的孝愛天主,感恩基督的祭獻,由衷接受聖神的引導,活在彼此相愛的【熱情】氛圍中。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仿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十字路口”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YjqqATIMw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4/6/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經由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到達客辣罕地前逐步定立的【梅瑟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帳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LgDAVRUpcU

及唸誦聖詠第51  (認罪懺悔)

我們上週談到以民從西乃山到客辣罕地途中的曠野漂泊近三十九年之久,因為他們的老毛病(重返老我)又犯了,從戶籍紀第十一章開始就記載著許多以民在曠野一遇挫折或面臨困境,仍不顧或不信盟約中天主賦予的祝福及應允的眷顧恩寵,忘卻自己的角色及使命,立時抱怨天主-無論是食物、飲水、甚至梅瑟處理以民的事務,從梅瑟的自家兄姊,被視為高貴有影響力或泛泛之輩者,機乎無一倖免的反抗過梅瑟,既使屢受上主的管教懲罰,仍是執拗任性,以致大部份人都死於曠野,餘留的忠貞者及新生代以民才終獲盟約的祝福進入聖地。戶籍紀一書即記載了以民在曠野中九次的悖逆。

其中一次的叛逆是發生在戶籍紀第十四章記載的以民12人被派遣去客辣罕地前偵察情況。上主在這之前訓示梅瑟說:「你要派遣一些人去窺探我要賜給以色列子民的客納罕地;每一宗族支派應派遣一人去,個個都應是他們中的領袖」(戶1312)。四十天後,他們由偵探的地方回來,向梅瑟報告說,那個地方,實在是流奶流蜜的地方,只是住在那地方的人強盛,城鎮堅固廣大,而且在那裏也見到了阿納克(見撒上174;這種巨人身高六肘又一拃,即約2.9米;9.5英尺高)的後裔(戶2728章)。除了12人中的若蘇厄(屬厄弗辣因支派)及加肋布(屬猶大支派)認為以民應儘管上去,必要佔領那地方,且必能戰勝,但其餘同去的偵探都嚇壞了,失去信心(因為他們忘卻天主仍與他們在一起,帶領著他們;也請參閱:出232033),居然又在以民中散佈謠言,說他們偵察之地,似乎是招致死亡之地,所見到的民族,都是高大的人,巨人們使以民看起來好像是蚱蜢(戶1332)。這種跨大不實的假信息的四處傳佈引起以民全會眾都大聲喧嚷,人民哭了一夜,都抱怨梅瑟和亞郎,認為為上主是引他們到那地方死在刀下;他們寧願死在曠野也不要去,還叫他們的妻子兒女當作戰利品?他們不如再回埃及去,豈不更好?於是彼此說:「我們另立頭目,回埃及去」。既使若蘇厄(屬厄弗辣因支派)及加肋布(屬猶大支派)提醒以民事實:他們所見到的客辣罕地流奶流蜜,上主恩待以民,必引子民們到那裏去,將那地方賜給子民,上主與以民同在,何須耽心害怕,但全會眾卻都要用石頭砸死他們,這時,上主的榮耀在會幕上顯示給全以色列子民(戶14110)。

上主這時對梅瑟表示要用瘟疫打擊他們,剷除他們,使梅瑟成為一個比他們更強大,更昌盛的民族。梅瑟又重覆他在以民拜金牛事件後為以民認罪求天主大發仁慈,寬恕這人民的罪過,上主回答說:「我就照你祈求的寬赦他們;但是我以我的生命,以充滿全地的上主的榮耀起誓:這些見了我的榮耀,見了我在埃及和曠野裏所行的神蹟的人,已十次試探了我,不聽我的話,他們決不能見我對他們祖先誓許的地方;凡輕慢我的人,決不會見到那地方。惟有我的僕人加肋布,因懷有另一種精神,全心服從我,我必引他進入他去過的地方,他的後裔必佔有那地方為產業。現今阿瑪肋克人和客納罕人盤據在山谷中,明天你們應轉身向紅海出發,往曠野去」(戶141125)。上主雖按梅瑟的請求,寬恕以民的罪,繼續帶領以民,但堅持要那些見了祂的榮耀,見了祂在埃及和曠野裏所行的神蹟,又十次試探了祂抱怨過祂的,都要倒斃在這曠野中,至於這些人的子女(第二代),被這些人說要當戰利品的,祂要領他們進去,使他們享受第一代所輕視的地方,但他們要在曠野漂流四十年,跟著承受背信之罰,直到這些抱怨者的屍首在曠野中爛盡。上主又訓示以民:「你們偵探那地方的日子,共計四十天,一天算一年,你們應受四十年的罪罰,叫你們知道我放棄你們是什麼一回事。我上主既說了,也必對這聚集反抗我的邪惡會眾這樣做:在這曠野他們都要滅絕,在這裏都要死盡」(戶142635)。

我們在此稍事反思一下,有時為弟兄姊妹們,甚至不認識的陌生人代禱確實讓天主欣慰作為祂子女的愛心,但當事人若需要痛悔改正而不為之,公義的懲罰是免不了的;領會天主的仁慈憐憫,就會珍惜基督流盡寶血救贖願歸屬於他而賜予的恩寵,因為,祂沒有按我們的罪惡對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過犯報復我們(詠10310)。

出埃及以民的新生代在曠野中成長,天主還藉異民“巴郎”祝福了4四次(戶2224章);但以民又在快要抵達聖地(the Promised Land)前在“史廷”之地(曠野流浪的最後一站)墮入“巴郎”的計謀,開始與摩阿布女子行淫,這些女子請民眾參與她們神祇的,民眾吃了供物,且朝拜了她們的神祇(這種異教徒的祭祀敬禮,非常的放肆猥褻;見聖經註解),使自己也成了可憎惡的,如他們所喜愛的邪神一樣(歐910)。上主因此對以色列大發忿怒,降了瘟疫之災懲罰了以民的邪惡(戶259)。災禍之後,上主於是訓示梅瑟說;「大司祭亞郎的孫子,厄肋阿匝爾的兒子丕乃哈斯,由以色列子民身上挽回了我的忿怒,因為他在他們中,懷着與我同樣的嫉邪的心,因此我沒有因我嫉邪之心消滅了以色列子民(戶251011)」。

我們在此反思一下,因為梅瑟及同族肋未人的子孫【懷着與上主同樣的嫉邪的心】,天主遂停止懲罰以民的叛逆;我們自己是否同樣表達出嫉邪之心,對私慾引導相反聖神之事棄絕之,或反而常自我安慰,在其中尋找自以為是的【善】(請參閱:迦51721;默131618204)?!

由於以民的執拗偏向【以自我為優先或中心】無法分辨及抵抗誘惑,雖然在西乃山停留一年,經歷金牛事件的教訓,仍然不停地悖逆了天主藉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在西乃山定立的盟約(包括第一次及之後的補註版),以致又在曠野中流浪了近三十九年。申命紀一書即是記載以民在曠野中的最後兩個月,梅瑟在約但河東岸摩阿布地方(聖地之東),再度宣講上主的法律,將上主吩咐他的一切事,全訓示了以色列子民。Deuteronomy (申命紀) deutero是“再度”或“第二次”之意(按希臘文翻譯),nomos 則是“法律”之意;因此,申命紀即是第二次或再度頒發的法律。為此,我們可以把第一次天主在西乃山藉梅瑟頒佈的法律(包括備註修訂版)及第二次在摩阿布曠野地藉梅瑟宣講的法律統合起來稱為梅瑟法律。

在西乃山,天主在濃雲密佈,雷電交作,角聲齊鳴中降到梅瑟前,叫百姓聽見天主與梅瑟談話;但是在摩阿布地,天主私自訓示梅瑟,所有以民祇能聆聽梅瑟的宣講,而且居然還長達三十四章的申命紀篇幅。在摩阿布地,梅瑟的情緒似乎挺低落,他不堪回首(因為帶出埃及的所有壯丁幾乎都已歸土)但還是提醒了以民往昔四十年中曠野的經歷,天主對以民在盟約中應允的衛護,及時的憐恤,但也彰顯了祂的公義,管教懲罰以民屢次的悖逆盟約反抗上主的史實。為此,梅瑟訓示以民今後到了聖地,務要恪守盟約的法律,對天主表示忠誠孝愛,善用天主的恩寵。選民的今後的【禍福存亡】,全繫於他們是否【忠實遵守盟約】(申912932147)。的確,這之後以民的命運,甚至默示錄中末世情景的描述,與申命紀中【恪守盟約與否】導致所有世人(包括個人、社會、國家)【禍福存亡】的記載相互呼應(申28169)。天主與亞當、諾厄、亞伯辣罕、梅瑟…等定立的盟約連貫一體;以新法律成全舊法律,如同主言:「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瑪51718)」。根據聖師.聖奧斯定的說法:「新約隱藏在舊約中,而舊約則顯露在新約中」(天主教教理128130)。

梅瑟也宣講了上主增添盟約的一些律令,為了有些以民【執拗自利而定立的所謂的“籬巴”或“次要”法律,為使這些以民不再蠢蠢欲動地進一步闖入因觸犯十誡等邁入死亡(申1226章;瑪198;則2025;迦319)。(在此反思一下,我們的社會國家法律日日增添是為了什麼?)

舉一例,【離婚】這兩個字並沒有在西乃山頒佈的律法中提及,但經過約3940年的曠野流浪,梅瑟在摩阿布地卻允准以民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離婚(申241)。這表示,每個人,尤其是那些心硬,眷戀世俗的思維及滿足私慾者,都被要求達到一種水平,持續生活在天主創造的祝福下(創127224),似乎是不太可能;為此,在摩阿布地的梅瑟盟約中就加添了【次要的】(為執拗心硬者設立)離婚法規(反思一下,新約子民在恩寵的時代以信德跟隨主耶穌揹上自己的十字架者,經歷實際大風大浪的考驗磨練,反而感受不到這種次要法律的存在;瑪10381939)。

另一例是關於戰爭的律令。梅瑟禁止以民與聖地中任何異民定立和平條約,以民必須爭戰到底。「但是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作產業的這些人民的城市內,你不可讓任何生靈生活,應將他們:即赫特人、阿摩黎人、客納罕人、培黎齊人、希威人和耶步斯人,盡行毀滅,如上主你的天主吩咐你的,免得他們教你學習他們對自己的神所行的一切可惡之事,使你們得罪上主你們的天主(申201618)」。結果,正如梅瑟耽心的,以民沒有完全遵守這條法律,以致他們最終仍是包容甚至融入了當地異教徒的習俗信仰。天主其實也早就警告以民「不要仿傚那些異民做可憎惡的事。在你中間,不可容許人使自己的兒子或女兒經過火,也不可容許人占卜、算卦、行妖術或魔術;或念咒、問鬼、算命和求問死者;因為凡做這些事的人,都是上主所憎惡的;其實就是為了這些可憎惡的事,上主你的天主纔把他們由你面前趕走。你應一心一意屬於上主你的天主(申18913)」。上主也曾在四百多年前對以民的始祖亞巴郎說過,「你當知道,你的後裔必要寄居在異邦(意指埃及),受人奴役虐待四百年之久。…到了第四代,他們必要回到這裏(意指亞巴郎現居的客辣罕地),因為阿摩黎人的罪惡至今尚未滿貫(創151316)」。

我們在這兒反思一下,新約的精神是「務要在主內,藉他的能力作堅強的人。要穿上天主的全副武裝,為能抵抗魔鬼的陰謀(弗61011)」,與邪靈魔鬼奮戰到底,不可有絲毫的妥邪。但是,我們要在主的神帶領協助下,讓所有天主創造的人都能接受福音的光照而期盼他們信從歸屬基督獲得天主的救恩(谷1615;瑪281820)。「你們從前因了你們的過犯和未受割損的肉身,原是死的;但天主卻使你們與基督一同生活,赦免了我們的一切過犯;塗抹了那相反我們,告發我們對誡命負債的債卷,把它從中除去,將它釘在十字架上;解除了率領者和掌權者的武裝,把他們公然示眾,仗賴十字架,帶着他們舉行凱旋的儀式(哥21315)」。

梅瑟在“摩阿布”最後為以民加入冗長篇幅的盟約宣言後,就由“摩阿布”曠野上了乃波山,上到耶里哥對面的丕斯加峰,上主就將客辣罕全地指給他看。上主對他說:「這就是我對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誓許說我要給你後裔的土地。我讓你親眼看見,但你不能過去」(申3414)。

這是因為當以色列子民全會眾於來到了親曠野,人民就在卡德士住下了。在那裏,會眾沒有水喝,就聚在一起反抗梅瑟和亞郎。上主吩咐梅瑟說:「你拿上棍杖,然後你和你的兄弟亞郎召集會眾,當着他們眼前對這磐石發命,叫磐石流水。這樣你便可使水由磐石中給他們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梅瑟就照上主吩咐他的,由上主面前拿了棍杖。梅瑟和亞郎召集會眾來到磐石前,對他們說:「你們這些叛徒,聽着!我們豈能從這磐石中給你們引出水來?」梅瑟遂舉起手來,用棍杖打了磐石兩次,纔有大量的水湧出,會眾和他們的牲畜都喝夠了。上主卻對梅瑟和亞郎說:「因為你們沒有相信我,使我在以色列子民眼前被尊為聖,所以你們不得領這會眾進入我賜給他們的土地」。這就是默黎巴水的來歷,因為以色列子民在那裏與上主爭辯過,上主因而顯示了自己的聖德(戶2012713)。

讓我們反思一下,情緒真是可以左右思維言行,是我們一生至死的必修課;因為,稍一不慎,我們就會以自義的方式待人處事,以致未能尊天主為聖,行天主的旨意。梅瑟雖然又求上主讓他過去,得以見到約但河西的肥美土地,那壯麗的山嶺和黎巴嫩。但為了以民抱怨悖逆的緣故,上主也對梅瑟發怒,因為亞郎和梅瑟沒有相信上主 (即在親曠野,卡德士的默黎巴水邊,在以色列子民中對上主失信) ,沒有在以民中尊上主為聖;使上主在以色列子民眼前被尊為聖,不允梅瑟進入那地,只可由對面眺望,卻不能進去(申1353732542122324952;戶2012)。

梅瑟在“摩阿布” 曠野的乃波山地上的丕斯加峰,見著了天主應允以民將要前往的客辣罕地後,遂死在那裏。他已一百二十歲;他的眼睛未花,精力也未衰退。上主將他葬在摩阿布地,面對貝特培敖爾的一個山谷內(申3467)。

梅瑟盟約在申命紀一書中完成。它是天主藉梅瑟僅頒給以色列子民的法律契約,包括十誡、社會公義、和宗教法律和誡命。它是一部【審視】,可以導致【祝福】,或相反的『譴責』和『死亡』(格後37-9),旨在帶領以民生活朝向天國的倫常,並管教懲罰【越軌者】。我們也可從以民悖逆天主的史實中,認清自己是誰 (天主的子女),才會真正的信賴在天上的父親,活在祂創造我等的祝福中。靠己之力的僅注視 (observe or follow) 遵守法律,未與天主親近,其實是不可能的使命;為此,以民必需最終認識默西亞,歸屬基督,獲得救贖(羅21216)。

教宗本篤十六世對梅瑟盟約的探討中論及以民還是一直嚴重的違犯法律,啟動了申命紀記載盟約的詛咒(申281568301)。天主是【愛】,為了【成全】梅瑟法律,主耶穌不得不為所有無法遵行法律者接受自己定立盟約中的詛咒 (310;申271426)。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詛咒自己(迦313),他的死是贖罪日(Day of Atonement)的"完美呈現"。然而,梅瑟法律的過渡性(因為基督十字架的救贖基督廢棄了奴隸性的法律;迦3110;瑪275051)並不意味著新約恩寵時代缺乏自己的法律,因為聖保祿也談到「你們應彼此協助背負重擔,這樣,你們就滿全了基督的法律」(迦62),即愛的【雙重】誡命 (dual Commandment)。 因此,新約呼籲所有接受基督法律的人要呈現 "自己的忠實行為",為了不要再重韜以民的背叛。為此,「你們要天天互相勸勉,免得你們有人因罪惡的誘惑而硬了心,因為我們已成了有分於基督的人,只要我們保存着起初懷有的信心,堅定不移,直到最後。經上所說:『今天你們如果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心硬了,像在叛亂之時,』是誰聽了而起了叛亂呢?豈不是梅瑟從埃及領出來的眾人嗎(希31316」」?基督已"賦予我們責任,並激勵了我們由衷的服從(本段大部摘譯自Catholic Culture; by Stephen Pimentel examining Pope Benedict XVI's theology of covenant in Oct. 2007)。

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恩寵的時代,基督的新約以【愛】成全所有舊約的法律,祂被稱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瑪123;依714)。讓我們興高彩烈地事奉上主(詠1002),時時靠着聖神,一起致力傳揚基督福音的奧秘(弗61819)。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新的一年新的祈盼”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Xwe9nuHe8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4/13/2021) 在家查經開始研習天主藉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定立了盟約(the Covenant through Moses)後,天主又揀選了達味定立【達味盟約】(the Covenant of David)。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趁著白天的時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1rkvKXcWk

及唸誦聖詠第78  (先民叛命的遺教)

梅瑟盟約定立後,梅瑟於死前讚美由西乃山而來光照、護愛、教導以民,立定法律為以民產業的天主;祂騰空駕雲,在威嚴中來援助以民,祂是亙古的天主,是以民的避難所,護身的盾牌,勝利的刀劍,以色列人民因此能定居樂業於產糧出酒之地,天也從上降下甘露(申33252629)。梅瑟且在讚美天主中祝福了準備進入客辣罕地的以民。

在此反思一下。我們祈禱中有否能仿效梅瑟,常操練評估事實真相的情景,表達自己平日努力【認識】(歐63;若173)的天主,就像一位子女用心懂得父親及領會他的愛。我們所「認識」的自己是否也正在反映散發天主的本相或肖像使天父歡心(瑪1713)?!我們是否渴慕不僅是作為一位會聽話的子女(若一523;智61819;),也【知】阿爸的心,【隨從】祂的心(智9913),期盼祂會聆聽自己的訴求及祝福他人?想一想,我們每次查經分享前恭唸聖詠,再以天主經祈禱時,都會宣告“願天主的國來臨”,雖說是主耶穌教我們向天父的祈禱文,主也是要我們感知天父的心是多麼期盼祂的子民甚至所有祂創造的人領會到祂一直以連貫一體的盟約的定立,促使我們時時覺醒朝向天國,在主內的生活。

自梅瑟死後,「在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一位像他一樣的先知,與上主面對面地來往;至於上主派他在埃及地,向法郎,和他的一切臣僕,並向他全地所行的一切神蹟和奇蹟,以及他在全以色列眼前所行的一切大能作為,和一切令人畏懼的大事,也沒有人能與他相比(申341012)」。厄弗辣因支派的領導人“若蘇厄”,因梅瑟曾按手在他身上,充滿了智慧之神;按上主所許過梅瑟的,梅瑟交付他領以民進入客辣罕地。為此,以色列子民都聽從他,全照上主向梅瑟所吩咐的去行(申313349)。

聖經中的《創世紀 》、《出谷紀》、《肋未紀》、《戶籍紀》、《申命紀》,稱為 《梅瑟五書》。「五書」的作者主要作者也是梅瑟(按聖經思高版引言),闡述人類的救贖史的開端。天主很早即對以色列人的先祖再三地許諾,要以特殊照顧和非凡的奇事,準備以民的心靈,使他們對天主養成堅定不移的【信仰】(如以民先祖亞巴辣罕的信德),以後好藉梅瑟選立他們為天主自己的國民,頒下當遵行的法律,在世上建立起神權政體的神國。以後又在曠野四十年之久,以種種試探考驗了他們的忠誠和信心;最後引他們到了約但河東岸,在那裡又藉梅瑟勸告他們,重述以前教導過他們的一切,準備他們進佔已預許給他們祖先的福地。在《舊約》其他經書內,常不斷指出依天主的法律為原則,來批判一切歷史的得失。如果我們對「五書」沒有認識,便難以明瞭以色列子民甚至世界其它民族的歷史為何存亡盛衰。在新約時代的我們,明瞭「法律的終向本來是基督」(羅104),法律為以色列人,好像是「歸於基督的啟蒙師」,好使他們由於信仰而成義,「信仰」一到,成了真實的天主的子女,就不再處於啟蒙師權下了(迦3:24)。耶穌所宣講的「愛的誡命」,滿全了整個法律(羅13:10)。對我們來說,讀了新約且研習《梅瑟五書》,即是對天主藉亞當、諾厄、亞伯辣罕、梅瑟中保人與所有祂所創造的人及祂揀選的子民所定立的盟約有一較整體的認識。它讓我們更能領會人生的意義,起源的探索,找尋解決困擾的疑難。【創世紀】一書開始的創造宣言及之後發生故事的描述解答了我們是誰,如何來的,反映我們人生所有經歷,也讓我們今後更加堅定知道要靠誰的肩膀,與誰為伍,那兒才是該尋覓的歸處-即幸福之地。為此,《梅瑟五書》是含有永生天主賜予我們生命救恩【智慧】的啟示(德2432),也含有我們教會信仰(包括倫理道德、禮儀…等等)的基礎(本段所述大部取自思高版聖經梅瑟五書引論)。

聖經的歷史書第一部:《若蘇厄書》(或約書亞記),即是敘述了“若蘇厄”約在紀元前十三世紀末期,如何【忠實】不背信地遵守天主所託於他的使命,讓以民又見證了天主怎樣實踐了應許給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等先祖們的諾言,以奇蹟異事,率領以色列人佔據了客納罕地-即天主應許的福地(the Promised Land),及之後所獲享【暫時】的平安。“若穌厄”的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就是“耶穌”。“若穌厄”雖然承繼了“梅瑟”的位置,也帶領以民最終安居於福地;但他去逝後,以民又瞬即跌入數百年的混亂。話雖如此,他的誠信忠實也預示了在未來的末世,主耶穌親自帶領我們進入天鄉,獲享【永恆】的福樂(詠10034;希4810;若1418;瑪2820;宗22728;詠3728);為此,永福的關健即在於我們是否【忠實的】遵守實踐聖言,【努力】經歷以善勝惡的磨鍊,按照盟約生活,老於自己的職守,進入天主應許的安息(若62829;希411;德1121;若一534)。

在此也稍作反思及復習一下往昔的查經分享。以忠實天主,【努力】(make every effort) 由窄門而入天國是出自主耶穌的福音(路13241616),但「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瑪714)」。原因為何?是不是要認清分辨真假善惡,免得因無知(未慕道的閱讀聖經和聆聽神長講道及實踐聖言)而未能提防外表和善卻內裏兇殘如豺狼的假先知傳播的信息(瑪715),誤導我們走入世俗式的寬門和大路,以致反映出自己對經文的意義未致力於在主內的領會,或【僅按照模式】的外表虔敬宗教生活,卻不承行在天之父旨意而結出【善果】,最終無法與主合一(箴47;弗41724;哥19;裴47;瑪71623;路132527)?!至於如何【努力】找到窄門進入天國,主耶穌也簡要的訓示我們祇要【聽了他的話而實行】(瑪72427),雖經歷雨淋,水沖,風吹的襲擊也不會跌倒(既使邪惡虛偽信息的充斥周遭,信仰仍是堅定不移)。就如同忠實的若穌厄聽了天主的話而實行,也如當時曠野中流浪餘生的以民忠實的服從天主的僕人-若穌厄的領導,努力做好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天主自然會按照祂在盟約中應許的祝福賜予所有以民及我等需要的救援(也請參閱-瑪633)。為我們基督徒而言,【聽了他的話而實行】的意思即是渴慕領受主耶穌的福音(隨從聖神的引導讀經和聆聽神長的講道及領受教會的訓導),日日增添信仰,堅固信仰,以此為基,也不斷地增添及建立天國的德行,在主內生活(伯後1311)。

若穌厄去逝後,以民又開始變節,落入反抗天主的罪的循還,以致常遭受他們仇敵的柔躪,備遭痛苦。聖經歷史書的第二部《民長紀》一書即是記載(約公元前1200-1050年間)以民重覆的犯罪,屢次遭致仇敵侵襲的苦痛,一再尋求獲得天主的救恩。天主當時所賜予以民的救恩,即是興起一位可以服衆統帥以民的領導者,帶領以民回歸聽從天主,克敵致勝。但【民長】們都去逝後,以民又開始陷入背棄盟約的不忠不義(民21123)。以民的最後一位民長是“撒慕爾”,見證了以色列從無政府時期,從一向的以民長為領導,轉變成人民渴望世俗中的【君王】統治年代。

聖經歷史書的第三部是撒慕爾紀(分上下兩卷;紀元前1070-970年)。《撒慕爾紀上卷》隨即記載以民對民長們的領導下動盪的生活已感厭倦,渴望穩定,欲依循世俗君王制國家的模式。而且,當“撒慕爾”年老後,未經天主的同意(歐84),自立了他的兩個兒子為民長;但是他這兩個兒子不走他所走的路,卻貪圖厚利,接受賄賂,歪曲正理(撒上813)。以色列眾長老便聯合起來要求他立一位君王治理以民,如同各國一樣(撒上85),以致“撒慕爾”聽後不悅,祇好去祈求天主。但天主卻說:「凡民眾向你所說的話,你都要聽從,因為他們不是拋棄你,而是拋棄我作他們的君王。自從我領他們出離埃及直到今日,凡他們做的,無非是拋棄我而事奉別的神;他們現在也這樣來對待你。好罷!你就聽從他們的要求,但必須清楚警告他們,要他們明瞭那統治他們的君王所享有的權利(撒上879)」。

天主對撒慕爾論述以民欲【事奉別的神】,即是拜偶像,不虔敬的表態,乃是出自人的【虛榮心】(vaingloriousness or emptiness;智141221;迦526);為此,我們也該當審視自己對主不二心的虔敬忠實(請參閱:瑪624; 127)。經上說:「你們不要愛世界,也不要愛世界上的事;誰若愛世界,天父的愛就不在他內。原來世界上的一切:肉身的貪慾,眼目的貪慾,以及人生的驕奢,都不是出於父,而是出於世界。這世界和它的貪慾都要過去;但那履行天主旨意的,卻永遠存在(若一21517)」。拜偶像的意思就是朝奉【虛假】的神,包括與世同化的迷戀自我,銭財、權勢、利己損人的競爭…等。為此,我們對天主合理的敬禮,應是獻上我們自己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我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羅1212)。

聖師. 聖額我略一世教宗(St. Gregory A.D. 540 604) 是西方最後一位教父。他與聖奧思定、聖安博,及聖熱羅尼莫(葉理諾),同為拉丁教會四大聖師。他以聖言在人心中是有生命的,是不斷成長的;他曾說:「天主聖言跟閱讀它的人一起成長」」 (《厄則克耳先知書講道》1,7,8)。這句話意思就如聖伯多祿說的:「因我們信仰他 (耶穌基督)的名,他的名就強壯了(宗316)」。聖師. 聖額我略一世教宗按七原罪【由重輕依序的排列】為:虛榮(vainglory or vanity;訓12),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和情慾。這解釋了我們為尋求榮耀自我是【徒勞】的道德選擇, 【虛而又虛)的原因。因為我們越是渴望追求自己的【出類拔萃】,我們就越能體驗到遠離天主的誘惑。聖師.聖多瑪斯觀察到,"...不願服從任何上級,特別是對天主,這是驕傲的特點:結果是一個人被不適當地高舉“。聖母瑪利亞即是活出了她的名字,萬世萬代都要稱她有福(路14849);堪為我們所有基督徒為模仿地【謙遜與服從的典範】。我們在福音中見到聖母拜訪她的表姊依撒伯爾宣告天主耶穌將臨於世的信息,也經常聆聽及唱聖瑪利亞-天主之母(the Mother of the Lord; 注意經文:路143)的歌:「我的靈魂頌揚上主(Magnificat)」(路14655),參與加里肋亞加納婚宴對衆人的關懷與眷顧(若215),在「哥耳哥達」承行主耶穌要她接受心愛的宗徒作為兒子(不僅在當初答允奉天主差遣的天使加俾額爾做天主之母,使我們有了得救的開始,她不僅是基督之母,也是教會的慈母;若12638192627),就能領會到她宣揚天主的良善和憐憫,滿全了了天主創造我們人性,訴求和諧正義,愛天主及愛人如己(本段參考道明會 Father Reginald Martin, O.P. 論述的The Capital Sins: “Vainglory”; May 2016)。

為此,「如果我們因聖神生活,就應隨從聖神的引導而行事。不要貪圖虛榮,不要彼此挑撥,互相嫉妒(迦52526)」。讓虛榮從心中逐漸徹底的消失的解藥就是渴慕聖言,閱讀、聆聽、實踐(包括關注隨從教會的訓導)聖言,思念及追求天上的事(若62829;瑪633;哥314)。

通常一位民長死後,就會有新的民長興起,有男士也有女士。君王則是傳子,權利歸其家族的世襲制。於是,“撒慕爾”轉達天主的話,要以民明瞭立一位君王的意思是開始要他們繳稅,作他的僕人,供應所有他想要的,如果這之後以民悔不當初,發出哀號,上主也不會理他們了(撒上81018)。然而,由於以民的堅持,“撒慕爾”祇好按上主之言,指派了本雅明支派的“撒烏耳”,為他傅油;這是因為以民的哀號已上達於天主,天主也看到以民需要從多次來犯的培肋舍特人手中被拯救出來(撒上91516),“撒烏耳”是個英勇的戰士魁梧英俊,在以色列人中沒有比他更俊美的,比所有的人高出一肩(撒上912),真可說是以民心中最適合帶領他們打仗(撒上820)。“撒烏耳”一被上主藉撒慕爾傅油後,遂率領以民打了一場勝仗擊勝前來圍困欲羞辱以色列的的阿孟人,民衆便在上主面前立了“撒烏耳”為王(撒上11章)。“撒烏耳”雖然英勇,而且人如其名(懇求而得之意),又率以民同阿瑪肋克人作戰,且大獲全勝,但“撒烏爾”易三心兩意的性格(傾向自我的虛榮心?!),一直缺乏堅定的隨從貫徹天主的旨意(撒上15章;雅18;詠788)。他常因為【害怕】(fear)做些決定,做事缺乏安全感,好忌恨(envy),耽心下屬比他能幹,而且朝拜天主也是草草率率,以致他作了以色列王不久後就被“撒慕爾”告知:「上主已另找了一位隨他心意的人,立他為百姓的首領,因為你沒有遵守上主吩咐你的命令(撒上1314)」。

我們下週開始研習上主繼續啟動祂對以民及全世的救贖計劃。天主在人的歷史中,不斷以愛的恩賜祝福及以父親的角色關心眷顧子民,並與這些賦有自由意志選擇犯罪的子民一再跌倒後重新開始建立關係。自創世紀開始,亞當即因犯罪失去了天主子的神聖親密關係;以民也總是生二心不能做好子民的角色。天主於是順勢按以民懇求君王統治的意願,也讓以民領會天主的看法與人不同;因為,人看外貌,上主卻看人心(撒上167)。上主於是按祂對以民先祖的應允及祝福,興起了一位猶大的家族的放羊人-達味,作為以民的君王(創1761649910;詠78677289130)。自此,【君王】將負責遵守與天主定立的盟約,而以民若服從天主揀選的君王則可間接從君王那兒得到天主子民的祝福。

梅瑟自出谷紀出現至若穌厄一書後就很少被提起;但“達味”卻從盧德傳開始直到舊約期結束屢屢頻繁的被提及(超過千次)。我們研習領會了達味盟約的定立,也會愈來愈清楚為何天主藉【基督普世君王】親自並帶領我們完成救贖全世的奧密,所有世人都終將承認基督的王權(默19142046)。我們都是罪人,因著主耶穌的救贖,才獲得天主憐憫的恩寵,喜獲重生,成為新的受造人,再也不墮入死亡。感恩並讚美天主的聖名,因為上主良善寬仁,祂的慈愛直到永恒,祂的忠信世世常存,阿們(詠10045)。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我心所願”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_oeII50nc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4/20/2021) 在家查經開始研習天主揀選達味定立的【達味盟約】(the Covenant of David)。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我屬於我的愛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Txyiv9wgw

及唸誦聖詠第18  (凱旋感恩歌)

所有撒慕爾(以色列最後一位民長)當代的以民絕不會料到達味這一位卑微的放羊者會帶領他們從亂糟糟的“撒烏爾統治王權”下,不僅復興了以色列,而且建立了偉大的【達味王朝】。

“達味”的父親是“葉瑟”,“葉瑟”的父親是“敖貝得”,“波阿次”由【盧德】生“敖貝得”(盧417;瑪15)。聖經中的盧德傳即是記載達味的外曾祖母【盧德】,一位原是摩阿布地方的外邦女子,嫁給一個從白冷到摩阿布逃避饑荒的猶太人的兒子為妻,婚後不久,丈夫便去了世。那時她的婆母“納敖米”也守了寡,今又喪二子,雖有兒媳作伴,但身居異國,究非生身之地,於是決意返回白冷故鄉。身為兒媳的盧德,雖經婆母再三苦勸,要她在本鄉嫁人,無如盧德一片孝心,堅持要陪婆母返回白冷(約50英里的崎嶇難行的山路,至少需710天的步程)。兩人在收大麥時節到了白冷,全城的人因為認識納敖米都為她們所驚動,納敖米卻對他們說:「應叫我瑪辣(意思是沙漠中苦痛之地)」(盧120)。盧德就拾麥奉養婆母。她在拾麥時,認識了自己丈夫的親支波阿次,且依婆母的勸告,夜探波阿次求婚,叫他履行兄弟立嗣的義務;波阿次遂通過法律正式娶了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敖貝得,他就是達味王的祖父(本段大部摘自思高聖經盧德傳引言)。

盧德傳描述達味的由來,刻畫了納敖米和盧德在悲慘的環境中仍熱愛和忠誠地在上主子民社區內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們負責任和充滿愛心的決策,尤其是盧德的忠誠度(盧2:11),慷慨(盧11517; 227)以及她為正義而甘心冒險的意願;而隱藏幕後的上主則祝福這部正在發展的人生舞台戲劇的每一步。盧德在書中經常被稱為“摩阿布”,納敖米又稱自己是【瑪辣】,不禁會讓人想起主耶穌基督的救贖普世。我們應還記得梅瑟帶領以民在叔爾曠野裏走了三天,沒有找到水,隨後,到了【瑪辣】,但不能喝【瑪辣】的水,因為水苦;「梅瑟遂呼號上主,上主便指給他一塊木頭;他把木頭扔在水裏,水就變成甜水。上主在那裏給百姓立定了法律和典章,也在那裏試探了他們」(出15:22-26)。由於賢德的盧德(盧311;箴311031),盧德傳也成為天主預示達味於民長紀時代末期的興起,盧德也被列入救主耶穌的族譜中(瑪1:5)。

我每次回台灣探親總會到台北八德路三段的母親家旁邊小巷裏的路得(基督教翻譯的盧德;Ruth)餐館數次,與家人和教會的弟兄姊妹聚餐。我也曾問老板娘為何為餐館取名為【路得】,而且時而路過還可聽見餐館裏傳出吟唱詩歌的聲音。熱心招待客人的老板娘回答她以聖經中描述【路得】的賢德、慷慨,忠心熱誠為榜樣,為教會的弟兄姊妹的光臨眷顧及所有其他顧客朋友的服務。我還挺佩服她讀經讀得這麼細心,而且存諸於心,把盧德的精神融入了她的職業生涯。

盧德定居在白冷城。達味即在那兒出生。達味(David)的名字意思是心愛的人(beloved one)。上主派撒慕爾到白冷城(麵包屋的意思)的葉瑟家找尋祂選定的一位君王。撒慕爾按照上主的吩付,揀選了葉瑟的第八個,也是最小的兒子,達味,並為他傅了油(撒上16113)。在聖經中出現的8的數,可被視為新的開始;新的救恩史-無論從政治上的(以色列國),禮儀上的(崇拜天主),甚至有關末世的(教會起源)-也就由達味被傅油展現了黎明時的曙光。

從政治上,達味無疑的可稱得上是熟練的戰士及才華橫溢的將領,立下根基,能將以民12支派都整合起來及征服聖地週遭的外邦人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及以色列帝國王朝(撒下第10章)。達味的下一代撒羅滿當政時,即是藉著他父親的奠基立國使得以色列王朝達到了顛峰期(列上第10章)。

由於上主要與達味定立盟約的內涵包括建聖殿的承諾,我們先看達味如何建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國的首都(撒下第5章)。當時耶路撒冷仍是獨立的城,還沒有任何以民的支派佔領,因為當初以民佔領聖地時,猶大人不能將住在耶路撒冷的耶步斯人趕走(穌1563)。耶步斯(“打谷場”之意)人是諾厄詛咒的孫子-客辣罕-的後裔,一向佔據耶路撒冷,建有堅固的城牆堡壘。耶城也位於南北以色列的邊界,往南是屬於猶大(西默盎支派散居其中;創497)的領土,往北則是屬於以民的十個支派(包括若瑟兩個兒子:默納協和厄弗辣因的支派)。達味起初在「赫貝龍」(耶京以南約30浬)做猶大王76個月;之後,遷至耶路撒冷做全以色列和猶大王33年。按聖經《創世紀》,「赫貝龍」是亞伯辣罕及其妻撒辣、依撒格、雅各伯、等以民的先祖大部都安葬於此,因此,猶太人稱「赫貝龍」為“列祖之城”,視為僅次於耶路撒冷的聖城。由於耶路撒冷不屬於任何支派,它也成為理想的國家首都。雖然在達味之前的聖經章節甚少提及(創1418),但自達味之後卻成了最重要的聖城,而且被提及了約八百次。每個人的祈禱中都應有為撒冷城求平安的意向,因為撒冷城獲享平安,全世的太平也就被上主祝福(詠8751226;匝1481117;迦426;)

 

 

從禮儀上,達味為以民來說,也是一位偉大的改革者,說出來就會實踐力行的典範,讓以民有了生活上可以有固定的而且在全國最高政府所在地聚會朝拜上主,約櫃(「天主與以色列人同在」傳遞命令的神聖櫃子)也因此有了適合的歸宿(於天主之城)(撒下第6章)。可以搬遷挪移的約櫃是梅瑟按天主的訓示讓以民做成置於帳棚內的至聖所,使得以民在流浪曠野中方便隨時隨處聚集欽崇天主。但達味不僅如此,他還在敬拜上主時加入了前所未有(以往祇有安靜肅穆)的音樂及詠唱事奉。聖經中的聖詠篇大部是達味或他指派的詠唱者在聖神默感中所寫成。達味的確是天主恩賜以色列的善歌詠者(撒下231)。我們在彌撒或祈禱或參與查經共融中恭讀或詠唱聖詠時,常會感受到歌詞中與天主心對心強烈的交流情緒。這也是為什麼上主對撒慕爾的揀選受傅者,要能隨祂的心意 (according to the heart of God ),要履行祂的一切旨意;達味被天主稱為【一位隨祂心意的人(a man after His own heart)】(撒上1314;宗1322)。

是什麼可以讓達味成為一位隨天主心意的人?個人力量?道德完美?當然非也。達味最大的特質是他對永恆上主的奉獻和崇敬。他遠非完美,經常表現出人類罪惡的一面。然而,即使面對自己的罪,達味仍然堅持相信信上主的聖潔和主權的真理,謙恭地承認自己的不配。當培肋舍特人來挑釁以色列,巨人哥肋雅,是加特人,身高六肘又一拃(即約2.9米;9.5英尺高)出陣的挑戰讓所有以色列士兵及撒烏耳因恐懼而顫抖時,只有少年達味敢與他戰鬥。他不能讓這個不信上主的巨人嘲弄天主的軍隊!雖然達味處於極端劣勢,但他對巨人哥肋雅的話能讓我們獲悉不少關於大衛的心:「你仗着刀槍箭戟來對付我,但我是仗着你所凌辱的萬軍的上主,以色列軍旅的天主的聖名來對付你…今天上主定把你交在我手中,…這樣,全地要知道在以色列有天主。在場的眾人也要知道:上主不賴刀槍賜人勝利,戰爭勝負只屬於上主,他已把你們交在我們手中了」(撒上174547)。可見,不管達味是以牧羊人的身份與巨人哥肋雅作戰,還是以國王的身份統治他的人民,達味相信天主會掌控結局。達味展現出我們每個基督徒對主耶穌的信心(trust),而且堅信 (confidence) 和信賴 (faith)。他知道上主為祂的子民必採取強有力的行動。達味的確是一個隨上主心意的人,因為他可以全心身靈地投入對主的讚美和崇拜中,希望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榮耀上主(撒下6142122)。然而,有時當他 "在上主面前盡力跳舞"(撒下614)時,還會引起無知者的側目訝視不(撒下616)。他也是一個祈禱者,但並不是他唸唸有詞使他成為一個隨上主心意的人,而是當他祈禱時,他全心全意地崇拜上主。雖然達味對上主忠心耿耿,但他只是一個有時也會軟弱不慎的人,容易犯罪——就像我們一樣,所以上主對達味的描述絕不意味著罪惡。但大衛高興上主,非常有信心,儘管是他犯了罪,因為他的心是多麼悔恨。當面對他的通姦也致使他愛人的丈夫(撒下1112章)死亡的罪行,達味謙卑地悔改,接受主選擇給予的懲罰。和達味一樣,我們對上主也抱持一個簡單的信念:天主為祂的子民有大能的救援行動。我們作為基督徒也付出全心全意地愛、崇拜和讚美祂。我們同樣也承認我們的罪和缺點,並相信上主的大能在我們心身靈上作工,治癒我們。達味是一個普通的牧羊男孩,甚至沒有受到自己家庭的尊敬,但被上主選中,上主看見了他的心。雖然在別人眼中,我們可能並不偉大,但我們也可以通過相信和信賴耶穌,成為隨天主的心意者(本段大部摘譯自Catholic ExchangeSeptember 21, 2004)。

我們也可從天主通過達味紓寫的聖詠中教導我們如何放下自己去體會天主的心意:「百姓,你們該常向他表示依靠,該在他面前吐露你們的心竅:因為天主確是我們的避難所」(詠629;也請參閱:詠489241823236251127111934)。

在此反思一下,我們身為基督徒或許還是覺得難以追隨天主的心意;是否因陷入世俗的思維而常祇期待上主和他人要隨自己的心意(弟後314),以致忘卻了自己是誰而坐在審判官的位置評斷是非,對「盟約」未理會也未顧及它的莊嚴神聖,認為自己因為是天主特別揀選的,自有天主的保護,是可以高枕無憂地妥保無虞的。

達味的出現於救恩史也是預示了未來耶穌基督的君臨於世。「基督」的意思是「默西亞」,「受傅者」,「被塗抹油者」。達味即是受傅者(anointed one),而且從傅油那天起,上主的神便降臨於達味,使得達味有了能力驅魔(撒上161323)。因此,當主耶穌治好了一個又瞎又啞的附魔人,以致這啞吧能說話,也能看見;聚集旁觀的以民都驚奇說:「莫非這人是達味之子嗎?」(瑪122223)。

受傅後的達味也從此在他的生命中起了大變化,經歷了不少的苦難,一開始就要侍奉時常嫉妒想迫害他的撒烏爾君王-也是他的岳父(撒上1831章)。後來做了以色列的君王後,還因他的兒子中一個具有野心造反欲殺害他奪權的“阿貝沙隆”,迫使他不得不暫時的離開皇宮(撒下1520章)。達味寫了許多篇聖詠紓發心中的情緒,也成為約千年後降世主耶穌為救贖以民及所有外邦人所經歷的苦難感受(詠22篇)。

我們下週繼續研習天主專為達味定立的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信仰”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3wT33Bgr7Q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4/27/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揀選達味定立的【達味盟約】(the Covenant of David)。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主的神在那裏,那裏就有自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EXzl4Bwo4

及唸誦聖詠第48  (頌揚保衛聖城的天主)

當達味已成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君王,擇定並成功佔領了作為首都的耶路撒冷城(熙雍山堡,即達味城;撒下57),住的是香柏木的宮殿,但達味覺得天主的約櫃仍在相對較簡璞的帳幕內,心中很是過意不去,就把他的感受及計劃建立聖殿的構想講給密友先知納堂。這之後的當夜,上主的話就傳於納堂說:「你去告訴我的僕人達味,上主這樣說:你要建築一座殿宇給我居住嗎?我自從埃及領以色列子民上來那一天起,直到今日,從沒有居住過殿宇,只隨帳棚和會幕漂泊。我與以色列子民同行時,我何嘗向我立為牧養我民以色列的一個民長說過:你們為什麼不為我建造一座香柏木的殿宇?(撒下757)」。天主要納堂先知對達味說:「要對我的僕人達味說:是我揀選你離開牧場,離開放羊的事,作我民以色列的領袖。你不論到那裏去,我總是偕同你,由你面前消滅你的一切仇敵;我要使你成名,像世上出名的大人物;我要把我民以色列安置在一個地方,栽培他們,在那裏久住,再也不受驚恐,再也不像先前受惡人的欺壓,有如自從我為我民以色列立了民長以來一樣;我要賜他們安寧,不受仇敵的騷擾。上主也告訢你:他要為你建立家室。當你的日子滿期與你祖先長眠時,我必在你以後興起一個後裔,即你所生的兒子;我必鞏固他的王權。是他要為我的名建立殿宇;我要鞏固他的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親,他要作我的兒子;若是他犯了罪,我必用人用的鞭,世人用的棍,來懲戒他;但我決不由他收回我的恩情,就如在你以前由撒烏耳收回我的恩情一樣。你的家室和王權,在我面前永遠存在,你的王位也永遠堅定不移(撒下7816;也請參閱:編上17314)」。於是,納堂便照天主告知他一切話,將整個啟示告訴了達味(請參閱撒下57章)。

上主如此的反問達味的構想及意願要建築一座殿宇給上主居住,是因為上主【創造天地萬物】。宇宙既在祂內,祇有祂來眷顧祂所創造的(詠195),包括賜予達味住的香柏木的宮殿。建築一座殿宇(英譯:house),或所謂的【成家】立業,也可意謂建立【王朝】。達味想為上主建一座聖殿,上主卻是要承諾建立達味的王朝。

上主在盟約中應許達味的是如同在亞伯辣罕盟約的祝福(創122):【我要使你成名,像世上出名的大人物(撒下79)】。【成名】則久勝千萬黃金巨寶,可流芳百世(德411516;箴221;訓71);上主祝福亞伯辣罕的【成名】呈現在他的後裔(seed)達味的王權(royalty),而且在與達味定立的盟約中應許了未來的這一位後裔要為上主【建立聖殿】,王位直至永遠。上主並對達味強調要作這位後裔的父親,這位後裔要作上主的兒子。

這位所應許的後裔即是上主在亞伯辣罕盟約中承諾亞伯辣罕的後裔為同一人;後裔是單數,就是指基督(迦316)。新約瑪竇福音的開場白即是:「亞巴郎之子,達味之子耶穌基督的族譜」(瑪11;也請參閱:瑪2138)。

為此,我們應當喜樂。因為經上說:「一切人都被禁錮在罪惡權下,好使恩許藉着對基督耶穌的信仰,歸於相信的人。在「信仰」尚未來到以前,我們都被禁錮在法律的監守之下,以期待「信仰」的出現。這樣,法律就成了我們的啟蒙師,領我們歸於基督,好使我們由於信仰而成義。但是「信仰」一到,我們就不再處於啟蒙師權下了。其實你們眾人都藉着對基督耶穌的信仰,成了天主的子女。因為你們凡是領了洗歸於基督的,就是穿上了基督: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為你們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如果你們屬於基督,那麼,你們就是亞巴郎的後裔,就是按照恩許作承繼的人」(迦32229)。「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羅816)」。

我們還記得上主在出谷紀中要梅瑟告知法郎:「以色列是我的長子(出422)」。上主由地面上所有的民族中,揀選了作自己特屬的人民,視為長子,帶領以民出了埃及生活於曠野後到指定的客辣罕地,「如同人攜帶自己的兒子一樣」(申13176;德3614)。但是以民從出離埃及在曠野中(如祭拜金牛…),甚至到了客辣罕地數百年之久仍無視自己被祝福的角色,拋棄上主而事奉別的神(撒上88);為此,上主興起了達味,並把【長子】的祝福賜予了達味和他的後裔。

按照上主在【熙雍山】與達味定立的盟約,上主應許他的是一位他的後裔要建立天主的聖殿,這位後裔是天主子,而且要永遠的統治以色列。

達味向耶路撒冷進攻,佔領了熙雍山堡,即達味城(撒下567)。此地成為他的宮殿所在。熙雍山是耶路撒冷橄欖山以西的一座小山,就在老城城牆外。對於猶太人來說,「熙雍」一詞也用於耶路撒冷市和整個以色列土地,「熙雍山」同時適用於聖殿山或達味城。達味征服了耶路撒冷城,城的最高的部分在北邊,成為撒羅滿建造聖殿之地。不論在熙雍山之名被提及前或之後,這地就是天主為救贖衆人而宣告建立普世的王權源處(也請參閱:詠87篇)。亞巴郎曾在此(也被稱為摩黎雅山;Moriah,意謂:上主自會照料)接受從命獻子(依撒格)的試探而獲得救恩的祝福,直到今日人還說:「在山上,上主自會照料」(創2214及思高本註釋)。這也是上主為愛世人交出獨子耶穌和主耶穌甘心從命救贖人類的預像主耶穌的最後晚餐之地,聖母及熱心事主的婦女、宗徒及門徒於主升天後聚集祈禱獲得聖神降臨教會的誕生處,領受天主聖神者也跟隨主耶穌成了活盤石,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這就是經上所記載的:『看,我要在熙雍安放一塊精選的,寶貴的基石,凡信賴他的,決不會蒙羞。』(伯前24-6)。

感謝讚美天主,聖神住在每個人領洗後的身體宮殿內(格前619)。因為,「…那屬於天上的耶路撒冷卻是自由的,…(迦426)」。然而,不信主耶穌的猶太人,仍然被舊約法律的權勢束縛,使得其居住的耶路撒冷一直到現今都受到同樣的束縛(迦425),也時而遭受異教徒的觊觎及侵略迫害。

主耶穌在新約福音中也是很痛心的對拒絕了認知他是默西亞的猶太人說:「為此,我對你們說: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而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瑪2143)」。在此反思一下,與基督在一起的外邦人指的是誰?若不遵循教會的訓導,仍事事按照【不信】的猶太人(約西元二世紀)協議指定的聖經書卷數目及各項規定訓示,就難免與不信者共負一軛,仍然不能全然自由地渴望尋求主,在主賜予的恩寵及平安和愛中結果(格後614)。有信仰的猶太人,即是主耶穌忠實的宗徒、門徒,如橄欖樹的樹幹與樹枝,被樹根托著。不信而被折下來的橄欖樹枝就是不信主耶穌的猶太人,我們原是【野橄欖樹枝】(意指在世俗中闖蕩,未像以民直接歷經天主的律令管教最終主的賜予恩寵;也請參閱:若65358;羅1014)被接上去,而與信主耶穌的猶太人同沾橄欖樹根的肥脂。故此,我們要因着信,纔站得住,決不可心高氣傲,反應珍惜活在恩寵的時代,戰戰戰兢兢地儆醒,穿上天主的全副武裝,為能抵抗魔鬼的陰謀,彼此相愛於主內(羅111720;宗41112;弗611)。我們現今【若能開花結果】,參與基督的福傳救贖工作,就是能【信】,融入天主教-由宗徒傳下來的教會;教會有如橄欖樹的樹幹,我們【通過】社區教會(樹幹)的神職人員:本堂的執事、神父、主教,及鄰近並擴展於全世的教區,直至羅馬梵蒂崗的教宗汲取主耶穌(樹根)賜予生命的活水,在滿溢恩寵中,能夠領會及把基督的訓道(完美詮釋在愛中成全的天主法律),以生活的天主聖神刻於心版(希810;格後33;迦518),突破罪惡的枷鎖,參與天主對普世的救贖,在平安和愛中生活。

道明會的Br. Philip Nolan, O.P.論述對熙雍山的認知如下:當人類的經驗和信仰的現實似乎發生衝突時,我們的經驗——而不是現實——是不夠的,需要改變。「熙雍山」,是"真正的地球之極"。它實際上是地球的中心,標誌著它的軸。連北極也是按照熙雍山的磁性傳向而有其特質。經上說:「在我們天主的城池中,上主至大,應受到讚頌。他的聖山巍峨高聳,是普世的歡喜,北方中心熙雍聖山,是大王的城邑(詠 4823)」。上主在世的王權宣告及啟示是在熙雍山——命令了所有的創造該遵循的秩序。創造的秩序是上主統治的標誌。我們應當承認掌握世界的智力不足,以及世界滿足我們慾望的不足,這雖然很傷情傷感;但是,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補救措施超出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感官,而且也只有當我們承認創造及其創造者超出了我們的掌握範圍,我們才會願意被造物主治癒。上主的光可以使我們失明,但如果我們留在那光中,它會加強我們的視力。上主的愛可以讓我們感到火灼一樣,但如果我們留在愛中,它會擴大我們的心。正如經上說:「來,我們回到上主那裏去,因為他撕碎了我們,也必要治愈;他打傷了我們,也必要包紮。他擊中了我們,但他將束縛我們的傷口(歐 61)」。當我們在人生的奮鬥中受傷時,我們應該努力學會接受考驗和快樂,作為使我們符合現實的禮物;這樣,如果我們曾經踏上過天堂的山丘,我們就可以充實自在的赤腳在草地上行走(本段大部摘譯自The True Axis of the Earth, an article at Catholic Exchange, by Br. Philip Nolan, O.P.- 6/5/2017)。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一路靠著祂”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ZGeaYyYuo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5/4/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揀選達味定立的【達味盟約】(the Covenant of David)。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我的心神歡躍於上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gVC72JwZ4

及唸誦聖詠第89  (達味王朝)

我們上週分享了道明會的Br. Philip Nolan, O.P.論述對熙雍山是"真正的地球之極"-它實際上是地球的中心(http://www.maphill.com/israel/jerusalem/location-maps/gray-map/highlighted-country/)。

 

這地就是天主為救贖衆人而宣告建立普世的王權源處。上主在【熙雍山】與達味定立了盟約,在盟約中應許他的是一位他的後裔要建立天主的聖殿,這位後裔即是天主子,而且要永遠的統治以色列。當然,這應許也是上主宣認達味為揀選領養的兒子,就如我們唸誦聖詠第89篇,聽到上主說:「我已經給那有能者加了冕,由百姓中將我所選者舉薦。我揀選達味做我的忠僕,也給他傅抹了聖油。我的雙手必常扶持他,我的臂膀必常堅固他,仇敵不能欺騙他,惡人不能壓伏他…他要稱讚我說:『你是我的大父 (Father),是我救恩的磐石,是我的天主』。我也要立定他為首生子 (first born),他高出世上所有的君主」(詠892028)。

我們回憶亞當盟約的內涵,天主欽定祂所創造的人生活於世的五個角色(天主的兒子、天主任命的君王、天主的僕人司祭、天主指派的先知、及新郎)中的第一個角色即是「天主的兒子」(創127513;路338)(即是按照相似天主的肖像,聖潔的在祂的旨意下生活,光榮天主)。人類的原祖由天主所造,為所有在地上人類的首生(長子);依此類推,在永久的亞伯辣罕盟約期,以色列人也如同原祖由天主的揀選“亞伯辣罕”的後裔而生(創1513;出42223;迦326)。達味也如同一個新時代的亞當,被視為天主的長子,以【君王】的身份及職權帶領以色列人。上主曾應許亞伯辣罕的後裔會成為一大民族,並於梅瑟盟約定立前公認(出422)以民是祂心目中的【長子】。首生或長子的使命是帶頭光榮父親反映父親的肖像。為此,做為天主的兒女,以色列民族從此代表【在世上的天國】,享有天國傳承子民生活於大地的產業-所有「義子的名分、光榮、盟約、法律、禮儀以及恩許,都是他們的(羅945)」,直至拒絕認識主耶穌為默西亞及賜予的福音,以致天主的國,以後從他們中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瑪2143)。我們基督徒活在恩寵的時代,在【信仰】上要搞清楚自己也擁有像以色列人身為長子的特權(privilege ),但若不是以符合自己被賦予的角色生活在愛內(即主內),就會造成不義不和,這也是為什麼主耶穌(道路、真理、生命)要【翻轉】我們的世俗傳統權力的迷戀思維(即棄絕拜偶像和不欲面對現實、真相、亂像、假像,並因此藉著聖神的同在引導,激起自己及他人熱心【渴慕】地意願,彼此相愛,在教會同心合意,接受神長領導,群策群力,找尋主道,進入真理,獲得生命;羅12121;宗247),當運用權責時也不在施恩而在服事衆人,該作眾人的僕役(瑪2311;路222427),這就是我們能藉基督所作的內心割損得以承繼亞伯辣罕的盟約應許成為祝福,作為【信德的首生者】,生活於謙卑、感激 、和敬畏 , 因為在基督裡,  我們領受了一個【司祭】的王國, 蒙受基督的十字架的救恩, 讓我們生活在萬民中成為【司祭】的義務,反映天主智慧永遠的光明及德能,彰顯天主美善的肖像(智726;默156;依6621)。

達味也是一位【司祭】,因為他也束着細麻的『厄弗得』主持祭獻儀式(撒下61314)。天主興起達味的後裔-基督-則是:「照默基瑟德品位,永做司祭!」(詠1104;希5110;)。照默基瑟德品位的意思是按至高者天主的司祭的秩序;因為經上記載:「默基瑟德是撒冷王也帶了餅酒來,他是至高者天主的司祭(創1418)」。默基瑟德在耶路撒冷為君王也是司祭,達味自攻下佔領了耶路撒冷,他也似乎承繼了默基瑟德的身份角色,所有的權勢,及特別優惠的待遇。天主的僕人司祭使命的核心是祈禱祭獻,調適仲介【人】和【造物主天主】的關係。我們可以藉此領會達味承繼默基瑟德的角色,好似主耶穌把教會的牧養交託給聖伯多祿後,所有繼承聖伯多祿的教宗在羅馬任職的使命及所受到的特殊尊榮。

達味也具【先知】的角色。他是至高者所舉揚的人,雅各伯的天主的受傅者,以色列的善歌詠者,上主的神藉着他說話,上轉的話語在他唇舌上(撒下2312)。達味還是少年時就領受了先知的神恩(撒上161423),他抒寫許多聖詠的歌詞不僅是用來朝拜、抒懷,感謝、讚頌、祈求天主,也是預示應許了天主在未來新約中將實現的救贖之恩(例:1-詠16811;宗225311335372-詠22篇;瑪273553)。

如同亞當盟約中描述的新郎角色(由天主【薦引】新娘厄娃與亞當結合,作伴生活;創22124),達味也可被視為以民的新郎;因為,以民聚集來見達味說:「看,我們都是你的骨肉…上主曾對你說過:你應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作以色列的領袖。」;隨後,以色列所有的長老都到赫貝龍來見君王,達味君王就在赫貝龍,當上主的面同他們立了盟約;他們便給達味傅油,立他為以色列王(撒下513)。還記得當上主天主用那由亞當取來的肋骨,形成了一個女人,引她到亞當前,亞當也曾說:「這才真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她應稱為「女人」,因為是由男人取出的」(創22223)。我們可以由此也更加領會,我們所有被蒙召聚集【承認】耶穌基督為【主】,即是參與了主耶穌為我們在天父前定立新的盟約,即是認定祂為新郎,與祂結合為一。耶穌基督在新約書信中被聖保祿稱為「最後的亞當,成了使人生活的神(格前1545)」 - 「這奧秘真是偉大!但我是指基督和教會說的(弗532)」。

達味的第三個兒子“阿貝沙隆”叛逆時,“阿貝沙隆”的一名將領“阿希托費耳”邪惡的提議謀殺達味。他曾說:「讓我選拔一萬二千人,今夜起程去追趕達味。正當他困乏疲倦時,我忽然趕到,使他驚惶失措,隨從他的人必會逃散,我只把君王一人殺了,然後人民來歸順你,像新娘回到新郎那裏;你只須害一人的性命,全民眾就都平安無事了」(撒下1713)。可見,以民很清楚君王與人民之間的關係有如新郎與新娘。

達味盟約期可以被視為人類救恩史的一個經歷過程。亞當擁有天主的兒子的名份角色,但被自己搞丟了;以民也是如此。由於天主舉薦興起了達味,使以民的君王獲得了天主兒子的名份角色,以民祇要服從他們擁立的君王(並符合天主的旨意),他們就會間接的領受天主祝福祂兒子的恩寵。然而,仁慈忠信的天主在連貫一致,與亞當、諾厄、亞伯辣罕、達味等定立【永久】盟約【應許】救恩的祝福是不變的;這也啟示了達味的後裔必有一位完善的默西亞,真正的天主子(符合並完善的實踐天主的旨意),讓每一個信從祂的(奉行天主的旨意),獲回天主兒女的名份角色(谷335;迦32629)。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在這裡”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BLeMrhu9w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5/11/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揀選達味定立的【達味盟約】(the Covenant of David)。

 

達味盟約中對當時朝拜天主的以民最重要的內涵之一莫過於【聖殿】,因為聖殿是人類救恩史的燈塔,它提醒了以民所有天主與亞當、諾厄、亞伯辣罕、梅瑟、和達味定立的盟約內涵,也綜合了所有天主與祂揀選子民的關係及賜予救恩的歷史。故此,除了朝拜的天主,聖殿的意義比任何都重要。這也是約千年後,主耶穌降臨傳天國福音時,在安息日回應祇把眼目思維放在梅瑟法律上的猶太人:「這裏有比聖殿更大的(瑪126)」,昭示了祂就是天主。也因為主耶穌這麼說,我們就能體會出聖殿確實在以民心中無比的重要。甚至今日的我們更是認知領會新約中主耶穌所述以民拆毀的聖殿,他在三天之內要重建起來的永久聖殿,即是意指著基督自己的身體-也是聖教會(21921423;瑪1820;格前6191426;宗4315121427)。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渴慕主聖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bmC3CQbq5s

及唸誦聖詠第27  (虔誠的依恃之情)

達味雖然很想為上主建造聖殿,無奈有上主的話傳於他說:「你流了許多血,屢經大戰,你不可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為你在我面前往地上流了許多血。看你將生一個兒子,他是一個和平的人,我要使他安寧,不受四周一切仇敵的侵擾,因為他的名字要叫撒羅滿;他在位時,我要將和平與安寧賜予以色列(編上2289)」。

在此反思一下,上主對達味說的這番話是指著【聖殿】的真理含義。人生不在打打殺殺的解決恩怨情仇的糾結,而是在愛中平安度日;或許達味覺得有些遺憾未能盡心為上主建聖殿,但至少自此明瞭他個人的使命是王權的建立而不需負責為上主建聖殿(撒下7816)。上主把建聖殿的使命預留給達味的後裔-撒羅滿,也預示最終天主子的降臨於達味的家族,完成【永久聖殿】的重建,使得我等也能獲得跟隨主耶穌與基督合一的救恩(詠85914;若21921423;瑪1820;格前6191426;宗4315121427)。

達味王朝與盟約在以色列並沒有於達味為王時達致巔峰,卻成就於達味的兒子撒羅滿。撒羅滿的名字即是【和平 】(peace) 之意。撒羅滿繼位時仍很年輕(約20歲),上主藉夢顯現給他;天主對他說:「你不拘求什麼,我必給你。」撒羅滿說:「…上主,我的天主,現在你使你的僕人替代我父親達味為王,但我還太年輕,不知道如何處理國事。你的僕人是住在你所選的民族中間,這是一個多得不可統計,不可勝數的大民族。為此,求你賜給你的僕人一顆慧心,可統治你的百姓,判斷善惡;否則,誰能統治你這樣眾多的人民呢」(列上379)? 撒羅滿的所求祇是單單為自己求了智慧,為能辨明正義,卻獲得了上主的歡心。上主就依了他的所求,賞賜他有一顆聰明智慧的心,使他在人類歷史上無人可比得上(列上312);除此之外,天主也慷慨地賞賜他未要求享有的榮華富貴,在列王中也沒有可與他相比的(列上313)。

由於上主賞賜了撒羅滿一顆聰明智慧的心,他也是聖經中的「智慧書」如《箴言》(又稱為「撒羅滿的箴言」)、《訓道篇》、《雅歌》、《智慧篇》(題名原 為「撒羅滿的智慧」)、及《德訓篇》等創作的主要參與、或激勵者。智慧書中還包括《聖詠集》及《約伯傳》。

早期教會特別以《德訓篇》作教訓慕道者的課本。教父因特別注意本書的內容,稱它為「諸德智訓」。由於聖經舊約中有些希伯來文版本的書篇,如德訓篇等,未得以保存失傳(目前為止,祇有發現死海殘卷仍有一些失傳希伯來文經書的記載);為此,從宗徒時代起,教會即應用了當時 (包括主降臨在世及主前一至二世紀期) 流行的「希臘通行本」。「智慧書」教訓人認識智慧,怎樣獲得智慧,怎樣增加智慧,怎樣解釋智慧,怎樣瞭解智慧的作用和效能,藉以指導人行善避惡。人的智慧可說是人自然(即被創造時賜予的禮物)的能力,這能力能藉經驗、實習和教育而增長(德1756)。但天主的智慧可說是藉天主聖神的恩賜(箴2:6;約11:6, 32:8;智7:27)。在《智慧篇》內,智慧有時等於天主的聖寵(智4:910; 7:14)。世人若非有天主的賞賜,是無法得到的(約28;巴3:15-37)(本段大部摘自思高版聖經智慧書引言)。

然而,智慧是光明的,從不暗淡;愛慕她的,很容易看見她;尋覓她的,就可找到她;我們一有追求她的志願,她必預先顯示給我們。早起尋求她的,不必費勞,因為必發現她坐在門前(智61315)。為此,早起即祈禱默想及讀經者真是有福;實踐天主聖言者的確能經驗體會並見證天主聖言慷慨的應許(依269;耶92223;依5045;若311)。人人進入【生命的路】,只有一條,去世亦然;為此,我們祇要用心祈求,天主就就會賜給我們聰明;我們用心呼籲,智慧的神便臨於我等(智767912;若146)。

【智慧】的真起點,是切願【受教】;切願受教就是愛;愛即在於遵守法律;遵守法律,便是不朽的保證(智61819)。然而,【智慧】決不與使人消沉的嫉妒同行,因為,嫉妒與智慧絕無共同之處,〈智慧是聖潔的〉。智慧人眾多,世界纔有救;君王明達,民生纔安定。所以,我們都應接受智慧的訓言;如此,必受教益(智62527)。

由於天主與達味定立的盟約應許了他的兒子會建聖殿。撒羅滿遵循父親達味的囑咐,為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建築了殿宇,使舊約中的以民聚集朝拜虔敬上主達致了高峰,自此聖殿取代了在曠野中隨以民移動的帳棚。撒羅滿在殿內為約櫃(以及梅瑟帳幕中的擺設)預備了一個地方,約櫃內存有上主頒佈的十誡約版。撒羅滿也在建成聖殿後的慶典時,當着以色列全會眾,立在上主的祭壇前向天主祈求祂實踐盟約所應許的:「…〈上主〉曾說過:【只要你的子孫固守正道,在我面前行走,如你一樣在我面前行走,你決不缺人在我面前坐以色列的寶座(列上825)】。…願你的眼睛晝夜垂視這座殿宇,看顧你所說【我的名要永留在此】的地方!願你垂聽你僕人向這地方要行的祈禱!(列上829)…願你從天上你的居所,予以垂聽、寬恕、援助,照各人的作為予以賞罰,因為你認識人的心,──惟有你認識所有人子的心,──」。使他們在你賜予我們祖先的地上,終生敬畏你。至於那不屬於你百姓以色列的外方人,如為了你的大名自遠方而來,──因為他們聽見了你的大名,和你大能的手及伸開的手臂,──來向這殿祈禱,願你從天上你的居所俯聽,照外方人所請求於你的一切去行:這樣可使地上萬民都認識你的名而敬畏你,如同你的百姓以色列一樣,使他們知道我所建造的這殿,是屬於你名下的」。撒羅滿也非常清楚,無論他如何為天主準備居所,「但是,天主實在住在地上嗎?看,天和天上的天尚且容不下你,何況我所建造的這座殿宇呢?」(列上第8章)。

遷移約櫃紀念詠中也述說:「的確上主特別選擇了熙雍,希望熙雍作為自己的王宮:選擇了耶路撒冷作祂名的居所,【這就是我的永遠安息之處,我希望的是常在這裏居住。我要祝福這裏食糧充裕,窮人們都吃得飽飫無憂,使這裏的司祭得蒙救助,使這裏的信徒踴躍歡愉。在這裏我要使達味頭角高聳,我要給我的受傅者備妥明燈,我要使他的敵人個個恥辱備嘗,我要使他的王冠在他的頭上發光(詠1321318)」(也請參閱:德2412)。

在此,我們較清楚了【聖殿】是人類救恩史的標誌。撒羅滿在耶路撒冷,即在他父親達味看見異像的摩黎雅山上,在耶步斯人敖爾難的禾場上,達味所準備的地方,興工建造上主的聖殿(編下31)。聖殿費時七年造完。期間,有上主的話傳於撒羅滿說:「關於你正在進行建造的這殿,﹒﹒﹒如果你履行我的法律,遵守我的規例,按照我的一切命令行事,我必對你實踐我向你父親達味所說的話,必常住在以色列子民中,永不拋棄我的百姓以色列(列上61113)」!撒羅滿王為上主所建立的聖殿中處處貼上純金,包括內殿和外殿四周牆壁及門都刻有革魯賓及棕樹和花朵初開的形像,內殿裏又用橄欖木作了包上金的兩個高大革魯賓的刻像(列上61438)。聖殿中種種佈置的描述及聖殿旁丘(約13浬)流出的溪河(被稱為基紅,被視為古耶京的唯一也是朝拜的水源,也是當時世上最大的溪河之一),令我們記起當起初天主定立亞當盟約所在的伊殿園(創21213;列上133)。聖殿的內殿即至聖所,安放著上主的約櫃 (ark);內院的牆,三層是用好的石頭,一層是用香柏木建造的。為此,也可想像聖殿的建造多多少少相似了諾厄方舟 (ark) 的構架(列上636;創616)。摩黎雅山也是多年前亞巴郎受試探犧生其子依撒格,終以公綿羊代替自己的兒子,獻為全燔祭,獲得救恩及祝福之地。可見,猶太人在聖殿傳統的獻全燔祭也有為紀念先祖讓天主喜悅依撒格的祭獻自我而以此禮儀悅樂天主(創2213;也請參閱:羅121)。聖殿自此接替了梅瑟盟約的帳棚(出25章)。由於約櫃的被移入聖殿內堂,而且還有上主傳給撒羅滿的訓示(列上61113),以及聖殿建成後撒羅滿在聖殿的祈禱宣告上主交託於己旨意(列上第8章),這意謂了梅瑟盟約從此納入達味的盟約,達味之子及其繼承的後裔將負責以民必須遵守梅瑟盟約。

聖殿的建成使達味王朝與盟約在撒羅滿為王時達致了巔峰期,但未能持續良久,在撒羅滿的晚年即因他自己不能堅持遵行盟約實踐上主的訓示而出現了沉淪,並在他去逝後,導致王朝迅即分裂,許多以民又開始遠離天主,回到像他們祖先出埃及後在曠野拜金牛的信仰。我們下週再研習為何撒羅滿晚年失節(也是對我等的警醒),以色列王朝的分裂,滅亡,天主如何眷顧的派遣先知們提醒以民盟約的遵行及預示以民復興的應許。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我的世界不寂寞”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bI_hf7sn4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5/18/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揀選達味定立的【達味盟約】(the Covenant of David)。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仰望上主的,必獲新力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bOU-bH9t0

及唸誦聖詠第47  (上主勝利凱歌)

年輕時的撒羅滿祈求上主賜給身為【僕人】的他一顆慧心,判斷善惡,可統治一個多得不可統計,不可勝數的大民族(列上379)。上主就依了他的所求,賞賜他有一顆聰明智慧的心,使他在人類歷史上無人可比得上;除此之外,天主也慷慨地賞賜他未要求享有的榮華富貴,在列王中也沒有可與他相比的(列上31213)。自此,年方約20歲的撒羅滿充滿了智慧的神,通過與外國勢力簽訂條約確保國家穩定,在耶京建造了宏偉的聖殿,藉著聖神的引導,參與創作了流傳千古不變,給普世大衆研習以獲得生活上天主賜予的「智慧」金言(如《箴言》(又稱為「撒羅滿的箴言」)、《訓道篇》、《雅歌》、《智慧篇》(題名原 為「撒羅滿的智慧」、兩篇聖詠、及《德訓篇》)。

 

          撒羅滿在耶京建成的聖殿擬圖(DEA PICTURE LIBRARY / Getty Images

「這樣,撒羅滿王在富貴和智慧上,超過了世上所有的君王。全世界上的人都想見撒羅滿的面,聽聽天主賦於他心中的智慧(列上102324)」。他統治以色列約40年;但遺憾的是,卻因到了晚年未能堅持遵行盟約實踐上主的訓示,遠離了上主賜予聖潔嫉邪的智慧之神。撒羅滿一旦遠離了智慧,就不能獲得救恩,再也無法公正的治理他的百姓(智912)。撒羅滿從當初世上公認最聰慧的變成後世義怒的子孫徒然慨歎為【愚昧的】(德4722)。可見,被天主賜予各種建立自己及教會神恩的我們都要珍惜天主與我們同在的恩寵(谷1620;格前127111415);因為,天主總是遵重祂賦予我們的【自由意志】,期望我們好自為之,【堅持】仰賴信從祂,趨善避惡,自始至終。

撒羅滿的沉淪始於他與埃及法郎的公主結婚,或許是由於建立政治聯盟而個人所作的【妥協】,但開始悖逆了上主對以民的訓示;而且一旦開始自義,又情不自禁的愛上了許多外國女子:即摩阿布女子,阿孟女子,厄東女子,漆冬女子,赫特女子,以致他有七百個各地公主為妻妾,另外還有三百妃子;這些妻妾終於【敗壞了他的心】(turned away his heart) 勾引他去崇拜別的神(列上1114;申7341717)。上主遂向撒羅滿發怒,因為他的心偏離了兩次顯現給他的上主以色列的天主。當時,上主對此事曾吩咐過他,不可去隨從別的神,但他卻沒有遵守上主的命令。於是,上主對撒羅滿說:「你既然這樣行事,不遵守我的盟約,和我吩咐你的誡命,我必要奪去你的王國,賜給你的一個臣僕 (give it to your servant)。雖然如此,但為了你父親達味的緣故,在你有生之日,我不作這事;我將要由你兒子手中奪去。但是仍不完全奪去,為了我僕人達味和我所揀選的耶路撒冷,我仍給你的兒子留下一支派(列上11913)」。

讓我們先朗讀德訓篇中論述的撒羅滿:「繼達味興起了一位明智的兒子,他因了父親的緣故,生活很安適。撒羅滿為王時,正當太平時代,天主使四周安寧,為叫他給自己的聖名,建立一座殿宇,預備一個永遠的聖所。撒羅滿啊!你年輕時,是何等聰明!你洋溢智慧,有如江河;你的精神籠罩大地;你用含有寓意的箴言,廣傳於大地;你的名聲傳至遼遠的島嶼;因你的和平,人人都喜愛你;因你的詩歌、箴言、寓言,你贏得了天下萬邦的讚嘆;因上主天主的名,即因稱為以色列的天主的名,你積金如錫,蓄銀似鉛。此後,你將你的腰委諸(即順服妥協由諸支配之意)婦女讓她們霸佔你的身體;你玷污了你的尊榮,凌辱了你的床笫,給你的子孫召來了義怒;讓他們慨嘆你的愚昧!從此國家分裂為二,從厄弗辣因興起了一個叛亂的王國。但是上主決不放棄自己的仁慈,不破壞,也不廢棄自己的任何工作,不滅絕自己所選者的子孫,不剷除敬愛上主的苗裔;他賜給雅各伯一個餘子,賜給達味一個由他發出的苗裔(德471425)」。

在此反思一 下,世上最聰慧的撒羅滿為什麼抵擋不住【外國女子】的請求而選擇【妥協】,寧願違逆天主的誡命及訓示,遠離天主賜予的智慧之神,卻隨從了漆冬人的女神阿巿托勒特,和阿孟人的可憎之物米耳公,作了上主眼中視為惡的事,不像他父親達味那樣全心服從上主(列上1156)?這與我們日常的信仰生活有何警示?我們按照著自己被賦予的角色行事,但在角色內,我們每位意願跟隨基督的都是【君王】(基督乃是萬王之王)!但為什麼仍常自歎軟弱及跌倒或無力福傳(是否反映欲靠己力排除萬難,未確實按聖言反恭自省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並向天主祈求幫助戰勝黑暗勢力,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把完成善工的腳步及時間交託給天主,藉教會團體熱心的有關成員齊心協力,生活在逾越奧蹟中,使喜樂得以圓滿?!;若162324;谷1620;雅15;箴1613;德2631112)?為此,主耶穌給我們的解藥是:「你要向我買用火煉好的黃金,為使你富有,也買件白衣穿上(默318)」;我們設法安排時間聆聽其他弟兄姊妹經歷考驗磨練靠主得勝過的生活信仰見證,及自己也做出努力安排慕道時間認識召叫我們的基督,藉着祂恩許的聖神,在逃脫世界上所有敗壞的貪慾之後,就能成為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在信仰上不斷增添建立天國的德行,賴善行而使信仰堅定不移(伯後1311)。

和平的生活不在僅是表像的,因為表像不能全然反映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在愛中的平安;既使我們曾說寫或做過什麼令人稱羨的偉大善事,若不能以自由意志敬畏天主(即在乎祂是我們的父親),不斷與天主交心【堅持】自己的信仰,終必無法【抗拒】引起私慾偏情自義的誘惑。【外國】可以意指所有尚未信那創造天地萬物者(格後614)。【女子】對個人而言則意指不在居家、公司、學校、教會、或任何團體組成中的非領導成員,但卻對團體領導者的選擇決定有不可忽略的實質影響;【女子】對團體而言則是意指附屬的團體聽從指揮者(如教會聽從基督通過【聖神引導】的教宗及主教;學校或公司順服國家領導者暨有關政府部門的指令)。

天主給以民的【訓示】或法律是不可與【外人】通婚,即:「不可將你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也不可為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因為他們必要使你們的子女遠離我,而去事奉別的神,致使上主向你們大發忿怒,將你們迅速消滅(申734)」;並說:「當你進入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土地,佔據了那地,【安住】在那裏以後,你如說:【我願照我四周的各民族,設立一位君王統治我】,你應將上主你的天主所揀選的人,立為你的君王。應由你兄弟中立一人,作你的君王,不可讓不屬你兄弟的外方人統治你(申71415)」。

為此,主耶穌在新約福音中強調達致真實的【平安】的在世生活之前,必然要為鞏固自己的信仰及為他人未來獲得救恩而【爭戰】。祇是,這爭戰的過程不是與所謂的不信者(即是外人)爭鬧不和,或與他們所信的妥協而共負一軛(即是表態贊同跟著也做他們的朝拜,譬如:認為每一個宗教都是行善,朝拜的都是創造天地萬物者,祇是名字不同的迷惘的自欺或被愚蒙),「而是對抗率領者,對抗掌權者,對抗這黑暗世界的霸主,對抗天界裏邪惡的鬼神(弗612)」。這也是主對所有意願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才配稱為門徒的(瑪162426)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為把平安帶到地上;我來不是為帶平安,而是帶刀劍(瑪1034)」。【刀劍】即是【天主智慧之神的話語】,提示自己藉著拿起信德作盾牌,並載上救恩當盔(即是望德,建立德行,對他人的執拗傳統世俗的思維模式而反應出形形態態的抗拒真理、心情因之不爽、或惱羞成怒反怪罪甚至迫害我等,視為暫時不平安的心路歷程,希望他們獲得並感恩天主大能的支援【最終】歸主),時時靠着聖神,以各種祈求和哀禱祈禱;且要醒寤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61318);因為,福傳主要是藉著教會團體的同心協力,共融相愛,而吸引增添外人(在仇敵的城門口迷失流浪;創221718;德442023)變內人(有天主的家可歸屬;宗24647)。

當然,【妥協】或【不妥協】在我們日常生活是有必要去分辨與堅持,這可以反映出我們能否瞭解正義的道理,需要儆醒慕道增添信仰及實踐聖言彰顯信德(希51114;若629;路64749)。任何時候,大夥兒聚在一起共融,遵守某些禮節和儀態規則,為了正確輪流進行交流對話。我們傾聽觀點,並做出決策,通常涉及某種妥協,而且在一次談話中有多次妥協。這種看似簡單的達成妥協決定方式使我們陷入一種危險的假設,即一切都應該能夠妥協。但若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則就不能順著這種看似理所當然的趨勢妥協。重要原則的一些範例可以是:一件事或原則要麼是神聖的, 要麼不是(譬如:關於聖經; 婚姻; 祝福和奉獻的理由…等等所有在主內的生活聖事);也適用到一國依循天主法律的憲法、人權法案和所有的修正案。和平妥協的衝動使我們渴望一個領導人能夠"把我們團結在一起" ,而且是一個以某種方式代表每一個派別和分裂集團的領導人,每個人都願意與這位出色的新領導人合作。然而,只要邪惡存在於世,領導者是與邪惡妥協的,它就不會發生;所有和平、幸福的口號都是謊言。邪惡會是在"妥協"或一長串妥協之上出現的。當我們在任何重要原則上妥協時,重要原則實際上就是擱置一邊的:它也可能被忽略,就好像它不再存在一樣。一旦妥協,一項重要原則就極難重新確立為一項重要原則,而這一原則本應是不可動搖的。一旦重要原則被成功地議論搖晃,大家都知道它不再不可動搖。一旦妥協,每個人都知道它不再是不妥協的。它已被削弱:也許致命的是。每當涉及邪惡時,一個妥協總是導致另一個妥協。妥協也製造不冷不熱,外在與內心卡在缺乏生命的常規模式(默316);為此,對創造你和我的天主及祂所創的教會與慈善參與漠不關心的人好似正在喪失了他的靈魂(智22324),對所處國家的政治漠不關心的人也等於放棄了【認識真理】(意指針對其所推動全民的倫理道德政令偏離了天主法律,需關注聖神帶領下適時合宜地表態,或至少放在祈禱中與天主訴說自己評估的現實困境求援求助;弟前214)及失去了應享有的自由(意指被與邪惡妥協的領導人所造成國家及社會的動盪與不安束縛)。(也請參閱Catholic American Thinker, 與邪惡的妥協開始了最終的死亡螺旋,對任何重要原則的妥協都會導致個人靈魂和文化死亡──by Vic Biorseth, February 17, 2012)。

為此,經上說:「但應當考驗一切,好的,應保持;各種壞的,要遠避(得前52122」。「我們就應在洗淨心靈,脫離邪僻的良心,和用淨水洗滌身體以後,懷着真誠的心,以完備的信德去接近天主; 也應堅持所明認的望德,毫不動搖,因為應許的那位是忠信的;也應該彼此關懷,激發愛德,勉勵行善,決不離棄我們的集會,就像一些人所習慣行的;反而應彼此勸勉;你們見那日子越近,就越該如此(希102225)」。「只要還有【今天】在,你們要天天互相勸勉,免得你們有人因罪惡的誘惑而硬了心,因為我們已成了有分於基督的人,只要我們保存着起初懷有的信心,堅定不移,直到最後(希31314)」。我們「做一切事,總不可抱怨,也不可爭論,好成為無可指摘和純潔的,在乖僻敗壞的世代中,做天主無瑕的子女;在世人中應放光明,有如宇宙間的明星,將生命的話顯耀出來(裴21416)」。「上主必替你們作戰,你們應安靜等待(意指做好了自己的角色就可平安的仰賴主(出1414)」。假使我們【持守】(hold fast) 了基督的福音,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我們如果固守基督的話,就確是基督的門徒,也會認識真理,而真理必會使我們獲得自由。否則,我們就白白地信了(格前152;若83132)。

愛與平安的天主與我們同在,不是像世俗中所說的那樣平安就是獨一的神,而是基督被稱為和平的君王,因為他是和平的賜予者,是施予愛的人。基督將他的平安賜給我們;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若1427)。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三重秩序(按聖師.聖多瑪斯•阿奎納的論述):一是個人對自己的秩序(詠119165;〈我們〉愛慕天主法律的必飽享平安,沒有一點失足跌倒的危險);二是歸於天主的秩序(羅51;谷1122;我們既因信德〈堅持信從主言〉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三是與他人來往的秩序(希1214;〈我們〉應設法與眾人和平相處;羅1218)。「正義的功效是和平,公平的碩果是永恆的寧靜和安全(依3217)」;為此,我們要喜樂,要勉力成全 (be perfected; progressing toward perfect),要服從勸勉 (be exhorted),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be at peace):這樣,仁愛 (agape) 與平安的天主必與我們同在(格後1311)。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依然愛我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HI-9s4dTU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5/25/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天主揀選達味定立的【達味盟約】(the Covenant of David)。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真是有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xhX9666XQ

及唸誦聖詠第32  (蒙獲罪赦後的福樂)

撒羅滿因為晚年失節,遠離了上主,再也無法公正的治理他的百姓(列上11章,智912)。他往昔一向以天主賜予的智慧神恩為以民【服事】,如今卻開始僅關注他身為君王的權力,加給以民苦役和重軛 (撒上8918;列上1247) 。上主也按對撒羅滿的不遵守達味盟約和吩咐過的誡命的懲示(列上11913),興起了撒羅滿王朝的外患內憂 (列上111440;申321542)。上主藉史羅的一位先知“阿希雅”,向厄弗辣因族的雅洛貝罕”傳達神諭;由於撒羅滿的背棄 (forsaken or deserted) 上主,預言他要治理以民的十個支派,並且向他應許天主的保護,祇要他如達味一般的去遵守天主的法律(列上11:2740)。

撒羅滿辭世(公元前931年,約5859歲)後,他的兒子“勒哈貝罕”繼位為王;他登極時,年四十一歲(列上1421)。“雅洛貝罕”(這名字是願人民奮爭,人口增添之意) 便和以色列全會眾前來舍根,要求“勒哈貝罕”(這名字是願人民擴延伸展之意)”減輕以往撒羅滿加給他們的苦役和重軛,但“勒哈貝罕”未聽從老年的臣僕勸其【服事民眾】,反而聽從那些與他一起長大,侍立在他面前的少年的僕人。於是,“勒哈貝罕”【強調他的權勢】,回應雅洛貝罕等人的要求,說:「我的父親加重了你們的負擔,我更要加重,我父親用皮鞭責打你們,我反要用鐵刺鞭責打你們(列上1214)」。上主為實現祂自己的話(藉先知向“雅洛貝罕”傳達的神諭)使“勒哈貝罕”始終不肯聽從民眾(列上1215;詠182628;撒下222628)。這樣,以色列北方十支派便與達味家分離了,他們旋即立“雅洛貝罕”為王,統治全以色列,被後世先知稱為【以色列家】(the house of Israel);從此跟隨達味家在南方的,只有猶大支派(尚有本雅明支派;見思高本聖經列王上第11章註釋2),被稱為【猶大家】(the house of Judah)(列上1136;耶3131)。猶大家服從忠信於“勒哈貝罕”和在聖殿朝拜天主。

在此反思一下,當“勒哈貝罕”同那些在他父親撒羅滿生時,作臣僕的老年人商議如何答覆“雅洛貝罕”及以色列全會衆關於減輕負擔的請求,這些老年臣僕說:「如果你今天願意作這民眾的僕人(servant),服事 (serve)他們,答應(answer)他們,對他們說好話 (speak to them good or favorable) ,他們必會常常服事你 (they will be to you your servants all forever)」。“勒哈貝罕”卻未聽從臣僕的老年人勸其【服事民眾】,造成以色列民衆的叛變及國家的分裂(因伸展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他名字的負面意義呈現;箴294)。其實,做為一位【君王】,或在任何領域當領導人的角色使命就是【服事】自己治理領域內的衆人。主耶穌即是強調我們在領導上要【服事】人,不要像世俗中僅是【坐席】的領導者,為宰制人,擅權管治的【施恩】。正如天父給主耶穌預備下了服事我們一樣,我們也參與相偕他的救世的工程,包括分擔救贖工作中的困難,主耶穌就將王權給我們預備下;為此,我們必需經歷信仰上的磨練,並能在磨練之後也要堅固與我們同在一起的跟隨基督的弟兄姊妹(路222532)。

【服事】即是【眷顧】傾聽他人的意向,回應以【好話】配諸【允諾兌現】的行動之意。說【好話】(也是祝福的原意;羅1214),言談時常要溫和適宜,像調和上了鹽(如同護慰的聖神溫心地回應我們的請願祈禱賜予我們的引領教導)。這是一種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在一生之中不斷習練的軟技巧(soft skill)以與衆人盡可能的和睦相處,並能放心大膽宣講基督的奧密。也祇有時時關注傾聽天主聖神的引導,事事遠離虛偽及霸凌,避免爭先搶白及誤解,表現同理心及遵重他人需要成長的時間及空間,獨自一人不能勝任的,要與有才能,敬畏天主,忠實可靠,捨己無私的弟兄姊妹一起在主內分擔,與外人來往呈現出習於恆心祈禱中醒寤、謝恩天主賜予的智慧,而且要把握時機,方能水到渠成(若14151726;瑪123337;羅121417;出181326;哥426;弗61519)。

由於撒羅滿【君王】晚年期的遠離上主,天主興起外患內憂,並導致撒羅滿在離世後國家即分裂為兩個王朝(列上111034121524)。這兩【家】ㄧ【以色列家】及【猶大家】,或分裂出的以色列及猶大王權,都因為信仰上的軟弱,無法持久存在;兩家都呈現沉淪走下波。經過數百年,這兩個王朝先後都遭外敵侵入而滅亡。

 

 “雅洛貝罕”並沒有堅守天主給他的神諭,因為他【躭心】他的人民以後例行上耶路撒冷的聖殿內獻祭,他們的心難免不歸向他們的主上猶大王“勒哈貝罕”,因此,“雅洛貝罕”王拿定了主意,製造了兩隻金牛犢,對人民說:「你們不需要再上耶路撒冷去了;以色列!看,這就是領你們由埃及地上來的天主」!這使得以色列家陷於罪惡(列上122530;也請參閱瑪13722)。“雅洛貝罕”自此始終沒有離開他作惡的道路,“雅洛貝罕”家因此陷於罪惡,招致喪亡,由地上消滅(列上1231331314333414116)。大約兩百年後,以色列家就被當時掌控大部份中東的亞述王國侵入而滅亡,以色列家的人也被充軍到各處,再難以聽到他們的下落?!猶大人也行了上主視為惡的事;他們所犯的罪比他們祖先所犯的,更激怒上主,因為他們也在各地的高崗上,在各綠樹下,修築了丘壇、柱像和阿舍辣;境內還有為神(仿效異教的祭獻)賣淫的男女,完全仿效了上主從以色列前所驅逐的異族,做了種種可憎惡的事(列上142224;肋182430)。“勒哈貝罕”作王才第五年,埃及王史沙克上來進攻耶路撒冷,劫去上主殿內和王宮的寶物,全部帶走,連撒羅滿所製的一切金盾牌也都帶去(列上142526)。猶大家祇比以色列家多存在了約一百五十年。巴比倫人於公元前587年侵入猶大家,擄走了大部份的猶大家人去巴比倫(列下第25章)。

猶大家及以色列家沒落被滅亡前後,上主仍召遣先知們(從公元前八世紀起,到公元前四世紀)持續提醒所有天主揀選的子民記起現今的厄運或災難是由於盟約的未被遵行(申281568),但也同時揭示天主將使達味的後裔歸來,定立新的盟約取代舊的盟約法律詛咒,重建永久的王朝。聖經中記載這時期的先知們,在傳統稱謂上有四大先知:“依撒意亞”、“耶肋米亞”、“厄則克耳”、“達尼爾”,及十二小先知(德4912):歐瑟亞、岳厄爾、亞毛斯、亞北底亞、約納、米該亞、納鴻、哈巴谷、索福尼亞、哈蓋、匝加利亞、瑪拉基亞。這傳統稱謂的大小先知名稱的來源只是根據這些先知書的分量,而與先知使命無關,因為所有的先知都同樣是天主的使者,天主的代表,天主的代言人;他們的使命,同樣是向人民宣告天主的旨意,勸告人民悔改,謹遵盟約,並準備救主默西亞的來臨(按思高聖經十二小先知總論)。

第一個大先知“依撒意亞”(這名字的意思是〈因上主的聖名施救〉之意)於公元前740年蒙召,執行先知的任務,先後凡四十年,歷經約堂、阿哈次和希則克雅三代。同時在以色列國還有“歐瑟亞” (這名字的意思是〈拯救〉之意),在猶大國有“米該亞”(這名字的意思是〈誰會像上主〉之意),任先知的職務。當時亞述帝國佔據了整個小亞細亞,近迫巴力斯坦邊境,威脅以民南北二國進貢納稅。以色列王培卡黑,為脫離亞述的勢力,與大馬士革王聯盟,且唆使猶大王阿哈次參戰。但因阿哈次拒絕這一要求,二王遂進攻耶路撒冷(公元前736-735年)。在這危機中,阿哈次不聽依撒意亞的勸戒,反而求救於亞述王(依 第7章)。如此,不但導致了以色列國的淪亡(公元前722年),而且使猶大國繳納更重的貢稅。在希則克雅王執政時,猶大為擺脫亞述的重軛,與埃及和其他鄰邦聯合(依第30-32章),並與反抗亞述的新巴比倫締交(依第36-39章)。結果亞述大舉進攻,圍困耶路撒冷,幸賴天主特殊的保護,耶京及全猶大得免於難。此時,“依撒意亞”卻預言了本國將來的滅亡,及巴比倫的充軍(依第39; 列下20:12,19)。依撒意亞在聖殿蒙召時所見的神視(依第6章),為他的一生留下了最深刻的印像。當時他忽然領悟了上主超絕的威嚴及至聖性,同時意識到自己和百姓的罪孽。自那一刻起,先知確悉自己是「萬軍的上主」,「以色列的大能者」,「以色列的聖者」的使者及代言人。於是便開始勸勉百姓改惡遷善,並以忠誠倚恃的心,歸向唯一的救主,天主。先知自被召之日起,即知道自己的宣講,不會得到什麼效果:至聖的上主必要消滅猶大國民(依3:8; 5:13; 6:11);但【滿懷信仰】的先知,【仍舊依賴】天主給與祖先的許諾,確信天主不會完全剷除自己的百姓,必留下一些「殘餘」,在審判中經過【淨煉】而成為聖善忠信的遺民,由他們中將要出生未來的救主默西亞(依2:1-5; 4:2-6; 7:10-17; 9:1-6; 11:1-9)。這位默西亞將要完成救贖的大業(依42:1-7; 49:1-9; 52:13; 53:12)(本段大部摘自思高聖經依撒意亞書引言)。

我們下週開始研習“依撒意亞”先知預示天主以【祂自己為永久盟約】(依4256;路221920),實現達味盟約中的應許,也揭示天主持續忠信耐心的召喚眷顧祂意願揀選的子民(依424553),但從此宣告這新而永久的盟約僅開放給世上【認清】自己是【卑微貧賤】(poor ) 及【謙順溫良】(meek) 者,並因此〈在被天主召喚後〉願意拋離自己往昔陷入的罪惡思念與行徑,【確實的需要天主、渴慕認識天主、歸附跟隨天主】者(依11454237;依5517;岳35;羅1013;瑪53127131413152211425113);至於執拗不悔的暴戾邪惡者,則以祂口中的棍杖打擊,以祂唇邊的氣息誅殺(依114;得後248;默191516)。為此,依撒意亞先知書可被視為預示新約來臨序文的福音。

讓我們彼此勸勉,鼓舞在主內加油以添智建立德行,在愛與平安中生活的謹記:「聖徒的恆心,就是在遵守天主的誡命,堅持對耶穌的信德(默1412)」。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祢永遠如此深愛著我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Ivw4KH0yY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6/1/2021) 在家查經研習天主揀選依撒意亞為先知啟示以民【達味盟約】中預許的後裔來臨(the New Covenant in Isaiah)。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主的應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dY4a_OfjY

及唸誦聖詠第16  (上主是我的產業)

“依撒意亞”約於公元前 765 年出生在耶路撒冷,於公元前740年蒙召。上主派遣“依撒意亞”為【先知】(後人稱為「宮廷先知」-由於他出身貴族,服務君王,如同達味時期的納堂先知)。上主要他去對以民說:「你們聽是聽,但不明白;看是看,卻不理解」。並指示他要使這民族的心遲鈍,使他們的耳朵沉重,使他們的眼睛迷矇,免得他們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覺悟而悔改,獲得痊愈,…直到城邑變成廢墟,沒有居民,房屋無人居住,田地變為荒蕪(依6911)。

主耶穌在新約福音中宣講天國的比諭時也曾引用了這一段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經文;因為,天國的奧妙是給像小孩子(也可意指初領洗【渴慕追求】信仰者)一樣願謙卑領受者。小孩子既使經歷異端世俗的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但由於領受天主的話早已在心裏生根,獲得了救恩的智慧,能堅持彌久的站穩(瑪112527131117;路1817;弟後315)。天主不喜驕矜執拗者(反思例一:我們是否常執拗自義,好評判或參與插足其中說三道四以致受誘惑,而三心二意的無法聆聽主言或把主言持守於心;瑪13:1-23章;箴61619;詠11),但仍是遵重他們被賦予的自由意志,以【比諭】、【各種勸諭】、及【天主義德展現的化工】(瑪112633)期望他們之中最終都可(既使實際上祇有部份)感動而意願轉化回歸的。主耶穌也趁此教導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要提出舊的盟約及新的盟約中的寶藏(即攸關生命的智慧)宣講天國的福音,使得最終善者(意指決意追隨基督的)與惡者(意指仍一直驕矜自義的)分別出來(瑪1352;也請參閱瑪竇福音第13章註釋8關於撒網的比諭)。

依撒意亞”(因上主的聖名施救或上主的施救之意;the Salvation of the Lord)的夫人與他在一起之前也是先知。天主指示他們生的兩個兒子起名為瑪赫爾沙拉耳哈市巴次(迅速腐敗,快速掠奪之意;Spoil quickly, plunder speedily)及舍阿爾雅叔布(殘餘者將回歸之意;A remnant shall return)(依834)。為此,“依撒意亞”和上主賞給他的孩子,在以色列中成了標識和預兆(依818)。

我們也趁此復習一下現今先知性的角色,即是【耶穌基督臨在】(瑪111113)的使命。我們通過祈禱,讀經和聆聽天主的話語與基督相遇,讓主耶穌基督做自己生命的主,把主耶穌基督和他的福音帶到自己所處的境遇中。因為我等身為平信徒先知,乃是代表主耶穌基督對人的愛和呼喚,帶著他同情的眼睛,安慰的雙手,陪伴的愛心,但也時而嚴厲提醒,盡力以信德奉獻出自己被賦予的能力,傳達天主的旨意,願天主的國來臨,聖化世界。先知性的角色反映一個真基督徒行為光榮天主的聖善,這也反映在我們的外表純樸的衣著和散發出的氣質,態度和神采(弟前2910;若131415;裴217),讓他人體驗到主耶穌和他的愛及看到未來的希望。為此,我們要追求愛,但也要渴慕做先知之恩,同心合力,致力促成末世的教會內弟兄姊妹和睦相處,建樹彼此,及教會外與邪惡爭戰得勝勸導萬民歸主的使命(格前14134;默1134)。

依撒意亞先知一開始就傳達天主對揀選以民的感受:「我把孩子撫養長大,他們竟背叛了我!牛認識自己的主人,驢也認識自己主人的槽,以色列卻毫不知情,我的百姓卻一點不懂」。依撒意亞隨之宣講上主對猶大國嚴厲的審判及警示預言:「禍哉,犯罪的民族,惡貫滿盈的百姓,作惡的後裔,敗壞的子孫!他們離棄了上主,蔑視了以色列的聖者,轉身背棄了他… 不要再奉獻無謂的祭品!馨香已是我所憎惡;月朔、安息日、集會、齋戒和盛大的宴會,我已都不能容受。我的心痛恨你們的月朔和你們的慶節,它們為我是種累贅,使我忍無可忍。你們伸出手時,我必掩目不看;你們行大祈禱時,我決不俯聽,因為你們的手染滿了血!你們應該洗滌,應該自潔,從我眼前革除你們的惡行,停止作孽,學習行善,尋求正義,責斥壓迫人的人,為孤兒伸冤,為寡婦辯護…假使你們拒絕反抗,你們將為刀劍所吞滅」(依14131720)。

依撒意亞繼續告知被揀選的以民為何將被拋棄:「因為他們充滿了術士和占卜者…且與異民握手言歡(即聽信算卦和占卜的人之意;依26;申1814)」,「遍地都是偶像,人人崇拜自己手做的東西,崇拜自己手指的造像。如此,人自甘卑下自甘墮落,對他們決無救援(依289)。為此,「萬軍的上主必有一日,要攻擊所有驕矜自誇和自高自大的人,並加以抑制(依212)」。「你們不要依恃人,因為他只有一口氣在鼻孔裡,他可算得什麼(依222)」?有人或對你們說:「你們詢問那些喃喃細語的巫覡和術士罷!百姓豈不能詢問自己的神,為活人而詢問幽魂嗎」?「應到訓誨和證件中去尋!」誰若不照這話答覆,為他便沒有曙光(依81920)。

「但民眾仍沒有歸依打擊他們的天主,仍不尋求萬軍的上主。因此,上主要在一天之內,砍斷以色列的首尾、棕枝和蘆葦。【長者和尊者是首,傳授謊言的先知是尾】。因為領導這民族的人走入了歧途,受引導的人陷入了混亂。因此,吾主將毫不憐憫他的少年,毫不撫恤他的孤兒和寡婦,因為他們都是乖戾邪惡的,並且都是口出惡言的;然而他的震怒並未因此而熄滅,他的手仍然伸著(依91216)」。「默納協吞噬厄弗辣因,厄弗辣因吞滅默納協,二者又合力併吞猶大;然而他的震怒並未因此而熄滅,他的手仍然伸著(依920)」。

在此反思一下,我們被祝福傳宗接代,或福傳給慕道者,是如何地完成使命?長者和尊者即是率先領受傳承的信仰居於領導之位,但其所作所為若與傳承的信仰不符(撒羅滿即是一例),即是開啟邪惡風向潮流的始作俑者。先知應是傳講天主告知的訊息,但若因自身不潔按己之意,以致未能分辨祈禱中所領受的應是建樹的訓示,卻順應聽者之慾討好聽者【粉飾太平】的說出謊言,也因此【收尾】塑造了順服的被領導者,使其變成與自己一類,度著虛偽的混合宗教生活,就如這時的猶大國子民在聖殿內所行敬禮對真天主的崇拜只是形式,且以聖殿當作自己的「護身符」,道德生活日趨腐敗墮落。這在天主的眼中,人們都是乖戾邪惡的,並且出自口中的都是惡言。主耶穌即是特別要我們重視善表收留 (receive;接待) 及〈帶領〉小孩-未來的教會領導人,也是社會及國家的棟樑(瑪185725:40)。

但依撒意亞也同時讓猶大國的以民看到未來的希望-即上主的應許:到末日,上主的聖殿山必要矗立在群山之上,超乎一切山岳,萬民都要向它湧來。將有許多民族前去,說:「來!我們攀登上主的聖山,往雅各伯天主的殿裡去!他必指示我們他的道路,教給我們循行他的途徑。因為法律將出自熙雍,上主的話將出自耶路撒冷。」他將統治萬邦,治理眾民;致使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依224)。為此,依撒意亞勸勉鼓舞著以民:「雅各伯家!來讓我們在上主的光明中行走罷!(依25)」。而且先知還預言:「人將忍受著痛苦和飢餓,經過此地;當他由於飢餓而暴發忿怒時,必詛咒自己的君王和自己的神明;他無論仰望上天,或注視大地,他只見苦惱和幽暗,昏黯和恐怖!但黑暗畢竟要被驅除,因為【遭受災難的,必將免於黑暗】。往昔上主曾使則步隆和納斐塔里地域受了侮辱,但日後卻使沿海之路,約但東岸,外方人的加里肋亞獲得了光榮(依82123)」。

我們得反思一下依撒意亞所述的【詛咒自己的君王和自己的神明】,乃是針對天主降災仍未轉化自己的信仰而仰賴上主的生活者;祇有悔改回歸天主的必將在大難之後得著天主賜予的福氣。由於居住在加里肋亞地域中“則步隆支派”等當初也一開始就沒有把客納罕人從領域裡盡數趕出,混淆了【疆界】(可寓意:善與邪的區分),以致後來無論仰望上天,或注視大地,只見苦惱和幽暗,昏黯和恐怖!所寓居之地慘遭仇敵侮辱,遭受災難(民1:30;依8:2223)。正如“依撒意亞”先知描述,這些無謂的苦痛源自領域的不潔淨,異端的誘惑,但正確抗拒之法是「宣講天主的忠義」(詠923),「應到訓誨和證件中去尋曙光」!(依819)。

往昔居住在北方以色列國的“則步隆”和“納斐塔里”支派雖然遭受到外敵(亞述國)的侵略侮辱,家破國亡,但在此地域將是首先見著上主於達味盟約的應許,即一位達味的【好】後裔成為上主揀選子民的永遠的君王:「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一道皓光,光輝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們身上…因為有一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他肩上擔負著王權,他的名字要稱為神奇的謀士強有力的天主、永遠之父和平之王。他的王權是偉大的,達味的御座和他王國的平安是無限的,他將以正義與公平對王國加以鞏固與保持,從今時直到永遠:萬軍上主的熱誠必要完成這事(依9156)」。依撒意亞描述這位被期待的達味後裔:「由葉瑟(即君王“達味”的父親,盧德的孫子)樹幹將生出一個嫩枝,由它的根上將發出一個幼芽。上主的神,智慧和聰敏的神,超見和剛毅的神,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他將以敬畏上主為快慰,】他必不照他眼見的施行審訊,也不按他耳聞的執行判斷。他將以正義審訊微賤者(the poor),以公理判斷世上的謙卑者(the meek),以他口中的棍杖打擊暴戾者,以他唇邊的氣息誅殺邪惡者。正義將是他腰間的束帶,忠誠將是他脅下的佩帶(依1115)」。這兩段的描述讓以民記起了達味為君王的受傅及撒羅滿獲得上主賜予治理萬民的智慧,不僅如此,這位後裔還要比他們更為偉大(也請參閱:瑪1242)。

為此,神奇仁慈的天主仍順勢伸出援手,促成後來愈來愈多外方人(當地希臘人、羅馬人和亞洲人的居民比例很高)進駐的加里肋亞地區獲得了光榮。新約瑪竇福音描述“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禁食三退魔誘後,就開始前往加里肋亞,在“則步隆”和“納斐塔里”境內傳道。這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話:『“則步隆”地與“納斐塔里”地,通海大路,約但河東,外方人的加里肋亞,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為他們出現了光明。』從那時起,耶穌開始宣講說:「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依8:21-23; 9:1-6; 812;瑪4:12-17) 。

依撒意亞先知書還記載上主對這位未來受傅的君王說:「我,上主,因仁義召叫了你,我必提攜你,保護你,【立你作人民的盟約】,萬民的光明,為開啟盲人的眼目,從獄中領出被囚的人,從牢裡領出住在黑暗的人。我是上主,這是我的名字;我決不將我的光榮讓與另一位,決不將我應受的讚美歸於偶像。先前的事,看,已經成就;我再宣告新近的事,在事未發生之前,我先告訴你們(依4269)」。

先知預示了天主以【祂自己為永久盟約】,祂身為普世的君王(包括以色列),卻服事衆人,看:「啊!凡口渴的,請到水泉來!那沒有錢的,也請來罷!請來買不花錢,不索值的酒和奶吃!你們為什麼為那些不能充食的東西花錢,為那些不足果腹的東西浪費薪金呢?你們若細心聽我,你們就能吃豐美的食物,你們的心靈必因脂膏而喜悅。你們如側耳,走近我前來聽,你們必將獲得生命;我要與你們訂立一項永久的盟約,即誓許於達味的慈惠。看,我立了你為萬民的證人,為列國的領袖與主宰,看哪!你要召見你不認識的民族,不曾認識你的民族也要奔向你;這都是為了上主你的天主,為了那光榮了你的以色列的聖者的緣故(依5515)」。為此,天主要賜予世人生命的永久盟約,其實就是實踐達味盟約的應許,但僅開放給世上【認清】自己是【卑微貧賤】(poor ) 及【謙順溫良】(meek) 者,並因此〈在被天主召喚後〉願意拋離自己往昔陷入的罪惡思念與行徑,【確實的需要天主、渴慕認識天主、歸附跟隨天主】者(依11454237;依5517;岳35;羅1013;瑪53127131413152211425113)。

我們下週開始研習天主揀選派遣的“耶肋米亞”先知傳達以民關於時日將到而訂立的「新約」。這也是聖經舊約中【唯一提及】過的-「新約」(3131)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唯有耶穌 /祢是配得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j8abyGAmj0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6/8/2021) 在家查經研習天主揀選“耶肋米亞”為先知宣告以民上主將以【新約】成就【達味盟約】的慈慧誓言(the New Covenant in Jeremiah)。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救援之恩完全屬於上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jT7LaZQdk

及唸誦聖詠第116  (還願的感恩歌)

我們唸誦這篇聖詠時定會心中有感,讚美天主,亞肋路亞!同意聖言所述。原來我等一開始【醒悟】領受了天主賜予的救援之恩,從此意無反顧,傾心的喜歡不斷地【祈禱】及讀經,在教會內共融及日常生活中體會、認識、並親近天主,事事光榮讚頌天主,以還願報謝上主(詠5014231161214)。因為,天主是我們的慈父,祂所有的的應許,就如同盟約的誓言,忠誠不變;祂向意願【誠樸孝愛】祂的我們【側祂的聖耳】,【俯聽我等的禱聲】。我們為此明瞭天主雖位居至尊,也願意放下祂至尊身段的真正偉大;主耶穌基督就是這樣的奉獻犧生,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若151215),而且復活後仍與我們天天同在(瑪2820),對於我等的處境,不論大事兒或小事兒,都可體會並合宜適時的通過天主聖神援助。我們靠着祈禱、聆聽福音、及祂回應的言語成長,以致得救,也自自然然的讚歎『主是何等的甘飴』,並懷著感恩的心還願,以天主子女的身份,按照基督的肖像,也像一塊活石(伯前25;詠2316),生活於世,也讓還不認識天主者,因為【喜歡】我們的意願聆聽協助他們而感受到忠信慈愛天主的召喚及賜予的恩寵,渴慕的回歸天主(格後117)。

話說“耶肋米亞”,他約於公元前 645 年出生在耶路撒冷以北約四公里的阿納托特,屬司祭的一座小城,於公元前626年蒙召為【先知】,以後凡四十年之久,在以民舊約歷史期上最悽慘痛苦的時期,善盡了他難盡的先知任務。因為猶大國自公元前第九世紀以來,已隸屬亞述帝國。亞述帝國被巴比倫與瑪待兩國聯盟進攻滅亡(公元前612年)後,巴比倫也在不久後擊敗埃及(公元前605年),因此猶大和附近各小國,也都向巴比倫王稱臣納貢。由於猶大國政治上的分裂,親埃及的猶大王“約雅金”叛變,巴比倫王拿步高遂親率大軍,包圍耶路撒冷,逼迫猶大新王耶苛尼雅投降,拿步高王遂把耶苛尼雅和所有的公卿和技工人員擄往巴比倫(公元前597年)。以後拿步高王立漆德克雅為猶大王,這是達味王朝猶大國最後的君王。他因受國內親埃及派的唆使,與鄰邦聯結,反抗巴比倫王,因而巴比倫王又率領大軍來攻陷了耶京,將聖京聖殿付之一炬,將國中所有王親國戚,以及顯宦達官悉數擄往巴比倫,只留下鄉間窮苦的農民,南國猶大遂亡,時在公元前587年。“耶肋米亞”先知,得到巴比倫人的許可,能同窮苦的人留在鄉下,但不久以後,巴比倫王委派統治猶大的總督革達里雅被殺,那些殘存的猶太人因怕巴比倫人來報仇,便逃往埃及,也強迫先知逃亡。先知到了那裏,仍不斷責斥不信賴上主,不聽信先知種種勸戒的猶太人。但在埃及不久,這位愛主愛民的大先知,就死在埃及。先知一生犧牲了他一己的幸福,終身不娶,只為拯救人民,衛護宗教,直至最後以身殉道(公元前585年)。(以上大部摘自思高聖經“耶肋米亞”先知書引言)。

耶肋米亞先知書一開始即是記載先知警告以民和猶大國的遠離上主朝拜偶像而遭致的後果。

「雅各伯家和以色列家的一切家族!你們聽上主的話,上主這樣說:你們的祖先在我身上發見了甚麼不義,竟遠離我而去追隨「虛無」,自成為虛無呢?他們也不問一問:那曾引我們由埃及地上來,那經過曠野、荒原和崎嶇之地,乾旱和黑暗之地,沒人遊歷,無人居住之地,引領我們的上主現在那裏呢?我引你們進入了肥沃的土地,吃食其中的出產和美物;但你們一進來,就玷污了我的土地,使我的產業成了可憎之物。司祭們也不問一問:「上主在那裏?」那些管理法律的,不認識我了;那些為人牧的,叛離了我;先知們也奉巴耳講預言,追隨無能的神祇。為此,我要控訢你們──上主的斷語,也要控訢你們的子孫。好罷!你們往基廷島嶼去觀察一下,派人到刻達爾去詳細調查,看看有沒有與此相類似的事:難道有一個民族更換了自己的神祇?──雖然他們並非真神;但是我的人民竟以自己的光榮,換取了一個「無能的東西」。諸天!你們對此應驚駭戰慄,大為驚異──上主的斷語,因為我的人民犯了雙重的罪惡 (evils):他們離棄了我這活水的泉源 ,卻給自己掘了蓄水池,不能蓄水的漏水池(耶2113)」。

 

上主指責自己的人民犯了雙重的罪惡的意思,即是指以民未仰賴上主,卻求助於偶像與異民(意指埃及和亞述等國家)。我們不妨在此再分享一下如何分辨並認清偶像。所有一切大自然的天地萬物,都是天主手造的,一切都屬於祂;為此,上主願「垂顧的是誰呢﹖是貧苦者、懺悔者和敬畏祂言語的人」(依662)。我們反思信主後,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應是依賴天主活出更自由的信仰生活,若心中仍存有【依靠】任何其他天地的人事,就等同拜偶像,無法領受天主賜予的幸福(裴38111819;依6626;申322125;列上161213)。這意思是:我們心身靈邁向康健成全的信仰,祇應永遠欽崇仰賴天主,彼此相愛,表達遵重,心神熱切,彼此協助背負重擔,衷心事主 (迦62;羅1210-13)。為此,主耶穌特別強調我們要一心一意屬於上主,祇朝拜上主,唯獨事奉祂,應先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 (英譯:His) 義德,天主自會加給我們所需要的(瑪41062434)。以此類推,當我們每日看到和聽到的各種星相、占卜、算卦、行妖術或魔術 (Sorcerer) 或念咒、問鬼、算命和求問死者,甚或掌權及財富名利貪欲的投機(申18913;弗55),不可【不理會】(免得不覺中了火劍還不知為何;弗616)或覺得好玩(伯前589),要操練在內心向天主祈禱和立即【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宣告【棄絕】,並在行為上【遠離】,確實做出跟隨基督的信仰見證,立下光榮天主的善表,也得以因此藉着基督感謝天主聖父,欣然承受天國的產業(格前6910;哥35317;迦47)。

 

上主對耶肋米亞說:「失節的 (backsliding) 以色列比失信 (treacherous)的猶大,更顯得正義…我曾想過:多麼願意待你像一個兒子,賜給你賞心悅目的土地,列國中最美好的領土,我以為你會以【我父】稱呼我,不會轉身遠離我;但是,你們,以色列家對待我,正如對自己良友不忠的婦女──上主的斷語…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實在對我不忠,達到極點──上主的斷語。他們否認上主說:【他不存在!災禍絕不會臨到我們身上,我們也絕不會見到戰爭和饑荒;先知們不過是一陣風,他們並沒有上主的話;他們這樣只有自作自受。】…因為他們說了這話,看,我必使我的話在你的口中成為火,使這人民成為木柴,將他們吞滅。以色列家!看,我從遠方給你們引來一個民族──上主的斷語──一個所向無敵的民族,一個古老的民族,一個你們不懂她的語言,也聽不出她說甚麼的民族。他們的箭筒有如張開口的墳墓;他們都是善戰的勇士。這民族必吃掉你的收穫和食糧,必吃掉你的兒子和女兒,必吃掉你的羊群和牛群,必吃掉你的葡萄和無花果,必以武力蹂躪你依恃的堅城。即在那些時日裏──上主的斷語──我也不對你們加以徹底的毀滅。假使有人問:【為甚麼上主我們的天主對我們做了這一切的事?】你當對他們說:【你們怎樣離棄了我,在你們國內事奉了外邦的神祇,你們也該怎樣在不屬於你們的境內事奉外邦人】(耶3112051119)」。

也因為以民屢次的失節得罪上主,以致身處逆境及旱災(也寓意未得著上主救恩祝福的言語),但耶肋米亞仍常向上主祈求因祂的名字而施救,直至天主禁止他(耶14:11)。上主論這人民這樣說:「他們這樣愛好遊蕩,沒有約束自己的腳 (love to wander that they cannot restrain their feet; 意指心中對上主不專一以致呈現在生活上的失節失信),為此上主不喜悅他們;現在憶起了他們的過犯,就懲罰他們的罪惡。(耶1410)」;為此,上主對耶肋米亞說:「你不要為這人民求情!即使他們齋戒,我也不會俯聽他們的呼籲;即使他們奉獻全燔祭和素祭,我也不會悅納,反而要用戰爭饑饉瘟疫將他們消滅…先知們以我的名預言謊話,我並沒有派遣他們,也沒有對他們說過話。他們給你們所預言的,是謊謬的幻象,空妄的卜筮,存心騙人的欺詐…他們反說:在這地方不會有戰爭和饑饉,他們就必死於戰爭和饑饉。至於聽他們向自己講說預言的人民,必因饑饉和戰爭,陳屍在耶路撒冷街頭,沒有人掩埋他們和他們的妻室子女;我必將他們的邪惡都傾注在他們身上(耶141116)」。為此,上主再也不護佑他們免遭敵人傷害,讓以民祇能靠自己之力抗拒來侵犯的巴比倫人。

然而“耶肋米亞”最終帶來了猶大子民的希望,上主要他致函慰問充軍 (exile; 被擄放逐之意)至巴比倫的同胞。「上主只這樣說:巴比倫的七十年期限一滿,我必看顧你們,給你們履行我的諾言,領你們回到這地方。誠然,我知道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上主的斷語──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令你們有前途,有希望。那時,你們呼求我,前來懇求我,我必俯聽;尋找我,必找到我,因為是你們全心尋求我(耶291013)」。「【看,時日將到──上主的斷語──我必轉變我人民以色列和猶大的命運──上主說──使他們回去佔領我賜給他們祖先的土地。】…到那一天──萬軍上主的斷語──我要折斷他們頸上所負的軛,粉碎他們的鎖鏈,他們不再作外方人的奴隸,只服事上主,他們的天主,和我給他們興起的君王達味。為此,我的僕人雅各伯,你不用害怕──上主的斷語──以色列,你不要驚慌;因為,看,我必從遠方救出你來,從充軍之地救你的後裔;使雅各伯歸來,居享安寧,無所恐懼,因為有我與你同在──上主的斷語──作你的救援。誠然,對我使你流徙所到的各民族,我要執行毀滅;但對你,我卻不執行毀滅,只依正義懲罰你,不讓你全然免罰…看上主的憤怒,如暴風怒號,如橫掃的暴風,在惡人的頭上旋轉。上主的烈怒必不止息,直到他執行完成了他心裏的計劃;在末日你們必會明瞭(耶3038112324)」。

為此,上主要耶肋米亞傳講與【新以民】訂立【新約】:「看,時日將到──上主的斷語──我必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訂立新約(new covenant),不像我昔日──握住他們的手,引他們出離埃及時──與他們的祖先訂立的盟約;雖然我是他們的夫君,他們已自行破壞了我這盟約──上主的斷語──我願在那些時日後,與以色列家訂立的盟約──上主的斷語──就是:我要將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肺腑裏,寫在他們的心頭上;我要作他們的天主,他們要作我的人民。 那時,誰也不再教訓自己的近人或兄弟說:「你們該認識上主,」因為不論大小,人人都必認識我──上主的斷語──因為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耶313134)」。

這是舊約聖經唯一章節提及的【新約】兩字,這也讓我們記起主耶穌與宗徒們在一起共進最後晚餐後建立聖體聖事時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路2220)」。我們參與每一台彌撒聖事也會重覆的聽到這段主言。

我們把“耶肋米亞”傳講新約的預言仔細的體會一下。上主提及的【新約】不像【梅瑟盟約】。因為梅瑟盟約中的許多法律,尤其是在申命紀中記載在摩阿布曠野地頒佈的次要法律,容許他們有【不良的法度】,和【不能賴以生存的法律】(請參閱:申1226章;瑪198;則2025;迦319)。這是由於以民的執拗偏向【以自我為優先或中心】無法分辨及抵抗誘惑,雖然在西乃山停留一年,經歷了金牛事件的教訓,仍然不停地悖逆天主藉梅瑟中保人與以民在西乃山定立因遵行而可【賴以生存的法律】(肋185),以致又在曠野中流浪了近三十九年,領受了這些次要法律。然而,以民的後代仍未汲取天主的教訓,追隨他們祖先的行徑而玷污自己,仍同他們的邪神犯奸淫;使得上主啟動曾在曠野中親自向他們舉手起過的誓言,要將他們分散在異民中,將他們放逐在各國中(肋264046;則201024)。“耶肋米亞”即是清清楚楚地宣告梅瑟法律已被以民以自我為中心的執拗自行破壞自甘墮落,為此梅瑟盟約中刻在石版上的法律將由上主放在新約子民的肺腑裏,寫在他們的心頭上,而不是著重在外表形式的遵行(observe)。為此,進入新約的子民要從【內心上轉化朝向天主】,【方才是真實的認識上主】;藉這新約,天主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

我們既跟隨了基督,也得謹記珍惜天主應允新約中賜予寬恕我們過犯,不再記憶我們過往罪惡的恩寵,但只依正義懲罰我們,不讓我們全然免罰(耶30113134;依114)。讓我們藉著不斷的祈禱,常思念天上的事,審慎地在主內待人處世,辦好告解聖事;因為,天主雖是慈父也恩威並重地管教祂的子女邁向成全(希12511;依3021)。

耶肋米亞清清楚楚的傳達以民訊息,上主與達味定立的盟約終將重新恢復:「看時日將到──上主的斷語──我要實踐我對以色列家和猶大家預許賜福的諾言。在那些日子裏,在那時期內,我必由達味出生一正義的苗芽,在地上執行公道和正義;在那時日裏,猶大必獲救,耶路撒冷必居享安寧,人用以稱呼她的名字將是:【上主是我們的正義】(耶331416)」。「上主這樣說:假若你們能破壞我與白日黑夜訂立的盟約,使白日黑夜不再依循自己的時序,那我與我僕達味的盟約也就可以破壞,使他再沒有兒子繼位為王;我與我的僕役肋未司祭的盟約,也就可以破壞。我要這樣增添我僕達味的後裔和服事我的肋未人有如天上數不清的軍旅,海中量不盡的沙粒」(耶332022; 也請參閱耶313536)。上主也要我們注意這些被揀選的以民說些什麼話,「他們說:上主揀選了兩個家族,如今他又把他們拋棄了」!他們竟這樣輕視自己的被揀選,不再把他們看作一個民族。於是,「上主這樣說:假若我沒有與白日黑夜訂立盟約,沒有給上天下地設立軌道,我就可以拋棄雅各伯與我僕達味的後裔,不再由他的後裔選拔人,來統治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後裔,因為我必要憐憫他們,轉變他們的命運」(耶332426)。

白日黑夜既是上主定好大自然循環不變的運轉規律,那可不是人想蓄意可破壞的;為此,上主於達味盟約中的應許在以民祇看到黑暗的八百年時是看不見的,但在之後的白日來臨將以一嶄新的盟約出現,其實就是上主應允達味,【不能被毀壞被拋棄】的盟約。

我們下週開始研習天主揀選派遣的“厄則克耳”先知傳達以民關於時日將到而訂立的「永久和平的盟約」(即是耶肋米亞傳講的新約-達味盟約的恢復)-攸關天主,人,及其它受造物之間的真實和平的存在。新的聖殿也將由上主建立,放置於人與人間,取代了巴比倫(也寓意世俗)燒燬的舊的聖殿(人造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盟約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KQb6uz-Ss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6/15/2021) 在家查經研習天主揀選“厄則克耳”為先知宣告以民關於上主將定立的「永久和平的盟約」(即是耶肋米亞傳講的新約-達味盟約的恢復)-攸關天主,人,及其它受造物之間的真實和平的存在(the New Covenant in Ezekiel)。先知的預言也揭示了關於摧毀耶路撒冷和恢復以色列的土地,新的聖殿也將由上主建立,放置於人與人間,取代了巴比倫(也寓意世俗)燒燬的舊的聖殿(人造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和平在天上,光榮於高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R3A6mIQ4s

及唸誦聖詠第118  (慶節遊行曲)

聖經上記載以民歷史的曲折顛沛流離,令人唏噓;但若不是有主耶穌的降臨拯救,偕同投奔祂的普世大衆,使我們得以進入獲得天主助佑的恩寵的時代,我們生性的【軟弱】(詠1271)怎會經得起或敵得過世俗邪惡的潮流。聖詠第118篇是以民同司祭在慶節或帳棚節列隊進聖殿時彼此對唱的讚美歌。我們宣告這篇時也會覺察或重溫信仰的奧密(格後12110)。這奧密其實就是在於認識自己被創造的【軟弱】。由於【軟弱】,我們才會訴求創造天地萬物的上主,領會出上主所行所為的【神妙莫測】。因為,降臨於世的的主耶穌即是與我們一樣的【平凡軟弱】,卑微的被視為【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但他不斷的向天父祈禱,不藉己力和他人的簇擁,賴聖神的引導及力量,戰勝了世界,完成天父的旨意,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天主視我們為自己的兒女,我們也會同樣地像以民一樣的求祂救助,求祂賜福,【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以耶穌基督為主,感恩地讚頌天主。

話說“厄則克耳”先知,他的名子意思是【天主加強鞏固】(God Strengthens)。他屬司祭肋未家族,與“耶肋米亞” 同期但較年輕(約公元前 645585);“耶肋米亞”名字的意思則是【天主將會舉揚】(God will raise)。“厄則克耳”於公元前597年,與猶大王耶苛尼雅和所有的貴族並壯丁等,一同被擄往巴比倫(則33:21),充軍後第五年(公元前593年),他得了天主的啟示,神目中見了天主無限的光榮,同時被召作【充軍之地】的先知(則1-3章)。先知在於公元前593587的這幾年內奉天主的命所宣布的的預言及表演的象徵行為,都是預示耶京將要遭受的災禍、被圍困、滅亡的種種先兆(則2 ,4 ,5,12,24章)。猶大滅亡(587年)後,充軍的以民都陷入絕望的境地(則24:26; 33:10-21),先知遂開始宣講安慰性的預言(則33-48章),說聖城聖殿雖已毀滅,但天主決不拋棄自己的選民(則33章),必叫他們由枯骨中復活(則37章),使分裂的兩國復合,叫四散的以民回歸聖地,重建聖殿,平分聖地(以上大部摘自思高聖經厄則克耳先知書引言)。

“厄則克耳”也是像“耶肋米亞”般地道出天主審判了以民的罪惡。他言明上主要親自對付自己揀選的以民;在【以民中間,在異民眼前實行懲罰】 (will execute in your midst judgments in the sight of nations)。因為,以民輕視了上主的法令,沒有照上主的法律行事,自毀盟約,作惡甚於異民,違背上主的法律甚於環繞的列國(則568)。

上主要“厄則克耳”一開始就預言及以象徵行為演示耶京即將要遭受的災禍、被圍困、滅亡的種種先兆:「【人子,你拿一塊磚,放在你面前,把一座耶路撒冷城刻劃在上面。安排圍城的事;製造攻城的雲梯,堆起攻城的高台,擺列攻城的陣營,四周架起破城機。再拿一個鐵鏊,將它立在你和城的中間,當作鐵牆。然後朝着城板起面孔,使城好像被圍困,你好像在攻城:這樣給以色列家一個徵兆。】你要向左側臥下!我把以色列家的罪惡放在你身上。你臥多少日子,就多少日子承擔他們的罪惡。我把他們犯罪的年數算為三百九十日,你要在這些日子內承擔以色列家的罪惡。滿了那些日子,你要向右側臥下,為承擔猶大家的罪惡,共四十日;我給你規定一日算一年。你要朝着被圍困的耶路撒冷板起面孔,露出臂膊,向她預言。…你三分之一的人民要在你境內死於瘟疫,亡於饑荒;另三分之一,在你四周各地喪身刀下;其他三分之一,我要分散到各地。我且拔出劍來追趕他們。這樣,我的忿怒纔可以發洩,我的怒火在他們身上纔會平息,得到了報復;當我的憤怒在他們身上發洩時,他們要承認我,上主,在妒火中講了話」(則41751213)(也請參閱默示錄68861391518)。

我們上週提及以民屢次的失節,背信得罪上主,以致身處逆境及旱災(不僅是寓意未得著上主救恩祝福的言語,也是警示若再不悔改而遭致大難臨身的災禍;申281525),但耶肋米亞仍常向上主祈求因祂的名字而施救,直至天主禁止他為以民求情(耶14:11)。

我們可在此反思一下,是否覺察身為也是【先知】的我們,領會上主在決意實行懲罰子民之前,我們總是要為正在迷失犯罪的弟兄姊妹們代禱,向天主求情,也為他們認罪(向天主表達自己認知關切他們的屬靈的狀況並承認自己的卑微無法影響他們的轉化回歸天主)及作補贖(即是以善行承擔一點他們冒犯天主的罪惡;路187;弟前214;德35113516)。我們也認知上主「富於仁慈寬恕,極其慈悲,遲於發怒(詠1038)」,祂【不立即】實行懲罰,而且對待懺悔改過者極為寬容,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僅按正義審訊懲罰(即不是全然的免罰),而非對執迷不悟如異民的執行毀滅(耶30113134;依114;若156;瑪312)。為此,我們認識的天主憐憫眾生,因為祂是無所不能的,祂假裝〈暫時〉看不見人罪,是為讓罪人即時覺悟地悔改;的確,祂愛一切所有,不恨祂所造的;如果祂憎恨什麼,祂必不會造它。但是,如果祂不願意〈意指罪的持續積纍的擴增以致玷汙祂所造的全地,不在祂創造祝福的【原意】之內;創65871814;德40812;伯後25〉,甚麼東西能夠存在?如果祂不吩咐〈因著回應我等作兒女的懺悔祈求〉,甚麼東西能夠保全?(智112426

雖然“厄則克耳”先知嚴厲的宣示上主因以民的自毀盟約對以民的審判、懲罰,但也像“耶肋米亞”先知般地預言了審判、懲罰後天主復興以民興起達味後裔的救援,並描述新的聖殿和新的耶路撒冷聖城。

上主傳給“厄則克耳””這樣說:「禍哉以色列的牧者!你們只知牧養自己;牧人豈不應該牧養羊群?…看,我要親自去尋找我的羊,我要親自照顧我的羊。… 我要親自牧放我的羊,親自使他們臥下──吾主上主的斷語──失落的,我要尋找;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肥胖和強壯的,我要看守;我要按正義 (Justice or Judgment) 牧放他們。我的羊群啊!關於你們,吾主上主這樣說:看,我要在羊與羊,綿羊與山羊之間,施行審判 (Judge)。你們在茂盛的草場上吃飽後,就用蹄子把吃剩的踐踏;喝足了清水,就用蹄子把剩下的弄髒,你們還以為是件小事嗎?因為你們用臀部,和肩膀排擠,用角牴撞一切病弱的,直到把他們趕到外面;因此我要拯救我的羊,使之不再作獵物;我要在羊與羊之間施行審判 (Judge)。我要為他們興起一個牧人,那即是我的僕人達味,他要牧放他們,作他們的牧人。我,上主要作他們的天主,我的僕人達味在【他們中】作領袖 (prince):這是我上主說的(則3412111519212324)」。

上主這樣的提及達味,即是預示達味盟約的恢復以應驗天主在與他定立盟約中承諾實現。我們也可細細體會出,上主既說了祂親自照顧、放牧我們,祂所興起的牧人達味(記得這名字的意思是心愛的be loved;依421;瑪175;谷111;弗16;哥113)就是出自祂(三位一體)的獨生子(若315165191030142628311526;瑪3162819;路322),親自在【我們之中】作領袖,以祂的智慧和大能放牧照顧我等(智62223;依4110;瑪62534102931;裴467;若1624),使仁愛(Mercy) 和忠信 (Truth)彼此相迎,正義(Righteousness) 與和平 (Peace)彼此相親(詠8511)。「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着他而獲救;那信從他的,不受審判;那不信的,已受了審判,因為他沒有信從天主獨生子的名字。審判就在於此: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的確,凡作惡的,都憎惡光明,也不來就光明,怕自己的行為彰顯出來;然而履行真理的,卻來就光明,為顯示出他的行為是在天主內完成的(若31721)」。為此,主耶穌說:「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若1427)」。「我給你們講了這一切,是要你們在我內得到平安。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雅123)」。

於是上主繼續的傳給厄則克耳:「我要同他們訂立平安盟約 (a covenant of peace),使猛獸由那地上滅絕,他們便可在曠野中安居,在森林裏安眠。我要祝福他們和我山丘的四周,按時降雨,那是滿帶幸福的雨;因此田間的樹木要結果,地要有出產;他們將安居在本鄉。當我打斷他們所負的軛,由奴役他們者的手中救出他們時,他們必承認我是上主(則342527)…我要把你們從異民中領出,從各地聚集你們,領你們回到你們的地域。那時,我要在你們身上灑清水,潔淨你們,淨化你們脫離各種不潔和各種偶像。我還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我要將我的神賜於你們五內,使你們遵行我的規律,恪守我的誡命,且一一實行(則362427)」。

可見,“厄則克耳”宣告描述的【平安盟約】即是“耶肋米亞”提及的【新約】。耶肋米亞宣告上主要把【新約】放在子民們的肺腑裏,寫在他們的心頭上。“厄則克耳”乃是進一步的揭示上主將賜予子民們一顆新心(意指如基督的聖心),以新的精神(意指基督的福音;格前1512)去掉執拗的心,換上一顆血肉之心(天主創造時祝福的【好】,且柔軟如小兒之心;創131;瑪1381834),讓天主聖神住於五內 (即以身體為宮殿;格前61920),使得子民們可以被引導致力遵行天主的誡命。依撒意亞也早先預言上主將以【祂自己為永久盟約】(依426)。祂親自訓示的話語,即是萬世萬代永遠的福音,成全了攸關生命及生活的法律,即是使律法滿全於【平安的愛】,即使天地過去了,祂的話,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過去,必待一切完成(瑪517182435;若107146;哥31417;弗43;羅138)。【平安盟約】應許子民們將因天主的親自拯救的恩寵,擺脫奴役的束縛;所有承認(因著感恩;也請參閱:依598;詠5023)並專心事奉創造且領導他們的上主,都會獲得應許護佑,享有生命的所需,達致真實的平安。我們也可由“厄則克耳”先知的預言,憶起原祖亞當及厄娃居於伊殿園時無憂無慮攸然自得生活的情景。

“厄則克耳”先知更進一步的預示人在未來日子要復活,上主對他說:「人子,這些骨頭就是以色列家族。他們常說:我們的骨頭乾枯了,絕望了,我們都完了!為此,你向他們講預言說:吾主上主這樣說:看,我要親自打開你們的墳墓;我的百姓,我要從你們的墳墓中把你們領出來,引你們進入以色列地域。我的百姓!當我打開你們的墳墓,把你們從墳墓內領出來的時候,你們便承認我是上主。我要把我的神注入你們內,使你們復活(come to life),叫你們安居在你們的地域內,那時,你們便要承認我,上主言出必行──吾主上主的斷語」(則371214)。

為此,我們在新約中領會【肉體的復活】(a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基督徒信仰的根基(格前第15章),即是天主賜予救恩的完成(若528296401125;瑪222930;宗2415;羅811;得前416;希92728;伯前13),也可在舊約中厄則克耳先知的預言中清楚的理解天主的【平安】祝福應許將圓滿實現於【肉體的復活】。這裏提及的【復活】雖意指永生的復活,但並不侷限於天主按祂的旨意及大能,也是為衆人見證到祂光榮的信仰,使某些人復活繼續在世上生活一段時光(若11144;宗20712)。

厄則克耳最後總結上主要他傳達的預示:「我的僕人達味要作他們的國王,他們全體只有一個牧人;他們要遵行我的法律,謹守我的誡命,且一一實行;他們要安居在我賜給我的僕人雅各伯,即他們的祖先所居住的地方;他們、他們的兒子,他們的子子孫孫直到永遠住在那裏;我的僕人達味永遠作他們的領袖。我要同他們訂立和平的盟約,同他們定立永遠的盟約;我要厚待他們,使他們昌盛,且在他們中立我的聖所,直到永遠我的住所也設在他們中間;我要作他們的天主,他們要作我的百姓。當我的聖所永遠在他們中間時,異民便承認我是祝聖以色列的天主(則372427)」。

我們也可對三位大先知傳達上主安慰正在遭難的以民的言語,總結領會上主對子民應許未來【新而永久的和平盟約】,是以【達味】的回歸(意指以君王的身份領導),作為全體子民【唯ㄧ】的牧者(也請參閱:若10116),重新恢復 (restore) 並轉換變革 (transform) 達味盟約。預言應許的新約也將被天主親自頒佈於新熙雍山(依592021;耶3131;路2220)。為此,天主的子女都會因著服從這位君王,遵行天主的法律,謹守祂的誡命,且一一實行。我們每次參與彌撒聖事,聽到【新而永久的盟約】(the new and everlasting [or eternal] covenant), 即是教會結合耶肋米亞及厄則克耳等先知們對新約來臨揭示的描述字語。厄則克耳等先知們揭示新約中的聖殿,將是親自由天主設立,【永遠】位於子民中間,取代那可被燒毀的人造的聖殿(也請參閱:路194142232829;谷1312;瑪2143)。祂居住的聖殿,就是遵守了新盟約的子民;因為遵守新盟約的子民們會聽從那唯一的君王,會在一起彼此相愛,時時相聚感恩參與彌撒獻祭,藉著天主的偕同及助佑,一起傳達分享天主救恩的好消息。

我們下週將稍稍簡介一下舊約中記載的最後一個大先知“達尼爾”,他的預言異於依撒意亞,耶肋米亞,及厄則克耳先知們的關注勸化百姓改惡遷善,而是藉着他神視內所得的啟示,傳達上主的安慰和鼓勵以民,恆心【等待】末世的救恩。的確,我們進入了現今所站立的天主賜予的恩寵中,並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喜樂;而喜樂是由於信德受過了考驗,所生出的堅忍;但這堅忍又必須有完美的實行,好使我們既成全而又完備,毫無缺欠(雅113;羅515;達1213)。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耶穌!耶穌!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j6rSc8Lb9Y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6/22/2021) 在家查經簡要研習一下新約定立前以民數百年時間的艱苦期及“達尼爾”先知留傳給他們的芳表及勉勵他們緊抓住天主在盟約中的應許。這艱苦的磨難期是由於領導以民的君王們背棄【達味盟約】的不忠不義,司祭的有虧職守,以民也隨之變節,落入反抗天主的罪的循還(智141221;撒上8622;拉249)而遭致的正義懲罰(達911)。然而子民們若藉着懺悔的心和謙虛的精神回歸天主,天主是絕對無限的仁慈憐憫悅納善待,並適時實踐祂的盟約慈慧誓言。

上主變更四時季節,廢黜君王,也興立君王,賜智者 (the wise) 以智慧,賜識者 (those who understand) 以聰敏(knowledge)(達221;箴26)。那聽從天主而獲得智慧的,必得安居,不怕災禍,安享太平(箴133)。

如何成為天主聖言中提及的智者(請自行復習,查閱聖經中下列章節:雅31341315;箴6689101613272327〈如果養了家畜〉;訓714;德11623720;若146)?如何可以成為識者(請自行復習查閱:箴4714291821921212;訓1116;德41821;依4028559;耶333;詠32810;;119130;歐46)。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悔改吧!主的子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mMWWFHTuM

及唸誦達尼爾先知書“阿匝黎雅”的祈禱 (32445)

舊約中記載的最後一個大先知是“達尼爾”(Daniel; 這名字與雅各伯的第五子“丹”, Dan,的意思相同,即“天主是我的審判官”-"God is my Judge")。“達尼爾”的預言異於依撒意亞,耶肋米亞,及厄則克耳大先知們的關注勸化百姓改惡遷善,而是藉着他神視內所得的啟示,傳達上主的安慰和鼓勵以民,恆心【等待】末世的救恩。他不僅像其他先知一樣預言了未來的事件,而且還決定了他們成就的時間。舊約中也沒有一個先知像達尼爾那樣清楚地談到基督。基督講論末日期的情景時也提及達尼爾及他的預言,指示基督徒該如何的因應(瑪241520)。

的確,我們進入了現今所站立的天主賜予的恩寵中,並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喜樂;而喜樂是【由於信德受過了考驗】(未藉主抵抗邪惡遭受挫敗就會苦喪),所生出的堅忍;但這堅忍又必須有完美的實行,好使我們既成全而又完備,毫無缺欠(雅113;羅515;達1213)。

 天主揀選的“達尼爾”先知是出自貴族出身的猶大後裔(達16)。猶大王“約雅金”(在位11年,公元前609-598年)執政時,“達尼爾”與一些出自猶大族的優秀的貴族青年,為第一批中被“拿步高”王(公元前605)擄往巴比倫去的俘擄,受王宮的高等教育。“拿步高”的目的無疑是利用這些青年,將來把巴比倫的文化推廣到猶大國,免得猶大與埃及親善。“達尼爾”和“阿匝黎雅”等三位猶大裔同伴在異邦之地,因為【忠守】梅瑟的法律,天主遂賜給他們超群的智力,精通各種文字和學問的才智與聰明,而且“達尼爾”還通曉各種【神視】和【夢兆】,因而使他們在王宮裏獲得寵遇和同情(達1:8-212364541624),直到波斯王“居魯士”佔領巴比倫(公元前536年),將近七十年之久。聖經上所記載的一切關於達尼爾”和他的同伴在巴比倫王宮內所過的生活,和因天主特殊的保護所遇到的奇事,都證明了天主的存在和祂超絕的能力。達尼爾所見的神視中的前兩個神視有象徵的意義,表示世界萬國的盛衰,都有天主的計劃。的確,上主變更四時季節,廢黜君王,也興立君王,賜智者以智慧,賜識者以聰敏(達221)。天主一完成了祂預定的目的,就要使天下萬民屬於祂永遠的國度(達7-8章);後兩個神視屬於默示錄體裁,預示“默西亞”(受傅者;anointed;意指耶穌基督)在世上建立天國以前,人民應經過很長的的艱苦時期。在最後這末期未來到以前,信徒還應經過長久的折磨及迫害,目的是叫他們淨化;但他們該知道,這磨煉的時期,不會超過天主早已決定的時日(達9:25-27; 12:7-13),並且還有天主委派的偉大護守天使“彌額爾”,在患難中要助佑天主的子民(達12:1; 10:13,21)。(以上大部摘自思高聖經達尼爾先知書引言及聖經辭典)。

當波斯王“居魯士”佔領了巴比倫(公元前538年),也佔領了中東廣大的領域。上主為應驗藉耶肋米亞的口所說的話(耶291013),感動了波斯王“居魯士”的心,叫他出一道號令,並向全國頒發一道上諭,讓被巴比倫俘擄的以民回家並建築聖殿(厄上114;編下36:22,23)。因此上諭,在此後的一百多年間,以民陸續的回鄉。達味的後裔“則魯巴貝耳”暨“厄斯德拉”及“乃赫米雅”兩位偉大的領導者,得以率領人民、司祭和肋未人,先後起程回國着手重修聖殿,此後,雖經當地附近河西居民等仇視下百般刁難一度停工,但在“哈蓋”和“匝加利亞” 兩位先知的鼓勵下,排除萬難,終於公元前516年完成(厄上1-6章)。這重修的聖殿雖無法與撒羅滿在同祉建造的相比,但以民又可有共同朝拜上主之處。“厄斯德拉”為司祭兼經師(厄上712),奉波斯“阿塔薛西斯王”的命令,率領人民首長回耶路撒冷,按他手中所持的天主的法律,派定官吏和判官。治理河西所有的人民,即所有認識天主法律的人民,凡不認識的應加教導。他在耶京進行了宗教革新運動,且為保持純正的信仰,解除了以色列人與異族所結的婚姻(厄上7-10章)。“乃赫米雅”則回耶路撒冷,作了猶大省長,他先修築了耶京的城牆,以後整頓了政風,然後同厄斯德拉一起提倡道德,實行宗教改革,恢復昔日梅瑟在西乃山與天主所立的盟約(本段大部摘自思高聖經厄斯德拉上下篇引言)。

以民充軍後回歸家園 ,取回了大部份屬於他們的地,也有了重建的聖殿可以一起朝拜上主;但是,他們沒有先知們預言中像達味的君王治理,也沒有新約定立的跡象可循,也沒有光輝顯赫的聖殿。波斯人這時仍然掌控以民的政權。隨後,公元前331年左右,希臘的亞歷山大席捲中東,滅波斯王國。亞歷山大逝世(公元前323年)後,帝國分裂,他的臣相各據一方,各自加冕稱王,他們和繼位的子孫,以後多年之久,所做的殘暴惡事遍佈全國。安提約古厄丕法乃(公元前175164,在敘利亞陰謀篡位稱王)兩次佔領耶路撒冷,迫害以民,並瀆安息日及洗劫聖殿,強迫以民不准給孩童行割損,廢除禮規,放棄他們信仰的宗教(加上12章;達1131)。這時出自肋未家族的瑪加伯五兄弟挺身而出,集合了忠於宗教,熱愛祖國的志士,團結起來,展開了捍衛宗教信仰的聖戰。血戰三十餘年,終於恢復及維護此後百年間以民的政治和信仰的自由,也擴展了他們統治以國的領土疆界,幾可相比於達味和撒羅滿王國的時期。但是由於瑪加伯非出自猶大達味族的後裔,先知們的預言仍未浮現。瑪加伯王朝隨後逐漸地沒落,失去了對以民疆域的控制。公元前63年,羅馬人征服佔領了耶路撒冷,把以國的領土切割成幾省。之後,以民因羅馬人的暴政起而抗拒。這時,有一個出自猶大東南【厄東】的貴族民長,叫“黑落德”(公元前37 -約公元前1年;即新約瑪竇福音第二章中記載的“大黑落德”王),因為其心性殘暴猜忌且非猶大正統後裔,不受歡迎,他於是去了羅馬城,盡其所能諂媚當時在羅馬執政的三大巨頭--安東尼、雷比達、屋大維--史稱「三頭政治」,果然不負所望,獲得「猶太王」榮銜,於是起程奔回東方,組織軍隊,進政安提哥諾,賴羅馬軍隊援助,是以所向無敵,將耶京佔領,將反對羅馬的猶太人盡行消滅。黑落德雖以殘暴統治以民,但居然也把其王權掌控擴張到達味時期的領域,甚至開始重建聖殿,其規模大小及富麗堂皇較撒羅滿建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黑落德”出自雅各伯的雙生哥哥“厄撒烏”(創2525)的後裔。除此之外,他建立的王朝也不符合先知們預言的所有描述。黑落德死前生了怪病,痛不欲生,還曾企圖自殺,並要一大堆當代知名人士陪葬,幸好他的家人未執行他的遺言。黑落德王朝終於公元66年。

“達尼爾”先知較“厄則克耳”年輕,說預言的時間也稍後些兒。“厄則克耳”逝世後約30年,“達尼爾”獲得了上主賜給他的一個神視,告知他所有先知的預言都要在近500年(70週的年期,一日算一年)應驗完成(達92427)。結果,這預言實現了。

在這神視中,加俾額爾總領天使在異象中前來,對達尼爾說:「關於你的人民,和你的聖城已注定了七十個星期,為終止過犯,為結束罪惡,為賠補不義,為帶來永遠的正義,為應驗神視和預言,為給至聖者傅油。你應該知道,也應該明白:自從頒發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直到受傅的君王,共是七個星期;再經六十二個星期,城邑的廣場和溝渠,要重新建起來,且是在困難之時;六十二個星期之後,一位受傅者雖然無罪,卻要被殺害,且那將要來臨的首領的民族要破壞這城和聖所,但他的結局是在洪流中;直到末期要有戰爭,及決定了的毀滅。在一個星期內,他要與許多人訂立盟約;在半個星期內,他要使祭祀和供物停止,在聖所內要設立那招致荒涼的可憎之物,直到決定了的毀滅傾注在破壞者的身上(達92427)」。

按聖師多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12251274)的總結一位著名神學家Theodoret of Cyrus393-458 AD)的詮釋,這些【周】或【星期】,實際上應被理解為猶太曆法(與現代通用的西曆法稍為不同)中安息日時間的衡量標準(a sabbatical measure of time),這意味著每周是一個7年的週期(與創世記2926-28相比)。七十周有490天,即相當於490年,始於波斯王阿塔薛西斯年間(約公元前465年;厄上47)直到主耶穌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而死,及之後的3年半。在此期間,上主允許了聖殿的重建,及以民仍依循梅瑟法律生活。【至聖者】意指主耶穌基督。7周加62周等於69周,共計483年,也正是洗者若翰出現在猶太曠野講道,說:「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瑪32)」。掌權的大司祭們在這段期間被非法的任命和受傅,當然也就否認並殺害預言中意指的耶穌基督。那不合法將要破壞耶京和聖殿的是指外來首領的民族。預言中最後的一周/七年,始於主耶穌在約旦河(雖然無罪,但為完成全義,讓我們跟隨他進入天國;瑪315;若35)接受若翰的洗禮直到宗徒們在耶穌復活升天後在耶路撒冷領受聖神繼續傳承主耶穌的教導。主傳道約3年半,並加強了他的門徒信心及信仰。但是,在主復活、升天和聖神降臨之後,宗徒們在耶路撒冷也進行了三年半的傳道,創造了奇迹,指導了成千上萬人,他們傳授了主耶穌親自訂立新的盟約,使他們享受了洗禮的恩典。至於預言中提及荒涼的可憎之物,並不侷限於專指過去、現在、未來的末世期所發生之事 (比拉多即是應為此事負上首責,因為他是首先把法律禁止的凱撒雕像置於聖殿中)。新的盟約將在這預言中的最後一周中交給信徒,他將帶著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與他們同在,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1920)。在半周內,祭祀將由除免世罪的無辜羔羊(若129)的真正犧牲取代,羔羊犧牲後成為奉獻的供物,舊時的祭祀和供物將停止。往昔前往朝拜及令人敬畏的聖所內將設立那招致荒涼的可憎之物而變得荒涼。若是以民欲知何時聖殿可恢復昔日的光輝榮耀,按照達尼爾的預言,荒涼的消沉將繼續下去,不會發生變化,直至破壞聖殿者的毀滅。

因此,愱妒的仇敵破壞者古蛇撒旦驕傲地想要像上主一樣,說:“我要直沖霄漢,高置我的御座在天主的星宿以上;我要坐在盛會的山上,極北之處;我要升越雲表,與至高者相平衡!(依141314)”,然而古蛇撒旦「卻下到了陰府,深淵的極處(依1415)」。直到世界末日,屆時撒旦將在最後的懲罰中被摧毀(達927;默20710)。   

“加俾額爾總領天使”繼續對“達尼爾”說:「那時保佑你國家子民的偉大護守天使彌額爾必要起來;那將是一個災難的時期,是自開國以來,直到那時從未有過的;那時,你的人民,凡是名錄在那書上的,都必得救。許多長眠於塵土中的人,要醒起來:有的要入於永生,有的要永遠蒙羞受辱。賢明之士要發光有如穹蒼的光輝;那些引導多人歸於正義的人,要永遠發光如同星辰(達1213)」。

聖師多瑪斯·阿奎那認為在末世大災難時期的殉道者,要優於一切往昔的殉道者。因為過去的殉道者只與人奮戰:但在敵基督的世代,他們將與撒旦等邪魔作戰(弗612)。之前。迫害先知的君王們僅是使用暴力。但在敵基督的末世,因為將有假默西亞和假先知興起,行大奇蹟和異蹟,造成恐懼,欺騙的邪惡誘因,以致如果可能,連被選的人也會被矇騙(我等的確需在主內生活儆醒;瑪242324;伯前58)。加俾額爾總領天使最後在異像中總結:「至於你,達尼爾!你要隱藏這些話,密封這部書,直到末期;將有許多人要探討,因而智識必要增長(達124)」。生命之書中上主揭示的先見之明 (或超前知識;foreknowledge),是給渴慕真理和正義,願明瞭經書,願明瞭天主能力的人研習(谷1224),不能被矇騙的。

達尼爾欲知末日的詳情,天使 (“加俾額爾”總領天使) 遂說:「的確,這事必須經過一段時期,另兩段時期和半段時期:直到摧殘聖民的勢力終止時,這一切事纔要實現。…因為這些事隱藏密封,直到末期。將有許多人要使自己純潔清白,並受鍛鍊,而惡人卻要更加作惡;凡作惡的人不能明白,惟有賢明之士 ( the wise or those with insight) 纔能明白。(達127910)」。

在此反思一下,【作惡】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們復習一下瑪竇福音25章十童女的比喻,就清楚所有促成不賢明或不智慧的都為天主所憎惡不喜。我們可能祇想到殺人放火偷盜製造分裂才算作惡,但即使不作這些惡,因為【未以天主為中心生活】,就會常於耳邊受到邪靈的誘惑提供恐懼,欺騙,自憐,似是而非的理由藉口(譬如批評自己及自暴自棄等;格前434);若未藉主戰勝(宣告耶穌基督之名棄絕)這些在黑暗處的勢力,不願【自行安排時間】並把計劃放在祈禱裏交託給天主,輕忽【加油】(即按自己的能力,渴慕的參與慕道,查經分享,共融服事),在天主眼中即視為作惡,不認識(也未施予救恩;瑪2512;智9121719)。能【自行安排時間】作什麼善事的是一個好習慣,一個好習慣的建立就是一種天國的品格毅力(virtue)或智慧工作的效果(智87; 好習慣源諸信仰(伯後15);信仰又來自聆聽基督的福音及實踐祂的命令(若62829;羅1017)。

上週五前去大女兒家慶祝她的大女兒十歲生日,我恭賀了這位外孫女(Sophia; 智慧之意)到達了人生的第一個【十年】里程碑,問她有何【計劃】實現她想【完成】什麼的(箴215),譬如在學習彈鋼琴上突飛猛進(quantum leap or dramatic advance;因為堅持的操練即是源諸於信仰;讀經也是因為堅持有恆,天主一旦賞賜智慧及見解,就能開啟愚蒙,突然領會出許多經文中攸關生命及生活的奧密),趁她還在思考時,我就詢問她有沒有讀聖經的計劃,她居然說大部份聖經都已讀過,從創世紀,出谷紀,撒上,列王紀上,多俾亞傳,甚至連默示錄都看完一遍(當然理解多少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心中有一些印像)。於是,我就問她默示錄中記載有七位在上主的榮耀前,侍立往來的七位天使(默82)之一曾在多俾亞傳中出現,受上主的派遣護佑我們心身靈的健康及治癒,他的名字是什麼?她居然記得,答對了(多12615)。我又問了她關於達尼爾先知預言中提及總領護守天使之一負責保佑天主揀選的子民,免我們陷入魔鬼邪惡的陰謀,和奸詐的陷阱中,在默示錄記載他戰勝撒旦,他的名字是什麼?她也答對了(達121;默1279)。最後,問她還有一位向聖母預報基督誕生的總領天使之一是誰,又擔當何角色,她居然不加思索的給了正確答案(路126)。於是,我大女兒告知其他年紀小的(七歲半及五歲)都在這已經一年多的疫情期間在家中定常一起與父母讀經或聆聽主言(識字不多?!)。感謝、讚美天主,這些小不點兒,平時看起來都是蹦蹦跳跳,天真地愛鬧愛玩,真是跌破我的眼鏡。

我們下週開始研習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所有盟約。未來的事兒,祇有天主知道,祇有珍惜活在天主賜予的每一日恩寵,在主內平安、喜樂,就會覺得人生歲月的短促,一晃即過似的(箴169271;雅41317;弗516;申332425;格後62;訓31112;訓51719)。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不變的應許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Flw7PZB18&list=PLC8Yi-KHIy3UkVvpBBmCwSnNNJomI0ZPT&index=25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6/29/2021) 在家開始查經研習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所有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你的一句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0SEkN456U

及恭讀希伯來書1114 ,宣告基督是天主本體的真像,以自己大能的話支撐萬有。

我們上週研習舊約中記載的最後一位大先知“達尼爾”的一些關於以民將得到天主的救援復興預言及末世期的描述。在他預言後的數百年間,以民充軍回鄉重修聖殿,經領導者整頓了政風,提倡道德,實行宗教改革,恢復昔日梅瑟在西乃山與天主所立的盟約,並對凡不認識天主法律的加以教導,由於後來(公元前二世紀)希臘帝國兩次佔領了耶路撒冷,迫害以民,並瀆安息日及洗劫聖殿,強迫以民不准給孩童行割損,廢除禮規,放棄他們信仰的宗教(加上12章;達1131)。這時出自肋未家族的瑪加伯五兄弟挺身而出,集合了忠於宗教,熱愛祖國的志士,團結起來,展開了捍衛宗教信仰的聖戰,血戰三十餘年,終於恢復及維護此後百年間以民的政治和信仰的自由,也擴展了他們統治以國的領土疆界,幾可相比於達味和撒羅滿王國的時期。瑪加伯王朝隨後逐漸地沒落。公元前63年,羅馬人征服佔領了耶路撒冷,把以國的領土切割成幾省。之後,以民因羅馬人的暴政起而抗拒,“黑落德” 更是賴羅馬軍隊援助,將耶京佔領,將反對羅馬的猶太人盡行消滅。黑落德雖殘暴統治以民,但居然也把其王權掌控擴張到達味時期的領域,甚至開始重建聖殿,其規模大小及富麗堂皇較撒羅滿建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先知們的預言仍未浮現,因為以民這幾百年間的領導者非出自達味的後裔,這也是新約聖瑪竇福音中一開始就列出「亞巴郎之子,達味之子耶穌基督的族譜(瑪11)」。在此復習一下聖經中的用字:【子】(son)即是【後裔】或【承繼】者,也可在其它經文處寓意:思維言行渴慕的選擇隨從(若一3810;宗1310;瑪1338;若844;若670)。但是聖瑪竇福音開章明義的強調主耶穌的將臨於世,應被視為上主為應驗盟約誓言的「亞巴郎之子,達味之子」,為成就亞伯辣罕及達味盟約的承諾。

我們先研習主耶穌降世身為【人子】和「亞當盟約」的關連。亞當是人類的起源。亞當被賜予的角色是:天主的兒子(路338),君王,司祭,先知,新郎。

主耶穌-是天主至始至終唯一的兒子,早在起初之前即與天父、聖神彼此相愛的生活。為了愛,天主創造天地萬物,祂是天主的第二位,說什麼,全是因為遵守天父的命令(若519828;創13322),事就藉著聖神的大能完成(創12)。為此,天主的救贖工程,即是按天父的旨意。主耶穌藉著聖神的大能(這就是經文中天使所謂的貞女,將懷孕生子;瑪123;天父也於約旦河主受洗時及在大博爾山主顯聖容時再度宣告;瑪31617175),誕生於達味王族(聖若瑟及聖母瑪利亞)。從天主賜予以民的梅瑟法律上,聖若瑟(被視為義人;瑪119)成為天主救贖計劃中被派遣養育降臨在人世間主耶穌的義父(瑪111617)。

主耶穌就是君王,達味之子,瑪竇福音及路加福音所述的族譜(瑪1117;路32338)。天使加俾額爾奉天主差遣,預報聖母瑪利亞基督誕生,說:「他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達味的御座賜給他 (the Lord God will give him the throne of David his father)。他要為統治雅各伯家,直到永遠;他的王權沒有終結(路13233)。主耶穌在世傳天國福音行奇蹟時,有兩個瞎子跟着他喊說:「達味之子!可憐我們罷!(瑪927)」,他騎驢進耶路撒冷城也是有意仿效撒羅滿登基為王的過程即應驗先知所說的(瑪2127;列上13240;創4911;依6211;匝99),甚至當地羅馬官長比拉多也讓所有人能看到主耶穌被釘的十子架上端寫了個牌子,寫的是:「納匝肋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若191922)。

當法利賽人挑戰主耶穌在安息日仍工作不遵行安息日法律,主耶穌回應:「或者你們在法律上沒有念過:安息日,司祭在聖殿內違犯了安息日,也不算為罪過嗎?」(瑪125;戶289)。司祭在所有的聖日都被允許工作而且理當如此,主耶穌的意思是,他其實就是司祭,擁有司祭的特權。主耶穌在被釘於十字架上後,「兵士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後,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分,每人一分;又拿了長衣,因那長衣是無縫的,由上到下渾然織成」(若1923),穿這樣無縫的長衣祇有大司祭才可穿。新約的希伯來書就強調了主耶穌是大司祭,誰也不得自己擅取這尊位,而應蒙天主召選,有如亞郎一樣,照樣,基督也沒有自取做大司祭的光榮,而是向他說過:『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的那位光榮了他;且在達到完成之後,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希414510711038)。

沒有人懷疑主耶穌是一位先知。當主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瑪161314)。主耶穌也自稱先知,他開始派遣門徒傳教(即他教導的天國福音)前先在自己的家鄉會堂裏教訓人,以致人們都驚訝說:「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對沒落達味王族的看待!)?…他們就對他起了反感。耶穌卻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瑪135457)。主耶穌最後騎驢於棕櫚主日(Palm Sunday) 榮進耶路撒冷城,全城鬨動,說:「這人是誰?」群眾說:「這是加里肋亞納匝肋的先知耶穌。」(瑪2111)。

這裏也帶給我們反思是否我們也有潛在不自覺的世俗勢利眼,看人以其家世背景學歷,卻不以其智慧言行談吐感謝天主的眷顧。我們上週六(6262021)的慕道課由韓琪老師主持,為了讓慕道友更加領會祈求聖母為自己或團體的意向轉禱,她放了一些投影片關於【第三天】聖母參與加納婚宴及前一日主揀選宗徒的對話:「斐理伯遇到納塔乃耳,就向他說:「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和先知們所預報的,我們找着了,就是若瑟的兒子,出身於納匝肋的耶穌。」納塔乃耳便向他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斐理伯向他說:「你來看一看罷!」耶穌看見納塔乃耳向自己走來,就指着他說:「看,這確是一個以色列人,他內毫無詭詐」納塔乃耳給他說:「你從那裏認識我呢?」耶穌回答說:「斐理伯叫你以前,當你還在無花果樹下時,我就看見了你。」納塔乃耳回答說:「辣彼!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耶穌遂說道:「因為我向你說:我看見了你在無花果樹下,你就信了嗎?你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向他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要看見天開,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若14651)。聖言表達【祂是愛】的層面深遠廣闊,他若連背叛祂的猶達斯都揀選了(按天父的旨意)當他的宗徒,納塔乃耳對他輕視的評論他也會先擱置一邊,但身為人子,一 定有心痛的感受;但為了愛,他也說出讓納塔乃耳等警覺在乎或敬畏天上的天父,因為天父對其揀選的子女不會不施予管教。這意思是,如果,祇停留在認為自己毫無詭詐,但不發展同理心,就不懂「真理與仁愛相迎(Mercy and Truth have met),正義與和平必彼此相親, 及正義由天上遠矚」(可領會正義自出天上的法庭審判,按照每個人的護守天使傳達的生活訊息而讓天使等下來所作的管教;我們有時祇關注到以口語宣示的祈禱而認為那就是護守天使傳遞的所有工作,卻沒想到別人的護守天使也會呈報我們對那人所作出的言行)(詠851112)。我們若不督促自己生活於基督的福音中,就無法更新自我,立善表,仍是喜輕視他人。為此,主耶穌再度的要門徒戒立惡表:「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因為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因為人子來是為救那喪亡了的】(瑪181011)。所以,不要以為祇有自己心內【毫無詭詐】(卻仍需搞清是否在主內)的思維可以隨意不審慎的傳達自己的意見。主耶穌也教導我們如何澄清潔淨與污穢的真諦,分辨善惡,並注意自己從口裏講出的話都要受到審判(瑪151820;瑪123337;若124448)。

我們的慕道班,查經分享班中的成員,大部來自台灣、香港、越南、和國內。我們剛到美國時也好似脫出了大夥兒以往彼此提醒彼此節制所謂愛的鎖鍊,獨自融入了美國文化,而這樣的融入常受到美國職場重意見(opinionated)的影響,教會中就會常出現自義的亂像,造成衆人難以在主內合一,連神父也遭殃。我們當初於1980年代,一個一個的被朱修華神父藉著熱心的教友穿針引線的從達城各個角落拉拔出來,不僅可以開始參與中文彌撒,而且常在這些熱心教友家共融。朱神父與我們共融時,為了瞭解我們這些散落於各處的迷失羔羊,到底是被什麼思維誘惑,遂與我們天南地北的交談,從道教、回教、佛理的領會解說、及聆聽任何教友喜歡的新世界思維、異教、邪術的評論觀感,他雖不作批評,但心理確實為我們擔憂,親自為我們設立諮議會章程,感謝天主的派遣朱神父把我等從世俗間的束縛救援出來。也特別為當初熱心協助朱神父供應自家聚會並分享美食及連繫共融交流的李璐(先生“馬老師”開雜貨店,供應當時在達城吃不到的超極美味豆花及豆漿),蕭康宜、李元正夫婦,陳美卿、汪崇實夫婦,王正、謝敏英夫婦…等。

主耶穌是【新郎】。“若翰”洗者曾對他的門徒說:「人不能領受什麼,除非有天上的賞賜。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證,我曾說過:我不是默西亞,我只是被派遣作他前驅的,有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侍立靜聽,一聽得新郎的聲音,就非常喜樂:我的喜樂已滿足了。他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若32730)。主耶穌自己也啟示我們他是新郎,以婚宴為天國的比諭說:「天國好比一個國王,為自己的兒子辦婚宴(瑪222)」,或「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着自己的燈,出去迎接新郎。(瑪251)」。為此,主耶穌是【新郎】(New Bridegroom),與祂結合即是聖教會的一部份-祂的新娘。與基督結合,我們即開始嶄新的人生,就如同人類的歷史重新開始,“聖若望”在福音中一開始就宣告:「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若11)。對比於:「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創11)」。聖保祿即說過:「所以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舊的已成過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後517)。基督的福音即是新紀元的開始,一個新的創世紀(瑪11;創51)。

由於主耶穌屈尊就卑的將臨於當時早已沒落的達味家族,那時以民的語言也被波斯及隨後希臘及羅馬帝國控制。所以達尼爾先知書的許多斷章撰寫是阿剌美語或希臘語或官方交流的拉丁語。所有《舊約》經書的原文,除幾卷和幾小段外,本以希伯來文寫成。後來僑居北非受了希臘文化影響的猶太人,因多不諳希伯來文,猶太人遂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紀,將「舊約」各書譯為希臘文,即今所稱的「七十賢士譯本」。以後希臘語文也成了羅馬帝國的通用語言,宗徒們在各地宣講福音,為了方便起見,即時常利用這部希臘文聖經,(包括 46卷)。按照天主教文獻考証,《新约》中,曾約三百次明文引用《舊约》經句,其中大部份引用《七十》;值得注意的是在《七十》與原文差異時,《新约》作者多次仍引用《七十》(例如: 15:10=申32:43;格後4:13=詠116:10);教會並於公元382年於羅馬大公會議以「七十賢士譯本」為教會公用舊約標準聖經版本。《新約》各書,則全部是以希臘文寫成,只有《瑪竇福音》,原文雖為阿辣美文,但很早即已失傳;今所留傳的,只有希臘文本。《舊約全書》的寫成,凡經一千餘年(約由公元前1300-100年),而逐漸彙為一集。《新約全書》是公元初世紀宗徒時代的作品(本段大部摘自思高版新舊約聖經全書總論)。

我們將於下週的查經分享繼續研習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其它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活出愛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P-3JLVvaw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7/6/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諾厄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你的寶血洗淨了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7EXf_20lwI

及恭讀伯前11819(我們被基督的寶血從祖傳的虛妄中贖出);聖若望一書157 (人應在光中往來,耶穌的血就會洗淨我們的各種罪過)。

除主耶穌基督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宗412)。

亞當盟約的結束是由於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人心天天所思念的無非是邪惡(創65);洪水淹滅了世界後,當諾厄從方舟出來,他首先盡自己在亞當盟約中司祭的職責,給上主築了一座祭壇,拿各種【潔淨】的牲畜和【潔淨】的飛禽,獻在祭壇上,作為【全燔祭】;上主聞到了馨香,有所感動,悅納了中意的祭品,同情了存活在世的人及所有動物,遂與諾厄,諾厄的家人,【所有他未來的後裔】,及凡由方舟出來的一切地上生物立約,立定了一個永久的盟約:一切有肉軀的生物,再不遭受洪水的摧殘(創81822;德4419)。天主與大地之間立約的標記,是落雨時雲彩中所出現光彩,極其燦爛的弧形,環繞天空的虹霓 (創9813;德431213)。

所以,諾厄取代了亞當,成為大地復興後的第二個亞當。偏偏諾厄的子孫 (尤其是客辣罕的後裔) 多不爭氣,所以天主早已設定與大地之間立約的虹霓標記。虹霓是和平的標記,認識此和平的標記,就知天主賜與和平的救恩應許。

主耶穌以自己作【人民的盟約】(依4269)-新的盟約,並不是由於我們本着義德所立的功勞,而是出於他的憐憫,藉着聖神所施行的重生和更新的洗禮,救了我們(鐸345;若35;默1210)。原來作證的有三個:就是聖神,水及血,而這三個是一致的(若一569)。

諾厄盟約其實就是延續更新的亞當盟約(創917);新定立的諾厄盟約也多出一些澄清及強調人的生命屬於天主應被尊重的警示。基於亞當長子加音不義,擅自弒弟,侵犯天主的權柄,敗壞了倫理道德,天主因此特別在諾厄盟約中加入了祂要追討害任何人生命的血債(創95;詠26910);因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創126;創96)。除此之外,凡有生命的動物,開始被合法允許可作人類的食物,動物對人出現了驚恐畏懼感(創92);但凡有生命,帶血的肉,人不可吃(創94;也參閱:宗15202829;宗2125)。

天主與大地定立的諾厄盟約中,允許人可吃任何爬行生物,並不是要我們去蓄意找尋奇珍異獸裹腹,而是不再明示我們祇吃蔬果,但在追求義德的平安中獲得由祂供應我們足可需要溫飽的飲食(羅141921;宗10916)。愛慕正義者甚至珍惜禽獸的生命(箴1210;申2267)。

諾厄盟約呈現的虹霓標誌,明顯的是要我們記住天主的承諾;天主不會忘記照顧祂所創造的大地萬物,既使在其結構上很脆弱,很容易被洪水等自然災害毀滅。因此彩虹的標記作為大地及大地上所有生物在【合約內】獲得和平的象徵,即天主對諾厄的承諾:全世大地永遠不會再被大洪水淨化。這裏應切記天主回應【諾厄全燔祭犧牲祭獻】所作的承諾, 是為針對【基督犧牲祭獻】的畫面帶給全世的和平承諾 (5:2;希10:1-10)。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難流盡寶血的贖罪,不僅為世界的罪付出了代價,祂降臨於世卻不判斷任何人,在世伸張了公義,在無條件的愛中滿全法律,而且向我們失落信德的全世從此開啟恩寵,賜予偉大的救恩,邁向和平的時代。         

主耶穌與他的門徒吃最後的晚餐時建立聖體聖事時,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罷!這是我的身體。」然後,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由其中喝罷!因為這是我的血,新約的血,為大眾傾流,以赦免罪過(瑪262628)。為此,諾厄盟約定立是以諾厄的犧生動物感恩全燔祭,預示了後來降世的耶穌把自己的血灑在為衆人救恩的大地祭台。

在某些情况下,當風暴的破壞力消失, 此時太陽的光線落下時祇要有水,雲彩的地方,彩虹可以形成。彩虹的形狀如弓,象徵著天與地之間的實際橋樑,神性與人性的交流;天主把虹霓放在雲間,作祂與大地之間立約的標記(創913)。太陽產生光, 經由雲層中下來的水滴(象徵著真理從上而來)中反射和折射, 形成彩虹的顏色, 由七種顏色(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色和紫色)組成呈現和平的弓帶狀。彩虹的標記,隱喻了天主應許末世全人類及大地復興救恩的奧密(岳31;默20;依112;則12628;瑪2427;默145;默56;默20)。虹霓的標記,保證我們全人類可以追求實現與天主的完美結合,也終結洪水標誌著人類對承繼天國產業的巨大無知的忽略。

基督於兩千多年前的降世及未來再度的來臨都一直顯示應許我們救恩的盟約標記-聖神七恩(依112;則12628;瑪2427)。若以太陽寓意天主的本體,我等罪人肉眼不能直視其本體散發的光芒,但通過可以下雨的雲彩(若41473839;默2168;反之,無雨的浮雲,如同沒有通過真理中的見證,就如空頭支票的應許;箴1615;猶11213),我們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了光芒中隱藏的七種彩色;每一種顏色都能被分辨出來,彼此也能相輔相合。為此,我們每當看到了虹霓,就被喚起生命的希望,與基督合一,在世上生活於血,水,及聖神一致的作証(若一578;若193435)。虹霓的標記如同默示祿中描述羔羊被宰殺過的七隻眼:那眼睛,眼睛有如火燄,七個火炬,就是被派往全地的天主的七神(默11421845;默56)。

天主因【愛】而賜予我們最大和寶貴的恩許禮物就是聖神;只要天主的聖神住在我們內, 我們就能認識耶穌基督是主,【藉著聖神與祂相通】(羅89;若35;格前123)。聖依勒內(St. Irenaeus130202)也論證:聖洗賜給我們於天主父內、藉著祂的兒子並在聖神內重生的恩寵(岳31;伯前123)。因為那些有天主聖神的人,被引到聖言、即子那裡,而子則把他們介紹給聖父,而父則賜給他們不朽的生命。所以,沒有聖神,就不能見到天主子;沒有子,就沒有人能接近父,因為子就是父的體認,而認識天主子只有透過聖神才行(天主教教理683)。

我們作為謙卑受教可塑的瓦器, 在教會內領受聖洗後,甚至準備好了就立即更進一步的領受主耶穌基督欽定的堅振聖事-獲得 聖神七恩的印記(孝愛、智慧、聰敏、超見、剛毅、明達 和 敬畏)。  聖洗聖事是藉著水和聖神讓我們得以重生進入天主的國;作為成人,更應該知道,我們領受入門禮的聖洗時已歸於基督耶穌,「老我」歸於他的死亡和同葬,自此戒避罪惡追求信仰的增添與堅定,在新生活中同他相似的復活與他結合同生(羅636),也知道自己確能意願在聖神的照顧下這樣的成長,渴慕學習認識基督及他的初級教理,逐漸能分辨善惡(希51114;希612)。堅振聖事則滿全聖洗的恩寵,賦予【聖神七恩】的堅定印記與教會更圓滿地聯繫,更圓滿地參與基督的聖體宴,而努力向成全的課程邁進而以言以行為基督作證(希613)。聖洗,聖體,及堅振聖事(入門三聖事)都領全後才讓我們得以確定成為完全的天主教教友-基督徒。經由聖洗及堅振印記聖事,一生中也祇需一次;這以後,就要時時審思提醒自己相稱地活出領受的聖事恩寵(格前1127;弟前414)。天主教教會不輕易給人領堅振聖事或覆手(弟前522),必須經由主教(由宗徒傳承的權柄)或他的授權。

除了天主聖神外,誰也不能明瞭天主的奧秘; 啟示天主的聖神, 使我們認識基督,領會聖言, 但祂並不談及自己。我們只在祂向我們啟示聖言並準備我們在信仰中接受祂的行動中, 才認識祂。這種特有的神性謙虛, 可以解釋為何「世界不能接受」聖神, 因為世界「看不見祂也不認識祂」; 反之, 我等信基督的人認識祂, 因為祂「寓居」在我們內,教給我們應說的話,引導我們行天主的義 (詳見天主教教理687; 格前 2:11;路12:12;箴205)

基督受難離世之前,特別囑咐門徒,他將去天父的家裏(意指復活後升天)派遣聖神來護慰我們(若142167)。這就是針對諾厄盟約,以水,血,和聖神作証(若一569;若193435),實現愛我們及祂所創造大地所有生物的承諾。為此,虹霓可視為預示聖神降臨的標誌。我等領受了聖神,天主的第三位,不僅讓我們擁有不可言喻的榮耀(羅89),而且從此不孤獨,有聖神護慰依恃及作為老師教訓並提醒記起聖言。作為瓦器的我們,在聖神培育的成長中,準備時時增添信德渴慕被神恩充滿,也就愈來愈認識與我們同在寓居心內【基督的天主性】-天主的七神(依112):上主的神(the Spirit of the Lord),智慧的神 (the Spirit of the Wisdom),聰敏的神 (the Spirit of Understanding);超見的神(the Spirit of Counsel;剛毅的神(the Spirit of Strength; 明達的神(the Spirit of Knowledge; 和敬畏的神(the Spirit of Fear)。

主耶穌的七神(依112)被派往全地;其實就是主升天前吩咐門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但要等候天父的恩許,即不多幾天以後,因聖神受洗(宗15)。所謂因聖神受洗的樣式,就如同受水洗,在兩千多年前浸在約旦河中,頭身都充滿了水,如同亞當盟約終結期的痛悔者浸在大洪水中(伯前31920)。因聖神受洗,就是人生跨過可以完全放下眷戀自我及世俗的門崁,聖神降臨,全身充滿浸於聖神。教會也因聖神降臨誕生,自此把天國的福音,傳揚四極。其實,每個人是否能突破自己的思維束縛,不在於去想做什麼事獲得誰的認同,青睞,讚美,而是介乎於確實認識基督是我們的主及棄絕老我,在主內受洗重生(包括盡己之力的慕道關於天主國的事,領會聖言,及他的降生救贖事工;宗13;若35;若133;瑪1112)及被充滿聖神【當作】證人(宗18;【當作】意指to be 之意而非to do)。藉著受洗聖事領受了聖神(receive the Holy Spirit; 2028;若133)是重生進入天國的起始階段;聖神已居住於身體宮殿的至聖所(心深處);但領受聖神後要不斷專務祈禱,事事感謝,在主內喜樂的【等侯】準備基督與天父的的恩許讓心身靈充滿聖神之恩(意指領受堅振聖事;the Holy Spirit comes upon;宗1414),才有聖神的德能(宗18;希121),可以突破自己的思維束縛,勇而有力的執行主言。在此要注意的是,充滿聖神後也需要通過教會的宗徒長老(們)覆手獲得祝福才可大力在教會內為主服事(宗661324)。

反思一下,我們有否感受經歷聖經中描述的領受聖神及充滿聖神(宗24;宗917)?領受聖神與充滿聖神就好像我們作為瓦器中存有這寶貝。因為這瓦器應是屬神的,為彰顯那卓著的力量是屬於天主,並非出於我們(格後47)。瓦器的大小全在乎如何放下自我及對屬於世界的眷戀,渴望追求天國的事,通過天主聖神,在真理中認識基督,天父,眾聖者,獲得的信德;而且,同一的聖神所行的,隨祂的心願,個別分配與人充滿這瓦器(羅123; 格前12411)。各人應依照自己所領受的神恩,彼此服事,善做天主各種恩寵的管理員(伯前410)。我們應在上述提及的經文明白:我們目前作為瓦器的大小,關乎自己的認識天主獲得的信德;隨著信德的增添,瓦器時時的擴張發展,我們也要渴慕聖神時時的充滿,在教會內為主做出更多更大的服事。

我們有否時時感受到天主的義德、平安以及喜樂在我們內心促使我們活出豐富的生命(羅1417)?所以,作為瓦器,渴慕以心神,安排時間祈禱,讚美,讀經…的等侯準備迎接聖神降臨的充滿,絕對必需專注且堅持。領受聖神或充滿聖神後,我們又是如何招待祂住在我們的身體宮殿裏(羅1213;格前61920)?如果常糾結於一些本性私慾的作為,譬如:毒辣、怨恨、忿怒、爭吵、毀謗、競爭、嫉妒、不睦、分黨、妒恨、醉酒、宴樂,放蕩、淫亂、不潔、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我們就會讓聖神擔憂或哀傷(grieve),連天國都不夠格承繼了,因為我們是在祂內受了印證,以待得救的日子(弗43031;羅7:14-24;迦51921)。我們更不用在此提及不肯認真地認識天主,而任性地去行不正當之事(羅12832)。  所以若我們輕視天主誡命,不是輕視人,而是輕視那將自己的聖神賦於我們身上的天主(得前48)。聖師.聖金口若望說得真洽當,如果我們說了一句責罵批評的話 ( a reproachful word) , 或打了我們的兄弟, 居住於我們身體宮殿的聖神就如同身受,讓聖神因此哀傷。如果我們不認真認識天主,就不知道祂的命令就是永生(若173;若1250),就會時而爆發不潔的話,及散發自以為有見識有品味的批評,還要期待他人「謙虛」的改進。

基督在福音中曾以諾厄的日子相比祂再度降臨的時日:「至於那日子和那時刻,除父一個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上的天使都不知道。就如在諾厄的時日怎樣,人子的來臨也要怎樣。因為就如在洪水前的時日,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一天,仍然沒有覺察;直到洪水來了,把他們都捲了去;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瑪243638)。

我們復習一下聖師.聖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 347-407;君士坦丁堡樞機主教) 在彌撒中講道,曾提及創世紀的讀經,勉勵每一位基督徒都應模仿諾厄的信從天主及感恩的心態。諾厄因愛慕正義,獲得主無可言喻寬大賜予的美德;既使他必須孤獨的堅持這樣生活於世,被迫生活在嘲笑和侮辱他的邪惡者中間。這位正義的諾厄經歷了好似無限的痛苦和焦慮的負擔, 孤獨的的帶著家人及如此眾多繁雜的動物, 但他的精神仍然不可動搖;他堅定的意願, 以及他對上主的信仰, 滿溢天主豐盛的恩寵及能力,使得這負擔變得容易肩負。除此之外,感恩祝福的記憶是一種絕對美好道德生活的極佳準備, 它防止我們陷入冷漠,遺忘, 及轉向邪惡。事事感謝天主(得前518)會帶出我們細心關注和警惕的頭腦, 不會讓自己被生活的變遷擊垮; 自己變得更堅強, 也因常默思天主奧密的寓言 , 在逆境中會獲得足夠的智慧和資源,既使我們當時還無法理解祂的計劃的深度,但祂已真實的顯示了與我們同在。

諾厄盟約預示救主天主的良善,和祂對人的慈愛救恩的應許,基督實踐了這應許,使信從祂的人獲得天主在諾厄盟約中應許的救恩。

這次的查經分享内涵大部摘自去年有關諾厄盟約的分享。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會繼續研習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其它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住在主里面”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3XkqJcM0s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7/13/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亞伯辣罕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永遠信靠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VBFYjnHUpw

及唸誦聖詠第34篇(謝主保佑之恩)

我們先重溫一下有關亞伯辣罕盟約的定立。

天主藉中保人諾厄與大地一切生物定立了永久的虹霓盟約,由於不久後發生的巴貝耳塔事件,人們選擇無視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創96),彼此相依的聯合起來, 努力建造一座偉大的城市,摩天的塔 (11:3-4),以找到安全和聲譽(或填補洪水之災後的集體祇願信靠自己的能力的不安全及自卑感)。他們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甚至〈暴力〉,來尋求祝福, 而不是通過天主與諾厄定立盟約中的訓示而獲得應許的祝福。

天主為此趁時啓動了下一個神奇的救援計劃,即是鎖定了以亞巴郎(這名子的意思是“愛父親”)為中保人與他及他的後代族羣定立永久的約。亞巴郎的早年信仰背景是迷失的,他本與其父特辣黑共同事奉別的神明,但天主居然接二連三的召喚他,讓他離開他的故鄉、他的家族和父家,惡習的塵世(瑪239;創1218;詠4511;穌2423;瑪103437)。身處塵世也可被稱為寓居魔鬼之屋,我們被召喚出來,免得分沾其罪,也免得遭受天降之災(詠4511;路111726;依5211;耶5085145;默184Alcuin of York ; 735 804)。因着信德,亞巴郎一蒙召選,就聽命往他將要承受為產業的地方去了;他出走時,還不知道要到那裏去(希118)。亞巴郎信了天主,天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羅43)。天主也從此藉著【試探】逐漸堅定亞巴郎的信仰。

為什麼天主要先行【試探】亞巴郎? 天主以祂的智慧試探,但從不誘惑人(雅113),所以【試探】其實是天主慷慨的恩賜,為我們成全的禮物。這也是啓示我們從塵世被天主召喚出來後會經歷一些像信心的考驗。這讓我們在信仰的轉化 (convert) 確定的旅程中,省察出是否就真的相信自己是誰,或者說話算話(譬如:點頭稱是,隨後又找藉口攤開雙手謂“沒辦法”)?人很容易自欺欺人, 我們通常自以為相信一個特定的真理,但祇有遇到試探或考驗(tribulation or test)的經歷才能得以証實, 展示我們真正相信的內心深處能否抓住這個真理思維,讓我們才會看到真實的自己。 雖然困難的環境讓我們感到驚訝, 感到窘迫不適,但我們不會喜樂於自己擁有的信仰不是真實的,沒有保證的。

主耶穌在開始傳道之前,就先被聖神領往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耶穌禁食三退魔誘後,於是魔鬼離開了他,就有天使前來伺候他(瑪4111)。為此,幾時我們落在【各種試探】裏,要認為是【大喜樂】,因為我們應知道:【信德】受過【考驗】(tribulation),纔能生出【堅忍】(perseverance)。但這堅忍又必須有【完美的實行】,好使我們顯證屬於自己的閱歷老練,培育了在天國中才有的性格(proven character, 既【成全】(perfect) 而又【完備】(complete),毫無缺欠(雅124;羅535;得前16)。何況,我們所受的試探,無非是普通人所能受的試探;天主是忠信的,祂決不許我們受那超過我們能力的試探,天主如加給人試探,也必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夠承擔(格前1013;創1217)。為此,我們認知的信仰不是真正確證持有的信仰, 直到它也經受了考驗。所有自私和驕傲的自以為認知就浮現反應了信念的虛晃;試探或考驗淨化移除了任何藏存的莠子或偏向邪惡的軟弱,加深了我們對天主的美善和恩賜的積極信任,勇敢的為爾後事工角色奉獻做好準備。

這就是經文告訴我們,天主召喚我們從塵世出來,親自清潔我們的良心後,為了堅定及 “成全”我們的信仰,以【智慧的神】先領我們走彎曲的路,先試探我們,使我們畏懼恐怖,用天主的紀律磨煉我們,以天主的誡命試探我們,直到對【智慧的神】有了信任為止。然後,【智慧的神】要堅固我們,再領我們走直路,使我們歡樂;將自己的秘密啟示給我們,導入生命的窄門,使我們富有知識和正義的智慧(伯前321;德4121821;瑪714;約116)。

我們自己也要學習正義(依269),應當考驗【一切】,好的,應保持;【各種】壞的,要遠避(得前52122);不要凡神 (spirit) 就信,但要考驗 (test) 那些神是否出於天主,因為有許多假先知來到了世界上(若一41)。我們雖然接受主道,極其熱切,也要天天考究 (examine)聖經,看經上說的事是否是真的(宗1711)。也不要因着什麼神恩,或什麼言論,或什麼似乎出於誰的信息,好像說主的日子迫近了,就迅速失去理智,驚慌失措(得後22)。我們如此堅定了信仰,愛人與恨罪的意識也就會愈來愈強烈,無論交友,服事,立業,成家…等等都會愈形審慎,胸有成竹。

在這兒要反思的是,考驗【一切】的意思也是證實他人言行,是否算數,是否合乎天主的正義,而不是隨從世俗的【設局試探】或【誘入陷阱】以觀其反應,以致自作聰明,弄巧成拙(箴2627;德272830)。耶穌也曾向門徒說:「要留心你們所聽的: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且要多加給你們(谷424)」。我們用什麼判斷來判斷,我們也要受什麼判斷(瑪72)。如果見一個人陷於某種過犯,我們既是屬神的人,就該以柔和的心神矯正他;但我們自己要小心,不要落入自我提昇 (unduly exalted),免得也陷入誘惑(迦61)。

抹黑, 造假,試探引誘,使他人本未犯罪卻因而【犯罪】的設局,都是世俗的人心詭詐,都是需悔改否則致死的罪(希61;箴1412;出2016)。自作聰明的搞笑,或惡作劇(practical joke),戲弄(teasing) 的越界,有時可以掩蓋殘忍、欺騙或報復,誘引他人,甚至造成悲劇(箴261819;雅36)。如果往後仍然有世俗的念頭策劃惡作劇時, 我們應該先行把這種世俗機智撇開, 問問自己是否愛人如己:"如果我在他們的處境, 按照收受者的個性, 他們的敏感性,我會如何看待這個惡作劇?“,因為我們愛自己,當我們專注於愛別人時, 我們可以做出更明智言行的決定;呈現小孩子或羔羊單純不詭詐的心態才是喜悅天主(耶179;箴68;瑪712)。

如同天主藉中保人諾厄與【地上一切有血肉的生物】定立永久盟約的外形標記是虹霓,天主與【亞巴郎和他的後裔】所定立的永久盟約【規定】的標記則是世世代代所有亞巴郎和他的後裔的【男子】都應受割損(創1711;宗 7:8)。施行割損的意義則來自天主的命令(創 17:23-27; 4:25; 5:2-10)。天主的這道命令就是要祂揀選的子民【受教】(discipline),遵行誡命,好在祂面前行走,作個成全的人(創171;迦53;智619;箴311;希125610)。

 天主為何在亞伯辣罕盟約中增添了割損禮?很明顯的原因之一,就是亞巴郎在之前雖然相信了上主允諾他的承繼人由他親生,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創1546),但他未尋求天主的話的意旨,藉天主的光明看見光明,卻以肉慾之身考量,擅自採納撒辣依的娶妾建議(創1614;詠3610)。聽起來,很熟悉,我們的信仰日益增添邁向堅定的過程,不也是讀經時未祈求聖神的引導(涵蓋所有祂在教會通過宗徒,先知,教父及聖人的事工)常照字面理解和按自己的喜惡愛憎詮釋經文及融入生活當中,且未進一步尋求主的旨意,以致有時弄得灰頭土臉,處處欠平安。為此,亞伯辣罕也需要藉“割損”的標記表明自己遵守盟約法律的誠摯(否則他將如“割損”的碎片;出42426),以配合天主在之前與他定立盟約以火經過動物兩半的屍身所表達履行盟約的決心意願。另外,也是提醒盟約遵行者對天主所應盡義務的記號(則 44:7; 4:1; 5:3),是別於其他民族的特徵(民 14:3; 撒上 14:6; 撒下 1:20)。在信德上屬於亞伯辣罕後裔的我們不也是以領洗的標誌,被期待在基督內,受心上的割損,徹底更新,忠實地活出對耶稣信仰的生命開始,成為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默156;伯前29;哥211)。

感謝主,讚美主,我們因耶穌基督的降臨,蒙受恩寵,不再必須以人手所行的割損,卻是因聖神的引領,受了基督〈在心上〉的割損,以脫去肉慾之身,得到豐滿的天主性(哥2911)。

主耶穌在新約福音中指明一些執拗的猶太人以他們來自亞伯辣罕的後裔為榮, 但並不總是"做亞巴郎所作的事"(839;創1217);因為這些猶太人十分重視對外行為或禮儀, 卻忽視了法律的精神,未為上主自行作內心上的割損 (83756;耶44925;申1016)。聖保祿也說,如果猶太人遵行法律,割損纔有益;但如果違犯法律,雖受割損,仍等於未受割損(羅225)。他也加了註解:「外表上作猶太人的,並不是真猶太人;在外表上,肉身上的割損,也不是真割損;惟在內心做猶太人的,纔是真猶太人。心中的割損,是出於神,並不是出於文字;這樣的人受讚揚,不是來自人,而是來自天主」(羅22829)。

因為亞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創156);他後來領受了割損的標記,只是作為他未受割損時,因信德獲得正義的【印證】。如此,亞巴郎作了一切未受割損而相信的人的父親,使他們也同樣因信德而算為正義;同時也作受割損者的父親,就是那些不僅受割損,而且也追隨他們(循法律歸屬)的祖宗亞巴郎,在未受割損時所走的【信德】之路的人(羅4912)。「因為許給亞巴郎和他的後裔的恩許,使他作世界的承繼者,並不是藉着法律,而是藉着因信德而獲得的正義,因為假使屬於法律的人纔是承繼者,那麼信德便是空虛的,恩許就失了效力,因為法律只能激起天主的義怒:那裏沒有法律,那裏就沒有違犯。為此,一切都是由於信德,為的是一切都本着恩寵,使恩許為亞巴郎所有的一切後裔堅定不移,不僅為那屬於法律的後裔,而且也為那有亞巴郎信德的後裔,因為他是我們眾人的父親(意指信仰上)」(羅,41316)。

 

關於心受割損,新約哥羅森書也告訴我們:「因為是在基督內,真實地住有整個圓滿的天主性,你們也是在他內得到豐滿。他是一切率領者和掌權者的元首,你們也是在基督內受了割損,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損,而是基督的割損,在乎【脫去肉慾之身】。你們從前因了過犯和未受割損的肉身,原是死的;但天主卻使我們與基督一同生活,赦免了我們的一切過犯(哥2911)」。外邦人信主領洗不需再施行割損禮(宗 15:1-20; 2:25; 4:12),蓋因著在基督內的信德,割損已是無關緊要的事(迦 5:16; 6:15; 2:11)。至此,基督降臨與我們同在的恩寵時代,就是為所有世界上無論割損或未受割損人皆可因信德獲得永生的救恩。

 

聖瑪竇福音一開始就說主耶穌是亞巴郎之子,這是從天主在盟約中的應允而言(其實,主耶穌也曾對猶太人說:「你們的父親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若856)」)。我們也可想到亞巴郎之子:“依撒格”。天主與亞巴郎在他99歲與他更新微調盟約之時,強調【後裔】是從他的妻子撒辣生的兒子“依撒格”;而且指明盟約是通過依撒格的後裔訂立的永久盟約。天主說:「但是我的約,我要與明年此時撒辣給你生的依撒格訂立」(創1721)。於是,上主照所許的時期眷顧了撒辣實踐了祂所說的話。依撒格誕生時,亞巴郎正一百歲。亞伯辣罕的盟約定立還有一項上主允諾的「福源」(創123)。於是天主先試探亞伯辣罕及依撒格為堅定他們可以成為萬民福源的準備心態(創221)。天主就像往昔的方式召喚他(創121),要他帶上他的獨生子依撒格往摩黎雅(意謂「天主自會照料」;按猶太人的傳統,摩黎雅山就是撒羅滿為上主修建聖殿的地方的一座山上;而且離哥耳哥達很近;編下31),將依撒格獻為全燔祭。依撒格那時已斷乳一段時間(創218),似乎已到十多歲年紀,可以肩揹全燔祭用的木柴(預像主耶穌揹十字架上山),隨著已一百多歲的年老父親一同上山朝拜天主獻全燔祭(創2256)。依撒格一路上還問他父親有柴有火,但是那裏有作全燔祭的羔羊(創227)?亞巴辣罕卻以【山名】的意思回應【天主自會照料】作全燔祭的羔羊(創228)。我們應還記得天主向他人稱亞伯辣罕為【先知】(創207),隨後,亞巴辣罕便在那裏築了一座祭壇,擺好木柴,將兒子依撒格捆好,放在祭壇上的木柴上。看起來年老的亞巴辣罕不可能用暴力使依撒格就範,依撒格肯定是自願依從的祭獻。當然,仁慈的天主完成對亞伯辣罕試探後,立即讓亞伯辣罕改以天主預備的羔羊作全幡祭。亞伯辣罕奉獻自己的獨生子依撒格,但被命令改換成羔羊的故事非常相比約2000年後的耶穌基督,天父的獨生子,在哥耳哥達(意謂「髑髏」)被釘十字架(瑪 27:33; 15:22; 23:33; 19:17)。天主的試探亞巴郎預示了祂愛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這也是我們現今參與彌撒聖祭禮儀,每次都要齊聲宣唸【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感恩的準備恭領聖體。

 

這次的查經分享内涵大部摘自去年有關亞伯辣罕盟約的分享。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還會繼續研習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亞伯辣罕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恩典之路”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Q444bzsehU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7/20/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亞巴辣罕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福音正是神的大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b5bMj728o

及唸誦聖詠第62篇(天主是唯一希望)

天主完成試探亞巴郎和依撒格的犧生後,亞巴辣罕的盟約也就被天主定立完成。上主的使者由天上又呼喚亞巴郎說:「我指自己起誓,──上主的斷語,──因為你作了這事,沒有顧惜你的獨生子,我必多多祝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你的後裔必佔領他們仇敵的城門;地上萬民要因你的後裔蒙受祝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518)。

這裏要注意天主在亞巴辣罕盟約中應許的後裔 (seed) 是單數,因為恩許是向一個人,即「你的後裔」,就是指基督(迦316)。其實我們眾人都藉着對基督耶穌的信仰,屬於基督,成了天主的子女,與基督合一(成為單數),我們就是亞巴郎的後裔,就是按照恩許作承繼的人(迦32629),成為祝福,叫我們事事富足,以致十分慷慨,致使人因此藉着我們而產生出感謝天主的心情,而光榮天主(格後9815)。

我們逐漸學習到真實的謙遜(以基督為主之故),使天主的法律誡命成了我們的啟蒙師,刻在心坎,得以認知分辨了罪及其兇惡性,經歷無數的信仰爭戰考驗,堅忍敬畏地接受天父懲戒的訓練,而結出義德的和平果實,這樣纔算是天主眼裏亞巴郎的子孫,與有信德的亞巴郎同蒙祝福,在基督耶穌內普及於萬民,並使我們能藉着信德領受所應許的聖神(雅46;迦324;希12512;迦37914;羅515)。

「因為福音正是天主的德能,為使一切有信仰的人獲得救恩」(羅116)。為此,彌撒結束時,主祭或執事都會大聲宣告:「彌撒禮成,你們去傳福音吧!」,我們也隨之【歡呼】地回應:「感謝天主」,因為恭領聖體聖事後,我們已準備停當,完全服從〈天主的話〉,藉著福源-基督的同在,我們可以欣喜的每天為主服事,無論是在職場,在學校,在家,都儘可能地致力維護及增進夫妻、父子、弟兄,朋友,上司同事,老師學生,代表團隊的公關…等等的和睦相處,成為祝福(羅1218)。

亞巴辣罕盟約是天主親自主動的定立,而且也是【永久】的不變(詠10589)。我們就這樣成為祝福,藉基督的權柄,聖神的德能,佔領仇敵的城門;因為我們可以展現具有亞巴郎的信德的生活,在主內脫去肉慾之身,忠實的遵守盟約標記所賦予的誡命,活出自己在世上的角色與使命。

我們每一位都有一個共同核心的角色:【福傳者】;每一位都有一個共同核心的使命:【傳福音】(格前916),這乃是針對我們每一位承繼盟約得以成義的恩許望德中,展現以愛德行事的信德,履行一生該盡的義務(迦516;若629;羅117)。我們甚至在蒙主寵召離世時,還是忠實的自願與基督一起佔領仇敵的城門【傳福音】,表現告別世界的【善終】,堪稱為【真福】(弟後18;天主教教理1716172924732474)。殯葬彌撒的福音恭讀宣講就是在提醒所有參與者進入永生的真福,是因貞潔與服從於天主,在生活境遇上呈現天國中才有的倫理道德(瑪5112610)。

天主把盟約承諾的恩許祝福賜給亞巴郎和他的【後裔】,使他的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他的後裔必佔領他們【仇敵的城門】。這在某一狹義的層面是意指為遵行盟約肉體割損【屬於法律的後裔】族羣, 日後佔領寓居天主應許的,流奶流蜜的客納罕聖地(出317135)。  然而,自主耶穌降臨於世,我們這些歸主的外邦人安於本份,都藉着對基督耶穌的信仰,領受基督的割損,成了天主的子女,與基督合一,我們也成為亞巴郎的後裔,就是按照恩許作承繼的人(迦32629),成為祝福。為此,天主賜給亞巴辣罕的恩許也是賜給我們的恩許。從主升天後,傳承的猶太人宗徒及門徒們把基督的福音傳揚至世界各地,攻佔及轉化了無數往昔魔鬼撒旦掌控的城市,社區(德442223;迦38)。對我們所有慕道者而言,關於仇敵及城門的認知是必要的功課;因為獲得盟約的恩許,我們藉主的同在,聖神的引領,逐漸更新自我,轉化家庭成員,也在教會內彼此在愛中相互協助,以真摯的愛情,佔領【仇敵的城門】,感召眾人歸向基督(宗16610)。

我們若經常常背誦或感唸聖詠第100篇及天主經, 就愈來愈堅定的認知天主與我們的關係。我們在大地寓居的牧場羊羣,意願期待在彼此相愛,天主伴同護佑的氛圍中(若一32324421;路11201721;詠464614635;格前142425)與大地及普世同感的歡呼天主國的來臨,興高彩烈地事奉上主,這樣的生活在上主面前,當然應該歡呼!無論發生什麼,都要牢牢謹記:上主良善寬仁,祂的慈愛直到永恒,祂的忠信世世常存。為此,我們找到與天主永遠親密的門道:事事感恩,讚美天主。我們每天早起這樣的尋求天主,就不必費勞,智慧的神已在門前(智615;德636396;得前51618)。以此類推,我們欲【佔領仇敵的城門】之時,務必先行祈禱,感謝、讚美天主,願天主的國來臨,願祂的旨意承行於地(瑪610)。

若我們同意天主在盟約中的宣言,就會與祂在心門相遇,在此感恩讚美天主,邀請祂進入我們的心中作主(默320);因為經上記載天主對我等的提示:【你要稱你的城垣為「救恩,」你的城門為「讚揚」;城門,請提高你們的門楣,古老的門戶,請加大門扉,因為要歡迎光榮的君王】(依6018;詠247)。一般說來,無論是有形可見的城,房,或甚至一個人的身體,門是開放或關閉與外界的交流溝通點,可在此按選擇釋放或接收一切有形無形的資源。城市在屬靈上可意指個人,家庭,社區(community)…等等,傳福音的人,就是入門處的引導者(箴83;智617)。無論時代的變遷,充斥著令人惱恨的異端,謊言和詐欺,天主給忠信的福傳者智慧,讚賞他的堅忍,及包容的愛德(默226;格後105;格前128)。

我們可視無形的精神城牆是建立在基督及祂通過宗徒們訓示賜予的信仰上,即是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勤奮努力建立的德行(伯後157),無形的城門則是進出天國的通道,藉著我們發自誠心於口中的讚美,配合眼耳鼻手的處處榮耀天主。如果,我們的信仰沒有深深扎根的堅固,洪水一沖擊,那無形房屋的牆立刻傾倒,且破壞的很慘(路649;默1215)。如果我們在信仰上盡心竭力建立堅固的德行,而且不斷增添,就決不致於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成為不工作,不結果實的人,我們這樣作,便更有把握,進入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伯後1512;依2616018)。

基督的恩許就是祂的祝福,是為給那些真正【信】了祂的話,以祂的話為動力,行天父旨意的生活(瑪721)。如果聽了祂的話,卻仍未為此更新自我,既使學到了僅有外表的虔敬樣式,就如同欲建立保障安全的房屋或城牆,卻未置於堅固的磐石(rock)上(瑪72427),雖然曾因主耶穌基督的名字驅過魔鬼,藉耶穌基督的名字行過許多奇蹟,卻被天主視為作惡的人(瑪72223),究其原因是事奉兩個主人(瑪624;格前1046;瑪131922),惑己也引人誤入歧途(箴1226;弟後313;鐸110;谷136),成為毒蛇的種類(瑪3712342333)。

這也是主耶穌為何對我們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可以進,可以出,可以找着草場」;「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裏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若146;若109;瑪71314)。

寬門易進,大路好走的寓意是警示我們不要依循私慾,世俗,及誘惑,僅欲靠己或通權達貴之力,專走偏方捷徑的門道(詠1463)。找門道是沒錯,但找着的是邁向災難的登堂入室,想脫身可就難了。 其實,在人世間佔有建立及精通門道非常重要,但要審慎的弄清楚門後是什麼。

我們自己反思一下,我們與基督合一成為祝福,就會建立各種善會為主服事眾人的屬神生活的需要,弟兄姊妹也就清楚門道,興高采烈的引薦交往的人來教會參與聖事和慕道。但是如果有某團體正在不小心受到魔鬼的挑釁,鬧忿爭彆扭,誤解而不欲和,而且仍不警覺撒旦及邪靈的侵入,執拗不擅用天主賜予的恩寵而悔改,這個原有通天國的門道也被仇敵佔據。所有無形門道的存留或消失取決於對天主的信仰。從那兒跌倒,就要從那兒爬起;所以我們該回想自己是從那裏跌下的,自己該悔改,行先前所行的事(默25)。復興團體,在於佔領仇敵的城門;因為我們堅持了基督的名字,從未否認對基督的信仰,時時尋求天主的護佑(默213;詠1465)。

我們還在為仇人(雅44)的時候,因着主耶穌的死得與天主和好了(羅510);為此,一旦我們體驗了天主的以善待惡,感受到祂的愛情,就明瞭主耶穌為何邀請我們也如同祂一樣去愛人,甚至愛仇人,把最疏遠的人視為近人,愛孩童和窮人(參閱天主教教理簡編1825)。由於原罪的遺毒 (天主教教理405),忿怒和嫉妒就盤據在人的心中,人成了他同類的仇人(天主教教理簡編2259);信者由於對上主特殊的愛而身處困境,成為眾多仇人與誘惑的目標;在等待著信實的天主有所行動時,確信天主的愛,而任由祂的旨意決定(天主教教理簡編2589)。

我們也重溫一下成為祝福,「祇可祝福,不可詛咒」(羅1214)的意義。我們祝福的是人,包括仇人,但不是針對背後或門後隱藏的魔鬼撒旦仇敵權勢,祝福的目的是盼望人感受到天主的恩寵,良心終必發現,覺悟回歸天主。真實不虛偽的愛情是對人不可以惡報惡,對眾人要勉勵行善,不要為了報仇而對他人行惡,不要為了辯護而發惡言;但要祝福,因為我們原是為繼承祝福而蒙召的(伯前39;詠75;羅1217;得前515)。

天主能豐厚地賜與我們各種恩惠,使我們在一切事上常十分充足,能多多行各種善事(格後98)。為此,我們針對有敵意者,或迫害者;應以適宜的祝福對待。祝福即是對其言之以善,詞語著重為他人好處不再趨惡作惡的意願。友誼是應常在和諧中,和諧即是彼此擁有持善及棄絕邪惡的相同意願,不會做出傷害彼此和他人相愛的情誼。祝福時要通過宣稱對方可稱善得福之處,這樣的宣稱屬於天主啟示我們祝福方式。我等祝福時要有意願渴望:“願主賜福給你”,為對方的美好及福利(welfare)祈禱。這也是主耶穌命令身為天父的子女的我們當愛我們的仇人,當為迫害我們的人祈禱(瑪54445;羅1214)。這樣做,是免得將他們排除在我們對鄰居眾人的愛和對所有信徒的祈禱中。甚至,我們在必要時有義務表達對對仇人的這種愛(出234;羅122021)。因為這表明我們對天主如此深的認識及愛,以至於戰勝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闔及仇恨。但是若任何悔改並尋求寬恕的人不應再被視為敵人或迫害者。我們一旦寬恕近人的過錯;這樣,當我們祈求時,我們的罪惡也會得到赦免(德282;瑪6121415)。

因為善意是純淨的,不可與邪惡相提;我們祇應祝福,與人口談平安,絕對不要心中詛咒(詠283;羅1214),或有時祝福有時詛咒,或者祝福某些人而咒罵其他人(雅210;伯前39)。但有時候,一個人斷言某事是邪惡的,以便使人知道一個必要的真理。因此,他在必要的真理之下斷言邪惡,這反而是件好事。而有時候,一個人在邪惡的方面斷言某人邪惡,即損害那人的好名聲;這卻是違反天主的法律,不能承繼天主的國(格前610)。同樣,當一個人通過命令說出一些實質性的邪惡但在一個善的方面表現出來。例如,當一個有【權威】的人命令彰顯公正的時候,他有權命令某人遭受言行邪惡的懲罰。以此方式,對違反法律的人進行審斷,即公正地使其受到懲罰。但是,當某人不公正地對付他人的邪惡,例如出於仇恨和報仇之舉時,這種詛咒的言行是違反天主的法律(出21:17)。如果在善良方面渴望逆境(adversity)的歷練,那麼一個人可以通過逆境實現精神進步,那就是合法的;但是通過仇恨和報仇的慾望說出邪惡的話,那就如 “培肋舍特人用他的眾神咒詛達味” (撒上17:43), 完全是非法的。切願我們對於善事要明智,對於惡事要純潔無瑕,藉著【貞潔】與【服從】天主的話,賜平安的天主就要迅速地,把撒殫踏碎在我們的腳下,仇敵的城門就被我們佔領了(羅161920)。

天主定立的亞巴辣罕盟約應許地上萬民都要因亞巴郎獲得祝福(創12:3)。這樣天主使亞巴郎所蒙受的祝福,在基督耶穌內普及於萬民,並使我們能藉着信德領受所應許的聖神(迦314)。

祝福是明示未來將獲得的幸福喜樂的門路,但必須付出代價,因為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瑪44;迦313;谷83438;申282;默318)。為此,讓我們好好的跟基督學罷!祂的軛是柔和的,祂的擔子是輕鬆的(瑪112730;若831)。

這次的查經分享内涵大部摘自去年有關亞巴辣罕盟約的分享。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會繼續研習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其它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成為祝福”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bdSYim7uI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7/27/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讚主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A-KUU6g7U&t=117s

及唸誦聖詠第145篇(讚美天主的各種美德)

天主一步步地在推動著亞巴辣罕盟約的應許,先是成就天主揀選的“亞巴郎”及其後裔成為一大民族,一起與天主建立特別關係,再使他們回到流奶流蜜的福地(創1571316274142;創36)。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的後代在埃及繁衍至一兩百萬人,但這一兩百萬以民明顯的沒有與他們先祖“亞巴郎”可相比的信德-即【服從天主的訓示】。

所以天主啟動了祂的進一步救恩計劃,即是興起了梅瑟-一位可以代表天主的權柄帶領以色列「民族」按照定立盟約的應許生活。每一個人都得先要藉天主頒佈的法律認識自己的任性放縱肉情並藉著遵守法律配當天主揀選的子民,進入流奶流蜜的福地。從沒有任何其他民族曾像以民一樣經歷天主的法治鍛鍊過;不守法者被鏟除(羅1122),也造就了以民的收心,以民逐漸合ㄧ強大,在同一法律下【致力】與天主及彼此【和睦相處】,將法律不滅的光明傳到普世(智184)。

即使有些以民甚至梅瑟自己的親姊姊“米黎盎”對梅瑟的行事有異議,上主卻說:「你們聽我說:若你們中有一位是先知,我要在神視中顯示給他,在夢中與他談話;但對我的僕人梅瑟卻不是這樣,他在我全家中是最忠信可靠的。   我面對面與他明明說話,不藉謎語,並讓他望見上主的形像。為什麼你們竟不怕出言反對我的僕人梅瑟?」(戶1268)。上主又說:「我要由他們的兄弟中,給他們興起一位像你一樣的先知,我要將我的話放在他口中,他要向他們講述我所吩咐他的一切。若有人不聽信他因我的名所說的話,我要親自同他算賬(申181819)」。注意這裏天主強調【像你】,而不是【等同】。申命紀稱「以後在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一位像梅瑟一樣的先知,與上主面對面地來往」(申3410),然而,新約聖若望福音確定主耶穌不僅堪稱如同而且超越梅瑟。「因為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裏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他給我們詳述了(若11718)」。梅瑟雖然可與天主對談,也祇能望著天主的背影,因為上主說:「我的面容你決不能看見,因為人看見了我,就不能再活了。…你將看見我的背後,但我的面容,卻無法看見(出332023)」。祇有主耶穌在天父的懷抱裏,天父也讓我們得以認識祂。為此,主耶穌也曾說:「斐理伯!這麼長久的時候,我和你們在一起,而你還不認識我嗎?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把父顯示給我們呢?(若149)」。這就是主耶穌降臨於世,被衆人看作是先知,但遠超於梅瑟先知。主耶穌像梅瑟一樣上山教訓衆人天主的律令(瑪57章),但主耶穌更進一步的糾正梅瑟為硬心執拗者頒佈的一些不良法度和不能賴以生存的法律(申241;瑪198;則2025),也重新提示並恢復天主起初永久的祝福(瑪53132)。以民應憎恨敵人的律令(申201618)也被主耶穌校正為化仇恨為愛,如同我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348)。

如同梅瑟一樣,主耶穌供應了衆人神奇的增餅(出161_36;若6114),這樣的增的餅祇可能由天上而來。當眾人見証了耶穌所行增餅的神跡,就說:「這人確實是那要來到世界上的先知(若614;申1815)」。主耶穌的增餅於衆人,卻不像祇是為以民在曠野維生的食物,而是引衆人達致永生的食糧(若627355158)。

也如同梅瑟,主耶穌為天主的子民建立了逾越節(出1213章;路22730)。梅瑟時代的逾越節犧生的祇是羔羊,主耶穌犧生了自己成為天主在梅瑟時代預示逾越節犧生的羔羊,他的血永遠的洗淨了我們的罪(若129;希912;默714)。

最後,梅瑟因為領導的以民重覆十次的冒犯了天主,未信賴天主及遵行天主的命令,自己也未能進入天主應許的流奶流蜜之地,在曠野中餘存的以民最終被交託給若穌厄進入那地;主耶穌不僅成全了天主與梅瑟定立的盟約,也應允遵守新約的子民進入天堂與祂永遠在一起生活。

讓我們重溫一下。當初以色列人除了認識自己是誰(被天主揀選的子民),為繼承土地不應再關注自己跟隨埃及文化習俗(寓意:世界)【該做什麼】,得開始學習受教,聆聽服從天主的訓言或神諭,可以未來【公義的生活】於聖地,即是融入了天主賜予的【智慧】(Wisdom)和【見識】(Understanding) ,在天主愛的呵護下活出在團體中人性該有的尊嚴(即是基於天主的肖像),安全,和自由,也是為了他們可以成為天主的“特殊產業”(a special treasure above all people on earth;也可譯成特別珍貴寶藏超出所有世人的親密關係),“司祭的國家”和“聖潔的國民”,並與天主建立永久的關係(出195-6;羅314)。當然,以色列子民必須遵守天主定立的盟約,即是天主為盟約的應許而授與他們〈且適於以色列人文化習俗〉的法令和規律,而不再是僅憑自己為尊為大的意向。通過遵守這些和後來在西乃為他們定立的盟約義務,以色列子民將明顯不同於世上其他國家,反映天主揀選民族的智慧和見識,使得萬民因此光榮天主(詠1191898104108125144;申46-8)。

的確,經上說:「生命的道理和真理的智識,這一切都包含在至高天主的盟約書上」(德2432)。這也是聖保祿在新約中特別強調我們自幼(childhood; 意指領洗後的成長)便要通曉聖經(即是經由聖神的引導並通過教會聖傳、講道、查經慕道、見證分享…等等的共融,花時間研習連貫一致地新的盟約和舊的盟約),憑藉認識基督融入生活的信德,獲得得救及適於行各種善工的智慧及正義,邁向成全(弟後31516)。

聖經舊約中的智慧篇明示我們可以領會有關天主的作為:「各種元素的本質互相調換,就如琴瑟的五聲,互相交換,而總不改變原音;這從觀察過去的事上,明明可以見到…的確,上主,你用各種方法顯揚光榮了你的子民,從不忽略隨時隨地加以保護(智191822)」。這意思是琴瑟的五聲高低不變,卻是按照奏樂者的意志 (will) 和指揮 (command) 彈奏出來的旋律美音,能影響聆聽欣賞者的心情,記憶,官能,及心、身、靈的健康;天主的作為,讓人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未想到(依643;格前29),但未使受造物本質產生自我矛頓,而是如同彈奏琴瑟,讓我們感知(be perceived)及辨認(be recognized)讚同祂的美意,而可以事事感謝祂的救恩。就像古埃及人受制(afflicted)於較低級的生物(lower creatures),被揀選的以民卻受到至高無上的天主的安慰及保護,在埃及人前蒙恩獲得顯揚光榮(羅828;得前518;也參考聖師.聖文德的詮釋;St. Bonaventure12211274 AD)。

我們從上主為救援以民,在埃及降下的十災記載至少明瞭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或任何超厲害的生物可以依恃,信仰的正確才是生命的維繫,幸福、平安、喜樂的關鍵。信仰的真道,在於渴慕的追求對我們的生命之源的認識。為此,每一個人都可在基督內,以心神以真理朝拜天父,我們各人也要(理應是義務性的;behooved)謙遜地(not to be high-minded)適中的認知(sober minded)自己是按照天主所分與的信德尺度,所賦予的聖寵,為主在愛德中服事(羅52;羅1238)。

可見,依恃天主的人生,就是憑藉我們領洗前後首先學習的教理及為【成全】而樹立的基礎信仰(希613)。因為我們現今只是憑信德往來(walk by faith),並非憑目睹(not by sight; 因此信仰的旅途在世人祇憑自己的五官意識的理念中是充滿風險及不可思議。的確,未來會發生的事,誰能察覺?這也是天主的旨意,期待我們認知祇有祂是至高無上,全知全能的天主;也讓我們得以覺悟【幸福】、【災禍】、【生死】、【貧富】,都來自上主,自己(或在同心合意的團隊)應擅用天主賦予的禮物,把內心策劃未來要做的委託於天主,全心信賴上主,步步體會上主,這樣自己或團隊的計劃必會成功(德111114;訓71318;箴35916132125)。

天主先前所正式與亞巴郎立定的誓約,是由於恩許把產業賜給了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及其後裔。經過四百多年後,以民經由梅瑟承受天主的產業是【法律】;但永久的亞巴辣罕盟約決不能為這成立的法律所廢除,以致使恩許失效(創1513;迦317),因為恩許按「亞巴辣罕盟約」是向一個人,即「亞巴郎的後裔」,就是指基督(迦316)。法律則是為過犯而添設的,因為人人,尤其是已沉浸在世俗的文化中多時良久,難以【心神朝拜真理】,卻易顯露私慾肉情,無法抗拒誘惑,傾向邪惡。這樣,法律就成了以民,也是我們的啟蒙師,讓我們在天主恩寵的揀選下,承認仰賴自己往昔被禁錮在罪惡權下,成為不折不扣的罪人,也因覺悟過犯的事實,尤其是與天主的關係。法律也終領我們歸於基督,眾人都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好使我們由於【信仰】而成義,活出美好的生命(迦32129)。

我們再復習一下天主藉梅瑟頒發十誡的目的。天主是一家之長,領養了一大堆(一兩百萬以上)的小孩(以民被視為天主的長子),以後要一起生活, 就先立下【十誡】家規。前三誡就是論及【要做天主的兒女應如何在行為上彰顯愛祂的呈現】;而後七誡是論及家中孩子們,即是兄弟姊妹之間彼此相愛應遵行的底線。十誡的總綱就是主耶穌說的:「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瑪223740)」。

梅瑟由西乃山下來將上主的一切訓示和誡命都講述給百姓聽,使全以民確定認知自己是天主的子民要遵守家規,隔天又在西乃山下立了一座祭壇,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了十二根石柱,派了以色列子民的一些青年人(未曾道出的奧密揀選)去奉獻全燔祭,宰殺了牛犢作為獻給上主的和平祭。梅瑟取了一半血,盛在盆中,取了另一半血,灑在祭壇上(祭壇即代表天主的在場)。然後又拿過約書恭讀,百姓聽了以後回答說:「凡上主所吩咐的話,我們必聽從奉行。梅瑟遂拿了盆中牛犢的血來灑在百姓身上說:「看,這是盟約的血,是上主本着這一切話同你們訂立的約」(出2438)。這神聖而莊嚴的宣告,即是讓以民明瞭灑血的意義:誰毀了盟約,誰就得付出流血喪失生命的代價。盟約一經宣誓,雙方必然為此慶祝,而且以民領導者及長老們還上了西乃山與天主面對了面( 感知之意;perceived),吃吃喝喝(出24911)。

天主訓示梅瑟每日都要在會幕門口,在上主前應不斷獻的全燔祭;因為上主要在那裏與他會晤,在那裏向他講話,上主也要在那裏與以色列子民會晤,此地要因上主的光榮被尊為聖。上主要祝聖會幕和祭壇,也要祝聖亞郎和他的兒子們,使他們成為上主的司祭。而且,凡天主使之具備藝術天才的藝術人員 (英譯:gifted artisans filled with the spirit of wisdom),梅瑟應吩咐他們為亞郎做服裝 (在此反思一下:天主賜與某些人天賦的才能但也要這些人充滿智慧的神恩才可前來服事;也請參閱:羅126;哥19),祝聖他作上主的司祭。上主要住在以色列子民中,作他們的天主(出2531章)。

帳棚(或稱會幕)的設定是為以民與天主的會晤,上要住在以色列子民中,作他們的天主。這是天主為未來所有世人救贖搭橋的預表(希99。因為所有天主訓示以民所行的敬禮,只是天上事物的模型與影子,就如梅瑟要製造會幕時,曾獲得神示說:『要留心──上主說──應一一按照在山上指示你的式樣去做』。

我們在新約中獲知,聖神藉此指明:幾時前邊的帳幕還存在,到天上聖殿的道路就還沒有打開(希98;瑪275051)。我們得以認知基督為【真會幕】的司祭,他降臨於世,為承行天父的旨意,就作了未來鴻恩的大司祭,他經過了那更大,更齊全的,不是人手所造 (而是出於天主的化工),不屬於受造世界的帳幕 (這是出自人手所造);他在地上,不必當司祭,因為早已有了按法律奉獻供物的司祭。但凡大司祭都是為奉獻供物和犧牲而立的,但正因這祭獻纔使人每年想起罪過來,因此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斷不能除免罪過;基督卻為了我們的贖罪親自奉獻了自己的身體,不是帶着公山羊和牛犢的血,而是帶着自己的血,一次而為永遠進入了天主的聖殿 ,為我們獲得了永遠的救贖。祂坐在天上「尊威」的寶座右邊,在聖所,即真會幕裏作臣僕 (minister;“牧者”之意);這會幕是上主  (by the work of God) 而不是人所支搭的。他藉着永生的神,已把自己毫無瑕疵的奉獻於天主,他的血豈不更能潔淨我們的良心,除去死亡的行為,好去事奉生活的天主?我們就是因他遵從天父的這旨意,藉耶穌基督的身體,一次而為永遠的祭獻,得到了聖化(希815981410310)。

故此,英國的一位神父暨聖經學者Haydock (Rev. George Leo Haydock ;1774-1849) 論述 (commentary) 天上的聖殿是為勝利的教會準備的,而在地球上正在奮鬥與魔鬼邪靈爭戰的教會是真正的帳棚(Tabernacle);而耶穌基督是彼此天上、地上的大祭司,在天堂和地球上都行使他的神聖牧者之職。

這次的查經分享内涵部份摘自有關梅瑟盟約的分享。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會繼續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如今是到了一個艱難的時代”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uwD0qARYE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8/3/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你的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nTNqVazalQ

及唸誦聖詠第40篇(感恩與求恩)

的確,聖詠第40篇所述天主拯救以民所行的異事,真令人不知幾許!祂對我們的計劃,無人能與祂相輔,我們縱願宣揚申述,也多得不可勝數,讚美天主!祇要我們安靜的回憶往昔在主内的生活,甚至被揀選蒙召為天主的子女之前所發生的種種大事或小事,就能體會感恩喜樂於天主的憐憫,慈愛和忠誠的救援,即使我們當時仍懵懵懂懂。天主還會放一首讚美祂的新歌在我們心中讓我們的靈魂洋溢著滿足,公開頌揚祂神聖尊威的身份及偉大的救恩作為,激起衆人對天主的敬畏及信賴。我們每次開始查經前引用的敬拜讚美的歌曲,都是疏效平弟兄和他的團隊隊友創作的新歌;依據很多團隊隊友的見証,他們本是音樂的外行者,音律都搞不清,但天主讓他們感動,就能唱能譜出歌曲頌揚天主及祂對子女的眷顧救恩。

也因著我們的【感恩】,我們現在及未來都會時時【求恩】;因為,【求恩】反應出我們擁有天主賜予的信仰及智慧(雅15):遵行天主的法律,對於超出自己能力的所有事,無論是關係上的,工作及服事上的…都全心仰賴天主,而未訴諸自義或世俗的霸凌欺詐。如是,我們堪稱有福!也會自然的接受天主以種種不同方式甚至藉他人帶給我們的救援(因此,我們感謝了天主,同時,也應感謝傳遞天主的救恩者,而不是認為理所當然,覺得他們本就應該如此做的)。當然,我們也欣然的在聖神敦促下,主動協助那需要的人。為此,我們若習以【熱切誠懇】地期待了上主,祂便垂顧俯聽了我們【求恩】的哀訴,把我們從禍坑與污泥(可意指環境人事的混亂造成的威脅;或沉浸的各種憂慮、埋怨、責怪、貪慾…)中救出,放我等在磐石上,穩定我等的腳步,活在真實有意義的人生。

以民從西乃山到客辣罕地途中的曠野漂泊近三十九年之久,因為他們的老毛病(重返老我)又犯了,從戶籍紀第十一章開始就記載著許多以民在曠野一遇挫折或面臨困境,仍不顧或【不信】盟約中天主賦予的祝福及應允的眷顧恩寵,忘卻自己的角色及使命,立時抱怨天主-無論是食物、飲水、甚至梅瑟處理以民的事務,先從梅瑟的自家兄姊,被視為高貴有影響力或泛泛之輩者,機乎無一倖免的反抗過梅瑟,即使屢受上主的管教懲罰,仍是執拗任性,以致大部份人都死於曠野,餘留的忠貞者及新生代以民才終獲盟約的祝福進入聖地。戶籍紀一書即記載了以民在曠野中九次的悖逆。

在此默想一下,梅瑟時代的一千多年後,主耶穌於降臨於世傳天國的福音,要我們關注認識天主及祂創造擁有宇宙萬物,信祂是天主子,信祂是天主,信主耶穌基督的名字,信祂的話;為此,做天主兒女的要行事之前都會習於思念天國的情景氛圍及天主是否包容喜悅所行之事,並祈求天主賜予智慧,展限節制(moderation),明智(prudence)、公義(Justice) 和勇敢(fortitude),使成就之事符合天主的正義。天主知道我們所需求的,自然會供應我等做兒女在世生活的需求(瑪63233;訓714;智87;若629;弗42124)。

上主有一次對梅瑟表示要用瘟疫打擊以民,剷除他們,使梅瑟成為一個比他們更強大,更昌盛的民族。梅瑟又重覆他在以民拜金牛事件後為以民認罪求天主大發仁慈,寬恕這人民的罪過,上主回答說:「我就照你祈求的寬赦他們;但是我以我的生命,以充滿全地的上主的榮耀起誓:這些見了我的榮耀,見了我在埃及和曠野裏所行的神蹟的人,已十次試探了我,不聽我的話,他們決不能見我對他們祖先誓許的地方;凡輕慢我的人,決不會見到那地方。惟有我的僕人加肋布,因懷有另一種精神,全心服從我,我必引他進入他去過的地方,他的後裔必佔有那地方為產業。現今阿瑪肋克人和客納罕人盤據在山谷中,明天你們應轉身向紅海出發,往曠野去」(戶141125)。上主雖按梅瑟的請求,寬恕以民的罪,繼續帶領以民,但堅持要那些見了祂的榮耀,見了祂在埃及和曠野裏所行的神蹟,又十次試探了祂抱怨過祂的,都要倒斃在這曠野中,至於這些人的子女(第二代),被這些人說要當戰利品的(意指第一代以民因不信上主可帶領他們安全地進入流奶流蜜的福地,而認為第二代的祇是無辜的受難者;英譯:prey or victims),祂要領他們進去,使他們享受第一代所輕視的地方,但他們要在曠野漂流四十年,跟著承受背信之罰,直到這些抱怨者的屍首在曠野中爛盡。上主又訓示以民:「你們偵探那地方的日子,共計四十天,一天算一年,你們應受四十年的罪罰,叫你們知道我放棄你們是什麼一回事。我上主既說了,也必對這聚集反抗我的邪惡會眾這樣做:在這曠野他們都要滅絕,在這裏都要死盡」(戶142635)。

我們在此稍事反思一下,有時為弟兄姊妹們,或彼此代禱,甚至為不認識的陌生人代禱確實讓天主欣慰作為祂子女的愛心,但當事人需要痛悔改正而不為之,公義的懲罰是免不了的(羅1122);領會天主的仁慈憐憫,就會珍惜基督流盡寶血救贖願歸屬於祂而賜予的恩寵,因為,祂沒有按我們的罪惡對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過犯報復我們(詠10310)。

至於出埃及以民的新生代成長在曠野中,天主還藉異民“巴郎”祝福了四次(戶2224章);但以民又在快要抵達聖地(the Promised Land)前在“史廷”之地(曠野流浪的最後一站)墮入“巴郎”的計謀,開始與摩阿布女子行淫,這些女子請民眾參與她們神祇的祭祀,民眾吃了供物,且朝拜了她們的神祇(這種異教徒的祭祀敬禮,非常的放肆猥褻;見聖經註解),使自己也成了可憎惡的,如他們所喜愛的邪神一樣(歐910)。上主因此對以色列大發忿怒,降了瘟疫之災懲罰了以民的邪惡(戶259)。災禍之後,上主於是訓示梅瑟說;「大司祭亞郎的孫子,厄肋阿匝爾的兒子丕乃哈斯,由以色列子民身上挽回了我的忿怒,因為他在他們中,懷着與我同樣的嫉邪的心,因此我沒有因我嫉邪之心消滅了以色列子民(戶251011)」(又參閱:德452830)。

我們在此反思一下,因為梅瑟及同族肋未人的子孫【懷着與上主同樣的嫉邪的心】,天主遂停止懲罰以民的叛逆;我們自己是否也懷著與天主一樣的嫉邪之心(但做法是按召聖言在新約中訓示力求於愛中成全,應盡力與衆人和平相處;羅1218),能表達出真實而不虛偽的愛情,厭惡惡事,附和善事(羅129),如同奉獻了【和平】的祭獻(德352),使我們身處的家庭、教會、甚至工作團體享有平安。我們若對相反聖神引導之事不欲棄絕,或反而常自我安慰,在其中尋找自以為是的善,就很容易不自覺地正走上滅亡之路(請參閱:迦51721)。

天主對以民在盟約中應允的衛護,及時的憐恤,但也彰顯了祂的公義,管教懲罰以民屢次的悖逆盟約反抗上主。為此,梅瑟訓示以民今後到了聖地,務要恪守盟約的法律,對天主表示忠誠孝愛,善用天主的恩寵。選民的今後的【禍福存亡】,全繫於他們是否【忠實遵守盟約】(申912932147)。的確,這之後以民的命運,甚至默示錄中末世情景的描述,與申命紀中【恪守盟約與否】導致以民甚至所有世人(包括個人、社會、國家)【禍福存亡】的記載相互呼應(申28169328;詠22282946710667;約1223;宗1726;依414)。天主與亞當、諾厄、亞巴辣罕、梅瑟…等定立的盟約連貫一體;以新法律成全舊法律;如同主言:「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瑪51718)」。根據聖師.聖奧斯定的說法:「新約隱藏在舊約中,而舊約則顯露在新約中」(天主教教理128130)。

我們在這兒反思一下,新約的精神是「務要在主內,藉他的能力作堅強的人。要穿上天主的全副武裝,為能抵抗魔鬼的陰謀(弗61011)」,與邪靈魔鬼奮戰到底,不可有絲毫的妥邪。但是,我們也要在主的神帶領協助下,讓所有天主創造的人都能接受福音的光照而期盼他們信從歸屬基督獲得天主的救恩(谷1615;瑪281820)。「你們從前因了你們的過犯和未受割損的肉身,原是死的;但天主卻使你們與基督一同生活,赦免了我們的一切過犯;塗抹了那相反我們,告發我們對誡命負債的債卷,把它從中除去,將它釘在十字架上;解除了率領者和掌權者的武裝,把他們公然示眾,仗賴十字架,帶着他們舉行凱旋的儀式(哥21315)」。

梅瑟盟約在申命紀一書中完成。它是天主藉梅瑟僅頒給以色列子民的法律契約,包括十誡(揭示每一被天主創造的人在良心上本就刻好的十誡律法,為所有天主子民該在理性上及世人在良心上覺醒自己倫理道德生活的底線的認知)、社會公義、和宗教法律和誡命。它可被視為一部【審視】,可以導致【祝福】,或相反的『譴責』和『死亡』的法律契約,旨在帶領以民生活朝向天國的倫常,並管教懲罰【越軌者】。我們也可從以民悖逆天主的史實中,認清自己是誰 (天主的子女!),才會真正的信賴在天上的父親,活在祂創造我等的祝福中。靠己之力的僅注視 (observe or follow) 遵守法律,未與天主親近,其實是不可能的使命;為此,以民必需最終認識默西亞,歸屬基督,獲得救贖(羅21216)。

教宗本篤十六世對梅瑟盟約的探討中論及以民還是一直嚴重的違犯法律,啟動了申命紀記載盟約的詛咒(申281568301)。天主是【愛】,為了【成全】梅瑟法律,主耶穌不得不為所有無法遵行法律者接受自己定立盟約中的詛咒 (310;申271426)。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詛咒自己(迦313),他的死是贖罪日(Day of Atonement)的"完美呈現"。然而,梅瑟法律的過渡性(因為基督十字架的救贖,基督廢棄了奴隸性的法律,使我們可如同亞巴郎的信德生活;迦3110;瑪275051)並不意味著新約恩寵時代缺乏自己的法律,因為聖保祿也談到「你們應彼此協助背負重擔,這樣,你們就滿全了基督的法律」(迦62),即愛的【雙重】誡命 (dual Commandment)。 因此,新約呼籲所有接受基督法律(基督的話是福音也是成全在愛中的法律)的人要呈現 "自己的忠實行為",為了不要再重韜以民的背叛。為此,「你們要天天互相勸勉,免得你們有人因罪惡的誘惑而硬了心,因為我們已成了有分於基督的人,只要我們保存着起初懷有的信心,堅定不移,直到最後。經上所說:『今天你們如果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心硬了,像在叛亂之時,』是誰聽了而起了叛亂呢?豈不是梅瑟從埃及領出來的眾人嗎(希31316」」?基督已"賦予我們責任,並激勵了我們由衷的服從(本段大部摘譯自Catholic Culture; by Stephen Pimentel examining Pope Benedict XVI's theology of covenant in Oct. 2007)。

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恩寵的時代,基督的新約以【愛】成全所有舊約的法律,祂被稱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瑪123;依714)。讓我們興高彩烈地事奉上主(詠1002),時時靠着聖神,一起致力傳揚基督福音的奧秘(弗61819)。

新約福音中描述猶太人(意指跟從大祭司及法利賽人的以民)雖持有天主賜予的法律產業,但無一人可以跟隨亞巴郎的信德在【愛】中遵行法律(瑪517),還要圖謀殺害主耶穌(若719)。聖保祿是羅馬公民,天主以恩寵所選拔的少數猶太人之一,被基督指派為【外邦人的宗徒、宣道者、老師】,為光榮他這項職務,他很誠摯的告知我們,猶太人雖然因現今仍拒絕認識主耶穌為默西亞及賜予的福音,暫時的失足,但絕對不是永遠被天主擯棄。天主藉着他們的過犯,使救恩臨到外邦人,為剌激他們發憤(羅1014211111;瑪2143;弟前27);我們這些獲得恩寵的外邦人,不可向舊樹枝(意指暫失足的猶太人)自誇,而要認清自己如同本生的野橄欖樹上被砍下來的一枝逆着性野橄欖樹枝【因信】而被接在好橄欖樹上。猶太人因了不信而在自己原來的橄欖樹上被折下來,也可以因不再固執於無信之中,更容易被接在自己原來的橄欖樹上。為此,我們要因着信,纔站得住,決不可心高氣傲,反應竭力認識天主,愛天主,戰戰競競,【同沾橄欖樹根的肥脂】,纔站得住。因為天主既然沒有憐惜了那些原有的樹枝,將來也許不憐惜不信賴祂而不悔改以致跌倒的我們,可見天主是【又慈善又嚴厲的父親】:天主對於跌倒仍不願悔改了的人是嚴厲的,對於我們信賴祂,因而悔改的,卻是慈善的,只要我們存留在天主的慈善上(如蕩子回頭記起父親的慈愛;路1518),不然我們也必要被砍去(羅112024;德4124若一41618)。

當梅瑟帶領以民出埃及度紅海前,向百姓說:「你們不要害怕,站着別動,觀看上主今天給你們施的救恩,因為你們所見的埃及人,永遠再見不到了。上主必替你們作戰,你們應安靜等待(出141314)」。可見,梅瑟開始教導以民【轉變】個人思維意識(consciousness),先【安靜】下來,且【歸依於上主】的【等待】,以獲得天主【救恩的途徑】(依3015;詠4611)。因為梅瑟說這話之前,以民看到追趕他們的埃及人向梅瑟說:「你帶我們死在曠野裏,難道埃及沒有墳墓嗎?你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我們在埃及不是對你說過這話:不要擾亂我們,我們甘願服侍埃及人,服侍埃及人比死在曠野裏還好呀!」(出141112)。以民還沒準備好死在曠野裏,但也顯露他們關切的是自己在地上為奴的生死之事,尚未真正深深感受到離埃及前不久天主所行的,自己如何的蒙恩,如何的度逾越節,而對天主應許的眷顧未產生優先的盼望(希111)。以民進入了曠野,如同在逃脫世界上所有可以誘惑的環境導致敗壞的貪慾之後(出194;伯後14),開始有自處反思的時間。這就是隱喻舊我思維死亡的方式。可以說我們之所以死亡,是因為舊思想(自我)被安息了,天主賜予的新思維從【安靜】且【歸依於上主】的反思中興起。

這也是現代基督徒在塵世中忙忙祿祿的生活者需要時而避靜,必要尋找的靈修之途徑 (參考林思川神父對獨修及避靜的分享感言):「當我們聚在一起的這一段短短時間,就以安靜,皈依天主的心態,默想省察,並更新自己,然後回到人群中, 以新生命更深的影響世界」。林思川神父更建議大家每天安排時間在家或寧靜之處、可以獨自反思,分辨不應當行的惡事(即是最簡單認知天主的旨意;羅129;迦51921;瑪151819),以同理心(empathy)轉換成血肉之心的痛悔及定改,與天主在一起交流地祈禱。然後帶著同理心回到充滿世俗的世界。這像是耶穌當初告訴門徒說:你們到曠野去休息一下;隨後耶穌看到群眾,立刻就擺上盛宴款待─ 五餅二魚的奇蹟。

這次的查經分享内涵部份摘自有關梅瑟盟約的分享。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會繼續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幸福”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m-in8i6FU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8/10/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為主火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4oaWeQeIsw

及唸誦聖詠第119篇第8996節(上主的法律永恆不變):

「上主,你的聖言,存留永遠,它堅固而不移,好似蒼天。你所有的忠誠,代代流傳,你所造的大地,屹立不變。天地時常遵守你的旨意,因為萬物都是你的僕役。我如果不喜愛你的法令,我早已在我苦患中喪命。我永不忘卻你的法令,因為你藉此賜我生命。我全屬於你,求你救拔我,因為我尋求了你的法約。惡人窺視我,想把我殺害,然而我仍細想你的規誡。我看任何齊全都有界限,唯你的誡命卻廣闊無邊。」

天主以祂的話首先創造了宇宙大自然、萬物,最後才創造了人,安置在美麗的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都繫於是否【遵守】祂的話;為此,我們在世上,祇要能覺察分變出虛幻的短暫,都會渴慕如黃金的不變及持續的永遠,而致力追求創造我們的天主,設法尋覓永遠的財寶。的確,這也是為何我等專注持有永生的信仰,信從堅固而不移,存留永遠的聖言(箴42023)。聖言就是愛,我們持有愛,愛天主及愛人如己的真理誡命,即使邪惡、痛苦奪去了在世的生命,卻為此進入了天主的國,在那兒,再沒有死亡、痛苦,祇有廣闊無邊的愛,榮耀的永生(參考聖奧斯定的詮釋;St. Augustine of HippoAD354438)。

在此反思一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否就是那些會感受到恩寵,懂得感恩的;因為,心裏充滿感恩,就會常常生活在愛中。他們覺得自己需要回報,這份愛的債一直觸動著他們的心(羅138),促使他們不斷地思想如何去回報。也因為他們把注意力從自我轉到他人,轉到天主,所以會犧牲;而捨己奉獻的人常是喜悅的,常是慷慨的。倒是最痛苦的就是那些總覺得全世界都欠他的人,常常生活 在埋怨、不滿和痛苦中。許多痛苦的人最大關鍵問題就是不懂得感恩。他們雖然認識了天主,卻沒有以祂為天主而予以光榮或感謝,而他們所思所想的,反成了荒謬絕倫的(羅121;瑪182732;詠5022)。

為什麼有法律呢?在基督内,領受天主的恩寵,將天主的法律放在肺腑裏,寫在心頭上(耶3133;有別於把法律視為標竿的遵守;observe)者不僅因自己的意願堅信聖言可以不斷的配合實際生活的鍛鍊研習而獲得它隱藏的智慧,而且保護了自己的靈魂生命進入永生,並以此繫於愛,看似鎖鍊於愛,卻是忠實如天主,在真理中自由的生活,絕不放縱任性,對善事視為自然需做的,由此,則超越於法律之上。至於忽略天主賜予的恩寵,而未銘刻天主法律於心的,法律也確是為檢視或顯露所有罪人自我偏情的任性,未欽崇天主,忽視他人的存在價值或尊嚴,未彼此相愛的過犯而添設的。經上說,法律是為等天主所定立亞巴辣罕盟約恩許的後裔(基督降生成人)來到,它原是藉着天使,經過中人的手而立定的(迦319)。所以天主的法律本是聖的,誡命也是聖的,是正義和美善的(羅712)。我們都不會說自己目前是聖的,都承認自己(因為先省察自己,而不是判斷他人;瑪712;羅212;格前113132)在法律(十誡…等)的監守之下是罪人(完成和好聖事之前的由衷之言),可是我們知道:因着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justified by faith),所以我們信從了基督耶穌,為能由於對基督的信仰( justified by faith from Christ),而不由於靠自己(not justified by flesh)依恃法律成義 (by works of the law)」。凡在法律之內犯了罪的人,也必要按照法律受審判。「所以很明顯的,沒有一個人能憑法律在天主前成義,因為經上說:『義人因信德而生活。』但是法律並非以信德為本,只說:『遵行法令的,必因此獲得生命。』;為此,成義是由於信德」(迦21631012;羅213)。

以民往昔在埃及一直抱怨在埃及的奴隸及種族要被滅絕的生活,好不容易因為天主的憐憫護佑加持,攜家帶眷地脫離苦海享有自由及延續後代的希望,但在現實的發生與追求理想間糾結,在【環境的考驗】過程中雖表現得如此忘恩負義,妄顧天主是否在他們中間,但天主還是滿足了他們的需要;但以民也把自己傾向善或惡的心態逐步顯露出一個軟弱不堪一擊的散沙民族需要在到達客辣罕地前被教導受訓(discipline)而堅強, 或許本來祇要一或兩年,卻花了四十年的時間。出埃及的以民都飲過同樣的神飲(天主站在磐石上的親自供應);原來他們所飲的,是來自伴隨他們的神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可是,他們中多數不是天主所喜悅的,因而倒斃在曠野裏了,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為叫我們【不貪戀惡事】,就如他們貪戀過一樣(格前1046112732;戶1410)。天主聖神在曠野顯示給以民種種作為共四十年之久。但許多以民心中仍時常迷惑(因貪戀惡事!),不認識祂指引的道路,所以祂厭惡了那一世代,說:「他們決不得進入我的安息」。所以,聖保祿說:「弟兄們!你們要小心,免得你們中有人起背信的惡心,背離生活的天主;反之,只要還有「今天」在,你們要天天互相勸勉,免得你們有人因罪惡的誘惑而硬了心,因為我們已成了有分於基督的人,只要我們保存着起初懷有的信心,堅定不移,直到最後。」可見,小心不背信,即是不行惡事,免得不能進入安息(希3719)。

 

梅瑟是和亞郎是天主派遣領導以民,代表祂的忠僕,但仍未【持有】天主賜予圓滿的信德(反思一下,我等不也是易受制於他人或衆人的抱怨情緒,也因此陷入自義怨責的判斷,阻撓了該有的思維,以致忘了自己信什麼,或天主早已叮囑訓示的?!也請參閱:瑪823271720;雅122)。天主期待領導者應有堅定的意向把以民的思維引導敬畏於天主,認知祂不僅是創造眷顧自己的子民,而且祂是【神聖】不可冒犯瀆的(出3515111910122124205)。這也是為什麼天主見到以民【連續】不感恩於天主的仁慈及大能的救援使他們避免了在埃及遭受斷子絕孫的危機,脫離當奴隸的悲怨,雖俯聽了梅瑟的祈求即時指示梅瑟擊石得水滿足他們的需求,但上主卻又對梅瑟和亞郎說:「因為你們沒有相信我,使我在以色列子民眼前被尊為聖 (Holiness),所以你們不得領這會眾進入我賜給他們的土地。」這就是默黎巴水的來歷,因為以色列子民在那裏與上主爭辯過,上主因而顯示了自己的聖德 (consecrated;戶20113)。天主聖德的顯示,就像基督的降世,如果我等信靠他,他將成為我等的聖潔(有分於基督,與世俗邪惡隔絕);反之,那些不信主耶穌為【厄瑪奴耳】(瑪123)作為主和天主者,也不願意信靠他,就會視他為絆腳石,反對他(路234;參考聖師.亞歷山大‧聖啟祿的詮釋;St. Cyril of Alexandria; AD 376-444)。

 

在此反思一下, 【經驗】與【真理】按常理是相呼應的;但經驗中卻常參雜了我們未在聖潔領域中的肉情私慾,以致,得到了恩寵,就以為可依樣兒畫葫蘆。然而,聖言是真理,是絕對的,也是聖潔的,為此,「天主的每一句話,都是經火精煉的(箴305)」;「上主的聖言是真誠的聖言,如同純銀經過七次的鍛鍊(詠127)」。這意思是,經驗不足為憑,必需使其在真理中共融相合後,才是真實的見証。我們都是罪人,但也要儆醒【知道和認識】天主的【聖德】,不僅在與天主交流時要在話語中尊重祂的聖潔及榮譽祂,即使我們尚未領會或難以堪受往昔及目前的生活不順遂,而且在領導他人祈禱,討論信仰生活時,都要注意帶領衆人【知道和認識】天主的聖德,絕對不要坐視不管那些自以為坦率真實說心裏話兒的但說出來的卻是在縱情洩慾不知自我節制(self-control)者(申205;弗42932)。我們可先以同理心認同其心中不吐不為快的感受,同時沉浸於追尋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向天主祈求(或帶領當事人一起祈禱),並交託於天主的仁慈、公道、和正義,也適時協助其【知道和認識】天主的落差在那兒適時增添補實。我們對生我養我的父親都要尊重及榮譽,何況對完善聖潔創造我們的天主。為此,「讓我們認識上主,讓我們努力認識上主(歐63)」!,因為在現今恩寵的時代,主耶穌天天與我們在一起(瑪2820),為渴慕追尋天主的,不再感到像往昔的天地之隔,而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生活中,藉著聖神的引領,領會聖言真理(箴47243),與主共融交流合一,達致認識天主。經上說:「智者不應誇耀自己的智慧,力士不應誇耀自己的力量,富人不應誇耀自己的財富。凡要誇耀的,只應在【知道(understands) 和認識 (knows) 】這件事上誇耀,因為在地上是我,上主,施行仁慈(mercy)公道 (justice )正義 (righteousness),因為我喜愛這些事──上主的斷語」(耶92223)。讚美上主,「聖!聖!聖!萬軍的上主!他的光榮充滿大地!」(依63);「聖!聖!聖!上主,全能的天主,是昔在、今在及將來永在者」(默48)。

 

的確,愛是諸德的靈魂:凡事包容( bears all things),凡事相信(因為所有事兒都是天主為我們成長的經歷而允許發生的;得前518;訓714;歐613;羅81830),凡事盼望,凡事忍耐<endures>(格前137)。但凡事包容不是叫我們做老好先生,而誤以為什麼惡事發生在自己或所在的團體都與己無關,或無視團員的受迫害,而是要我們按自己的角色【承担】(意指包容-包攬容納)面對,相信天主的公義,在不斷仰望上主的祈禱中盼望天主賜予智慧,指點自己下一步的行動,以適宜的態度方式,在堅忍中,【不可為自己復仇】,直到惡事被善行(絕非以惡報惡;羅121721)擺平,完成天主的正義,滿全了法律:彼此相愛(羅138)。為此,我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我們的寬仁(gentleness because of forbearance or moderation)應當叫眾人知道:主快來了(裴445);什麼也不要掛慮,只在一切事上,以懇求和祈禱,懷着感謝之心,向天主呈上我們的請求,這樣,天主那超乎各種意想的平安,必要在基督耶穌內固守我們的心思念慮。

經上也說:「此外,弟兄們!凡是真實的,凡是高尚的,凡是正義的,凡是純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榮譽的,不管是美德,不管是稱譽:這一切我們都該思念(裴48)」;凡我們在神長及指導神師(如聖保祿所言之意)身上所學得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到的;這一切我們都該實行:這樣,賜平安的天主必與我們同在(裴4679)。聖師.聖金口若望告訴我們在主內【喜樂】也是由於悲慟罪惡後的儆醒悔改效果,為了基督的緣故,賜給我們的救恩,脫離了糾結的折磨與痛苦;不但是為了相信他,而且也是為他受苦(裴12930;宗541)。我們的寬仁是不會為任何他人的惡事,或世俗發財爭權獲利之事焦慮掛念,祇在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正義,一切交託於天主,呈上我們感謝天主保守我們思念在天上的事,做好自己的角色。

天主賜予了以民救恩,並不是因為以色列人做了些什麼【好事】兒,而是由於愛,為了讓我們領會祂的聖名,及祂與亞巴郎定立亞巴辣罕盟約的應許。天主要以民牢記祂怎樣好似【鷹】將他們【背在翅膀上】(可寓意:迅捷) 地帶出埃及歸屬祂;這也正如默示錄描述末世的年代,仰望上主的教會在倫理道德動盪危機的世界中必獲得天主救援,被聖神引領,給予【兩個】大鷹的翅膀(按St. Victorinus 250-303AD〉的詮釋,天主會賜予兩位穿苦衣如橄欖樹的先知,分辨世風邪惡,勸人向善;默1111412614135;達725),而迅速地獲得新力量,遠離世俗窒息的騷動,並住在曠野,培育純淨的天國溫順和安靜的精神(依4031;詠1035)。按照一些歷代教父、聖師、及聖人如拉丁教父戴都良〈Tertullian, 聖依勒內〈St. Irenaeus, 聖師.聖賀德佳(Hildegard von Bingen),和 教父聖依波理〈Hippolytus of Rome〉的詮釋,這兩位先知即是尚未經歷死亡的哈諾客(創524)及厄里亞(列下2111),他們未來的死亡將是在末世出現為主見證後在敵基督手下殉難(默1117),但靈魂精神從未屈服而殉難的肉體也因聖神在目擊的衆人中光榮的復活(默111112)。聖師. 聖多瑪斯.阿奎納認為之前厄里亞被帶到大氣層的(atmospheric)或人間天堂,但沒有被帶到聖徒居所的九重天(empyrean heaven;即但丁神曲一書中描述的天堂;也請參閱格後122):同樣地,哈諾客被帶到人間天堂,據信他在那裏與厄里亞住在一起,直到末世敵基督的到臨(St. Thomas Aquinas《神學概論 III》,第 49 卷,第 5 卷)。我們也可從主耶穌教導的【寓意】上(瑪171113)領會他們的精神重新出現在末世,帶領身為先知的我們為基督作見証勸勉(即是末世結束之前所承行天主為施行仁慈、公道 和正義的旨意)世人回歸創造他們的天主(默113;德4810;路117;拉32324)。

信從天主的話語者必然呈現出剛毅【勇敢】的言行,領受了聖神之恩承行祂的旨意(路1383627)。因為沒有力量,我們不可能去完成執行祂的話語。【勇敢 】(fortitude) 就是有勇氣,有膽量,剛毅,不屈不撓之行為,是我們天主子女生活的關鍵美德,道德品行的素質 (virtue) ,肇因於【愛慕正義】並獲得天主【智慧】回應環境的衝擊效果。沒有獲得【聖言】智慧的自義很容易就被披著羊皮的狼引誘,受騙上當,反因此失去了勇氣,常在疑懼中生活。【勇敢】也是四樞德(天主教教理18051809:節制、明智〈prudence〉、公義、勇敢)之一。在我們人生中沒有比四樞德為人更有裨益(智87)。【愛慕正義】肇因於【依賴基督】而獲得【智慧】;為此,我們生活度日只應合乎基督的福音,保持同一的精神,一心一意為福音的信仰共同奮鬥。我們會更【勇敢】講論天主的道理,一點也不為敵人所嚇住。我們必將得救,因為這是出於天主為了基督的緣故,給予我們的恩賜(裴11230;詠11814;若1633;瑪633)。我們也曾查經分享過,一個人的【幸運】(fortune)與否,都是天主賜予的(訓714),凡事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就是勇敢的放下或棄絕世俗的思維,以基督為依歸,追求天上的事;為此,天父原曉得我們需要的一切,自會加給我們,使我等堪稱【幸運】的寵兒(瑪63233;路214;格前29;詠12812)。

經上記載:「上主,願你時常與我親近,你一切的誡命全屬忠信。我早已由你的約法 (testimony) 得知:那都是你從永遠所定立(詠119151152)」。天主的約法即是意指基督聖言降臨於世賜予我們的話-成全(fulfill)了 所有的誡命法律於愛(瑪517;羅138101625;又參考聖師.聖奧斯定的詮釋);為此, 我們當記得聖保祿說:「按照天主所賜給我的恩寵,我好像一個精明的建築師,奠立了根基,其他的人在上面建築;但是各人應該注意怎樣在上面建築;因為除已奠立了的根基,即耶穌基督外,任何人不能再奠立別的根基。人可用金、銀、寶石、木、草、禾稭,在這根基上建築,但各人的工程將來總必顯露出來,因為主的日子要把它揭露出來;原來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參閱:瑪31112;伯前17)出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在那根基上所建築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必要獲得賞報;但誰的工程若被焚毀了,他就要受到損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從火中經過的一樣(參閱:依432)」(格前31015)。

 

這次的查經分享内涵部份摘自有關梅瑟盟約的分享。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仍會繼續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愛之路”的敬拜

  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QUmbHFvU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8/17/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生命之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ymJlvvA4k

及唸誦雅各伯書第一章第1925節(要聽信並實行天主的聖言):

「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要知道:每人都該敏於聽教,遲於發言,遲於動怒,因為人的忿怒,並不成全天主的正義。因此,你們要脫去一切不潔和種種惡習,而以柔順之心,接受那種在你們心裏,而能救你們靈魂的聖言。不過,你們應按這聖言來實行,不要只聽,自己欺騙自己;因為,誰若只聽聖言而不去實行,他就像一個人,對着鏡子照自己生來的面貌,照完以後,就離去,遂即忘卻了自己是什麼樣子。至於那細察賜予自由的完美法律,而又保持不變,不隨聽隨忘,卻實際力行的,這人因他的作為必是有福的」。

讀經或聽主道如同照一面鏡子,能看到了自己目前成就的性格情景,帶給了自己以往及現在人生中多少的阻撓、挫折、與痛苦,但若未下定決心【按聖言實行】,就在自欺(17910)。我們上教堂參與彌撒多年,聽了神父們為主向我等作了一個又一個的証道,也盡力上查經班研習生活的聖言,但如果我們從不讓我們所聽來的主道改變我們,那麼我們真是自欺。我們可以閱讀聖經從頭到尾,但除非我們把確實領會的聖言付諸實行,否則我們實在是在欺騙自己。聖言是真理,因銘刻在我等的心裏,使我們得以被祝聖(若1717;詠11911);「所以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舊的已成過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後517)」。為此,「聖經能使你憑着那在基督耶穌內的信德,獲得得救的智慧。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適於行各種善工」(弟後31517)。鏡子可以照出我們的臉或頭髮甚至穿著的衣衫都需要疏整修飾,但若沒有丁點兒的行動,就仍是老樣兒。默示錄提及的【不冷也不熱】的勞狄刻雅教會自欺是富有的,主耶穌卻提醒:殊不知你是不幸的,可憐的,貧窮的,瞎眼的,赤身裸體的(默317)。

為何會隨聽隨忘?【忘】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更優先的牽掛受制或響往(瑪1322)。我們若缺乏信德,也會像衆多以民會忘了過去是如何領受天主的恩賜?天主是全知全能,祂應允護佑,在不利的環境中施予救拔,也可興起誰也意料不到的有利環境,幸與不幸都是祂所為(訓714)。在選擇、決定的考驗過程中,我們傾向依靠己的思維就會迅速地暴露了自己對聖言的缺乏認識及信心。

Michael Vacca 是一位在美有律師背景的弟兄,曾在羅馬的宗座家庭委員會-the Pontifical Council of the Family in Rome-工作,在那裏他就“維護生命”-pro-life和“維護家庭”-pro-family的問題為教會提供建議,及促使天主教社會訓導-Catholic social teaching-推進於世界各地。他曾於2019410日在天主教期刊(Catholic Journal)上發表關於他對美國社會通俗流行的文化隱藏傾向導致【自欺】模式的一篇文章 (Prevalent, Modern Forms of Self-Deception)。這篇文章可以讓我們借鏡參考反思一 下,審視在生活上的細節(是否常聽到有一句俗話:魔鬼藏在細節裏)。的確,凡事皆以聖言為依歸,調整適宜;我們需要請天主為我們捕捉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因為小狐狸會挖洞掘根),我們的葡萄園正在開花啊(歌215)!

Michael Vacca的這篇文章摘譯如下:

「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都想過誠實的生活。所謂的誠實生活,是指沒有自欺欺人的生活。這需要不斷地審視我們的生活,以確保我們走的是通向永生的直而窄的道路,而不是通向毀滅的寬闊之路。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沒有掙扎,我們就不算是人,但我們需要誠實地看待我們自己是誰,與天主起初創造我們的善意,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被造得【好】,期待我們都勉力朝向【成全】,活出祂的肖像〈反思一下:每一個被造的人都具有不同特質的身體、個性、情商、智力、憶能、想像…;為此,我等的祈禱要適宜,安於本份,不要因羨慕他人而妄想自己原有被造的本體需要改變,譬如增添自己原本擁有的聰明智力,甚至從男變女,從女變男…等。天主提示我們在世生活可祈禱獲得的救恩卻是從領會聖言而來的【智慧】(智91219;雅15;若161314),使得我們生活上的各個層面可展現合宜的安排、方式、態度…同時,也因此建立了天國的德行,品嚐喜樂、平安的果實〉。

世界、肉體〈意指未通過守齋、節制、管理的肉性傾向〉和魔鬼會讓我們相信關於自己的謊言,阻止我們在聖潔和真正的愛上得以進步。有一些常見的自欺欺人形式,它們使我們繞開基督祝福我們通往永恆祝福的直而窄的道路。第一種是自認自己是好人(good person),或他人是好人;事實上,善人惡人的標準不是由我自己、你或天主以外的任何人決定的。最終,我們都會受到審判生者死者的主耶穌基督的審判,只有祂是我們的創造者和救贖者,才有資格審判我們的良善。我們若不依據聖言省察自己〈需要進步的空間〉就易於傾向通過認為自己是好人來欺騙自己。主耶穌是天主子,但降臨於世傳天國福音時也沒有接受他人的稱許的良善(good),而是將所有的良善都歸於他在天上的父(谷101718)。我們若能誠實地檢視自己的生活,記起天主頒發的十誡-即繫於愛天主及愛人如己的誡命,主耶穌山中訓示的真福八端,及最後給予我們彼此相愛的命令,有誰還會說自己〈現在〉是好人?!

那麼,相信自己是一個好人的謊言會有什麼後果呢?一方面,它使人無法意識到他們是多麼需要天主來行善工,多麼需要天主協助他們真實地悔改,淨化罪惡、和不健康的依戀(若一19;歌215),從而最終與聖潔的天主一起進入永恆的幸福。那些已經相信自己很好的人就像那些相信自己沒有病的人一樣。我們的主說,好的和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谷217)。 事實上,我們都是罪人,迫切需要天主的醫治。因此,只要我們拒絕承認自己的罪,相信自己是個好人的自欺欺人的做法會使自己無法領會並接受基督的憐憫。聖若望宗徒清楚地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說我們沒有罪過,就是欺騙自己,真理也不在我們內(若一18)」。

其次,另一種形式的自欺與養育孩子有關。特別是,父母鼓勵他們的孩子在驕傲和虛榮的自欺欺人中成長。驕傲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形式,因為它是對自我的依賴,鑑於我們易傾向墮落的罪惡本性,而自我總是不可靠的。虛榮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形式,因為它依賴於他人的意見,而不是天主。談論建立孩子的自尊或自我的崇敬 (self-esteem),鼓勵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confident) 是很流行的。孩子們通常【不再因為成就而獲得榮譽的獎勵】,因為這會導致其他孩子對自己感覺不好,傷害了他們的自尊。有些父母會奉承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告訴他們自己有多棒,相信這樣的奉承會讓孩子更有信心。很多時候,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一走進房間就吸引了幾乎所有的注意力,並且本能地被教導他們非常重要。做這些事情的父母是善意的,甚至可能過著美好的虔敬生活。然而,事實上,這樣的養育方式對我們的孩子有害 (disservice)。世俗文化中的自尊與驕傲幾乎沒有區別,建立世俗式自尊的方法往往會導致虛榮。當我們認為自己比別人更重要時,我們就是驕傲。當我們期待別人的關注時,我們是徒勞的。當我們相信我們在任何事情上都比我們實際做得更好時,我們是在驕傲,而不是謙虛。為什麼我們還要教我們的孩子傾向驕傲和步入虛榮?孩子和我們所有人需要的是對天主的崇敬(esteem),而不是對自己的崇敬或對他人意見誇大的崇敬(exaggerated esteem)。教育我們的孩子的任務是協助他們建立美善的德行〈virtue;請參閱:智87;伯後157〉,並要求他們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解的:我們只是完完全全依賴天主的無利可圖的僕人(路1710)。 通過教導孩子們在自尊的幌子下自豪地信任自己,並徒勞地渴望別人的關注,父母即是身不由主地(unwillingly)在孩子身上培養了一些最糟糕的自欺欺人形式。

我們的自我價值從何而來?它來自被愛和愛的回報。通過像天主愛孩子們一樣來愛我們的孩子,孩子們會知道他們內在的價值,但他們也會知道他們被呼召在主的葡萄園中謙卑服事。孩子們需要的是愛、謙遜和美德(virtue),而不是強調的自尊,這會讓他們建立起驕傲並讓他們暴露在虛榮的誘惑中。2008 年安東尼奧·西卡里神父 ( Father Antonio M.  Sicari, O. C. D.) 曾說,當聖師. 德蘭,即聖小德肋撒(St. Therese)還是個小女孩時,她的父親不希望別人過度地贊揚( compliment) 她,因為他明白這樣的贊揚很容易進入他女兒的腦海,讓她尋求別人的認可。聖小德肋撒自己也說過:我家裡從來沒有人說過一句能讓虛榮心進入我的心的話。

第三種很容易陷入的自欺形式是在別人的意見中找到我們的價值,甚至在別人的意見中找到我們的身份。這是一種誇張的虛榮心。我們都非常渴望得到認可。我們想要被人喜歡,如果我們不小心,這種被別人認可的願望會導致我們改變自己的正常行為,努力獲得認可。起初,這以微妙的方式發生,然後更加公開。我們可能會因為別人不同意而避免飯前禱告,我們可能不會申請我們想要的工作,因為朋友認為它不合適。我們可能會同意和朋友〈反思:譬如不聽從教會訓示,或欲散播閒言八卦者〉一起喝咖啡,即使我們心裏知道耶穌並沒有呼召我們發展這種友誼〈也請參閱:雅41317〉。

現在很清楚,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度過一生,取悅這個人,然後那個人,有一天我們會醒來,意識到我們從來不喜歡的一個人是耶穌基督,但他的意見是最重要〈迦110;得前24;格後59〉。我們的價值在於成為天主的兒女,基督的兄弟姊妹,並在我們裏面擁有聖神。我們與天主三位一體的關係是我們〈從内心展現出〉的安全、平安和喜樂。在他人身上發現我們的價值的自欺會導致奴役,而不是自由,因為我們是為天主而受造的和與那些祂選擇與我們在一起可以〈在主內〉彼此相愛的人。

最後,當我們將安全感置於財富等時間現實中時,就會出現第四種自欺的形式。我們很容易相信儲蓄賬戶中的額外資金、保險合同、人壽保險單、全額支付的房屋等可以保護我們免受困境。事實上,只有天主讓我們時時刻刻都活著。將財寶存放在蟲蛀鏽蝕的土器皿中,盜賊闖入竊取, 永遠不會帶來真正的安全(瑪619)。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擁有人壽保險或健康保險,或者一個漂亮的房子或銀行存款,但我們必須記住不要因為這些事情而認為我們是安全的。我們的安全在於通過愛的行為和真理來遵行天主的旨意(若一31819)。否則,我們可能會失去比所有土器皿中的財寶更珍貴的東西:我們不朽的靈魂。當我們將自己的心從財富的虛妄安全感中解脫出來時,我們就可以自由地跟隨基督。

總之,讓我們努力過上誠實的生活。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發現任何這些形式的自欺欺人,還有時間轉向基督並請求祂釋放我們。沒有什麼讓耶穌基督可以成為我們的救主的機會更讓祂喜愛的了」。

的確,自欺與驕傲為友;故此,人的驕傲(因為凡事以自我的偏情私慾為優先)總是使我們對真理視而不見,或隨聽隨忘。它承諾榮譽,但它帶來了虛榮的恥辱:「驕橫是滅亡的先聲,傲慢是隕落的前導(箴1618)」。

為此,我們都該穿上謙卑作服裝,彼此侍候,經上說:『天主拒絕驕傲人,卻賞賜恩寵於謙遜人』(雅46;箴334;德32021;伯前556)。這也是為何主耶穌強調的告訴我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瑪183)」。作為父親的天主因我們【聽話受教】而認為我們是愛祂的孩子(智61920);為此,祂寵愛親近我們,為我們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

 

讓我們再回到梅瑟等人在西乃山下時,天主要梅瑟與亞郎上西乃山,但明令司祭和百姓不可闖到上主前,免得上主擊殺(break out against) 他們。從人的角度來看,天主為何對待揀選的以民不一或【有所偏愛】(請默思天主的恩許)?約伯也曾說:「看啊!這只是他行動的一端,我們所聽到的語句,何其細微!他轟轟烈烈的作為,有誰能明瞭(約2614)」?

 

我們再重溫聖師.聖熱羅尼莫St. Jerome 分享他領會認識天主的一種方法。人的本性讓我們從【明智的事】中【收集知識】;但【被認為是明智的事】不一定是【聖事】。為此,天主給了人一種提升對祂盡其所能地認識的方法,就是要認知【遵重秩序】或【優先的順位】。天主是生命之源,祂以神聖的智慧創造,以便宇宙由一輪完整的生物組成,從最高到最低。這樣一來,當所有生物的完美降序都從天主那裡開始時,上主就是完美的最高境界。來自上主的創造完美降序的其中一個羅輯過程是屬於事物本身的;那就是:【肇因】優先於產生事物的效果,所有【首要產生】的最高事物總和,雖然達不到【首要肇因】(生命之源),但仍勝於因它們產生較低等事物的效果。為此,我們認識上主,在“萬物的總和頂點”上,我們找到了最完美的統一;一切都變得無限強大,更出色,更徹底。至於隨完美降序而產生的,事物的變異性 (diversity) 和多樣性 (variety) 增加了,它們越是遠離了首要的肇因,人離開上主就越遠。可見,盡力認識上主,同時【依賴上主】的【遵重秩序】或【優先的順位】附和善事(遵行天主的旨意)與上主的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維繫是我們每一個人優先追求【愛】的關鍵。

 

在此默想一下,我們【恭敬孝愛】被天使加俾額爾稱為「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你同在!(路128)」的聖母瑪利亞。天主【偏愛】而揀選【卒世童貞】謙遜的聖母,把主耶穌帶給祂所愛的世人(路12655)。聖母是天主創造的第一位【女人】,有別於第一位被創造的厄娃,願照天主的話成就於她,對於善事明智,對於惡事純潔無瑕,終身賦有天主的應許把撒殫踏碎在她的腳下(創315;羅161920),聖母即是讓我們得以在被主聖化中受其薰陶,認識親近主的【肇因】和範例(注意聖母的貞節、謙遜的思維與言行,都是在奉行天主的旨意)。天主從未應允賜予任何人可以與天主子在一起,自懷胎,撫養,直至陪伴天主子於最終受難的恩寵。聖母一直到現在都在參與天主的救贖工作,正如當初她以母親的愛照顧主耶穌在世的成長,她也同樣的與我們共融,以母親的角色(若1927)帶領護佑並陪伴我們跟隨著主耶穌基督直至最終被引進幸福的天鄉(默示錄第12章;迦326419;玫瑰經榮福五端;梵二大公會議的教會憲章)。為此,我等每天習於的晨禱中,為悅納主的聖心,為補贖我(們)的罪過,可把自己當天的一切思想、言語、行為、努力、喜樂、與痛苦都藉著【聖母的手】全獻給天主,懇求天主看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功勞,幫助我(們)遠離罪惡,並勉力遵行天主的旨意,使我(們)一切所作所為都祇為光耀天主,請天主聖母為我(們)轉祈,我(們)今天為改過與修德的專題是:謙遜、服從、仰望、信賴、智慧、虔敬和愛德(可參考:伯後157),求主幫助我(們)來達成這目標…。

 

林之鼎神父(宗座教育部Sophia上智大學哲學博士,現職輔仁大學 校牧、台北總教區宗教交談委員會執行秘書、輔大科管研究所及全人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近日來達城探親,於8152021ZOOM視頻講座與我們分享【天主與人的關係】中,特別提醒我們:【聖】與世俗邪惡隔絕,但【聖者】是謙遜的,反而不會讓人感覺高不可攀,虔敬天主的聖者在品德及各方面的出類拔萃所作的努力會吸引世人也因此願脫離世俗邪惡的束縛模仿聖者的思維及言行歸主轉化為聖;我們也因此更能領會【聖神】的工作:教導我們體會操練【愛德】,使我們在一起致力與基督合一,如同天父與天父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的彼此相愛,成為不可分離的一體。

 

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仍會繼續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又:祈禱會通知Jenny Ho (何美玲) 姊妹已安排在八月廿四號中午動手術移除子宮瘤,王正弟兄最近也被診斷出脊椎骨腫瘤,需要在九月中開刀。讓我們即時獻上懇切的祈禱,祈求仁慈、憐憫的天主,在新冠疫情期間,眷顧他們在醫師護理人員及家屬的細心手術及照料下平安順利的度過難關,早日康復。我們也繼續為Teresa (梁惠儀) 姊妹及徐偉的健康恢復代禱。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主是真正的避難所”

    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8aAR-hrAk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8/24/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親近你,敬拜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PfXjmkVeTQ

及唸誦聖詠73 篇(富貴如雲煙)

我們唸誦的這篇聖詠很清晰的也是在講我們自己的轉化:彼此相愛、勸勉、願意代禱也為他人認罪作補贖的心路歷程。我們往昔常在善與惡的分辨與回應中掙扎,對身處現實社會的不公不義,氣忿、責怪、尤其是對那些以暴力、特權、錢財賄賂視為生活潮流趨勢的攪混,破壞原本大家都應遵守的公平原則。還居然有些人向他們看齊,不然似乎就會吃虧了。我們的忿怒不平,或可以自稱是義怒,但並不成全天主的正義,更不用說加之以詈罵及惡行回應了(雅120;羅1219)。看!這些人為非作歹,常享平安,積存錢財;但隨著時間之旅,直到我們接近天主的奧妙(領會一下天主的憐憫、仁慈,賜予無數次的機會讓賦有自由意志的被創造者作出人性歸正的選擇!天主也珍視那受苦坎柯夭折短命的義人,使他們獲享安息;智4720),直到我們注意天主的確將執拗不欲悔改的這些人置於坡路,讓他們滑倒於消滅之途。他們瞬息之間變得如此悽涼,他們因受驚過度而從此滅亡。看。天主必消滅一切遠離、趨於沉淪、背棄祂的人民。為此,幾時我等的心靈曾遭受酸苦,刺痛也會進入我等的肺腑,原來是我等愚昧毫無理性;但因我們渴慕與天主在一起相處,天主要以祂的聖訓來領導我們,最後引我們進入祂的榮耀。【親近天主】對我等是多麼的美好:只有上主天主是我們的避難所。

 

遵行【誡命和法律】正是天主恩賜我們與祂親近之路(詠119151152;智61920;若1415),它的【終向】就是基督,使凡信基督的人獲得正義(羅104;瑪72427;弗220)。這也是我們在【研習誡命和法律】時,【轉向於主】,蓋在我們心上的帕子就會除掉;因為,主的神在那裏,那裏就有自由(格後31517;羅118)。為此,「我們眾人以揭開〈帕子〉的臉面反映主的光榮的,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正如由主,即神在我們內所完成的(格後318)」。這裏所謂的【帕子】可意指心中潛藏的任何【不義】渴慕欲望或【迷思】使心意陷於遲鈍,在天主的言語光照下,一覽無遺;這些渴慕欲望的心思一旦回轉於主,即渴望與主在一起,服從主,我們的心也在真理中享有自由。這種回轉於主的心思可以在自己祈禱中察覺:已不再是僅僅【唸經】,及要求天主成全自己的意向,而是表達出認識天主,自己甘心情願的選擇服從天主的旨意-即是贊同基督聖言,跟隨聖神的引導,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正義。當我們確定回轉於主,持續操練這樣祈禱,自己或帶動團隊與天主的交流,就可與衆人邁向與基督合一,讓天父喜悅。

 

我們不妨從【合ㄧ】與【分離】的關係研習如何與主親近。原祖亞當認識 (knew)了自己的妻子厄娃,厄娃懷了孕,生了加音(創41)。為此,【合一】起源於【認識】。從研習天上的事來說,【合一】即是彼此【同心合意】(羅1216)。我們與妻子,丈夫,弟兄姊妹,基督的合一關係【肇因】於【認識】。如果,我們認識不清,隨著自己的肉情偏見,既使喊出【愛】及表達【合一】(其實是為己私慾而霸凌的統一)的口號及願望,在團體中也成為熱情【自義】(羅1023)或【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箴162733221021),甚至將會促成多少世間人際關係的悲劇。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向天父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 (not for they know what they do) 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這也是警示我們,如果我們鐵了心,那明知故犯之罪就不得寬赦(瑪123132);但缺乏天主法律的知識,也是死亡之因(歐46)。主耶穌就啓示過我們【永生】就是認識唯一,至高無上的真天主;即是:藉著祂賜予我們的天主聖神,認識基督,與基督合一,屬於基督,藉著基督,通過基督,也認識了我們的天父(若819173;羅89)。

 

我們因為【主動】勤奮地認識基督,也就必然認識天父,因為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祂,誰也不能到天父那裏去(若1467)。我們也得反思一下,若未主動的去認識天主(這是很普遍典型無法親近的落差),卻總要設定祂會替我們做這做那,讓我等幸福、平安,我們自己也會在衆人中表現出自尊自大,總是期待別人來認同自己做得多好,或關心自己後再看看如何回饋。為此,經上也說:「論兄弟之愛,要彼此相親相愛;論尊敬,要彼此爭先。論關懷,不可疏忽;論心神,要熱切;對於主,要衷心事奉(羅121011)」。如果,我們牢記聖言,實現出來,我們與天主的親近絕不再是奧秘,因為我們已在祂的奧秘中(路172021)。「主愛的人(with whom He is pleased!)在世享平安!(路214)」即是天軍天使們宣稱給我們的(路213)。聽基督的話和實現(服從)祂的話,就是亞巴郎的信德,就是讓天父喜歡。 若天主憎恨厭惡的【事】(箴61618;撒上167;耶1710;德2328),我們做兒女的怎麼不會厭惡;因此,上主照我們行的正義,照我們在他眼前的純潔,賞報了我們:「仁慈的人,你待他仁慈;正直的人,你待他正直;純樸的人,你待他純樸;乖戾(也可翻譯為“任性”;perverse or devious)的人,你待他乖戾。卑微的人,你必拯救;傲慢的人,你必睥視(撒下222528;詠182131)」。我們認識天主待人是讓自己做兒女的知道也在乎(敬畏)如何與祂相處,但絕不是讓我等站在祂的位置也這樣去對待他人,而是安於【弟兄姊妹的本份】彼此相愛(羅12141719)。

 

所以,我們記起,當梅瑟叫百姓從西乃山下營中出來迎接天主,此時西乃全山冒煙,因為上主在火中降到山上;冒出的煙像火窯的煙,全山猛烈震動(出191718)。天主就是我們的火炬,照明了我們心中的隱暗(撒下2229;德232829),難怪主耶穌降臨於世,為了我們這些積纍的誨暗,要以聖神及火【洗】我們,使被召的衆人都得以轉向於祂(路124953;瑪31110343819:29-30;智1814;谷834)。天主顯現前,西乃山上雷電交作,濃雲密佈,角聲齊鳴(出1916)。如同約伯描述大自然的雷電照天主的指示旋轉,全照祂的命令實行於地面,或為【懲戒大地】,或為【施行恩惠】(約371213)。為此,主耶穌要群衆不要祇關注雷聲,而要同時領會壓倒性的雷聲(“聖額我略尼沙”以“耀眼的黒暗”(dazzling darkness)類比“振耳欲聾的響雷”;St. Gregory of Nyssa335395AD)專注天父在【為我們所作的】(若122830),即是要我們聽從祂所派遣的喜悅的愛子(瑪3171716)。天主藉梅瑟頒佈法律誡命,就是在這種壓倒性的聖潔、威嚴、至高無上的權柄氛圍,讓所有身臨其境者沒有任何其它懸念的聖潔自己伺候待命 (wait on order)

 

祇是,有些以民一直心硬執拗,捨不得拋棄心中習於嚮往的偶像,不感恩的放縱不受教,不祇褻瀆天主的話,也要干擾天主對以民衆子的救恩計劃,實在沒有在世繼續存活的意義,幸好有義者如梅瑟的求情,使以民沒有被天主滅盡。我們也領會出【亂世】必有肇因,擺平必用【重典】(出2219);否則,未來期待的國度與外邦人有何不同?都是加速趨向滅亡!當天主彰顯祂與以民定立的十誡於世界,即是與梅瑟中保人在西乃山所定立的盟約,也其實就是為在末世對衆人宣告「世上的王權已歸屬我們的上主,和他的基督,他要為王,至於無窮之世(默1115)」!為審判死者,賞報天主的眾僕先知、聖徒,以及敬畏祂名字的大者小者的時候到了,並且也到了消滅那毀壞大地之人的時候(默111519;迦319)。我們離開偶像歸依了天主,為事奉永生的真天主,並期待祂的聖子自天降下,就是那使之從死者中復活的耶穌,為救我們脫免那要來的震怒;為此,讓我們常存在祂內罷!為的是當祂顯現時,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在祂來臨時,不至於在祂面前蒙羞(得前1910;希92728;若一228)。

 

感謝讚美主耶穌為我們犧生賜予的救贖,讓我們生活在【恩寵】的時代。為以民來說,並非凡是亞巴郎血統的後裔,就都是亞巴郎的真子女,藉【恩許】所生的子女,纔算為真後裔,算是天主的子女(羅978)。天主已先鍛練了以民成為天國子女,我們也得感謝以民努力守法敬畏天主的歷練為我們(非百萬人一次性的)加入天主之家(教會)的借鏡(羅112024)。然而,在末世,遠超過億萬的天主揀選的子女,信仰因異端的泛濫(默1215),有許多人將要隨從倡導使人喪亡的異端的假教師們的放蕩;甚至真理之道,也要因他們而受到誹謗(伯後212)。那阻擋者,聖教會,或穿苦衣勸人的先知一旦離開,天主對大地的審判時間就到了(默11111;得後278;默182124)。審判即是藉著法律(底線就是約櫃中天主曾頒佈的十誡),違法即是犯罪;但那敬畏天主,無論大小,實現法律的就獲得應有的天主賞報(默111519)。

 

聖師. 教宗聖良一世(St. Leo the Great400461 AD) 提醒我們不可忽視與交往的近人和睦相處,否則決不會繼承神性,因為,聖神的效果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52223)」。不願響往及維持和平的人就是拒絕接受聖神的果子(格前33),為此,我們應設法與眾人和平相處,盡力追求聖德;若無聖德,誰也見不到主(希1214);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因為只有一個身體(聖教會)和一個聖神,正如我們蒙召,同有一個希望一樣(弗424)。如果我們不能彼此同心合意(羅1216),就永遠無法實現我們蒙召的唯一希望。通常,當高級知識份子沾沾自喜擁有一些知識的禮物時,卻忽視那比知識更大的【和睦】禮物,以致使他們脫離了其他人的社會。好像他們越聰明,那和睦的美德就越不明智。因此,沒有和平的鹽不是美德的禮物,而是譴責的論據。「鹽是好的;但鹽若成了不鹹的,你們可用什麼去調和它?在你們中間當有鹽,又該彼此和平相處(谷950)」。

 

我們是地上的鹽(瑪513)。對聆聽福音的慕道者,如何分享有鹽味的食物?想一想,應是配合慕道者的背景、文化、種族、性格…引人歸主;就像聖保祿說的:「我原是自由的,不屬於任何人;但我卻使自己成了眾人的奴僕,為贏得更多的人。對猶太人,我就成為猶太人,為贏得猶太人;對於在法律下的人,我雖不在法律下,仍成為在法律下的人,為贏得那在法律下的人;對那些法律以外的人,我就成為法律以外的人,為贏得那些法律以外的人;其實,我並不在天主的法律以外,而是在基督的法律之下。對軟弱的人,我就成為軟弱的,為贏得那軟弱的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我所行的一切,都是為了福音,為能與人共沾福音的恩許(格前91923)」。

 

這次的查經分享内涵部份摘自有關梅瑟盟約的分享。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會繼續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其它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活出光和鹽”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c_kWAMtX8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8/24/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梅瑟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親近你,敬拜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PfXjmkVeTQ

及唸誦聖詠73 篇(富貴如雲煙)

我們唸誦的這篇聖詠很清晰的也是在講我們自己的轉化:彼此相愛、勸勉、願意代禱也為他人認罪作補贖的心路歷程。我們往昔常在善與惡的分辨與回應中掙扎,對身處現實社會的不公不義,氣忿、責怪、尤其是對那些以暴力、特權、錢財賄賂視為生活潮流趨勢的攪混,破壞原本大家都應遵守的公平原則。還居然有些人向他們看齊,不然似乎就會吃虧了。我們的忿怒不平,或可以自稱是義怒,但並不成全天主的正義,更不用說加之以詈罵及惡行回應了(雅120;羅1219)。看!這些人為非作歹,常享平安,積存錢財;但隨著時間之旅,直到我們接近天主的奧妙(領會一下天主的憐憫、仁慈,賜予無數次的機會讓賦有自由意志的被創造者作出人性歸正的選擇!天主也珍視那受苦坎柯夭折短命的義人,使他們獲享安息;智4720),直到我們注意天主的確將執拗不欲悔改的這些人置於坡路,讓他們滑倒於消滅之途。他們瞬息之間變得如此悽涼,他們因受驚過度而從此滅亡。看。天主必消滅一切遠離、趨於沉淪、背棄祂的人民。為此,幾時我等的心靈曾遭受酸苦,刺痛也會進入我等的肺腑,原來是我等愚昧毫無理性;但因我們渴慕與天主在一起相處,天主要以祂的聖訓來領導我們,最後引我們進入祂的榮耀。【親近天主】對我等是多麼的美好:只有上主天主是我們的避難所。

 

遵行【誡命和法律】正是天主恩賜我們與祂親近之路(詠119151152;智61920;若1415),它的【終向】就是基督,使凡信基督的人獲得正義(羅104;瑪72427;弗220)。這也是我們在【研習誡命和法律】時,【轉向於主】,蓋在我們心上的帕子就會除掉;因為,主的神在那裏,那裏就有自由(格後31517;羅118)。為此,「我們眾人以揭開〈帕子〉的臉面反映主的光榮的,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正如由主,即神在我們內所完成的(格後318)」。這裏所謂的【帕子】可意指心中潛藏的任何【不義】渴慕欲望或【迷思】使心意陷於遲鈍,在天主的言語光照下,一覽無遺;這些渴慕欲望的心思一旦回轉於主,即渴望與主在一起,服從主,我們的心也在真理中享有自由。這種回轉於主的心思可以在自己祈禱中察覺:已不再是僅僅【唸經】,及要求天主成全自己的意向,而是表達出認識天主,自己甘心情願的選擇服從天主的旨意-即是贊同基督聖言,跟隨聖神的引導,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正義。當我們確定回轉於主,持續操練這樣祈禱,自己或帶動團隊與天主的交流,就可與衆人邁向與基督合一,讓天父喜悅。

 

我們不妨從【合ㄧ】與【分離】的關係研習如何與主親近。原祖亞當認識 (knew)了自己的妻子厄娃,厄娃懷了孕,生了加音(創41)。為此,【合一】起源於【認識】。從研習天上的事來說,【合一】即是彼此【同心合意】(羅1216)。我們與妻子,丈夫,弟兄姊妹,基督的合一關係【肇因】於【認識】。如果,我們認識不清,隨著自己的肉情偏見,既使喊出【愛】及表達【合一】(其實是為己私慾而霸凌的統一)的口號及願望,在團體中也成為熱情【自義】(羅1023)或【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箴162733221021),甚至將會促成多少世間人際關係的悲劇。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向天父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 (not for they know what they do) 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這也是警示我們,如果我們鐵了心,那明知故犯之罪就不得寬赦(瑪123132);但缺乏天主法律的知識,也是死亡之因(歐46)。主耶穌就啓示過我們【永生】就是認識唯一,至高無上的真天主;即是:藉著祂賜予我們的天主聖神,認識基督,與基督合一,屬於基督,藉著基督,通過基督,也認識了我們的天父(若819173;羅89)。

 

我們因為【主動】勤奮地認識基督,也就必然認識天父,因為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祂,誰也不能到天父那裏去(若1467)。我們也得反思一下,若未主動的去認識天主(這是很普遍典型無法親近的落差),卻總要設定祂會替我們做這做那,讓我等幸福、平安,我們自己也會在衆人中表現出自尊自大,總是期待別人來認同自己做得多好,或關心自己後再看看如何回饋。為此,經上也說:「論兄弟之愛,要彼此相親相愛;論尊敬,要彼此爭先。論關懷,不可疏忽;論心神,要熱切;對於主,要衷心事奉(羅121011)」。如果,我們牢記聖言,實現出來,我們與天主的親近絕不再是奧秘,因為我們已在祂的奧秘中(路172021)。「主愛的人(with whom He is pleased!)在世享平安!(路214)」即是天軍天使們宣稱給我們的(路213)。聽基督的話和實現(服從)祂的話,就是亞巴郎的信德,就是讓天父喜歡。 若天主憎恨厭惡的【事】(箴61618;撒上167;耶1710;德2328),我們做兒女的怎麼不會厭惡;因此,上主照我們行的正義,照我們在他眼前的純潔,賞報了我們:「仁慈的人,你待他仁慈;正直的人,你待他正直;純樸的人,你待他純樸;乖戾(也可翻譯為“任性”;perverse or devious)的人,你待他乖戾。卑微的人,你必拯救;傲慢的人,你必睥視(撒下222528;詠182131)」。我們認識天主待人是讓自己做兒女的知道也在乎(敬畏)如何與祂相處,但絕不是讓我等站在祂的位置也這樣去對待他人,而是安於【弟兄姊妹的本份】彼此相愛(羅12141719)。

 

所以,我們記起,當梅瑟叫百姓從西乃山下營中出來迎接天主,此時西乃全山冒煙,因為上主在火中降到山上;冒出的煙像火窯的煙,全山猛烈震動(出191718)。天主就是我們的火炬,照明了我們心中的隱暗(撒下2229;德232829),難怪主耶穌降臨於世,為了我們這些積纍的誨暗,要以聖神及火【洗】我們,使被召的衆人都得以轉向於祂(路124953;瑪31110343819:29-30;智1814;谷834)。天主顯現前,西乃山上雷電交作,濃雲密佈,角聲齊鳴(出1916)。如同約伯描述大自然的雷電照天主的指示旋轉,全照祂的命令實行於地面,或為【懲戒大地】,或為【施行恩惠】(約371213)。為此,主耶穌要群衆不要祇關注雷聲,而要同時領會壓倒性的雷聲(“聖額我略尼沙”以“耀眼的黒暗”(dazzling darkness)類比“振耳欲聾的響雷”;St. Gregory of Nyssa335395AD)專注天父在【為我們所作的】(若122830),即是要我們聽從祂所派遣的喜悅的愛子(瑪3171716)。天主藉梅瑟頒佈法律誡命,就是在這種壓倒性的聖潔、威嚴、至高無上的權柄氛圍,讓所有身臨其境者沒有任何其它懸念的聖潔自己伺候待命 (wait on order)

 

祇是,有些以民一直心硬執拗,捨不得拋棄心中習於嚮往的偶像,不感恩的放縱不受教,不祇褻瀆天主的話,也要干擾天主對以民衆子的救恩計劃,實在沒有在世繼續存活的意義,幸好有義者如梅瑟的求情,使以民沒有被天主滅盡。我們也領會出【亂世】必有肇因,擺平必用【重典】(出2219);否則,未來期待的國度與外邦人有何不同?都是加速趨向滅亡!當天主彰顯祂與以民定立的十誡於世界,即是與梅瑟中保人在西乃山所定立的盟約,也其實就是為在末世對衆人宣告「世上的王權已歸屬我們的上主,和他的基督,他要為王,至於無窮之世(默1115)」!為審判死者,賞報天主的眾僕先知、聖徒,以及敬畏祂名字的大者小者的時候到了,並且也到了消滅那毀壞大地之人的時候(默111519;迦319)。我們離開偶像歸依了天主,為事奉永生的真天主,並期待祂的聖子自天降下,就是那使之從死者中復活的耶穌,為救我們脫免那要來的震怒;為此,讓我們常存在祂內罷!為的是當祂顯現時,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在祂來臨時,不至於在祂面前蒙羞(得前1910;希92728;若一228)。

 

感謝讚美主耶穌為我們犧生賜予的救贖,讓我們生活在【恩寵】的時代。為以民來說,並非凡是亞巴郎血統的後裔,就都是亞巴郎的真子女,藉【恩許】所生的子女,纔算為真後裔,算是天主的子女(羅978)。天主已先鍛練了以民成為天國子女,我們也得感謝以民努力守法敬畏天主的歷練為我們(非百萬人一次性的)加入天主之家(教會)的借鏡(羅112024)。然而,在末世,遠超過億萬的天主揀選的子女,信仰因異端的泛濫(默1215),有許多人將要隨從倡導使人喪亡的異端的假教師們的放蕩;甚至真理之道,也要因他們而受到誹謗(伯後212)。那阻擋者,聖教會,或穿苦衣勸人的先知一旦離開,天主對大地的審判時間就到了(默11111;得後278;默182124)。審判即是藉著法律(底線就是約櫃中天主曾頒佈的十誡),違法即是犯罪;但那敬畏天主,無論大小,實現法律的就獲得應有的天主賞報(默111519)。

 

聖師. 教宗聖良一世(St. Leo the Great400461 AD) 提醒我們不可忽視與交往的近人和睦相處,否則決不會繼承神性,因為,聖神的效果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52223)」。不願響往及維持和平的人就是拒絕接受聖神的果子(格前33),為此,我們應設法與眾人和平相處,盡力追求聖德;若無聖德,誰也見不到主(希1214);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因為只有一個身體(聖教會)和一個聖神,正如我們蒙召,同有一個希望一樣(弗424)。如果我們不能彼此同心合意(羅1216),就永遠無法實現我們蒙召的唯一希望。通常,當高級知識份子沾沾自喜擁有一些知識的禮物時,卻忽視那比知識更大的【和睦】禮物,以致使他們脫離了其他人的社會。好像他們越聰明,那和睦的美德就越不明智。因此,沒有和平的鹽不是美德的禮物,而是譴責的論據。「鹽是好的;但鹽若成了不鹹的,你們可用什麼去調和它?在你們中間當有鹽,又該彼此和平相處(谷950)」。

 

我們是地上的鹽(瑪513)。對聆聽福音的慕道者,如何分享有鹽味的食物?想一想,應是配合慕道者的背景、文化、種族、性格…引人歸主;就像聖保祿說的:「我原是自由的,不屬於任何人;但我卻使自己成了眾人的奴僕,為贏得更多的人。對猶太人,我就成為猶太人,為贏得猶太人;對於在法律下的人,我雖不在法律下,仍成為在法律下的人,為贏得那在法律下的人;對那些法律以外的人,我就成為法律以外的人,為贏得那些法律以外的人;其實,我並不在天主的法律以外,而是在基督的法律之下。對軟弱的人,我就成為軟弱的,為贏得那軟弱的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我所行的一切,都是為了福音,為能與人共沾福音的恩許(格前91923)」。

 

這次的查經分享内涵部份摘自有關梅瑟盟約的分享。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會繼續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其它盟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活出光和鹽”的敬拜 

   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c_kWAMtX8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8/31/2021) 在家繼續查經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提及的達味盟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還我誓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LnKws3TMs

及唸誦聖詠第116篇(還願的感恩歌)

人在困苦中,因為遇人虛詐不誠(意指這些人都還在黑暗的愚蒙期,為滿足私慾偏情追隨了古蛇的虛偽;詠11611得前54),若還另有其人真摯的仗義扶持或雪中送炭,讓自己脫離了個人無法善理的境遇,這樣的情誼,祇有在愛中存在,讓我們見證了創造天地萬物者的肖像,感受到那仁慈、忠信的天主懷著對我們永遠不變的愛情!為此,油然而生的感恩及實現回報的意願是我們人性朝善必然散發的光輝。

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遭遇大大小小的困境迥然不同,然而在困境中都需要忍耐的習練(羅53),既使我〈們〉已痛苦萬分,但恆心【信賴】向天主祈禱的操練不可缺,因為天主會向我〈們〉側祂的聖耳,俯聽我〈們〉的禱聲。因為,上主富有憐憫和正義,我們的天主仁愛無比;上主保護誠樸的人,我〈們〉若軟弱,祂必救助。

人性的確是軟弱的;為此,人若不經一事,就不長一智,人若沒有失而復得,就不知珍惜自己已擁有的,就不知感恩自己原本已身在愛的幸福中。然而人性的被造的軟弱,卻可因堅持信仰,讓我們認清自己是誰,身處的環境,與天主及週遭的人關係持續發展,人性也因仰賴聖潔的天主的教導及扶持,藉祂的能力,得以愈顯尊貴剛強(雅15;依4029;格後1210;弟後17;弗61020),在天主允許磨練的困境過程中(格前1013),致力在活人的地域(因為愛情是不可虛偽的;羅129;詠27131169;得前545),在上主的面前行走,邁向成全。

所以,我〈們〉應該要怎樣報謝上主,謝祂賜給我〈們〉的一切恩佑(詠11612)?我〈們〉要舉起救恩的杯爵(天主救恩即是我等的盼望,杯爵意指主耶穌為我等獲得救恩遭受苦難流的寶血),我〈們〉要呼籲上主的名號(因為主耶穌的名號是“天主拯救”之意),我〈們〉要在眾百姓面前,即在聖殿的庭院,上主的中間,讚美、感謝主,也奉獻犧生祭(也確是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好處,模仿主為我們的救贖參與救贖;羅121;德3519),向上主還我〈們〉的誓願!上主的聖者們的去世,在上主的眼中十分珍貴(詠1161319)。

話說“若穌厄”承繼了“梅瑟”的位置和使命,帶領以民最終安居於福地。但他去逝後,以民又開始變節,落入悖逆天主的罪的循還,以致常遭受他們仇敵的蹂躪,備遭災難痛苦。聖經歷史書的第二部《民長紀》一書即是記載(約公元前1200-1050年間)以民重覆的犯罪,屢次遭致仇敵侵襲的苦痛,而一再尋求獲得天主的救恩。天主當時所賜予以民的救恩,即是興起一位可以服衆統帥以民的領導者,帶領以民回歸聽從天主,克敵致勝。但這些作領導的【民長】們都去逝後,以民又開始陷入背棄盟約的不忠不義(民21123)。以民的最後一位民長是“撒慕爾”,見證了以色列從無政府時期,從一向的以民長為領導,轉變成人民渴望【世俗中的君王】統治年代。

對於以民這樣的渴望,天主卻對撒慕爾民長說,以民是拋棄祂作他們的【君王】:「自從我領他們出離埃及直到今日,凡他們做的,無非是拋棄我而事奉別的神」(撒上879)。但天主順勢的啟動祂的下一步救贖計劃,

天主對撒慕爾論述以民欲【事奉別的神】,即是拜偶像,不虔敬的表態,乃是出自人的【虛榮心】(vaingloriousness or emptiness;智141221;迦526);為此,我們也該當審視自己對主不二心的虔敬忠實(請參閱:瑪624; 127;羅1211)。經上說:「你們不要愛世界,也不要愛世界上的事;誰若愛世界,天父的愛就不在他內。原來世界上的一切:肉身的貪慾,眼目的貪慾,以及人生的驕奢,都不是出於父,而是出於世界。這世界和它的貪慾都要過去;但那履行天主旨意的,卻永遠存在(若一21517)」。拜偶像的意思即是朝奉【虛假】的神,包括與世同化的迷戀自我,銭財、權勢、利己損人的競爭…等。為此,我們對天主合理的敬禮,應是獻上我們自己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我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羅1212)。

天主在人的歷史中,不斷以愛的恩賜祝福及以父親的角色關心眷顧子民,並與這些賦有自由意志選擇犯罪的子民一再跌倒後重新開始建立關係。自創世紀開始,亞當即因犯罪失去了天主子的神聖親密關係;以民也總是生二心不能做好子民的角色。天主於是順勢按以民懇求君王統治的意願,也讓以民領會天主的看法與人不同;因為,人看外貌,上主卻看人心(撒上167)。上主於是按祂對以民先祖的應允及祝福,興起了一位猶大的家族的放羊人-達味,作為以民的君王(創1761649910;詠78677289130)。自此,【君王】將負責遵守與天主定立的盟約,而以民若服從天主揀選的君王則可間接從君王那兒得到天主子民的祝福。

梅瑟自出谷紀出現至若穌厄一書後就很少被提起;但“達味”卻從盧德傳開始直到舊約期結束屢屢頻繁的被提及(超過千次)。我們研習領會了達味盟約的定立,也會愈來愈清楚為何天主藉【基督普世君王】親自並帶領我們完成救贖全世的奧密,所有世人都終將承認基督的王權(默19142046)。我們都是罪人,因著主耶穌的救贖,才獲得天主憐憫的恩寵,喜獲重生,成為新的受造人,再也不墮入死亡。感恩並讚美天主的聖名,因為上主良善寬仁,祂的慈愛直到永恒,祂的忠信世世常存,阿們(詠10045)。

讓我們重溫一下天主與達味定立的盟約的應許。天主對達味說:

「當你的日子滿期與你祖先長眠時,我必在你以後興起(raise up)一個後裔 (your seed after you),即你所生的兒子 (who will come from your body);我必鞏固他的王權。是他要為我的名建立殿宇;我要鞏固他的王位直到永遠(撒下71213)」。

達味的兒子“撒羅滿”承繼了他的王位,雖然為上主建了一座聖殿(已毀滅不存在了),上主也按盟約【選】了他作祂的兒子(編上286)。而且,“撒羅滿”確實也作為以色列的君王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但終未完善的成就天主於達味盟約中的應許,直等到主耶穌將臨於世,我們才明白:「看,這裏有一位大於撒羅滿的(瑪1242)」!天主在達味盟約中應許的一個後裔、兒子獲得【永遠的王權】,要為上主的名建立殿宇,指的就是,通過聖母(與聖若瑟同為達味的後裔;戶36612;羅13;弟後28also see Catholic Encyclopedia)的懷胎,取得聖母的血肉,降世救贖我們的主耶穌。這也是聖瑪竇及聖路加福音一開始記載耶穌的族譜,澄清他按血統、律法是達味之子,理所當然的獲得天主應許承繼達味的王權及永久的王位(瑪11;路323)。除此之外,聖瑪竇及聖路加(藉天使加俾額爾答覆聖瑪利亞的懷孕成就之因)強調基督是因聖神而降臨於世(瑪118;路135),主耶穌即是天主子,而不是像“撒羅滿”的被揀選 (chosen) 為天主的兒子,應驗了達味盟約中天主所說的「我要作他的父親 (I will be his Father),他要作我的兒子 (he shall be my son) 」(撒下714)。

撒羅滿為天主造的聖殿是為以民可以有前往【朝拜天主】的定所;但天主的居所不在人所造的殿宇中。這也是主耶穌首次上耶京潔凈聖殿遭致猶太人的質詢:「你給我們顯什麼神跡,證明你有權柄作這些事?」,而回答他們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猶太人不可置信的又說:「這座聖殿建築了四十六年,你在三天之內就會重建起它來嗎?」但耶穌所提的聖所,是指他自己的身體。所以,當他從死者中復活以後,他的門徒就想起了他曾說過這話,便相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若21822)。

不同於撒羅滿的建造聖殿,主耶穌【重建】的聖殿就是我們,在我們內,也在我們身體內(格前316619;格後616)。因為,現今在基督耶穌內,〈我們〉從前遠離天主的外邦人,藉着基督的血,成為親近的了。因為基督是我們的和平;他以十字架誅滅了仇恨,也以十字架使我們〈包括與天主揀選的以民〉合成一體,與天主和好。所以他來,向我們遠離的人傳佈了和平的福音,也向那親近的人傳佈了和平。因為藉着他,我們(即所有得以被召而且被選者)都在一個聖神內,纔得以進到父面前。所以〈我們〉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聖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已被建築在宗徒和先知的基礎上,而基督耶穌自己卻是這建築物的角石,靠着他,整個建築物結構緊湊,逐漸擴大,在主內成為一座【聖殿】;並且靠着他,〈我們〉也一同被建築,因着聖神,成為【天主的住所】(弗21322;路172021)。

天主居住於基督自己的身體內,而基督賜予我們【吃】他自己的身體;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我們也變成了天主的聖殿。為此,教會成為主耶穌的身體,天主的聖殿。願天主在教會內並在基督耶穌內,獲享光榮,至於萬世萬代!阿們(弗321)。這聖殿是不能被毀滅的,因為我們在一個充滿天主至愛的大家庭(弗31415),願藉着天主聖神,以大能堅固我們內在的信德,並使基督因着我們的信德,住在我們心中,叫我們在愛德上根深蒂固,奠定基礎,領悟體驗基督的愛是是怎樣的廣、闊、高、深,遠超人所能知的,祂能照祂在我們身上所發揮的德能,成就一切,為叫我們充滿天主的一切富裕,遠超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1621),

猶太人企圖毀滅基督的身體,天主卻【興起】(raised up)基督於埋葬他身體的墳墓,成就了天主在達味盟約中【興起】達味的一個後裔的應許(撒下712)。主耶穌的復活興起升天坐於天父的右手邊,即是永久王權王位的鞏固,為天主的名建立殿宇(撒下713)。正如天主對達味的應許:「你的家室和王權,在我面前永遠存在,你的王位也永遠堅定不移(撒下716)」。也正如天使加俾額爾向聖母瑪利亞說:「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看,你將懷孕生子,並要給他起名叫耶穌。他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達味的御座賜給他。他要為王統治雅各伯家,直到永遠;他的王權沒有終結」(路13033)。

這次的查經分享内涵部份摘自有關達味盟約的分享。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會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天主應允衆先知的新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進入你的聖所”

  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5xNfjXJnU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9/7/2021) 在家查經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天主應允衆先知的新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靠主得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qqgzv-l5k

及唸誦聖詠第60篇(慘敗後的哀禱)

我們每個虔敬信仰基督的,在唸誦達味這篇抒發的哀禱聖詠時,都會感受到他的信德及望德,深信在活人地域(若1419;詠1169),定會享見上主的幸福,而振作精神,鼓起勇氣,期望上主(詠2713141169;得前545)!我們既使自認早已也習於虔敬的祈求天主,欲事事成就;然而,有時還是事與願違,我們仍會遭遇一些挫折,尤其是為生活在真理、仁愛、公義內承受人際關係上的【慘敗】。

在此反思一下,【慘敗】的經驗可否是天主為了達味也是我們獲得教訓,從【老我】的習於世俗的顧慮及嚮往傾向自尊、自卑、自憐或只求自己的喜悅的空虛中脫穎更新,變得更好,更為堅強(格後517;羅828)?我們是否也因此方能正視自己人生時跌時起的經歷,因着經典上所教訓的忍耐和安慰,獲得天主賞賜的希望,致力倣效耶穌基督的榜樣,為光榮天主而彼此接納,猶如基督也接納了我們一樣,好一心一口光榮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羅1517)?!

聖奧斯定詮釋這篇聖詠即引用了新約福音中主的感言:「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1249)」!「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為把平安帶到地上;我來不是為帶平安,而是帶刀劍(瑪1034)」。為此,當我們仍在不自覺的【未謙遜】地愚蒙中,過多的護佑扶持教導反而無法讓自己成長。

聖神賜予的愛,讓正齊聚於耶路撒冷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等侯天主聖父的恩許(宗1414)一起讚美敬拜天主的宗徒們心中充滿【火】樣兒的【熱情】,【推動】他們【裝備】就位(宗1821721;瑪257;路2432),拿上刀劍(即是聖神-天主的話;Rhemo according to Logos; 617;瑪44;若11141726152627;路178223638),並賜給了火柱,在他們不熟識的路上作嚮導,在光榮的旅途中作不為害的太陽(智183),無畏的經歷刀山火海(聖徒們也要面對邪惡的拒抗與企圖迫害的操縱;這也意指天主賜予如火炬的愛情燃燒了大地,帶給世上所有人的糾結、覺醒、認同、悔罪、和回歸的領受過程果效,或為施恩催促悔改的炭火,或為以此不滅的火也焚燒那不悔改不信的糠秕;路234;若318;撒下2229;德232829;瑪321112;約371213;羅1220),為了使基督的福音讓衆人如同自己在真理內認識了天主的恩寵,獲得救恩,不斷結果,不斷發展(宗214;哥16)。現今聖神帶領我們邁向成全的路上,卻通常祇會遭受少許或一時必要的苦痛(伯前510;若1633;伯前167);正如經上所說:「縱使我們外在的人日漸損壞,但我們內在的人卻日日更新,因為我們這現時輕微的苦難,正分外無比地給我們造就永遠的光榮厚報,因為我們並不注目那看得見的,而只注目那看不見的;那看得見的,原是暫時的;那看不見的,纔是永遠的」(格後41318)。

聖經新約記載主耶穌當初接受聖神的引領,傳天國福音的經歷;人都不勝驚奇說:「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聾子聽見,叫啞吧說話」,但他所遭致的嘲諷、輕視、拒絕、侮辱、背叛、鞭刑等各種迫害,以我們從人的角度(意指偏向世俗僅顧自己的軟弱及生命;瑪103839)看來的【慘敗】能少能小於我們嗎?還有,不妨默思一下,主耶穌向天父所作迫切及徹夜的祈禱? 主耶穌更是從未犯罪!

然而,我們卻都是要靠主賜予救恩的【罪人】,這也是為什麼主耶穌要我們在一切促進聖化的事上跟隨與祂同是一體的聖神,在被聖化中經歷所有喜樂、痛苦及自己情願配合的努力。為此,我們在遭受挫折時亦能平安處之,並按天主的話審視自己在信仰及德行上如何的停滯怠惰 (idleness;弟前513;得前41012;得後361112)? 如何應先行棄絕世俗及肉情的貪慾而【開放】(Ephphatha;厄法達;be opened)給天主聖言(為仰賴與主的結合,再開放自己分享予他人,包括表達同理心的感受、明事理的認錯及寬恕,也因此得以開放了他人已閉鎖的眼、耳、口;歌491651;默320;谷73435;路418)?如何夠資格承擔什麼事(格後35;羅123),對天主有【熱心】,但是否言行合乎真知超見(discerning knowledge; 1023)?如何珍惜安排時間買油裝備好在黑暗中照明的燈(瑪257)?如何安靜地專注於祈禱,平安的等待風兒吹來,藉著風兒展翅振翼高飛,不再莽撞地任性按喜好的自義行事(依4031;詠1035)?

藉著天主已恩賜的信仰及望德的恩寵(格後12910),我們可以學習勇於面對不如意的失敗,並且仍是不斷的祈求天主伸出援手,賜予克服艱難邪惡的智慧,【裝備】好自己(格後98;瑪257;弗61020),在慘敗跌倒之處重新站起,仍是充滿如火般兒的愛情,向前邁進(弗316;格前1013;得前41011;格前1347;羅12921),達致最終在世獲得榮耀主的勝利(雅112;默24710111317242831510121921)。

話說達味盟約的定立後,由於達味之子“撒羅滿”【君王】晚年期的遠離上主,天主興起外患內憂,並導致撒羅滿在離世後國家即分裂為兩個王朝(列上111034121524)。這兩【家】ㄧ【以色列家】及【猶大家】,即分裂出的以色列及猶大王權,都因為信仰上的軟弱,無法持久存在;兩家都呈現沉淪走下波。經過數百年,這兩個王朝先後都遭外敵侵入而滅亡。

達味盟約的定立也是天主為我們的救贖永久不變的應許,為此,在此盟約定立後,等待達味盟約應許的救贖約漫長的一千年之間,上主仍召遣先知們(從公元前八世紀起,到公元前四世紀)持續提醒所有天主揀選的子民記起當今的厄運或災難是由於盟約的未被遵行(申281568),但也同時揭示天主將使達味的後裔歸來,因為所有的先知都同樣是天主的使者,天主的代表,天主的代言人;他們的使命,同樣是向人民宣告天主的旨意,勸告人民悔改,謹遵盟約,並準備救主默西亞的來臨。先知們如依撒意亞、耶肋米亞、厄則克耳等都是預言未來的陽光日,但短期內以民必遭風暴似的苦難,因為他們不遵行【梅瑟盟約】。在未來的陽光日時,上主將在新的熙雍山賜予新的盟約,【轉化達味盟約】,再也沒有梅瑟盟約的詛咒,以民將見到達味之子(the Son of David) 回來復興達味的王國。新的聖殿也將建成替代舊的。

首先是“依撒意亞”(因上主的聖名施救或上主的施救之意;the Salvation of the Lord)先知在上主宣言中,預見【一位上主的特殊僕人變成了一個盟約】:「我,上主,因仁義召叫了你,我必提攜你,保護你,【立你作人民的盟約】,萬民的光明,為開啟盲人的眼目,從獄中領出被囚的人,從牢裡領出住在黑暗的人。我是上主,這是我的名字;我決不將我的光榮讓與另一位,決不將我應受的讚美歸於偶像。先前的事,看,已經成就;我再宣告新近的事,在事未發生之前,我先告訴你們(依4269)」。

“依撒意亞”先知預示了天主以【祂自己為永久盟約】,決不將祂應受的讚美歸於偶像,祂身為普世的君王(也是以民的君王),卻服事衆人,看:「啊!凡口渴的,請到水泉來!那沒有錢的,也請來罷!請來買不花錢,不索值的酒和奶吃!你們為什麼為那些不能充食的東西花錢,為那些不足果腹的東西浪費薪金呢?你們若細心聽我,你們就能吃豐美的食物,你們的心靈必因脂膏而喜悅。你們如側耳,走近我前來聽,你們必將獲得生命;我要與你們訂立一項永久的盟約,即誓許於達味的慈惠。看,我立了你為萬民的證人,為列國的領袖與主宰,看哪!你要召見你不認識的民族,不曾認識你的民族也要奔向你;這都是為了上主你的天主,為了那光榮了你的以色列的聖者的緣故(依5515」。

為此,天主要賜予世人生命的永久盟約,其實就是實踐達味盟約的應許,但僅開放給世上【認清】自己是【卑微貧賤】(poor ) 及【謙順溫良】(meek) 者,並因此〈在被天主召喚後〉願意拋離自己往昔陷入的罪惡思念與行徑,【確實的需要天主、渴慕認識天主、歸附跟隨天主】者(依11454237;依5517;岳35;羅1013;瑪53127131413152211425113)。

讓我們從下面聖路加福音中的一兩段章節重溫主耶穌如何就位於新約建立了聖體聖事。

「無酵節日到了,這一天,應宰殺逾越節羔羊。耶穌打發伯多祿和若望說:你們去為我們預備要吃的逾越節晚餐罷(路2278!於是,他們去了熙雍山(Mount Zion)-即馬爾谷的家,預備了逾越節晚餐。「到了時候,耶穌就入席,宗徒也同他一起。耶穌對他們說:我渴望而又渴望,在我受難以前,同你們吃這一次逾越節晚餐。我告訴你們:非等到它在天主的國裏成全了,我決不再吃它。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把這杯拿去,彼此分着喝罷!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非等到天主的國來臨了,我決不再喝這葡萄汁了。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晚餐以後,耶穌同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路221420)」

這一兩段聖經章節記載了可被視為人類歷史中至關重大的事,因為它連結了舊約與新約。

主耶穌慶祝舊約梅瑟時代的【逾越節】,即是【天主自己的節日】(肋232)。按照天主的訓示,以民從正月十四日傍晚,應為上主守逾越節。並在七天內,應給上主奉獻【火祭】(an offering made by fire;肋238)。火祭即是以牛或羊獻給上主作【和平祭】,即作為悅樂上主的馨香祭(戶15114)。主耶穌選擇【自己】的節日奉獻【自己】如羔羊般兒的犧生救贖世人,並讓【十二位宗徒】們聆聽他所吩咐的話,堅定的領受【新約】,作為新約的子民,如同梅瑟從西奈山下來將上主的一切話和誡命講述給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百姓聽,眾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上主所吩咐的話,我們全要奉行」。梅瑟遂拿了動物的血來灑在百姓身上說:「看,這是盟約的血,是上主本着這一切話同你們訂立的約」(出2438)。主耶穌就在這最後萬餐當兒定立了永恆的新約,並藉宗徒們傳諸於世,建立唯一、至聖、至公的教會,使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為我們與天主重新建立和好關係(詠9813;天主教信經及教理811),讚美天主。

主耶穌說:『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This cup is the new covenant in my blood, which will be shed for you)』(路2220)。這就連結了舊約中唯一提及的【新約】,即距主耶穌降臨於世約700年前先知“耶肋米亞”說的:「看,時日將到──上主的斷語──我必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訂立新約」(耶3131)。但是主耶穌特別指出,【新約】在他的血內(the new covenant in my blood),換句話說,新約是【由主耶穌的血液組成】,當然,這也連結了主對【十二位宗徒】們說的上句話:「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這意思是,新約是由主耶穌的身體和身體內的血液組成,就是主耶穌自己。【主耶穌】即是【新約】,應驗了約750年前(距主耶穌降臨於世)先知依撒意亞的宣告:「我,上主,因仁義召叫了你,我必提攜你,保護你,立你作人民的盟約,萬民的光明(依426)」,

主耶穌與宗徒們定立新約,建立了聖體聖事,也隨後受難在十字架上【完成】奉獻給天父自己的身體性命和寶血。如同主耶穌在最後晚餐時對宗徒們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非等到天主的國來臨了,我決不再喝這葡萄汁了(the fruit of the vine)』(路2218)。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時說了這句話,也讓一些神學家,尤其是轉化為基督徒的猶太人,因為熟悉逾越節慶祝習俗的模式,認為主耶穌和宗徒們似乎沒有喝完照傳統的4杯葡萄酒,就唱了聖詠,唱完就出來往橄欖山(約800公尺高)西麓一個名叫革責瑪尼的莊園裏去了(谷142632)。而主耶穌在革責瑪尼(意思是“榨油之器”;不妨默思一下聖經中提及關於橄欖樹及以橄欖油傅油的意義)的莊園裏祈禱說:「阿爸!父啊!一切為你都可能: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你所願意的(谷1436)」,其實就是在意指最後晚餐中未喝的最後一杯葡萄酒是在此之後所遭受一系列發生的事:宗徒猶大的背叛,被逮補、被鞭打、受茨冠等的苦辱,及面對司祭長的控告,黑落德及其侍衛的鄙視、戲笑,比拉多的不義(讓羣衆選擇了釋放在撒冷城中作亂殺人而下獄的巴辣巴)使無罪的他背負十字架上髑髏山並被釘在十字架上,然後兵士們拿苦艾調和的酒(一種粗製的酒,可減輕痛苦感)給他喝時,他拒絕了(瑪2734),但當遍地都黑暗了,主耶穌已在十字架上三個小時(從早上約9點至中午;谷152533),直到第六個小時左右(約在下午3點;谷1534),便在斷氣前喊渴,於是旁觀者(兵士)之一便便將海綿浸滿了醋酒,綁在長槍上,送到他的口邊。耶穌便嚐了這醋酒(瑪2748;若1929),完成在最後晚餐未喝的那杯葡萄酒。

新約聖若望福音便是如此詳載:

「此後,耶穌因知道一切事都完成了,為應驗經上的話,遂說:『我渴』。有一個盛滿了醋的器皿 (a vessel filled with sour wine)放在那裏,有人便將海綿浸滿了醋(soaked in sour wine on a sprig of hyssop),綁在長槍上,送到他的口邊。耶穌一嚐了那醋,便說:『完成了。』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若192830)」。

這樣,主耶穌從在熙雍山馬爾谷的樓上(upper room)最後晚餐的宣言直到在哥耳哥達斷氣前的那一刻,奉獻了自己,完成天主聖父救贖普世的旨意,使得【天主的國來臨】。我們的心境這時不妨穿越時空,在哥耳哥達中午至下午3點約莫黑暗的3個小時(瑪2745),停駐默思天主的國來臨的黎明前的黑暗,領會天主創造宇宙萬物及復興之前都是在黑暗的狀態(創112),天主的國終降臨於黑暗混沌空虛的哥耳哥達。的確,我們往昔受洗前或迷失悔改前都在黑暗中生活,「人除非由上而生,不能見到天主的國(若33)」。主耶穌也說:「我是為了判別 (judgment),纔到這世界上來,叫那些看不見的,看得見;叫那些看得見的,反而成為瞎子(若939)」。

為此,【聖體聖事】也就成為天主與我們定立的【新約】;新約,始於舊約先知的預言,宣告於最後的晚餐,成就於主耶穌的受難的聖體。這也讓我們現今可以每次心懷感恩的朝拜天主,參與彌撒中的聖道及聖祭禮儀,並還願獻上我們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的敬禮(羅121)。

致力認識主耶穌與他合一即是通往永生之路;因此,聖伯多祿致教會的公函說:「我們認定先知的話更為確實,對這話你們當十分留神,就如留神在暗中發光的燈,直到天亮,晨星在你們的心中昇起的時候(伯後119)」。聖保祿也說:「你們該認清這個時期,現在已經是由睡夢中醒來的時辰了,因為我們的救恩,現今比我們當初信的時候更臨近了。黑夜深了,白日已近,所以我們該脫去黑暗的行為,佩戴光明的武器;行動要端莊,好像在白天一樣,不可狂宴豪飲,不可淫亂放蕩,不可爭鬥嫉妒;但該穿上主耶穌基督;不應只掛念肉性的事,以滿足私慾(羅131214)」。「關於弟兄的友愛,不需要給你們寫什麼,因為你們自己由天主受了彼此相愛的教訓;不過,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更向前邁進。你們要以過安定的生活,專務己業,親手勞作為光榮(按聖師.聖金口若望的詮釋:因為它是真正的精神:一個健康而又有能力者應該為真正的信仰,首先決心遵循正確的生活道路,通過自己可做的工作傳授愛給他人,扶助病弱貧困者,沒有什麼世事能與此相提並論),就如我們所吩咐過你們的,好叫你們在外人前來往時有光釆,不仰仗任何人(得前4910b1112)」(也請參閱:得後31015)。

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會繼續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天主應允衆先知的新約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我用信心抬起

  頭”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1qOzdoRbpg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9/14/2021) 在家查經繼續研習及重溫主耶穌與舊約中天主應允衆先知的新約。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明亮的晨星,生命的河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MRIt3sYAHY

及唸誦聖詠第46篇(天主與我們同在)

聖師.聖奧斯定提示我們唸誦這篇聖詠時,可發現它隱含關於【聖殿】的奧秘。

當主耶穌在被釘的十字架上交付了靈魂,「看聖所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大地震動」(瑪275051),新約定立完成了。我們就這樣兒的完全接納了耶穌基督就是到世界上來是為拯救罪人;因為,主的恩寵對我們格外豐厚,使我們這些曾是出於無知,在不信之中的罪人,蒙受了天主的憐憫,在耶穌基督內有了信和愛(弟前11315)。為此,如同聖保祿的謝恩感言,我們所以蒙受了憐憫,是為使基督耶穌在我們罪人身上,顯示祂的完全堅忍,為給將來信靠祂而獲永生的人一個榜樣(弟前116)。

我們一生中的患難可能不少,在每一次的患難中,無論是在我們的財產上的磨難,還是我們身體的健康,或我們最親愛的人遭致危險甚至喪亡,或任何關於其它維持今生所必需的事情,我們無可依靠任何人事,都必須向天主那兒逃離(瑪62434)。因為,天主耶穌是我們的救助和力量,是患難中最易尋到的保障。當我們向主逃離時,我們是堅強的。因為,河流要使【天主的城邑】歡樂 (the streams of the river make glad the City of God),即至高者所住的【至聖居所】,天主定居其中,此城決不動搖;清晨曙光一現,天主即加扶牢(詠4656)。

河有許多溪流(the streams of the river);而這些溪流正是生命河流滿溢的果效。「誰若渴,到我這裏來喝罷! 凡信從我的,就如經上說:從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若73738)。 主耶穌在帳棚節末日最隆重的那一天對耶路撒冷城的衆人說了這話,是指那信仰他的人將要領受的聖神;聖神還沒有賜下,因為耶穌還沒有受到光榮(若739)。一旦主耶穌為救贖我們經歷受難、死亡、復活獲得榮耀,聖神降臨,領受聖神的信主者,說起外方言(宗212),開始傳福音於外邦人,使得天主的城邑歡樂,這時,跟隨主的腳步者,信仰堅定如山嶽(谷112324),縱使地動山崩(也可寓意我們驚惶困惑,前景亦不悉,全靠仰賴主的信德),墮入海心(“大海”寓意:尚未接受信仰主的世界),海濤儘管洶湧翻騰,山嶽儘管因浪震動,與我們同在的,是萬軍的天主(詠4624)。

當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斷氣後,在十字架下的聖若望即時注意到了其它三部福音沒有記載的實情:「有一個士兵用槍剌透了他的肋膀,立時流出了血和水(若1934)」。那時候的以民(或猶太人)慶祝逾越節應能見着成千上萬被宰殺的羔羊在聖殿內被獻祭,大量的羊血及水從聖殿側丘流下進入了克德龍溪 (Kidron; 181)。 主耶穌早就預知猶太人將殺害他的身體:「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若219)」。主耶穌的身體即是聖殿;主耶穌的受難日發生在逾越節,他的血和水在他斷氣後從其側邊肋膀流出。

厄則克耳先知(距主耶穌降臨於世約600年前)即預見了末世的【新的聖殿】重建:一條奧秘的生命河從聖殿門限下邊,由聖殿的右邊經祭壇的南邊湧出,流向東方(則47112)。這奧秘的河即是啟示主【耶穌受難的聖體】為我們【帶來】生命之河,即是天主聖神。血和水從主耶穌受難的聖體中流出也讓我們領會了感恩(聖體)聖事及聖洗聖事的由來及意義。我們領受聖洗時,聖神降臨於我們;我們也要這樣看自己是死於罪惡,在基督耶穌內活於天主的人(羅611)。我們每次恭領基督聖體及聖血,聖神與我們同在,記念宣告主為救贖我等於普世的死,洗淨我們的各種罪過,我們住在主內,主也住在我們內,因主而生活直至永遠(格前1126;若6515863;若一17)。

為此,凡是由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得勝世界的勝利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信耶穌為天主子,即經過水及血而來的耶穌基督,並且有聖神作證,因為聖神是真理(若一546:若5321526)。原來作證的有三個:就是聖神,水,及血,而這三個是一致的(英譯:in one accord〉;若一578)。這證據就是天主將永遠的生命賜給了我們,而這生命是在自己的子內。那有子的,就有生命;那沒有天主子的,就沒有生命(若一51112)。

在此反思一下,能獲得主耶穌救恩的一定是天主聖父吸引的人(No one can come to Jesus unless the Father who sent Jesus draw him;若644;瑪1617),而我們經由主耶穌認識的天主聖父的確是在尋找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祂為神的人( 若42224)。

厄則克耳先知書記載的奧秘的生命之河,即是啟示血、水從主耶穌受難的聖體流出,主將為我們帶來天主聖神。主耶穌於逾越節受難後第50天,聖神降臨,也是發生在天主自己的慶節-五旬節(肋2312)。主的宗徒同一些婦女及主的母親“聖瑪利亞”並他的兄弟(按教會聖傳,即早期教會的教父聖師們考查:猶太人也稱堂兄表弟等為兄弟,聖若瑟的弟弟“克羅帕”及其妻子“瑪利亞”〈與“聖瑪利亞”同名,也是熱心婦女中的一位〉有四位兒子:次雅各伯、若瑟、猶大、及西滿,全家都是主的忠信的宗徒及門徒),自主耶穌升天後直至五旬節日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聚集在馬爾谷家的樓上-也是在聖神降臨前的五十三天,主耶穌與宗徒最後晚餐之地(宗11314),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宗214)。

以民按傳統的慶祝五旬節,在田地播種勞力之後,獻初熟之果(出2316)於天主,也同時慶祝天主在西奈山頒佈的十誡。這也讓我們記起天主在西奈山上顯現前,【風】與【火】的出現樣式:雷電交作,濃雲密佈,角聲齊鳴,令以民震憾,戰戰兢兢(出1916)。上主在火中降到山上(出1918;也請參閱:出32);如同約伯描述大自然的雷電照天主的指示旋轉,全照祂的命令實行於地面,或為【懲戒大地】,或為【施行恩惠】(約371213)。【十誡 】的頒佈,彰顯了天主對以民救贖的恩惠;以民出了埃及已不再是法郎的奴隸,但他們還沒有真正的自由——他們仍然是罪惡和謊言的奴隸。天主救贖普世的計劃是讓以民逐步邁向真理獲得完全自由,因此先給了他們十誡。天主賜予十誡的【恩惠】與以民的【聽從】連結,使以民的生命受到護佑;不聽話的以民所犯的罪同時也玷污了大地,遭受懲戒性的災禍。天主聖神的降臨之前也帶來了【暴風】(mighty wind),但卻不會讓天主所愛的子民感受到任何威脅而戰戰兢兢,祂帶來的【火】也對【聽話】的子民不傷害不毀滅的化為他們的滿腔熱情;因為,天主聖神是【永遠】與我們同在的護慰者(若1416)。

聖師.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提示過我們:【新約的法律即是聖神的恩寵】。因為聖神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內,使我們想起主耶穌對我們所說的一切(若14161726;格前619),教導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引領並賦予我們行諸於天主正義的德能。天主聖神的降臨應驗了先知耶肋米亞(距主耶穌降世前約六百五十年)宣告上主要把【新約】放在子民們的肺腑裏,寫在他們的心頭上(耶313134)。先知“厄則克耳” (距主耶穌降世前約六百年)進一步的揭示上主將賜予子民們一顆新心(意指如基督的聖心),以新的精神(意指聖神的應許,引領傳報基督的福音;格前1512)去掉執拗的心,換上一顆血肉之心(天主創造時祝福的【好】,且柔軟如小兒之心;創131;瑪1381834),讓天主聖神住於五內 (即以身體為宮殿;格前61920),使得子民們可以被引導致力遵行天主的誡命(則362427)。先知“依撒意亞”(距主耶穌降世前約七百五十年)也早先預言上主將以【祂自己為永久盟約】(依426)。祂親自訓示的話語,即是萬世萬代永遠的福音,成全了攸關生命及生活的法律,即是使律法滿全於【平安的愛】,即使天地過去了,祂的話,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過去,必待一切完成(瑪51718851;若107146;哥31417;弗43;羅138)。新的平安盟約應許子民們將因天主的親自拯救的恩寵,擺脫奴役的束縛;所有承認(因著感恩;也請參閱:依598;詠5023)並專心事奉創造且領導他們的上主,都會獲得應許護佑,享有生命的所需,達致真實的平安。

但天主聖神絕對是嫉邪的,「所以,親愛的!我們既有這些恩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肉體和心靈上的一切玷污,以敬畏天主之情來成就聖德(格後71)」。我們這些【感恩】的罪人得好好珍惜天主的同在(詠511113;得前519;弗430;弟前41),免得聖神傷心離開,我們的身體也因自己的任性遭致懲罰性的毀壞滅亡(格前31617;希648102930)。天主聖神特別提醒我們不要跟隨世俗而試探、考驗祂的忍耐底線(雅448;格前3161761220);就像往昔以色列人被領出埃及在“曠野”中流浪,雖然一直見過祂的工作,仍心中迷惑及一直不肯承認祂的真道,長達四十年之久;為此,祂厭惡了那一世代,懷著憤怒而起誓說:「他們決不得進入我的安所 (rest)」(詠95811)。感謝天主為我們還保留了一個【安息】的時日(a sabbath rest),讓我們可以儆醒,藉著信德,迅即(quickly)定位我們的意向 (mind),  我們的期望(expectation) , 作出【努力】(strive)進入那安息,免得因背信而趺倒(希4913;詠712;希1032391212)。

天主聖神降臨帶來的響聲,也吸引聚來了許多從外地來耶路撒冷慶祝五旬節的猶太人。這當兒,主的宗徒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等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宗24)。我們還該記得洪水後諾厄盟約時代的人們在欠缺安全感下,未能像諾厄本人一樣的尋求上主,與主同行,人們選擇無視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創96),彼此相依的聯合起來, 努力建造一座偉大的城市,摩天的巴貝耳塔 (11:3-4), 以找到安全和聲譽(或填補洪水之災後的集體祇願信靠自己及集體的能力的不安全及自卑感)。他們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甚至以暴力,來尋求祝福, 而不是在天主的應許中。在巴貝耳塔的事件中,上主在那裏混亂了全地的語言,且從那裏將他們分散到全地面;但是在五旬節聖神降臨時,羣衆中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的猶太人,都倉皇失措,因為人人都聽見了宗徒等講述他們熟悉的出生地言(宗2568)。可見,天主聖神的降臨,使得【虔敬】的天主子民開始了重聚,不再分散。

當聖神降臨,那被吸引聚來的外地猶太人聽到了宗徒等以自己出生地的的方言【講論天主的奇事】,都驚訝猶豫,彼此說:「這是甚麼事?」(宗281112)。宗徒們見機站起來,聖伯多祿高聲向他們講述關於主耶穌和他的救贖(宗21436),即是提醒所有前來的耶路撒冷(本地)及外地虔誠的猶太人,那關於天主在達味盟約中的應許已藉著耶穌完成了。這些猶太人一聽見這些話,就心中【刺痛】(cut to the heart),遂向聖伯多祿和其他宗徒說:「諸位仁人弟兄!我們該作甚麼?」聖伯多祿便對他們說:「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並領受聖神的恩惠。因為這恩許就是為了你們和你們的子女,以及一切遠方的人,因為都是我們的上主天主所召叫的,…你們應救自己脫離這邪惡的世代」。於是,凡接受他的話的人,都受了洗;在那一天約增添了三千人(宗23741)。

聖保祿宗徒傳福音於【非猶太人】則以不一樣的方式。他曾藉聖神的德能在古希臘呂斯特辣(現今屬於土耳其)治好了一個常坐着,由母胎中即是跛子,總沒有行走過,患軟腳病的人;為此,衆人認為聖保祿一行人乃是神取了人形出現,要朝拜他們。聖保祿等人則回應:「人哪!你們這是作甚麼?我們也是人啊!與你們有同樣的性情;我們只是給你們傳揚福音,為叫你們離開這些虛無之物,歸依生活的天主,是他創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的一切。他在過去的世代,容忍了萬民各行其道;但他並不是沒有以善行為自己作證,他從天上給你們賜了雨和結實的季節,以食物和喜樂充滿你們的心」(宗141517)。

所以,為了福傳,我們領會了一個人獲得救恩的重生,總是在【見證】奇異恩典後,【被提醒】:【天主是創造者】且為愛祂所創造的人施予奇事善行,期待祂所創造的人覺悟自己的迷失而開始回歸的渴慕認識祂;但人都應趁此良機,先行悔改,情願脫離這邪惡的世代,離開虛無之物,歸依生活的天主,通過受洗(聖洗)之禮(baptism),罪過才得以赦免,並領受聖神的恩惠,因為這恩許就是為了受洗者和受洗者的子女,以及一切遠方的人,因為都是我們的上主天主所召叫的。

【受洗】是以【灑清水】的聖事禮儀,如同先知“厄則克耳”預言和平之約的來臨:「那時,我要在你們身上灑清水(sprinkle on clean water),潔淨你們,淨化你們脫離各種不潔和各種偶像。我還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我要將我的神賜於你們五內,使你們遵行我的規律,恪守我的誡命,且一一實行」(則362527)。先知“耶肋米亞”也宣示上主的斷語:我要將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肺腑裏,寫在他們的心頭上;我要作他們的天主,他們要作我的人民,不論大小,人人都必認識我;因為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耶313334)。

被天主聖神帶來好像暴風颳來的響聲充滿馬爾谷的屋子而吸引前來的各方猶太人聆聽了聖伯多祿的宣講,心中刺痛,就好似先知“厄則克耳”描述的鐵石之心已被天主取去,換上的一顆血肉的心會感受到刺痛,已不再像往昔像石頭一樣的被切割時毫無反應。厄則克耳先知所謂的【新的精神】即是【聖神】,即是天主賜予候洗者的應許,通過教會宗徒或神長們的宣講訓示(暨現今團聚於彌撒的衆人同心合意的懇禱、求助驅邪)、及灑聖水的潔淨禮儀除去了所有原罪及本罪(耶313334)。各方的猶太人,凡接受聖伯多祿的宣講,都受了洗;在聖神降臨的那一天約三千人,他們也隨後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fellowship),【擘餅】( breaking of the bread),【祈禱】(宗242)。我們領洗後,參與每一次的感恩團聚,也是在彌撒中【企圖】專心聽取神長的講道訓誨,同心合意傳遞愛的慈善籃捐獻及行平安禮、恭領聖體、及祈禱。

所有我們現在看見的和聽到的聖事禮儀都是因主而定,經由聖神賜予我們,就如同聖伯多祿對各方來的猶太人說的:「這位耶穌,天主使他復活了,我們都是他的見證人。他被舉揚到天主的右邊,由父領受了所恩許的聖神;你們現今所見所聞的,就是他所傾注的聖神。達味本來沒有升到天上,但是他卻說:『上主對吾主說:你坐在我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變作你腳的踏板。』所以,以色列全家應確切知道:應確切知道:天主已把你們所釘死的這位耶穌,立為主,立為默西亞了」(宗23236)。我們都看不到主耶穌是如何被舉揚坐於天主聖父的右邊,加冕而立為主,立為默西亞,但各方前來馬爾谷家的猶太人見着了從天降臨,聖神傾注如火的舌頭散開,停留在聖母瑪利亞及宗徒們的每人頭上,又聽到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馬爾谷的全座房屋,及宗徒等人說起他們在出生地所講的方言。這也應驗了“厄則克耳”先知預見末世的【新的聖殿】重建,像徵聖神的生命的河流由聖殿流出,落實於灑清水的聖洗、記念主救贖的死難流血的聖體聖事禮儀。

我們在此再重溫默思一下,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新約的定立,血和水從他的肋膀流出;這是因為有一個士兵用槍剌透了他的肋膀,也寓意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當作出必然的犧生獻祭,參與救贖,成為生命河流滿溢而形成的衆多溪流(若73738;詠465)。

至此,我們領會了主耶穌即是天主為我們這些被召選的子女定立的新約。【領洗】是讓我們重生,在主內成為一個新的受造人,「凡接受他的,他給他們,即給那些信他的名字的人權能,好成為天主的子女。他們不是由血氣 (blood),也不是由肉慾 (flesh),也不是由男慾 ( will of man),而是由天主生的。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他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若11214)。主耶穌升天前即對宗徒們訓示:「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1820)。這意思也是說,天主賜予世上每一個祂所創造的人都有潛在的可能成為天主的子女,但是,這潛在的可能,必需通過信仰主耶穌的領洗才會成為真實。若還有其它的途逕,主耶穌也不需要降臨於世,經歷苦難、死亡、和復活。

看,「但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為把在法律之下的人贖出來,使我們獲得義子的地位。為證實你們確實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派遣了自己兒子的聖神,到我們心內喊說:「阿爸,父啊!」所以你已不再是奴隸,而是兒子了;如果是兒子,賴天主的恩寵,也成了承繼人」(迦447)。我們【被召】受洗,也就得勤奮地攀登聖山,努力的藉著聖神的引導,追求增添信仰並在信仰上不斷增添建立【天國的品德】(伯後1111),活出基督的肖像,成為天主【揀選】忠信的子女(瑪2214)。

我們在此默思一下,這世上有任何其它宗教是稱信徒為神的子女嗎?回教或伊斯蘭教的信仰祇認信徒為神的僕人;佛教是強調脫離自我的虛幻,對神的認識與自己的關係不明;印度教的神沒有情感(impersonal),不被認為是愛或充滿愛的,可呈現於各個不同的形式;猶太教徒認為祇有他們種族和歸屬他們的外方人是被神揀選,神祇是他們的父親。至於無神論,人祇是意外形成宇宙中的意外發生者。無論是誰,每個人生活在這世上的旅途都在成就自己的信仰,都需要勤奮的為自己的信仰付出代價,但攀登的卻是不一樣的山。人生在世一晃即過,願我們都因此為追求【真理】而慕【主道】,不浪費寶貴的時間走上灣岔岐曲之路,活出喜樂、平安、在主內有情有愛的【生命】(弗51617;裴378;訓1218)。

有了聖神的恩賜,我們已然在人類獲得救恩的歷史上走了一圈,認識了創造我們的天主,及自己是誰,也該是知道正確方向,賴天主的恩寵承繼產業,鎖定目標,往前邁進了。我們下週的查經分享會開始研習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可先閱讀默示錄117192122章)。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唱一首天上的

  歌”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OYluQXi5o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9/21/2021) 在家查經開始研習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

主耶穌第一次的降臨於世,是傳天國的福音,為我等罪人受難、死亡,作為救贖普世大衆的代罪羔羊。天主耶穌基督以祂自己成為我們的新約;誰若是願意跟隨主耶穌,該【棄絕】(deny)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他(路923;迦614)。新約中的子民們將因天主應許親自拯救的恩寵,擺脫奴役的束縛,享有生命的所需,達致真實的平安。宗徒們看著復活後四十天的主耶穌升天-靈魂、肉體一起隨主的神升上了天,而且有塊雲彩(參閱:弗489;列上810;瑪175;戶915)接了他去(英譯:a cloud hid himor  a cloud received him out of their sight; 19)。然而,主救贖我等的故事並沒有結束;這時,忽有兩個穿白衣的人(天使化為人)站在他們前,向宗徒等人說:「你們看見他怎樣升了天,也要怎樣降來」(宗11011)。這意思是,主耶穌【光榮】的升天,也還會這樣兒的再度帶着威能和大光榮,乘着天上的雲彩降來,賜予被揀選的【光榮】(瑪243031),「為此經上說:『他帶領俘虜,升上高天,且把恩惠賜與人。』說他上升了,豈不是說他曾下降到地下嗎?(弗489)」。「就如規定人只死一次,這以後就是審判;同樣,基督也只一次奉獻了自己,為除免大眾的罪過;將來他要再次顯現,與罪過無關,而是要向那些期待他的人施行救恩(希92728)」。

現今的世界也終將消逝。我們在主耶穌遺留的產業上獲得祝福,藉聖神的恩賜與引導,可與主耶穌連結,忘盡自己背後的(因為回歸主了〈repentor return to God〉),主在眼前(所有往昔掛念的都在背後的位置),我們只向前面向主奔馳,為達到目標,為爭取( press on) 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召自己【向上】獲得的獎品(裴31314)。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我們等待主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主從那裏降來(裴320),他必要按他能使一切屈服於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相似他光榮的身體(裴321;得前41618;格前1521233549)。我們將會進入【天堂】參與【天主之家的婚宴】-即是與那已復活、升天的主耶穌結合。再後纔是結局,如同兩位天使告知宗徒:「你們看見他怎樣升了天,也要怎樣降來(宗111)」;基督將消滅一切率領者、一切掌權者和大能者,取得對邪惡魔鬼及其勢力的勝利,結束末世(格前152426),成立新天新地(依651725662224;伯後31114;默211)。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我把我的愛情獻給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eoo64uwpo

及唸誦雅歌篇第一章27節 (新娘傾慕新郎的初期)

新娘

願君以熱吻與我接吻!因為你的愛撫甜於美酒。你的香氣芬芳怡人,你的令名香液四射,為此少女都愛慕你。願你拉着我隨你奔跑!君王,願你引我進你的內室;我們都要因你歡樂踴躍,讚歎你那甜於酒的愛撫;怪不得眾少女都愛慕你!耶路撒冷女郎!我雖黑,卻秀麗,有如刻達爾的帳棚,又似撒耳瑪的營幕。你們不要怪我黑,是太陽曬黑了我。我母親的兒子向我發怒,派我去看守葡萄園;而我自己的葡萄園,我卻沒有去看守。我心愛的!請告訴我:你在那兒放羊?中午又在那兒臥羊?別令我在你伴侶的羊群間,獨自徘徊!

圖:歌1:5 - 耶路撒冷女郎!我雖黑,卻秀麗,有如刻達爾的帳棚,又似撒耳瑪的營幕。

 

 

為領會及準備羔羊婚宴的即將來臨,我們從本週開始也以新約中提示追求【愛】的精神(格前13113141)研習雅歌篇中蘊含新娘與基督之間逐漸發展的愛情,明白新娘找尋新郎,新郎與新郎互相傾慕的追求直至愛情成熟,經歷試探和鞏固、享受、達致圓滿的過程。

猶太人在逾越節第八天的終期冬盡春回時為記念出埃及紀需吟唱【雅歌篇】,它涉及最普遍的人生經驗:愛、恨、虛空、絕望與希望等,展示了多元維度生命的【歌中之歌】。按思高版聖經《雅歌篇》的引言,作者也寓意藉充軍期或充軍期後的歷史背景,借用情人或夫婦相親相愛的種種比喻,來描寫天主對以色列選民超越人情的眷愛;又因為按聖保祿所說的,舊約選民的歷史是新約聖教會的預象(格前10:1-11);因此,《雅歌》同時也描寫耶穌對他的凈配聖教會的愛,

本週開始唸誦的雅歌篇描繪了新娘對新郎的初始傾慕之情。【熱吻】是猶太人的熱情文化表達友善及愛的多的對待表態,它寓意我們現今對新約【基督聖體】渴慕的記念及領受之實情(也請參閱天主教教理1324),也是新郎的意願(路745221920)。新娘開始的傾慕是由於新郎甜於美酒(寓意他的話語令人舒暢,心神喜樂,絲毫不含評斷;詠10415;訓97)的愛撫(英譯:love),【香氣】芬芳怡人(寓意天主的偉大正義化工:真理的傳授及施行仁慈、憐憫的奇蹟;使盲者能重見,聾者可聽見,跛癱者可行路正常,而且仁慈對待:一旦我們悔改重生,就不記前罪),【令名】香液四射(寓意新郎言出必行表達的忠信、大能、及良善不變的自有者形像發的熱誠氣質和流傳的信譽;箴221;訓71;依5868),願君王(寓意基督)拉着我奔跑!引我進君王的內室(寓意教會共融所在),在信仰的聖事中領受比酒還要甜的愛,怪不得眾少女(寓意普世教會信徒,或天堂中的天使,或外邦人慕道)都愛慕主耶穌!

新娘(聖教會)的性格易滿足不奢求,平安的覺得居地美好,優雅,習於屈肩負重,歡樂的共融,能勤奮服役的邀請慕道者前來追求信仰,奉獻應獻的祭祀,為吸收身陷世俗中的富饒,在千錘百鍊中潛藏的珠寶(歌71;創491415;申331819)。她對耶路撒冷女郎(女郎的英譯是“daughter, 可寓意信仰仍是軟弱有待堅強者)描述自己雖黑(寓意在太陽下的服役試鍊,與在世俗中糾結於恩怨情仇並憎惡和平的人相處,不可避免的也遭受火燒的延及或敵意的迫害;詠12046)【卻內外的秀麗】(可寓意服役的福傳,厭惡惡事,附和善事;傳佈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啊!;羅1015129),有如刻達爾的帳棚(詠12046),又似撒耳瑪的營幕(寓意身披基督的光,如展開蒼天如棚帳;詠 1042;依 40:22  。她母親的兒子(因受環境世俗影響,隨自己的義行事,而滋生異端,故以男性稱謂;申137;則342)向她發怒(因不合他意引發不滿的情緒),派她去看守葡萄園(母親的兒子因被賦有權柄,指使她得優先眷顧看護不在她原本職責內的相關團體或個人);而她自己的葡萄園(心園的靈修,或在教會的牧靈),她卻沒有去看守。於是,她渴慕的尋求與新郎的相遇。

主耶穌以忠信永恆祝福的話語、救援的奇蹟,及付出救贖代價的生命先愛了我們,我們為此對主耶穌的傾慕即是愛的開端;在純正的信德中尋求與祂相遇,這信德使我們由祂而重生,並在祂內生活(天主教教理2709)。獻身於基督的忠貞是「教會愛基督的超越標記,這天上新娘的和未來生活的末世形象」(天主教教理923)。

聖伯爾納鐸(St. 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 AD) 認為人與天主之間的愛是分成四個階段來進展的:首先是(1)人為了自己而愛自己,然後(2)人開始為了愛自己而愛天主,再來發展到(3)人為了天主而愛天主,最後是(4)人能夠為了天主而愛人。他又說真理是藉著謙遜達成的,共分三級:一、認清自己的卑鄙;二、同情旁人的卑鄙;三、潔清心靈,瞻仰天主。他認為愛天主並與天主結合是靈修的基礎,而這需要自由意志與聖寵合作,且不進則退。

聖伯爾納鐸也強調了天主之愛,並相信基督徒要愛天主才能認識天主。而人類對物質的貪戀可以藉著祈禱與自律而改變成為對基督的熱愛(我們每天祈禱加唸的玫瑰經及慈悲串經默思紀念主降世、傳福音、十字架的救贖、和榮耀升天的奧蹟,就是在致力愛天主、認識天主的表達)。聖伯爾納鐸並不贊同以純粹循理性之路親近神,他強調必須要愛與知識並重。愛的最高境界完全是天主自己的工作,是天主主動改造人,使人被聖化。他認為【天主與人之間愛的聯合】,並非源於理智上的聯合,也不是神性與人性本質上的聯合,而是【人在意志上完全順服天主的聯合】。

自從主耶穌以他在世的生命建立了聖體聖事,新的盟約定立後,這世上所有天主所創造的人都可經由洗禮領受聖神,並通過恭領聖體及其它聖事在主內更新。主耶穌升天後距今已近2100年,教會一直在聖神的協助下致力聖事的推動,我們也為此在教會內分受基督的苦難而喜樂,好使我們在祂光榮地顯現時,歡欣踴躍(伯後41213)。

然而,在此反思一下,我們如何欣然在教會內為基督服事?在服事過程中受到的種種羈絆來自本尊的裝備情況及所遭遇人事環境的磨難困窘,常讓自己傾向恢心喪志,卻步不前。進天堂享永福的日子似乎很遙遠的【看不見】,還不如現今隨性悠然的自在生活;正如經上所載:「神視 (vision) 缺乏時,人民必放縱(箴2918)」。

【先知】“依撒意亞”詠讚天主決不放棄的「要領瞎子走他們不知道的路,帶他們行不認識的道;使黑暗在他們前化為光明,使崎嶇之途變為平坦」(依4216)。「聾子,你們聽!瞎子,你們睜眼看!除了我的僕人外,誰還那麼瞎呢?誰如同我派遣的人那麼聾呢?誰像與我立約的人那樣瞎呢?誰似上主的僕人那樣聾呢?(依421819)」。

為此, 我們歸屬基督,在新約中生活,已領了洗領了堅振,被賜予聖神,已正式成為主耶穌的門徒,是為主服事的僕人,也在聖神引導下擁有先知的身份及使命,除了建樹自己也協助建樹教會(格前1434)。這就讓我們特別關注以信德【看得見】的未來,激勵自己往成全之路邁進並與共融的弟兄姊妹相互勸勉,準備好【被召】赴羔羊的婚宴(默1979)。

以信德【看得見】的未來希望,不是憑肉眼看到,否則就不算是未來了(格後57;羅824),而是憑理智【看得見】即【明白】天主的話語意義和啟示。因為,「倚恃上主的人,必明白真理;忠信於上主之愛的人,必與他同住,因為恩澤與仁慈,原歸於他所選拔的人(智39)」。這也是我們得「犧牲一切去爭取明智(understanding(47)。至於默觀祈禱出神(ecstasy)或神魂超拔(in Spirit)或夢中被天主賜予的所見,也是摸不着,觸不到,但如實體似的;這樣的【神視】即是天主賜予的啟示之事,需要憑聖神引導以理智體會明白其中揭示的意義(天主是神奇的謀士,祂的話語可蘊含各種不同層面的啟示)、甚至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按英國神學家及執事Alcuin of York735804 AD引用教父們對【看得見】的詮釋)。

舊約的預言需要【揭示未來】關於基督和聖殿(即基督聖體-屬於祂的教會)的事情,但新約的預言卻是【宣告那已揭示過】關於基督和聖殿的必須發生之事。

聖經新約的最後一本書,也是新約中唯一先知書,被稱為默示錄(the Book of Revelation),是主耶穌升天六十多年後,聖若望宗徒於希臘外海的帕特摩島上的一個主日,經由一位天使,領受了天主聖三(默1145226)賜予的先知神恩,獲知那些必須快要發生的事,並需【指示】(show; to cause a person to see;使人見得到) 給【為基督服事的僕人】。聖若望便為天主的話和為耶穌基督作了見證,記載下來,對他神視中所【見到】的一切作了證,以便那誦讀(readingread aloud)和那些聽了(hearing) 這預言,而又遵行書中所記載的,是有福的!因為【時期已臨近了】(默1139)。

我們在這兒默思一下主耶穌講述撒種的比喻(路8415),提醒衆人應當留心要怎樣聽(路818)。不妨反思自己在大聲朗讀默示錄時是否以【善良和誠實的心】(in a heart worthy and good) 注意的側耳傾聽,把主的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路815;箴42023)。

所謂【啟示】(Apocalypse or Revelation)是使人有所領悟未來之事來臨的啟發與有關生命的方向指示。【福】(blessed) 則是讓我們可以生活在真理內,有意義,有盼望,為達到目標,【爭取 】(英譯:press on) 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召我們【努力】向上獲得的獎品,在一切事上都有節制,為得到不朽壞的花冠(裴314;格前92425)。祇要我們沒有瀕臨死亡,我們還可以行動,還可以言語,即使我們自認已做了好多善事,積纍了多少德行,人生中的【賽跑】是不能停下來的(格前924;弟後47;瑪5481112;路1324);然而這樣的跑,也不是如同無定向的;就像一個人打拳,不是如同打空氣的(格前926)。為此,「天主的人哪!你要躲避〈沉溺於貪慾的敗壞和滅亡〉的這些事;但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要奮力打這場有關信仰的好仗,要【爭取】永生:你正是為此而蒙召,並為此在許多證人前宣示了你那美好的誓言…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顯現:在預定的時期使人看見這顯現的,是那真福,惟一全能者,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是那獨享不死不滅,住於不可接近的光中,沒有人看見過,也不能看見的天主」(弟前6316)。

為此,主耶穌升天後仍是關照我們,讓聖若望記錄下來祂給我們的【啟示】;如同主應允的,祂在為我們每一個被召選的準備未來在天堂的居處,【祂必再來接我們到祂那裏去】(得前41517),為的是祂在那裏,我們也在那裏(若1423)。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裴320)。

【時期已近了】,亦是指【羔羊的婚期】來近了(默197)。所以基督的新娘也要準備好了;天主會賞賜【新娘】穿上【華麗而潔白的細麻衣】赴羔羊的婚宴:這細麻衣就是【聖徒們】的義行(默1978)。一位天使(可以想到傳達訊息的“加俾額爾”總領天使),自稱為聖若望和他那些為耶穌作見證的弟兄們的【同僕】(即是一同為主服事),要聖若望寫下:「被召赴羔羊婚宴的人,是有福的」;「這都是天主真實的話」(默199)!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何等深情”的敬

  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SST4ohCUY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9/28/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至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TYgD2UXnJQ

及唸誦聖詠第43篇(發諸信德向天主祈求救援)

唸誦這篇短短的聖詠後,在此默想一下,我們人生中是否也時而經歷了被迫害,痛苦的困境,所愛的親人的逝去,或配偶的離棄,甚至自己曾有過幾乎瀕臨死亡的時期;我們如何【發諸信德】向天主祈求救援?

主耶穌2100多年前降世成人也開始有了與我們一樣的人性,他與天主聖父及聖神親密合一,儘管知道他來此世上的角色、任務、未來會遭受無數的迫害苦難,但在整整六個小時被釘在十字架上瀕臨死亡的最後一個時辰,遍地也已黑暗了三個小時,仍是向我們的天父哀禱:「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瑪2746)」? 正如達味是天主所喜愛的,卻也是在遭受苦難時(也是預告主的受難哀禱)詠唱:「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你又為什麼遠離我的懇求,和我的哀號。我的天主,我白天呼號,你不應允;我黑夜哀禱,你仍默靜。…凡看見我的人都戲笑我,他們都撇着嘴搖着頭說:他既信賴上主,上主就應救他;上主既喜愛他,他也就該拯救他」(詠222389)。

或許我們會【傾向】捫心自問:【如果】主與我同在 (厄瑪奴耳;瑪12223),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一切呢?或者想:【如果】天主愛我,那我為什麼受苦?然而,這兩個字-【如果】-的浮現就呈現對天主忠信同在的【懷疑】,懷疑天主的良善,質疑祂的諾言,並要求祂向我們【證明】祂的愛。這如同舊約中記載“民長紀”時期的以民又行了上主視為惡的事,遠離上主,未聽從天主的話,以致被米德楊人(“亞巴郎”的繼室“刻突辣”所生的兒子後代;見:創2512)迫害七年向上主呼求後,上主揀選“基德紅”領導以民脫困,就派使者顯現給他說:「英勇的壯士,願上主與你同在!」“基德紅”卻回答他說:「我主,請原諒!如果上主與我們同在,我們怎會遭遇這些困難?我祖先給我們所講過的那一切奇事,如今在那裏?他們曾向我們說過:看,是上主領我們出離埃及,但是現在上主拋棄了我們,將我們交在米德楊人的掌握中」(民61213)。

如果我們自己花時間細讀聖詠第22篇及民長紀第六章就能【更新思維】,因為基督就是真理。耶穌說,「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他永遠不會辜負我們或拋棄我們。我們堅持記住聖經的真理就能超越自己經驗的感受(詠234;若639)。在我們的信仰中,我們的的思想和言行與基督一致(歌64),知道我等【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由於祂的愛和祂的存在,而不是祂對我等罪人的厭惡或缺席。

我們可以再重溫一下主耶穌在福音中回應門徒對一個生來瞎眼的人疑問的論述:「也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顯揚出來。趁着白天,我們應做派遣我來者的工作;黑夜來到,就沒有人能工作了」(若914)。主的啟示是要我等明白天主用苦難困境來試驗,培養我們的謙遜,堅韌,增添我們對祂的仰賴,加深我們的信心,常將上主置於眼前,拉近我們離他更近的距離(詠168),完善我們的性格,也讓我們為服事衆人獲得神恩(谷161718;宗18;宗143;羅1238;格前12711)的做好準備,也用我們得到的安慰來安慰他人。當我們在主內,即使痛苦,卻能【看得到】天主應允的希望,也能為此聖寵追求,以結出果實而歡欣鼓舞(路1020;宗54042),這就是在榮耀我們的天主(瑪516;若158)。

為了不給魔鬼留有偷機襲擊的餘地(弗427),免得讓撒殫佔了便宜,因為我們不是不知道他的心意(格後211);我們按聖言更新視角(請參閱聖詠第43篇第2節:『天主,你既是〈英譯:For You are,也可中譯:因為祢是〉我的勇力,你為什麼驅逐我?為什麼讓我在仇人的壓迫下,憂傷走過?』),以發諸信德(為脫離懷疑誘惑的陷阱,避免以質疑的字句去試探天主)對自己宣告:【天主既是與我同在,那我為什麼遭遇困難?】或【天主既是愛我,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一切呢?】或【天主既是和我們在一起,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這樣的認知天主暫時的不做任何回應,允許苦痛的發生,但祂仍是忠信地與我們同在,我們也從內心做出仰賴祂的祈禱(詠433)為獲得天主適時救恩的智慧與護佑,並藉此默思(依3015):天主在我的痛苦中要做什麼?我能從這次磨練中學到什麼?

為此,我等相信所有天主允許的考驗是出於愛,我們可以尋找天主允許痛苦發生而帶來給自己和衆人的益處(羅81830),而所遭受的折磨,正分外無比地給我們造就永遠的光榮厚報(格後417);當我們日益增添的信仰【看得到】愛我們的天主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祂美善和平的計劃與神聖的旨意(耶291113),我們【忍受】(格前1347;羅515)的每一次考驗也都經過了祂的慈愛之手(歐613;訓714),我們自然會真摯感謝並讚美祂允許的每一個困難苦境的發生(在此不妨默想天主經中“願祢的名受顯揚”蘊含之意)。

聖依納爵‧羅耀拉(Saint Ignatius of Loyola; 14911556 AD) 西班牙人,耶穌會創始人。聖依納爵在神操退省書中一再強調的靈修要用【克勝自己】來衡量,一個靈魂越能擺脫自我中心的羈絆,越能發揮信仰生活的活力. 找到天主給他預定的計劃。在靈修的操練中,退省者可首先思考人受造的宗旨,應達成的使命、以及阻礙達成使命的罪惡(德17112),接著瞻仰耶穌基督在世的完美生活:汎愛眾人,一如兄弟手足;自謙自卑,甘為人中之僕;交付自己,在十字架上完成壯烈的犧牲。最後體驗踰越奧蹟的歷程:由苦辱進入光榮,由現世短暫的生命進入沒有死亡、沒有自私、沒有奴役,愛火炎炎、超越時空的新生。

本週研習的雅歌篇接續第一章第七節(歌1814-新娘傾慕新郎的初期續):

耶京女郎:  女中的佳麗!你若不知道,出去跟蹤羊群的足跡,靠近牧人的帳棚,牧放你的小羊。

新郎:  我的愛卿!我看你好似牝馬,套在法郎的御車上,你的雙頰配以耳環,你的頸項繞以珠鏈,何其美麗!我們要為你製造金鏈,嵌上銀珠。

新娘:  君王正在坐席的時候,我的香膏已放出清香。我的愛人有如沒藥囊,常繫在我的胸前;我的愛人有如鳳仙花,生在恩革狄葡萄園中

圖一:歌1:9 10…你好似牝馬,雙頰配以耳環,頸項繞以珠鏈,何其美麗!。

 

新娘因疏於看守自己的葡萄園,渴望尋找新郎親近他,但除了新郎誰也不見(歌17)。葡萄園可隱喻為我等的【心】,【家】,【教會】(也請參閱:哥32324;瑪20116)。新娘因為老是在新郎伴侶(companion; 即是作與基督同樣的牧者工作但教導及帶領不相同;若108;也可寓意新娘此時處於偶像崇拜者和哲學家的任性世代之中;按Rev. George Leo Haydock的詮釋 ;1774-1849)的羊群間,獨自徘徊(寓意新娘祇認得新郎的聲音;若1027);為此,新娘想知道新郎在那兒放羊?中午又在那兒臥羊?(因為此時是新娘的渴慕期,【想】是一碼事兒,得致力多認識了他才知道在那兒會找到新郎;見:歌216;依2545)。我們也不妨在此默思一下,我們是否還在渴慕期尋找基督在那兒,或者已超越了渴慕期?!

此時在天主之城中已逐漸熟悉新郎的慕道者也能適時提醒新娘,不妨主動順循羊群的足跡,找到牧人的帳棚(路1721;瑪1820),可在帳棚附近牧放小羊,即是回應新郎的香氣蹤跡(參與弟兄姊妹們的共融;詠133),藉著教會在愛德中共融服事近人(歌18;瑪281920),因為新郎是忠實善良的牧者,總是與羊群在一起。至此,我們得到與主親近的的啟示,因上主助我等度【屬神】的共融生活(詠23篇):即遠離塵世,一同臥於青綠的草場(沒有荊棘似的世俗焦慮和財富的迷惑;瑪1322),又使得我等在曠野中(意指遠離世俗)心靈認識主的飢渴得到安慰舒暢;上主因著祂的聖名,祂的話語權能不僅管教我等的生活行徑趨向正直,也保護我們的安全,在各種不同的磨難中賜予智慧,建樹我等屬神的品格引領他人認識主及祂的救恩(被傅油,面對仇敵赴筵,杯爵滿溢;格後12122;若一227)。

新郎因此讚美新娘如【服從聽話】的牡馬,活潑、有熱情、勇氣、耐力、在團隊中和諧統一、守紀律、秩序(約391925),新娘的雙頰(寓意形像)配以耳環(寓意一連串的奉獻),頸項(寓意意志)繞以珠鏈(寓意服從聖言的十字架磨練,一連串犧牲的敬虔;箴189;弟前2910;伯前334),何其美麗!我們(即是天主聖三) 要為新娘製造金鏈,嵌上銀珠,取代她現有的頸鏈 (寓意由於新娘如幼子的受教,願更新的心反應於理智,感情,意志,記憶,想像,天主應允賜予她賦有治理的權柄后位及各樣聖神之恩,促成在愛中連結的言行,結出聖神的果實;則161114;達57;創4142; 哥22;迦52223;格前12411;依491718)

圖二:歌1: 12  君王正在坐席的時候,我的香膏已放出清香。

   

「感謝天主時常使我們在基督內(即君王正在坐席的時候;歌112a)參與凱旋的行列(因為天主賞賜謙虛的人凱旋而得勝;詠18281494);並藉我們在各處播揚認識基督的芬芳(意指主耶穌的偉大正義化工:真理的傳授及施行仁慈、憐憫的奇蹟;使盲者能重見,聾者可聽見,跛癱者可行路正常,而且仁慈對待:一旦我們悔改重生,就不記前罪;歌13a12b;路41819);因為我們就是獻與天主的基督的馨香(歌112b),在得救的人中是,在喪亡的人中也是;但為後者,是由死入死的芬芳;為前者,卻是由生入生的芬芳。對這樣的工作,誰夠資格呢?至少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而混亂了天主的道理;我們宣講乃是出於真誠,出於天主,當着天主的面,在基督內」(格後21417)

圖三:歌1: 13  我的愛人有如沒藥囊,常繫在我的胸前;

   

新娘又描繪自己的愛人有如沒藥囊 (寓意基督的救贖祭獻:在哥耳哥達遭受的苦痛;依5335;詠459),常繫在她的胸前(寓意對心上人的同在思念)。這也寓意領洗及領堅振過後的我們,因著香膏製成的油祝聖(格後12122;若一 2202728),從聖言分享中學到向主開放,認識祂如何【愛】新娘,因此有樣兒學樣兒(依611)。為此,基督的愛像燃燒的火焰,讓我等常憶起他在世上為我們的救贖(弟前2:6;依43:3-4)經歷的苦難,學習了捨己服從天父的旨意直至死亡 (常唸玫瑰經默想聖母謙遜服從,參與基督的降世歡喜、光明、痛苦、及榮福奧蹟;歌113;希 589; 278;依535;若193840),衷心甘願為主無私捨己的奉獻(請參閱:歌112;若121-3;瑪2761),能在日常生活中因恃主遇主(不斷祈禱;歌114;路 17:20-21)時時散發基督的芬芳 (格後21416),對善事明智(機警如蛇),對惡事純潔(純樸如鴿),(羅161920;瑪1016),逐漸走出自我,設身處地的為他人適宜的著想,不再判斷,盡力與眾人和睦相處 ,追求〈基督所賜的〉平安,以及彼此建立之事(羅12171814131719)。

在此反思一下,我們在學主的樣兒(品格形像)時,要覺察自己往聖山要去掉不該帶上的包袱束縛,譬如不欲捨己而有自憐與渴望被讚美引起的哀怨傾向,也有時傾向忽略別人背負的十字架,該幫忙時卻未幫忙;若如此,我們就要確實致力領會聖言對新娘的期待及祂的允諾(路1427;若143)。聖女大德蘭曾謂:【當我們不再把持己意而是努力去做天主聖意所要求的每一件事時,已經擁有合一之恩了】。

圖四:歌1: 14  我的愛人有如鳳仙花,生在恩革狄葡萄園中。

   

新娘也描述新郎有如鳳仙花 (camphire,這花名的意思是【為寬恕的贖金】; 生於約八至十呎高的樹上,花色多樣,鮮豔,香氣芬芳,如筒,花開四季,葉茂全年;此花又稱指甲花:如果把花搗碎,擦在指甲上,指甲就被染成紅色;參考JewishEncyclopedia.com),生在恩革狄(Engedi; 屬猶大境內;蘇1562)沙漠中多水泉綠州的葡萄園中。新娘如是的讚美寓意基督直率、熱情、坦誠的寬恕救贖的情誼;因為人命的贖價非常昂貴,任何金錢也決不足以贖回(詠499)。在此默想一下,主耶穌的手和腳為我們做了什麼。他沾滿了鮮血,以寬恕罪孽,並作為他新娘的贖金。對於我們來說,手意味著工作和腳代表我們走路的方式。感謝天主時常使我們在基督內參與凱旋的行列,並藉我們在各處播揚認識基督的芬芳,我們的生活是獻給主耶穌如同他在樹(十字架)上犧牲散發甜美芬芳香味作為我們罪的贖金(格後21415;羅1212)。  

回到聖若望記載下的默示錄。聖若望 (c.6 AD c.100 AD) 一向是自認及公認的主耶穌喜愛的宗徒,一直表現了主徒之間令人羨慕的親和及信靠的愛情(若132319262720221720)。

按思高讀經推廣中心的簡介:傳統上人們都相信聖若望是追隨耶穌的十二位宗徒中最年輕的,只有他一人在傳福音的生涯中末死於刀劍之下。根據希臘里昂主教“聖依勒內”125-202AD 的傳述記載(他是教會中最後一位已知的與聖若望宗徒的門徒-聖波利卡普;St. Polycarp-有交往),聖伯多祿和聖保祿遇難後,聖若望在“厄弗所”(位於古希臘愛奧尼亞〈Ionia〉濱海之城,現屬土耳其) 傳教。那時,多彌喜安皇帝(Emperor Domitian) 迫害聖教會,聖若望披捕,解往羅馬,在橢圓形露天競技劇場中(Colosseum)將他投入油鍋。上主卻神奇地保護聖若望在沸油中毫髮無損 (據說當時在競技劇場的觀眾目睹這一奇蹟後都皈依了基督)。因此,惡黨無計可施,將聖若望於約西元94年間放逐到希臘外海的帕特摩斯(Patmos)島直至96年暴君多彌喜安逝世,才讓他恢復自由,重返“厄弗所”終老。由於聖若望在帕特摩斯島充軍期間寫下默示錄及在當地傳福音,使帕特摩斯島的文化和歷史深受其影響,後來成為一個基督徒朝聖的地方;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帕特摩斯島上座落於喬拉和什卡拉兩個村子的中間的半山腰的【啟示洞】,即聖若望獲得神視的山洞,和當地的“神學家聖若望修道院”等一同列為世界遺產。

當聖若望描述自己在帕特摩斯島上的一個【主日】正【神魂超拔】中 ( in Spirit),主耶穌(藉與天使為一)在在他的【背後】(天主要人回轉,repent, 而忘卻眼前所思所想所見)以像【號角】的聲音先喚起他的注意(默110)。我們應還記得,出自舊約法律的安息日,產生死亡,已被新約主日的復活新生取代,人生活於神內而不再是隨肉性(in flesh)行事。【號角】在聖經中的記載是被用來召集大會給予重大的訓示、教導、更正、宣告戰爭開始的行動、或最高的奧秘之事。【號角之聲】就是要讓聖若望指示所有屬於主的我們都要以【號角】似的高聲朗讀【默示錄】,為使自己及彼此都記得那即將發生的【羔羊婚宴】。

聖師.聖比德(St. Bede, 673735AD;本篤會隱修士)詮釋【羔羊的婚姻】即是意指教會要與基督在天國的婚姻廳室 (marriage chamber) 團聚結合,【新娘】是指那些當之無愧,隨身帶油裝備自己的燈的聖徒們(瑪2547)。然而,對於那些自己手工所紡的蜘網,不能用來製作衣服遮蓋自己(依5956),是不會被揀選的(瑪221114)。婚宴是晚餐,在一天的終結時;因此,當今生結束的時候,在靈魂無聲的祈禱中(contemplation)昇華於天主,來到天堂,被叫到羔羊的婚姻晚餐。這就是說,天主已經宣佈為未來的事情,肯定會過去。

在此反思一下,【等候】新郎前來迎接的新娘被新郎稱為美麗是因擁有從上而來的品格(歌110;裴489),即是為彰顯基督的肖像於義行(羅82930)必備的美德(依491819;伯後157)。為此,我們應該【準備】,而且時期雖已近,卻是我們不料想的時辰(瑪2432-36, 42-44)。在【準備】期中,願我們也時而能像聖若望在【神魂超拔】中 ( in Spirit;在聖神內;默19;猶120;羅826) 的祈禱;而且也要醒寤不倦的以各種祈求和哀禱祈禱(弗618)。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為我留一個位子”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qszJ6Y8bk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0/5/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M857UXGGE

及唸誦聖詠集第63篇(對主的渴慕之情)

唸誦這篇達味飄流在曠野所作的聖詠後,在此默想一下,我們能感受到與天主、配偶、家人、朋友【真實誠摯】的愛情,必然是通過開始【渴慕的相識及信賴】,【彼此吸引互動的甜蜜愛慕】(詠6336),達成認知是【我的】(詠162632),後再因環境或種種外在原因的【試探】(詠631)、以【認識成果的信心】挺住忍耐及獲得扶持,親密的關係方得以鞏固,終享【圓滿幸福】的愛情(希122;詠6379)。

為此,愛情的【圓滿】一定是源自【經歷】彼此【渴慕的認識】,合一的共融。我們若仍是我行我素,未安排時間尋找基督,並開放給基督進自己的葡萄園(歌1621541216;默320),主再來臨迎接新娘赴婚宴也會關起天國之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瑪251012)。

教會「堅決而懇切地勸告所有信友……要藉著多閱讀聖經,去學習『耶穌基督的卓越知識』( 3:8),正如聖師.聖熱羅尼莫說的:『因為不認識聖經,即不認識基督』」(天主教教理133)。我們為此,除了參與主日甚至平日彌撒聆聽神長的講道,也需致力更進一步的與弟兄姊妹一起慕道共融研習經文,藉著教父、神長、及導師的翻譯和解釋,以懂清所誦讀的(厄下88),不是我們不明白真理,而是因為我們明白真理,並明白各種謊言不是出於真理(若一22021)。

本週研習的雅歌篇接續第一章第十四節(歌11517212;新娘與新郎的互相傾慕期):

   新郎:  我的愛卿,你多麼美麗,多麼美麗!你的雙眼有如鴿眼。 

      新娘: 我的愛人,你多麼英俊,多麼可愛!我們的床榻,是青綠的草地。 

      新郎: 香松作我們的屋樑,扁柏作我們的屋椽。   

      新娘 :    我是原野的水仙,谷中的百合。

      新郎:    我的愛卿在少女中,有如荊棘中的一朵百合花。

圖一:新郎:你的雙眼是鴿。新娘:你多麼英俊,多麼可愛!我們的床榻,是青綠的草地(歌1:1516 

     

新娘由衷的欽慕新郎,並為他作出無私捨己的奉獻(歌11214),基督就回應稱讚新娘美麗的雙眼是鴿(歌115),寓意她的靈魂之窗反射心的【純樸】(參閱:瑪1016;注意:思高版本聖經翻譯成有如鴿眼,但英文版翻成“your eyes are doves”應為希伯來原文版正確翻譯)。新娘也隨之應和,讚賞體恤慷慨 (handsome) 令她心愛(beloved) 的基督,情願遠離塵世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與基督在祂創造【純樸】美好的大自然中共融相通(歌11617; 若一17; 創131;瑪1322;詠2312)。

在此默思一下。基督的話語權能不僅管教我等的生活行徑趨向正直,也保護我們的安全,在各種不同的磨難中賜予智慧,建樹我等屬神的品格,也藉此引領他人認識主及祂的救恩(格後12122;若一227;詠2336)。

圖二:新娘:我是原野的水仙,谷中的百合(歌2:1     

  水仙(the Rose of Sharon                 百合 (Lily)

   

新娘繼之以【謙卑】,【平凡】,【純淨】如海岸邊肥沃的沙隆(Sharon;位於距現今以色列地中海邊的特拉維夫市及其北方的加爾默耳山Mt. Carmel之間的濱海平原)及山谷中遍野生長的【水仙】,【百合】自比(瑪62829;依3512;宗935)。

聖師.聖女小德蘭認識自己的靈魂渺小,就奉獻她在日常平凡生活中的所有平凡小事,甚至祇是注視,以簡單的話語,與天主共融相通,如同遍撒小花,表達她對主的愛情;而每一朵花都是為愛情所做的犧牲。可以想像基督如何的欣喜。

圖三:歌2: 2  新郎: 我的愛卿在少女中,有如荊棘(創35)中的一朵百合花

   

新郎因此又讚賞新娘在如荊棘般的少女中(意指少女群仍陷於塵世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瑪1322),堅持純樸、平凡的有如一朵百合花(歌22)。按Rev. George Leo Haydock1774-1849 AD)的詮釋 , 這也寓意被帶有異端地迫害者包圍的聖教會仍挺立保持著她的美麗和地位。在教會的共融中,有萬福的聖母瑪利亞超越了一切人,她是我們的母親,也是我們樹德的典範。

新郎以少女族仍在荊棘層面的比喻,警示我們不可中斷慕道與致力融入聖言的生活。這也是聖保祿在新約中希伯來人書中勸勉我們:「按時間說,你們本應做導師了,可是你們還需要有人來教導你們天主道理的初級教材;並且成了必須吃奶,而不能吃硬食的人。凡吃奶的,因為還是個嬰孩,還不能瞭解正義的道理;唯獨成年人纔能吃硬食,因為他們的官能因着練習獲得了熟練,能以分辨善惡。因此,讓我們擱下論基督的初級教理,而努力向成全的課程邁進;不必再樹立基礎,就是講論悔改、死亡的行為、信賴天主、及各種洗禮、覆手、死者復活和永遠審判的道理。如果天主准許,我們就這樣去作(希51114613)」。「就如一塊田地,時有雨水降於其上,時受潤澤:若出產有益於那種植者的蔬菜,就必蒙受天主的祝福;但若生出荊棘蒺藜來,就必被廢棄,必要受詛咒,它的結局就是焚燒」(希678)。

在此反思一下:我心中的荊棘如何可以被去除(也參閱路1247;希1356;箴163)?雖然我們目前嚮望配得起基督的稱讚;說實在的,去除心中長出的荊棘刻不容緩。我們信仰的一大危機警訊就是正在滋生的荊棘,認為焦慮世俗生活(瑪13722)引起的壓力是理所當然,卻未先行仰望尋求信靠主的話語安慰(請參閱:詠9419;瑪6253134)協助致力鏟除荊棘。我們領會荊棘在經文中是因亞當受了迷惑未守住天主的誡命,地也受詛咒開始生出荊棘(創35)。荊棘既與詛咒一起,如何會感受到天主與我們同在?!這也是天主在荊棘叢的火焰中顯現給梅瑟;而荊棘卻沒有被燒毀(出312);這也預意聖潔的基督降生成人,在被詛咒的荊棘人叢中,賜予我們愛情的火焰,為我們的救贖受盡苦難,甚至還要被戴上荊棘後為我們罪人向天父祈求(瑪2729;路2334)。如果我們還未領會基督的愛情為我等受苦難的救恩,繼續迷戀或牽掛世俗之事,那結局就是燃燒(希678),永久在苦痛中,因為明知有天主的愛卻不堪領受。

願天主聖言的恩寵常與我們同在,所以我們應有知足的心,可放心大膽地說:『有天主保護我,我不畏懼…』(希1356)。也請參閱:箴163;創32:2330; 歐124;伯前57;訓510-16;弟前6610,確定我們領會而且可以藉著仰望天主,信賴祂的允諾,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消除荊棘(憂慮、懼怕、貪慾…)。因為天主看人心,我們得借鑒雅各伯【以色列】的教訓(創322330;歐124),不與主的言語爭執博鬥,順從祂的旨意,擬出想如何行事的策劃,祇要天主贊同,就能馬到渠成。因此,每日清早起來,就養成一個習慣,把自己想為主生活做的每一件事委託於主,祈求祂的扶持。也因為這習慣的養成,也會逐漸與所交往的人在共融中尋覓出天主賦予的旨意,學習更新,也能開始實施應用於與弟兄姊妹們的討論或會議主持,使各種善會活動在聖神的護衛下成就,圓滿天時,地利,與人合。

聖師十字若望(St. John of the Cross 1542-1591)是西班牙人,他是位精深的默觀者,更是位洞悉人靈的靈魂導師;他的生命不僅標記出了「十字架」的真義,更為世人留下信德煉淨超昇(祈禱生活)的典範。 他的名著是《靈歌--Spiritual Canticle》。他認為:嚴格的自律、自我棄絕,即是跟隨耶穌背自己該背的十字架(谷834b),乃為必要的淨化過程,為作一位門徒並與天主結合是必須的。聖人的生命本身就突顯福音的這種弔詭性:即十字架導引出復活、痛苦導引出神拔、黑暗導引出光明、自我棄絕導引出與天主的結合。真實的喜樂只會從天主而來。因此,若有人在此塵世尋求幸福,那無異於「一個張開口企圖從空氣中尋求飽足的人」。他還教導我們,唯有破除欲望的捆綁,我們才能夠奔向天主。

為此,將我們的一切掛慮都託給上主,因為祂必關照我們(伯前書57;詠9419;瑪6253134)。「我們內的愛得以圓滿,即在於此:就是我們可在審判的日子放心大膽,因為那一位怎樣,我們在這世界上也怎樣。在愛內沒有恐懼,反之,圓滿的愛把恐懼驅逐於外,因為恐懼內含著懲罰;那恐懼的,在愛內還沒有圓滿。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若一417-19)」 

我們回到默示錄第一章1020節的研習。在一個主日上,當聖若望在帕特摩(Patmos)的海島上神魂超拔中,主耶穌在他的【背後】以像【號角】的聲音叫喚他(默110),說:「將你所聽見的寫在書上,送到厄弗所(Ephesus)、斯米納(Smyrna)、培爾加摩(Pergamum)、提雅提辣(Thyatria)、撒爾德 (Sardis)非拉德非雅(Philadelphia)和勞狄刻雅(Laodicea)七個教會」(默111)。

 

圖四:默示錄記載的七教會的地理位置

<![if !mso]>

<![endif]>

愛琴海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土耳其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帕特摩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勞狄刻雅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斯米納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厄弗所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非拉德非雅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撒爾德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提雅提辣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培爾加摩

<![if !mso]>
<![endif]>

 

 

以下參考摘譯Alcuin of York (英國天主教執事及學者;735-804 AD )的詮釋:

 

當聖若望轉過身來,他看見了有【似人子】的一位(相似,是由於主已復活升天顯現永恆的形像),身穿長衣(ankle-length robe),胸間佩有金帶(gold sash),立在七盞金燈臺(Seven Golden Candlesticks; 即七個教會)當中(瑪1820)。主耶穌永恆智慧的亮度,就像黃金,在火中歷鍊和外力的打擊,可視為被融製拉成【燭台】或燈臺;教會也應是如此,融於磨難的火焰中,直到凈化(匝34),並延伸到長期受苦受誘惑的打擊,達到成全(依319)。此外,我們也應該知道,一個與基督合一的教會由【七根燭台和人子】代表,因為基督和教會應是一體的。【七】的數字不僅是意指當時在小亞細亞的七個教會,也代表世上全地的【整體】合一教會。這也是天主教教會英文名字-【Catholic (universal) Church-的意思。因此,同一個主就顯現穿著一件長衣立在燭台中間(即司祭穿著華麗的禮服;因為他通過十字架祭獻於天父;也寓意他的身體覆蓋到腳踝曩括所有大小不拘貴賤的融入教會,為愛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詠11513;哥124),如同七個燭台穿上一件衣服似的。這位【似人子】的與我們息息相關,正如我們的頭在身子之上,我們就活在希望中。主耶穌【胸間佩有金帶】,意思是不為肉情私欲所動的天國節操,新約教會即是如此遵行(希415;路1235)。基督的頭是天主(格前113),頭髮皓白(代表智慧與見識,行正義的道,尊榮的冠冕;約1212;箴1631),有如潔白的羊毛(如羔羊的皎潔無辜;出254;依118),讓我等模仿,又如同雪(代表潔淨復活的真理;約930;依118),讓我們期待。他的眼睛有如火燄(羔羊被宰殺過,那眼睛就是被派往全地的天主的七神;默1456);因為聖神既啟迪了教會的信仰,又燃燒著對天主的愛,因此,光和火焰同化顯現在他眼睛中。

 

他的腳相似在烈燄中燒煉的光銅,意指那些在被敵基督統治下強烈的磨難所融化的“教會”最後成員,但在堅忍挺住後,會發現他們更強壯、更明亮、更老練的傳福音;他的聲音有如大水的響聲;因為他開始以號角聲召喚宗徒,藉著屈指可屬的宗徒及門徒宣講福音,現在他則發出大水的響聲(注意中文的“訓”字之意),寓意末後,福音將藉著衆信徒廣傳普世。我們也可以從不同層面領會,那聽起來是號角的聲音,即盟約(舊約和新約)的聲音,而那多水(many waters)的聲音,則意指天主賜予的法律智識在生活多方面的訓導和啓示(約116;路102528)。聖若望見到主耶穌的右手(意味著最大的權能祝福教會實踐主言指引世道的方向帶來凱旋救恩的應允;默116a;依4110)持有七顆星(七個教會的天使;這個【七】也是整體的寓意,七顆星可意指教會的所有領導牧者,也可意指對教會中【所有宣講基督的福音者】賜予和平天使的扶持與祝福;依337;弗615)。

這裏順便提及當時的羅馬暴君“多米提安”Domitian (在位 8196 AD)所生的一個嬰兒於西元82年瘁逝,他就勒令製造羅馬金幣及銀幣,在該幣背面刻上嬰兒坐於地球的圖像,並在這圖像週遭也刻上七顆星,代表征服世界的統治和力量,刻的字是“DIVUS CAESARIMP DOMITIANIF, 意思是“神聖的凱撒 ”,“the divine Caesar ;描繪的有如神的兒子是世界的征服者,凸顯“多米提安”自認是神的兒子之父,如凱撒大帝,須受所有人的朝拜,難怪 “多米提安”基督徒為芒中之刺。基督徒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的確可領會主耶穌右手持有七顆星為真正天地掌權者(默11316218),給予他們極度的安慰及信賴。

圖五: 羅馬金幣(the DIVI CAESAR ;神聖凱撒“divine Caesar” ,AD 8184 )

 

聖若望又見主耶穌的口中發出一把雙刃的利劍(即是天主的話-聖神,寓意宣講新約和舊約;默116b;弗617)。雙刃的利劍一方面切斷了我們在行為上犯的錯誤,另一方面又阻絕了邪惡侵入我們的思維;也可寓意讓我們覺醒不完善的言行生活,但奧密的在我們內心引導邁向成全之路。主耶穌的面容看起來有如發光正烈的太陽(默116c),我們可以理解被揀選者, 就像在正義中將閃耀如太陽一樣(瑪1343)。而且「當上主包紮他百姓的創口,治療他們傷痕的那日,月亮的光華將似太陽的光華,而太陽的光華必增加七倍,有如積累了七天的光華」(依3026;達123;歐613)。當聖若望看見主以這樣【神威】使人無法承擔的形像顯現,就跌倒在主腳前,有如死人。聖若望代表了基督的肢體,天使則代表基督。因此,他像死在天使的腳下一樣死去,因為教會跟隨基督的腳印死於世俗,卻向天主而生。這時天使把右手覆於聖若望(touched me with his right hand;寓意以大能使跌倒下去如同死去的他立起,代表鼓勵教會模仿耶穌聖心的苦痛致力持續福傳領受未來的榮耀;羅818)洽如其分的說:「不要害怕!我是元始,我是終末,我是生活的 (I was alive);我曾死過 (I was dead),可是,看,我如今卻活着,一直到萬世萬代;我持有死亡和陰府的鑰匙。」這意思是,仰望依恃在【上面的】全能永生的天主,就有信心去掉人性的恐懼;主耶穌掌有何去何從的鑰匙,開了無人能關,關了無人能開(默3768;智224),這也寓意天主的權責約束魔鬼或釋放魔鬼誘惑祂所召喚的人以鍛鍊其忠貞,值得被揀選。然而,這也是為安慰我們這些生活在世末的人所受的試探,無非是普通人所能受的試探;天主是忠信的,他決不許我們受那超過我們能力的試探,天主如加給人試探,也必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夠承擔(格前101113)。但我們得謹記的是不可試探、抱怨天主;凡自以為站得穩的,務要小心,免得跌倒(格前10912)。

可見,主耶穌派遣聖若望為先知,就是要把祂和聖殿(祂的身體-聖教會)的未來圓滿結合的應允必須發生,而且也快要發生;為此,所有現今和未來在教會為主服事的僕人都要閱讀主耶穌讓聖若望在神視中所見現今的,以及這些事以後要發生的事,使得那些聽了這預言,而又遵行書中所記載的,是有福的!這意思是主耶穌救贖普世的工作必然是召喚我們藉著與祂的同在克服制勝私慾、世俗、及邪惡的誘惑終致值得天主的賞識,揀選為羔羊的新娘。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為愛和合一禱告”的

      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wlodLdr6s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0/12/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你插在我身上的旗幟是愛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49DneMRCQ

及唸誦雅歌篇接續第二章第311節(新娘與新郎的互相傾慕及隨後開始互相的追求):

   新娘:  我的愛人在少年中,有如森林中的一棵蘋果樹;我愛坐在他的蔭下,他的果實

                   令我滿口香甜。他引我進入酒室,他插在我身上的旗幟是愛情。請你們用葡萄

                   乾來補養我,用蘋果來蘇醒我,因為我因愛成疾:他的左手在我頭下,他的右

                   手緊抱着我。 

      新郎: 耶路撒冷女郎!我指着田野間的羚羊或牝鹿,懇求你們,不要驚醒,不要喚醒

                   我的愛,讓她自便罷!

      新娘:    聽,這是我愛人的聲音;看,他來了:跳過山岡,躍過丘陵。我的愛人彷彿羚

羊,宛如幼鹿;你看,他已站在我們的牆後,由窗外向裏凝視,由窗櫺住內窺望。我的愛人招呼我說:「起來,我的愛卿!快來,我的佳麗!看,嚴冬已過,時雨止息,且已過去;

圖一:新娘:我的愛人在少年中,有如森林中的一棵蘋果樹;…他的果實令我滿口香甜(歌2: 3 

 

我們接續上週雅歌篇第二章第2節,新郎讚美新娘是荊棘中的一朵百合花。於是,新娘又回讚新郎在少年(英譯:sons)中,有如森林中的一棵蘋果樹。【蘋果樹在森林中】可寓意【唯一的智慧之源】,散發的香氣無以倫比;正如「一句簡單話,若說得適當,有如銀盤中,放上金蘋果(箴2511)」。按聖希玻里(170-~235AD;義大利羅馬人,被視為第2 3 世紀中最重要的神學家之一)的詮釋,基督在十字架上像蘋果樹一樣散發出香氣,覆蓋超越了所有衆先知(即少年的寓意)。按聖師.聖女大德蘭(St. Teresa of de Avila 15151582 AD)的詮釋:所有的奧秘都經由新郎釋放出來了。

基督偉大正義化工散發的香氣,不僅是傳授真理及施行仁慈、憐憫的奇蹟;使盲者能重見,聾者可聽到,跛癱者可行路正常,而且仁慈對待:一旦我們悔改重生,就不記前罪;他在十字架上的受難身體及流盡的寶血能使我們常記念吃喝,舒暢心神,在主內喜歡,心滿意足,彼此在光中相通,慷慨赴義,繼續讓愛火燃燒不止。

圖二:他插在我身上的旗幟是愛情(歌24                             

 

新郎引新娘進入酒室 (the cellar of wine;寓意天主設立的祭台,研習主的法律處;也預表了領聖體聖事處;瑪917;箴310;詠 37:4;〈在上主內喜歡〉; 10415〈美酒,人飲了舒暢心神〉; 新娘滿足了心願 (Psalm 37:4;滿足我的心願:譬如願主說愛我 ),因為他插在我身上的旗幟 (banner) 是愛情。

聖師.聖安色莫(St. 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41109 AD;坎特布里總主教)則謂【酒室】寓意講道及以身作則之處,如同給別人一杯他使他們因愛而醉的酒。

我們在此默思一下,基督徒的靈性成長是藉著渴慕,尋覓主(讀聖書,查經分享共融,默想,祈禱,參與彌撒,朝拜聖體,探訪病人 …等等),在祂的引領(樹廕)下受護佑不被烈陽曬黑,喜悅(詠374)地吃香甜果(品味主啟示的奧秘智慧,明訓),飲酒(領受聖體,聖血,分享出主插在我等身上旗幟的愛情;若656;詠374;勝過黃金純金,比淨銀還要寶貴;箴81719),而且新娘思愛成病似的會重復這樣的模式心態。因為,我們原是寄居塵世的旅客(英譯:stranger;陌生人),我們需要從良善心謙的主耶穌獲知與生活及生命泉源相關的規則諭令與正義的審判;它們的光是如此清晰和閃耀,我等的靈魂便為此而〈渴慕〉成病(詠1191920;瑪112830;天主教教理1324)。

新娘呼喚天主聖三用葡萄乾(可寓意加添天國的產業或促成天國的美德;宗320;伯後157;撒上3012;依167;在此應注意是從那兒獲得這些【增添】的贈品而感恩並光榮讚美天主:歐31;編上163;羅12123)來補養她,用蘋果(寓意基督智慧的成全圓滿)來蘇醒她,因為她因〈思〉愛成疾。

在此反思一下。我們在工作的同時,不要忘了照顧、修剪自己的葡萄園,意即重視靈修,才能在工作的同時,有所長進,也不會讓惡魔趁機攻擊。除此,也當祈求天主的憐憫與看顧,讓教會和個人的家庭皆能蒙天主賜福。

我們若不注重靈修,就無法從天主那兒得到能力。

為愛成疾的層面愈深,就如同聖師.聖女大德蘭所謂:我正要死去卻非死去;我心的創傷上加上創傷;又如聖十字若望所謂:被在火中鐵器擊傷者(受試鍊的管教),只有製鐵器者可以使其復原,沒有其他藥物可取代。基督為祂所創造的大眾罪行受苦,罪人在領受主恩(智慧,誡命…)煉凈靈魂的過程如【傷上加傷】,達成真正的喜樂。新娘不在抱怨她的疾傷,卻喜悅的盼望更多的傷,因為傷愈多,賞賜愈大。因此為愛受的創傷或苦難不能讓我們死去,只是愈使我們的靈魂渴慕更多的…領聖體,聖血,智慧,訓示。

新娘感受新郎的左手在她頭下(歌26a),就如同基督賜予必要的憐憫(弗617, 讓我們在遠離世俗的曠野但仍會受誘惑的生活與生命得到支持與延續; 以右手的擁抱 (26b) 則意指基督賜予公義,寬赦,傳承…上等等讓我們在教會受到平安的祝福(像斷乳的幼兒;詠1312, 沒有一人會被拔除。這意指聽從聖言者,就在真理內,不自欺,卻盼望主的救恩。天主應允賜與救恩,但要我們也必需學習克制私慾,操練歸依和安靜(依3015),審時度勢,為己也為他人的虔敬氛圍施以愛護,遵行天主鄭重的囑咐(歌27)。因為操練歸依和安靜,我們也會逐漸就如聖伯爾納鐸描述如新娘的儆醒,常在祈禱中,或朝拜聖體,或等候靜默仰望心念主時,或聆聽聖言之刻,能清楚新郎的每一表態的舉動,祂如何來,加速,接近,凝視,說話…,既使他藏身於牆後,新娘也能感覺他的存在,猜測出他從窗格子口的凝視。新郎為此賞識她,會進ㄧ步的召喚邀請她一起出外迎接春天的大地美景,開始進入另一嶄新驚歎喜悅的屬神生活。我們可以在聖經舊約中,領略天主在春天開始時(出134;阿彼布月,春分)如何帶領祂揀選的以色列人(甚至包括那願追隨他們的人)出埃及(寓意逾越俗世)。若蘇厄最終帶領出埃及後仍存活的以色列人及所有志願跟隨者進入聖地也是在春天的開始(蘇4:19)。

聖依勒內(Saint Irenaeus 130202 AD;教父、里昂大主教)領會新郎的完全尊重新娘的心態。他說,人類如果需要經過許多世紀,才能夠歡迎降生成人的聖言,聖言也就得需多少年,去一點一點熟悉我們的人性,然後調整適應我們的肉體。為此,聖依勒內領悟,既使新郎翻山越嶺迅疾來到新娘的居處,但接近新娘時懷著謙敬,謹慎,與保留,好似藏身於牆後,又走近一些兒,再從窗子格口凝視,決定好可以在何時進屋(進入我們的生活及生命裏),一點都不會勉強我們的意志而強力進出。這也給了我們回味真愛的臨近,新郎的洞悉新娘的心態及對新娘的尊重。 

讓我們回到默示錄先研習主提及的第一個教會-“厄弗所”。

我們先朗讀主耶穌要聖若望記載下來給厄弗所教會的天使:

「那右手握着七顆星,而在那七盞金燈臺當中行走的這樣說:我知道你的作為、你的苦勞和你的堅忍;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並且你也曾查驗出那些自稱為宗徒而實非宗徒的人,發現他們是撒謊的人;也知道你有堅忍為了我的名字受了苦而毫不厭倦。可是,我有反對你的一條,就是你拋棄了你起初的愛德,所以你該回想你是從那裏跌下的,你該悔改,行先前所行的事:若你不悔改,我就要臨於你,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不過你有一條:就是你惱恨了尼苛勞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惱恨的。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勝利的,我要把天主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實,賜給他吃。」

我們讀了主耶穌對厄弗所教會開始的審判,不妨先行默想一下自己身處的教會有這麼好嗎,或者已達到這樣的層面;【厄弗所】這名字的意思即是“理想的”(desirable) 。但是,主耶穌也隨即忠告指出,厄弗所的信徒們已【忘】了當初大夥兒棄暗投明,追求【愛】的生活,不再行先前【盟約】定立的事(意指要記得並模仿主的受難身體及流盡寶血救贖的愛情)。所謂【忘】,即是心中未堅守主言,仍是以自我唯尊,因為有二心(祇顧及葡萄餅對己之利而不分辨來源;歐31;羅12123)或未領悟了解在生活中【孰優孰後】的次序(瑪62433;箴221;宗2035)。為此,主耶穌最後勸勉厄弗所教會悔改,重拾愛心於盟約中(即是主內)生活,在惱恨【尼苛勞黨人的行為】的同時,也必須設法克服它對教會的影響,就要想到主耶穌也是一樣兒的惱恨,【因為依恃主的智慧】勝利了,生命必會持續,燈臺也會挺立不移。

教會最大的內在仇敵應是自以為仍是基督徒的【異端者】,因為有些人歸主前受過不同文化的教育,早已對生命之源、世界、萬物…等有了定觀哲理,就硬是想把歸主後獲得的信仰與這些定觀哲理調配相合。按天主教百科全書(Catholic Encyclopediaan article written by Nicolaites),聖依勒內(125-202AD)描述尼苛勞黨人的行為是過著無拘無束的放縱生活(Against Heresies I.26.3 and III.11.1),欲以個人的理智來獲得救恩的奧蹟。天主教的傳承信仰是由基督給的,再由宗徒及先知們領受,傳諸給我等的天主的訓導,保存於教會,絕非由人任己意操弄。教父聖依波理〈Hippolytus of Rome 170 235 AD〉根據聖依勒內的描述,指出執事尼苛勞(宗65)是異端和教派的原作者,“背離了純正的教義,養成了對生活和食物漠不關心的習慣” (Refutation of All Heresies, 7.24),這種思維等於強調肉體是不重要的,甚至是可鄙的,以致人在肉體中所做的一切就無關緊要了;因此,屬靈的生命、成長和最終的救恩被認為祇發生在靈魂中,因為神是靈,不考慮肉體。因此,尼苛勞黨人推論,滿足肉體的慾望又有什麼關係呢?因此,在其早期歷史的某個時刻,尼苛勞主義從一種禁慾主義哲學演變為一種放蕩的哲學,或者說,使厄弗所的信徒們找到信服自己的藉口可以隨從當時世俗或外邦人朝拜的邪神——基督說祂惱恨這種哲學(默26;若10710)。尼苛勞這名字的意思是有關於【征服或毀滅他人】(conquer or destroy over people),也寓意教會的一些誤入岐途的領導人或假教師把錯誤的教義或違反主道的異端帶給服從他們的平信徒。為此,看守葡萄園的新娘教會,擔負著護衛基督託付的傳統(產業),保存真理。

按天主教史卷一(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by Fr. Joseph MotteS.J.),羅馬教會早就在各地的地方教會公認享有特殊的權威,聖伯多祿約於西元54年左右到了羅馬,立定了宗座。宗徒們在此集會,或以此地教會為中心傳達交換教會的問題及決議。在宗徒時代的末期(約西元95年),希臘的格林多教會內紛爭不睦,也因羅馬宗座聖克勉一世的調解俯首服從。那時,聖若望宗徒雖還未離世,但不是由他負責去恢復秩序。安底約的聖納爵主教 (St. Ignatius of Antioch; 107 AD殉道; 聖若望的門徒,繼伯多祿之後,治理安提約基亞教會) 及後來的里昂大主教聖依勒內(130202 AD)後來也在書信中提及【羅馬教會】是宗徒們的教會中,真正的教理受託者,全世的教會該同她一致,保持基督傳承給宗徒的;【羅馬教會】也自此愈成為各地方教會求援,解決困難的諮商處。安底約的聖納爵主教還於西元~107年首創公教會(Catholic),意謂在各地教會團聚上有一公認的聖教會,異端與裂教都不能駁倒她 。公教會(Catholic)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即是中文翻譯的天主教(Catholic Church)。

為此,「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瑪1319)」。正如以色列子民在進入福地前,天主預示了梅瑟和若蘇厄即將發生之事;上主對梅瑟說:「看,你快與你的祖先同眠;這人民要起來,在要去的地方內,同異邦之神行淫,而離棄我,破壞我與他們所訂立的盟約。那時,我必要對他們大發忿怒,拋棄他們,掩面不顧他們,讓他們被人吞併,使他們遭遇許多災禍和艱難;到那日他們必說:『我遭遇了這些災禍,豈不是因為我的天主已不在我中間了麼?』因了他們歸向其他的神所作的一切邪惡,那天我必掩面不顧他們(申311618)」。

可見,【全心尋求天主】的信仰,獲得【智慧】,必能領悟(了解)什麼是敬畏上主,也能明白什麼是認識天主(箴253131847285;智912)。

Alcuin of York (英國天主教執事及學者;735-804 AD )翻譯“厄弗所”(Ephesus)為「我的意志」(my will) 或「我的超見」(my counsel)。【我】是【天主】的我,並非指教會的領導,因為教會的存在及運作是天主的旨意,也是上主的謀劃超見(詠331011)。這就關連到愛,與超見的指示及校正。事實上,任何人屈從於造物主應不是出於害怕懲罰,而是心甘情願地服從天主的旨意:而如果有人加入教會,不是為了愛,他們通過神聖的憐憫行動,接受救恩的超見忠告,這樣他們就可以放棄錯誤,得到糾正。

按思高聖經厄弗所書引言,“厄弗所”是當時早期教會時代小亞細亞很重要的海港(位於古希臘愛奧尼亞〈Ionia〉濱海之城,現屬土耳其)。它是第一世紀羅馬帝國的第四大城市,亞細亞省的省會,因而成為當時各民族文物會萃的地方。聖保祿在“厄弗所”住了將近三年之久(公元54-57年),建立了厄弗所教會(宗19章);在此期間,並親自或派遣門徒在全亞細亞省傳佈了福音(格前16:8,9)。在宗徒巡視了希臘各教會返回時,曾派人請厄城的長老到米肋托(Miletus)會晤。米肋托,距厄城約80公里,在波斯人第六世紀侵入前一直是希臘最大最富有的城市(宗2017),聖保祿在米肋托面示厄城長老一切之後,預言說:「我知道在我離開以後,將有兇暴的豺狼進到你們中間」(宗20:29)。後來果真如此(詳見弗、哥二書),不但在厄弗所,即在亞細亞各教會,都闖進了一些兇暴的豺狼。

聖若望在“厄弗所”傳教及終老,因為最後年歲已高,需要他人的協助到教堂參與感恩聖事,他總不忘時時刻刻以【彼此相愛】勸勉。聖母瑪利亞也因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叮嚀愛徒聖若望把聖母當為母親而被接往他家中居住(若192627)。當聖若望看到他的弟弟聖長雅格伯殉道(~AD 44; 1212),聖伯多祿被監禁後,聖若望很可能偕同聖母搬到了較安全的厄弗所。但按早期在耶路撒冷教會的傳統,(the Acts of St John by Prochurus〈宗徒大事錄65中的七執事之一,仆洛曷洛〉, written by Lucius CarinusLucius是聖若望的一位門徒),聖母最後的餘生應是在耶路撒冷城安度。聖路加歸主約於西元50年,被認為【訪問過聖母】及其他見證者後於西元6162在羅馬完成【路加福音】。為此也被推測聖母離世時應在其他11位宗徒之前,約西元63年,也是耶路撒冷城被毀滅的七年前(似乎對應默示錄中描述的七年大災難?!參考Dr Taylor Marshall的論述)。聖母的墓就置放於熙雍山下,但聖母的身體祇在墓中停留到第三天就不見了(歐613),這是因為卒世童貞聖母被天主創造時、接受服從天主的旨意因聖神降孕而生了聖潔的主耶穌、及在世身心靈魂的生活從未經歷過罪的污點,她的身體就不會經歷衰敗;至高者的能力臨於已被稱為【萬福】的她(路12835454849),她就被提(Assumption)升天了(注意主耶穌的升天Ascension則是按自己的大能)。西元600年時,拜占庭的皇帝 Maurice539602 AD)就宣佈每年815日於康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慶祝聖母升天。聖地耶路撒冷城熙雍山上建立的the Church of the Dormition從第五世紀起在也在此聖母升天處慶祝(慶祝的教堂於第七世紀時被侵入的波斯人毀壞;現今天主教的教堂則在此位置,建於1910)。

教父達瑪森聖若望(St. John of Damascus ~675 749 AD)曾說:「聖母在分娩時,既把持了童身不受損傷,死後也理當保存她的肉身不受腐朽。她既在胎中孕育了造物主,一如她的親生子,所以理當居住在天主的帳幕裡;她既是天父所迎娶的新娘,所以理當住在天上的洞房裡;她既然瞻仰了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兒子,受了如箭穿心的痛苦……所以理當瞻仰祂與聖父高居寶座之上;她既是天主之母,所以理當享有其子所擁有的權利,並被一切受造物尊敬為天主之母和主之婢女。」

禮儀學者潘家駿神父也教導我們在慶祝聖母升天的奧蹟裡,「同時也顯明了我們每一個基督徒將來所要到達的境界,那就是我們將來也要同聖母一樣,在天主的國裡與基督共融,而聖母則是先行我們一步,預先到達了這新天新地的境界。現在聖母正與天上的男女聖人們共融一起,成為一個諸聖相通功的團體。因此之故,我們在祈禱中會祈求聖母的轉禱,也會祈求聖人的轉禱,因為他們是一個已經在圓滿救贖當中的諸聖團體」。

聖弟茂德(1797 ADTimothy 這名字是honoring God“榮耀天主”之意;格前1610)也曾在厄弗所城為第一任主教(64 AD),管理了教會一個時期,西元97年於此傳福音時殉道;約百年之後,厄弗所城經歷了瘧疾(Malaria)、大地震、戰亂等災禍,於14世紀時落入土耳其手,之後被棄置,以附近的Selçuk城取代,直至2015年,厄弗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成為歷史的痕跡。

圖三:      聖若望厄弗所之墓                 the Church of the Dormition          

讓我們在此對一個已經消失的厄弗所教會的反思一下。歷史告訴我們,厄弗所教會沒有【一直】聽從聖保錄和聖若望傳達主耶穌的警告,他們的燈臺確實被移除了(等待基督再度來臨的復興!);看來,他們沒有堅持信仰,跌倒後也不悔改,回到當初與耶穌初戀的時光。現今隷屬土耳其的厄弗所地區幾乎已無基督徒的蹤影。想一想我們現今身處的教會,是否如同主耶穌稱讚厄弗所遵循祂的教訓,但也一樣的遭受不乏異端的攻擊,一樣的需要被勸勉提醒悔改而彼此能在主內相通相愛(若一17),我們是否仍在沾沾自喜或討他人之喜(迦1610)過著自義自認平安的生活,無視對【盟約】的承諾? 現今該是儆醒,悔改,呼喚尋求主,討主之喜(得前24;格後59)的關鍵時刻,彼此勸勉,善度主內的愛情生活,並要穿上天主的全副武裝,藉祂的能力作堅強的人(弗61011)。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新婦的祈禱”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MtEWBD52g0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0/19/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全心仰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54Sozrjk

及唸誦雅歌篇第二章第 1014節(新娘與新郎互相的追求〈續〉):

新娘:我的愛人招呼我說:「起來,我的愛卿!快來,我的佳麗!看,嚴冬已過,時雨止

     息,且已過去;田間的花卉已露,歌唱的時期已近。在我們的地方已聽到斑鳩聲; 

     無花果樹已發出初果,葡萄樹已開花放香;起來,我的愛卿!快來,我的佳麗! 

    我那在岩石縫中,在懸崖隱處的鴿子!請讓我看到你的面貌,聽見你的聲音,因為

    你的聲音柔和可愛,你的面貌美麗動人」。 

圖一: 在我們的地方已聽到斑鳩聲;  無花果樹已發出初果,葡萄樹已開花放香(歌21213

 

我們唸誦了新娘描述新郎的追求,可以更明瞭新娘與新郎愛情日趨成熟的互動。新郎常主動的反復呼喚新娘甦醒起來,與他一起去美麗草場慶祝愛情的時節,不強迫, 隨她自己的意願,沒有遺憾和沒有義務性(歌21012;路123538)。

聖伯爾納鐸謂【我們的地方】是新郎不用掌管的口氣而是以分享的口氣,認為大地也是他出生之地。春天(大地復興的時刻)首開的花無處不在,使大地像舖設一團地毯(歌116)。我們不小心犯罪,一旦認罪悔改回歸天主,心中(大地或田間之寓意)的荊棘就已不見。新郎與新娘愛的相約處,首見的都是美麗放香的花果 , 聽的是春天充滿生氣的音樂,聽到的是斑鳩(turtle dove)純樸的平和聲(可寓意相隨福傳:凡行仁愛善功的事都是在真理之神的引領下;路322;若152627;瑪1016;詠8511)。

在此默思一下,沉睡正醒或在受困已久的束縛已解開時,習性使我們佇足原處,就如同從嚴冬過後,應開始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中,卻無動於衷;這也可寓意我們需時時保有一顆渴慕,因愛成疾的心在等待,可以辨認洞察基督永在的神性(divinity) 及大能(羅120),甦醒敞開心迎接主的來臨。那些不停的想著主的人什麼都不缺,那些意志固定在主身上的人,沒有什麼可渴望的了。該明白的是「我們將來如何,還沒有顯明;可是我們知道:一顯明了,我們必要相似他,因為我們要看見他實在怎樣(若一32)」。所以,現今所期望看到的,是按照我們的心態,在光中接近光源,可看到及辨認洞察光源的的神性及大能,感受了愛撫,卻未能見到光源的本身,直到我們成全,肉身復活(聖巴爾納鐸)。

圖二:我那在岩石縫中,在懸崖隱處的鴿子!請讓我看到你的面貌,聽見你的聲音(歌214

 

但那時時警惕的新娘,擅長辨認她新郎連續接近的,但自己還是沒有動作。她似乎很慵懶, 或許她經驗長時間的冬天(寓意:習於塵世中的束縛)有一些困難作出立即的行動。第一次犯罪後,當我們悔改回到天主面前, 荊棘已不見。但需時而省察有否遲緩,因膽怯,害怕未敞開心迎接主的愛情(歌21314)。我們如同純樸,但易無知,軟弱,和易受威脅的鴿子,相處共居於懸崖隱處磐石(寓意:主耶穌的身體)裂縫中(寓意:耶穌的心在他的肋骨旁邊被刺透)受新郎護佑。因此,聖伯爾納鐸謂:主耶穌聖心的秘密,顯露在身體的傷口(參閱:則4712? ! 聖十字若望也邀請我們讀這段雅歌章節時,佇留默想耶穌在他身體的傷口; 新娘隱藏於高深的岩洞,靈魂越來越深地被吸引陶醉於主的愛。

主有時欣喜親自來回應我們對祂的堅定的渴慕、尋覓、期望、陶醉的愛,招呼我們。我等也可察覺祂正在接近及招呼著,因為一顆心在腔內滾滾沸騰(路1249;詠394;哀113),無盡的默想或沉思爆發出來,發現自己的心還是有很多惡習,應先行藉著主的火銷毀它們,為準備心中呈現青綠的大地,給予主來訪同在共融的位置(聖巴爾納鐸)。我們下週再接續新娘因這樣的領悟而懇請天主捕捉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

讓我們回到默示錄研習主提及的第二個教會-“斯米納”。

我們先朗讀主耶穌要聖若望記載下來給斯米納教會的話:

「你給斯米納教會的天使寫:『那身為元始和終末,曾死過而復生的這樣說:我知道你的困苦貧窮,其實你是富足的;也知道你由那些自稱為猶太人的人受的誹謗,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而是撒殫的會眾。不要怕你要受的苦!看,魔鬼要把你們中的一些人投在監裏,叫你們受試探;你們要遭受困難(tribulation)十天之久你應當忠信至死,我必要賜給你生命的華冠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勝利的 (overcoming) 必不受第二次死亡的害。』」

斯米納城距厄弗所城北邊僅70公里左右,是位於安納托利亞(Anatolia)愛琴海海岸戰略要地的古希臘城市。由於其有利的港口條件,其防禦的便利性和良好的內陸連接,斯米納城脫穎而出。它與通往歐洲大門的雅典城隔著愛琴海僅約357公里。這座城市現今屬土耳其,在其西岸,為第三大城,名稱是奧茲米爾(İzmir)。

 

斯米納Smyrna),是沒藥(myrrh)的意思,也寓意了殉道,肉體的屈辱,有如沒藥的【苦】卻能感受到愈來愈強的芳香氣味及治癒的效果(按沒藥的描述記載)。沒藥也是那東方的三賢士來到猶大的白冷城俯伏朝拜了降生的主耶穌,給他奉獻的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瑪2111)之一。還記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死了,那以前在夜間來見耶穌的一位猶太人的首領-尼苛德摩也來了,帶着【沒藥】及沉香調和的香料,約有一百斤,與阿黎瑪特雅人若瑟一起取下了耶穌的遺體,照猶太人埋葬的習俗,用殮布和香料把他裏好(若3175051124243193840;詠459;歌36)。

 

斯米納約於西元前六百年被呂底亞(Lydia)佔據毀壞,又於西元前約300年為亞歷山大帝國重整為希臘風格的(Hellenistic)大城。使這城市曾死了又復活得更好。這城市也以大宗【沒藥】進出口的貿易,運到埃及等地。主耶穌一開始就明示此教會的【困苦】(tribulation;也可譯為【大災難】)Tribulation是古代犯人被命令躺下遭折磨時,背部一層一層的加重擔直至第三層使犯人幾乎被壓得透不過氣來。主耶穌明示的這三層折磨分別是:(1)貧窮、(2由那些自稱為猶太人,其實是撒殫的會眾,所受的誹謗、(3)因魔鬼的唆使迫害,一些人會被投在監裏,受試探;要遭受困難十天之久。

 

主耶穌告知斯米納教會即將遭受的第一重擔是【貧窮】。這可能意指遭致當時敵視基督徒的羅馬帝國壓迫,若他們不朝拜羅馬帝國(27 BC AD 476)崇尚的衆神祉就不能得到正當社交生活及工作成就的機會。但主又說其實他們在【天主前是富有的】(默29),「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路1215)」。可以想到他們【惟獨寄望於那將萬物豐富地供給他們享用的天主,在善工上致富,甘心施捨,樂意通財,為自己積蓄良好的根基,以備將來能享受那真正的生命】(弟前61719)。他們的可貴處是看似貧困,卻不因此否認耶穌基督的聖名,在聖言中生活。

 

在此反思一下,我們在世上的每一刻都需要珍惜,因為每一刻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與永恆息息相關。耶穌同樣敦促:「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瑪62021)」。為此,關鍵在自己的心有否保守住聖言,使【眼】燈可以打開,照亮【身體力行】致富之地(瑪62223;箴420232027)。主耶穌比喻「天國好像是藏在地裏的寶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來,高興地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瑪1344)」。為此,我們得先努力尋找隱藏的寶藏,發現和領會真理-聖言;當在努力的過程中向全能全知的天主祈禱時,要進入內室,關上門,向我們在暗中之父祈禱;天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我們(瑪661030;雅15),提示致富之道。對我們平信徒而言,仿效聖師.聖女小德蘭的【百合花】的神修生活,把每天所要做的放在祈禱中並交託於主的引領,即會讓我們逐漸【在天主前致富】。

 

的確,時間都會流逝,我們也要不回來它;但我們每時每刻所做的每一個大大小小正正負負的言行,無論是為主的奉獻犧牲、祈禱、或未經悔改的罪債…等等都會被記錄在生命冊上(默2012)。願我們離世前在【生命冊】上的收付平衡(balance account)上不是負債(瑪123637;路6357110125659),而是擁有豐盛的天國財富如主耶穌讚賞的斯米納教會一樣。但我們不須刻意算計我們正在做的是否能消除罪債得以進天堂,祇要專注於全心全力全意全靈的追求愛我們的天主;因為,經上這樣記載說:『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本段反思也參考BRIAN KRANICK5/11/2020Catholic Exchange發表的一篇短文:Keep Your Focus on Building Treasures in Heaven)。

 

斯米納教會所遭受的第二重擔是由那些自稱為猶太人的人受的【誹謗】。當時不認基督不願與基督徒為伍的猶太人,早已獲得羅馬官方認同他們有唯一神的信仰,而不須認凱撒為主的朝拜豁免,而早期的基督徒受到羅馬官方的敵視,【教主】才離世數十年,信徒已發展至境內各處,福傳的口號及內容如貧窮的人是有福的,心地純潔的人是有福的,誰不工作就不給誰吃飯,都與羅馬社會崇尚驕奢、好逸惡勞、奴隷制度,神化皇帝的文化衝突,以致羅馬皇帝決心要加以血腥的迫害(但約三百年後,神聖基督的教會竟然一躍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在此可以默思一下當時基督徒的福傳方式是如何融化了羅馬帝國自認不朽,經得起時代考驗的異端文化)。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在位98117 AD)的詔書諭令,即是禁止國人信奉基督,並下令處罰被檢舉的基督徒,但若他們放棄信仰基督可以免死。為此,任何風吹草動,人人都可【誹謗】怪罪甚至檢舉基督徒,尤其是不認基督的猶太人,深恐信仰基督的【違法宗教】威脅到他們的豁免權,以致誹謗基督徒團聚宴飲時放蕩吃人肉喝人血(即領基督聖體喝基督聖血),及彼此稱兄道弟,不顧自己的家人,不合羅馬人重視的傳統倫常,使得當時的基督徒被邊緣化,為社會輿論不恥。

 

主耶穌告知斯米納教會即將遭受的第三重擔是【魔鬼要把你們中的一些人投在監裏,叫你們受試探;你們要遭受困難十天之久】。但鼓勵他們堅忍忠信至死,因為主必要賜給他們生命的華冠。Alcuin of York翻譯“斯米納”成「他們的聖歌 (Canticle)」,這是為被揀選的忠信至死的【他們】,而聖歌是他們新的誡命。這證明是一種祝福。斯米納教會將被殘酷的迫害幾近壓垮,但是由於她的痛苦,她將被香膏死亡和埋葬,最終導致復活和生命的復興。雖然這些痛苦對殉道者是痛苦的,但它們會導致向世界釋放天堂的芳香。

 

聖玻里St. Polycarp69155是聖若望的門徒,在斯米納(Smyrna)任主教約有60年之久。隨著宗徒們的離世,異教徒冒出誤導信徒關於基督的福音,又有強烈的迫害來自當時敵視基督的羅馬帝國,及面臨各種關於慶祝耶穌(救贖恩典及朝拜…)但從未制定規則的儀式爭議,聖玻里加認為他只有仰賴天主 ─ 即是真誠地向耶穌的生命開放,並效法主的生活典範,做為眾人的表率。安提約基亞的主教聖依納爵(Saint Ignatius of Antioch; 他也是聖若望的門徒,在二世紀初期殉道)就曾讚譽聖玻里加說:「你的心靈是奠基在天主這個穩固的磐石之上。」

 

聖玻里加管理斯米納教會是遵循「福音模式」,以基督信仰最無懼的精神承受殉道,卻不尋求無謂犠牲,而是像耶穌那樣避免殉難,直到認知是天主的旨意。這就是一種慎重體諒的愛,渴望的不是獨自拯救自己,而是拯救所有信仰基督的兄弟姐妹。當面對異端的攻斥時,他所顯露的是剛正不阿,因為這正是耶穌回應法利塞人時的態度。一群不認基督的猶太人和異教徒教唆了聖玻里加等基督徒的殉難;西元155年的一日,在羅馬競技場內,許多基督徒在野獸的攻擊下傾流了鮮血。羅馬官長因同情聖人已86歲的年紀老邁,於是要求他放棄無神的主張(羅馬人以為基督宗教是無神的信仰)以求活命。聖人於是回應:「若你以為我會以凱撒之名起誓的話,那你就太不認識我了。讓我直接告訴你好了,我是一位基督徒!我活了86年服事主耶穌,不會否認耶穌基督的聖名」。聖人也轉向群眾,直接對他們說:「你們遠離無神論者吧」!官長再提醒聖人說:「若你不改變心意的話,你會被野獸撕裂!」聖人回答說:「我為何要從較好的決定中改變心意呢?這是不被允許的!」當他被綁在木樁上焚燒時,他祈禱說:「主,全能的天主!祢愛子耶穌基督之父,我們藉著祂認識了祢,祢是眾天使、大能者天使、一切受造物和所有生活在祢面前的聖者們的天主;我稱頌祢,因為祢在此日此時,使我佩列於殉道烈士的行列之中,為讓我能有份於祢基督的苦爵,使我的靈魂和肉身、藉聖神的力量復活起來、獲得永恆不朽的生命;我切望今天在祢台前蒙祢接納,成為殉道者中的一員,做為一個肥美和蒙祢悅納的祭品。信實而真誠的天主,這是祢曾預備,且預示給我的,現在祢已將其實現了。因此,我因耶穌基督- 天上永恆的大祭司,祢的愛子,為了我所獲益的這一切,讚美祢、稱頌祢、光榮祢!藉著祂,願光榮歸於祢,也歸於祂及聖神,從現今直到永遠。阿門。」

 

當聖人唸完「阿門」之時,柴火也同時被點著了起來。之後,報告此事給斯米納教會的見證人說,他們看到了一個奇蹟:火在聖人旁升起,烈焰有如篷幕般地圍繞著他,但火焰卻在聖人身旁有如一個拱門般地,避開了聖人的身體;他的身體就在烈焰的中央,像是一片被烘烤的麵餅,又好似在火爐中被溶化的黃金,閃耀著金光。當兵士們發現他毫髮無傷時,立時以茅刺透了聖人,傾流而出的鮮血瞬時澆熄了周圍的烈火。羅馬官長不許基督徒取回聖人的屍體,因為擔心他們會對其加以敬禮,於是加以焚化了!(以上有關聖玻里加之史實資料大部摘自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西元155年“聖玻里加”等的受難,是當時教會所遭受的那種迫害和苦難的一些實例。在此後約兩百多年的時間里,教會持續遭受了羅馬皇帝最殘酷的迫害(路211213)。然ㄦ,殉道受難是同基督完成最親密的結合,就如聖芬莉(Saint Felicity of Rome101165 AD)說的:「在受難時,受苦的已不是我們,而是在我們內的基督」。當基督徒的犧牲完成時,就如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以最後的一口氣說:「完成了」(若1930),殉道的基督徒也成為最後的的勝利者,同主的結合也就完滿實現,且獲得一件白色的嫁衣(默61171314198)。這樣忠實的殉道反使其他尚未殉道的信徒渴慕的仿效,勇往直前,堅持走向狹窄難行的永生之路(按教父奧利振〈Origen 183254 AD〉的感言)。

 

斯米納的教堂繼承者按聖玻里加的信仰傳承。當地猶太人也逐漸認識到信仰基督的「教會」是毫不猶豫地開放給所有的人,不受那不認基督猶太人毀謗的影響,不僅傳述末世啟迪的傳統,而且很多禮儀出自猶太教堂及其朝拜習俗。這使得斯米納歸主的猶太人愈來愈多(按德國歷史學者Walter Bauer1877 1960 AD)。第23世紀的聖人如出生於斯米納的里昂主教“聖依勒內”(St. Irenaeus125203 AD)及拉丁神學鼻祖特土良 ( Tertullian, 160~225) 認為“斯米納”是有真正宗徒傳承的教會之一。

 

主耶穌在給斯米納教會的訓言一開始即宣告自己是【身為元始和終末】(因為祂就是“生命”,自有者,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也在不久前同樣經歷了殉道,曾死過而復生,生命永無止盡,他的死是一次的勝利,在訓言結尾勉勵基督徒也應當忠信至死,為獲得祂賜予【生命】的華冠,或"勝利(overcoming)者的花圈",勝利的必不受第二次死亡的害。“斯米納”城當時一向以其體育競賽聞名,勝利的花環被送給了成功的參賽者。在這期間的迫害中,許多基督徒因為堅韌不拔而成為忠信的基督徒,"甚至直到死亡"。他們殉道的鮮血是產生靈魂豐收的種子(若1224)。生命和榮耀的王冠等待著他們在正義的復活(默611)。那些保持忠誠的信仰的第一次死亡是必經的,但由此獲得了永生;反之,那不悔改的迫害者,雖然也祇出生一次,卻必須死兩次,而且第二次的死亡是永死(瑪254146;默201215)。

 

當年異教徒的羅馬帝國也未能通過迫害基督徒熄滅光明,西元312年,西羅馬的皇帝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us;在位 306337 AD)因主的召喚感動而信了主受洗,且與東羅馬皇帝利辛尼(Licinius;在位308324 AD)於西元313年在米蘭共同擬定【米蘭詔書】,其中即包括每人都有自由信奉自己所喜的宗教,不得再受任何干擾。【米蘭詔書】成為歷史上人類由專制獨裁趨向民主文明的進展里程碑,反映出為主見證的殉道者艱辛冗長堅忍的勝利,揭示了良心的領域超越所有一切人的權力,而單單屬於創造宇宙萬物的天主。殉道者實實在在的向我們見證了主耶穌說的:「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谷1217)」(以上諸段中關於教難部份取自天主教史卷一;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by Fr. Joseph Motte, S.J.)。

 

斯米納教會的燭台沒有拆除。它是今天存在的七個教會中唯一的一個,並且仍然讓它的福音之光閃耀。斯米納被土耳其人稱為「異教徒斯米納」,因為他們無法摧毀當地的教堂。迫害的火焰凈化了教會,看似無法挽回的大勢卻不可思議的在愛中復興;由大災難(tribulation)中歷鍊出來的忠信基督徒的確是有福的(默137917)。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回應祢的愛”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p4BB2f96A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0/26/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朝朝暮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DUmXzfK9ns

及唸誦雅歌篇第二章第 1517節(新娘與新郎互相的追求〈續〉):

新娘:請你們為我們捕捉狐狸,捕捉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我們的葡萄園正在開花

            啊!我的愛人屬於我,我屬於我的愛人;他在百合花間,牧放他的羊群。趁晚

            風還未生涼,日影還未消失,我的愛人,願你仿效盟約山上的羚羊或幼鹿,向

           我歸來!。 

圖一:請你們為我們捕捉狐狸,捕捉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我們的葡萄園正在開花啊!(歌215

 

我們雖然遠離了世俗,或才從困境中脫離而有了伸展自由的願景,聽見和看到了主耶穌深情接近的召喚與祂一起相遇共融行善,卻常因心中另有想法,導致遲緩,軟弱,膽怯,顧忌,誤解,而未作出適時的回應(羅71824)。新娘這時也省察出,認清她需要天主聖三(及諸聖者的轉禱為新娘向天主祈求)捉住及逐出心中的狐狸(“異端”的思維;歌215)。牠們性喜挖堀洞穴,因此葡萄樹的根(寓意謹守聖言的心或教會依據的主訓)都會被破壞殆盡。春天是萬物復興生長的美好時光,春天也是狐狸繁殖的季節。新娘的心地正在開花準備結果。我們在此時節的慶祝復活節,重新宣誓受洗,萬象更新,百合花開,正是滿懷欣喜歌唱(福傳)的特恩時期;然而,狐狸一天不被抓住及逐出,我們就會對這樣美好的願景卻步不前。

末世的結束之前,即是假教師(非意指正在走上成熟的菜鳥老師;又請參閱申201720,反思一下如何剛直不阿的挺立於目前新時代潮流哲理的衝擊)傳授異端思想的猖獗,也因此造成愈來愈多的討好陷於世俗人心的假先知(非意指正在走上成熟的菜鳥先知),演變成敵基督的成精成形(若一143218;若二17;伯後第2章;得後2112:達72127;瑪24524;默2141513110)。

聖十字若望(Saint 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 AD)謂:若我們正在與惡意邪靈打交道,處理多種多樣的異端想法,內心會不易安靜,有麻煩,擔心這,擔心那。聖方濟各撒肋爵(St. Francis de Sales15671622 AD)則奉勸的警示:「不要讓他們成長,因為你等待拖延,當你想要讓他們被抓住,他們已經破壞了一切(可寓意:處於病入膏肓的遺憾)」。

圖二:他在百合花間…趁晚風還未生涼,日影還未消失,我的愛人,願你…向我歸來(歌21516

 

 

我們領會新娘與新郎的相互追求行為,使得滋長的愛情在互動中日趨默契達意。新娘認識了新郎的習性愛好:常周遊於充滿了芳香的百合花間,呼喚聚集了聽祂及認得出祂聲音四散的羊,牧放他們於已不見荊棘的草場(寓意:有諸聖先賢的環繞及同心合一的致力聖化教會;歌21216;瑪18202820)。百合花(寓意:新娘)在此時與新郎一起享受她的平安。然而,新娘在世上的生命之旅常是體驗精神的喜悅和痛苦,時而有非完善的平安,因愛成疾,直到我們愛情趨於成熟,心心相印;因為新郎永遠對我們的愛情忠信,定立的盟約應允不變,但不會被我們所強迫式的掌握和擁有。這其實對我們是件好事, 不僅讓我們信仰趨向成熟,也增加我們對祂有時的缺席遺憾和因此加深期望祂的存在。

讓我們回到默示錄研習主提及的第三個教會-“培爾加摩”。

我們先朗讀主耶穌要聖若望記載下來給“培爾加摩 (Pergamum)”教會的話(默21217):

你給培爾加摩教會的天使寫:『那持有雙刃利劍的這樣說:我知道你居住的地方,在那裏有撒殫的寶座;當我忠信的見證安提帕在你們中間,即在撒殫居住的地方被殺的時日,你仍堅持了我的名字,從未否認對我的信仰。可是,我有反對你的幾條,就是:在你們那裏,你容忍了一些堅持巴郎教訓的人;巴郎曾教巴拉克在以色列子民前安放了絆腳石,叫他們吃祭肉,行邪淫;同樣,你也容忍了一些堅持尼苛勞黨人教訓的人。所以你應當悔改,不然,我就要迅速臨於你,用我口中的利劍攻擊他們。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勝利的,我要賜給他隱藏的『瑪納』,也要賜給他一塊刻有新名號的白石,除領受的人外,誰也不認得這名號。

培爾加摩在小亞細亞七個教會中位於最北端。古“培爾加摩”城在陸路和海上貿易路線沿線的戰略位置促進了其繁榮。這座城市曾經在文化和商業上與亞歷山大、厄弗所、和安底阿科相媲美。在這古城,興建了巨大的寺廟、體育場、劇院、大型論壇、露天劇場、及羅馬世界最著名的復健和醫治的中心之一,繁華時曾擁有大約20萬居民。在3世紀下半葉,培爾加摩城開始衰落。西元262年,由於大地震,情況變得更糟,之後,這座城市被哥德人(Goths; 德國日耳曼民族的一支部落) 洗劫一空。在西元 611 年,波斯人侵入安納托利亞毀滅了大部分的城市,雖然最終被羅馬人驅逐,君士坦丁二世皇帝(在位641-668 AD)祇鞏固加強了衛星城市,培爾加摩這時變成一個惡化的十公頃城市。到如今,培爾加摩城只不過是是土耳其境內的Bergama市附近幾浬外的廢墟,於201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主耶穌把那些必須快要發生的事,指示給培爾加摩教會,就是要提醒他們認識自己是誰,在世生活的目的,認清誰是立於審判者之位,審判正義和邪惡(默212)。

 

聖安提帕 St. Antipas(約逝於~64-68 AD)是聖若望宗徒在羅馬皇帝尼祿(在位5468 AD)期間任命的培爾加摩主教。在那些日子裡,培爾加摩是一個奢侈希臘羅馬化的城市:博物館,學校,劇院,尤其是各種大大小小的衆神祇寺廟處處林立。然後,聖安提帕被指控行巫術,撒入熱牛(brazen bull-shaped altar)殉道。 他的聖髑 (relic) 發出香油,如沒藥般或天上隱藏的【瑪納】的賜予,可治癒百病,自此被教會尊稱為對付牙痛疾病的主保聖人,代禱拯救牙痛的折磨,甚至治好身體和心靈的創傷,並因此感恩悔改,行善。在衆神祇被朝拜的培爾加摩城中,也就是撒殫居住的地方,主耶穌特別提及聖安提帕(這名字是“零容忍”的意思),即是勸勉培爾加摩教會要【堅定抓住】(hold on) 信仰,懷著足夠受到天主的扶持經歷試鍊的聖寵,有如聖安提帕獲得天主賜予隱藏的瑪納(也即是基督聖體),適時作出忠心的見証。

 

在此默思一下,當我們試著穿越到古“培爾加摩”城,與早期教會的弟兄姊妹同理心,眼觀四方,真會發覺突然變成外方“旅客”或“陌生人”(stranger; 1113;若一519),因為,寺廟處處都可見,似乎每一座廟都有它【特別指定】的羅馬神祇,滿足來訪尋求個人財產致富、或者地位增加、或者生意興隆、或者病癒恢復健康、或者獲得食物安飽,,,等等所有心中所想,意願達成的。有意思的是,我等基督徒祇要交託所有心願給主耶穌基督,先行追求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瑪633)。可是,主耶穌雖然肯定了培爾加摩的弟兄姊妹即使聖安提帕殉道而仍堅持了主耶穌基督的聖名,從未【否認】對主的信仰,但並非所有的弟兄姊妹都【堅定抓住】信仰。

 

信仰的【成熟】的確需經歷試探、磨練及相互勸勉的過程;興許我們之中 有些人厭倦了老是當【陌生人】或【旅客】,或者覺得作為一個基督徒太危險,總是被打壓,不如找出一個【妥協】的方式,融入當時的習俗,社會的主流,也跟著交往的城中衆人到他們常去的寺廟拜拜,雖不公開但也不否認自己的信仰,仍然也照常去教會【自認虔敬】的朝拜天主。為此,主耶穌【反對】培爾加摩教會的幾條,就是:「在你們那裏,容忍了一些堅持巴郎教訓的人;巴郎曾教巴拉克在以色列子民前安放了絆腳石,叫他們吃祭肉,行邪淫;同樣,你也容忍了一些堅持尼苛勞黨人教訓的人。所以你應當悔改,不然,我就要迅速臨於你,用我口中的利劍攻擊他們。」(默21416)。我們若【容忍】信仰層面的雙面討好,【事奉兩個主人】(瑪624),即是未【受教遵守主所吩咐我們的一切】(瑪2820)。我們應還記得出埃及以民的新生代在曠野中成長,天主藉異民“巴郎”祝福了4次(戶2224章);但以民又在快要抵達聖地(the Promised Land)前在“史廷”之地(以民在曠野流浪的最後一站)墮入“巴郎”的計謀,開始與摩阿布女子行淫,這些女子請民眾參與她們神祇的祭祀,民眾吃了供物,且朝拜了她們的神祇(這種異教徒的祭祀敬禮,非常的放肆猥褻;見聖經註解),使自己也成了可憎惡的,如他們所喜愛的邪神一樣(歐910)。上主因此對以色列大發忿怒,懲罰了以民的邪惡,以民因此遭受了災禍,死去了二萬四千人(戶2519;格前1078)。

 

我們如何【堅定抓住】信仰?這是偉大的祈禱精神之戰,我們的勝利是有保證的,因為,「除他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宗321)」。作為天主的子女,我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主耶穌內(宗1728),我們必須堅持信仰得到祂應允的救贖。基督不斷以真理用新的方式建樹那些信任他的人(我們每天唸誦的慈悲串經結尾就是-“耶穌,我信賴祢”)。祂以沉默無聲的存在敲開了我們心靈的門。祂在我們安靜的祈禱中低語。祂柔和地告誡我們的任性, 讓驕傲者自己心煩氣惱。祂堅決捍衛無辜者。祂耐心地尋找失落者。祂提拔卑微者。祂深情地注視著那些【堅定抓住】信仰者的眼,愉悅地安息在謙虛的人心中。祂預示美善的奧秘給那些期待並將堅忍到底的人。主以這種方式的來訪不僅僅是帶給我們愉快的感覺思維;主復活後,肉體一起升了天,也實際提供了我們從天上而來的力量,助我們克服當今世俗生活中所有事物誘使我們失去向善的人性。如果我們被困在罪中就呼喚祂, 因為祂是不能被屈服的勝利者。如果我們在悲傷中難以解脫,就去找祂, 因為祂是所有安慰的安慰。如果我們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正義之王的耶穌會接管我等之事。如果我們焦慮不安, 死亡本身似乎遮蔽了我們 ,不用擔心懼怕,和平君王站在我們這邊(本段大部摘譯自Catholic Exchange: How are We Able to Hold Fast to Our Faith? He is Risen! 452015)。

 

讓我們也反思一下現今信仰不堅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或許信仰薄弱是因為我們想【卸責】,因為未獲得上一代的傳承教導及對我等以身作則的生活信仰;然而,我們在自己的孩子受洗那天答應了他們應該用言語和榜樣來教導他們,也沒有去做。其次,與任何專業人員的生活一樣,信仰的成熟需要一個持續不斷的形成過程。醫生、律師、教師、作家、甚至教會牧靈的神長都必須不斷更新和提升他們的實務(practice)和職業 (profession):如果不是,他們可能會在工作上陷入死板的模式不知更新以致無法應付環境世局的變化。同樣,作為基督的追隨者,我們信仰的形成過程應該是持續不斷的,否則等到主召喚我們的那天。我們還是無法真實的認識祂和愛祂!今天,有許多世事讓我們分心,以致未能找到救恩的生命之路(瑪71314)。為此,如果沒有對自己應有的信仰認真看待,就會反應在我們日常生活上處理事情的安排次序,【視】其他事情優先於天主,也讓我等習於分心而未能專【注】敬畏天主。我們都認識天主是一位嫉妒的唯一真神,誰可以取代祂的位置?最後,我們信仰增添的主要障礙之一是【罪】(伯後137)。 如果我們屈服於罪,讓罪成為我們的主人,我們的信仰就會消逝、凋萎、枯竭和滅亡!!! 然後,我們實際上成為我們的慾望和激情的奴隸。

 

現在,讓我們默想如何能夠增強我們自己的信仰,並成為其他人的借鏡找回他們的信仰,在信仰中成長,終可成為主召喚派遣的使徒,參與偉大的救靈事工。若望哈登神父(Father John Hardon. S.J.19142000 AD;美國耶穌會的神學家)注意到許多平信徒曾有過信仰但卻未能堅定的抓住,以致迷失了,究其因是由於欠缺不斷的祈禱(得前517)或逐漸忽略而致全然放棄祈禱。因此,讓我們每一天都作出努力在習於祈禱中成長。聖人也通過閱讀來皈依,就像聖依納爵• 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 AD;創立耶穌會於西元1540年)一樣。他在30歲那年的西班牙在納瓦雷納戰役受傷,他在病榻上讀聖人傳記時驚呼:「如果聖方濟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如果聖道明能做到,那麼我也能做到」。因此,也讓我們每天安排閱讀聖經及有關聖人的一生事蹟鼓勵啟發和增強信仰的堅定。我們也要作出聖伯多祿接受信仰上的考驗磨難及所作的回應,呼喚主的救援,並領會主關於我們目前信仰層面的審判、救恩、及協助我們信仰趨於成熟堅定(瑪143031)。經常領聖體更是為不可缺的愛情追求過程所響往的(歌11;詠422)。再則,我們也要逐漸熱心的與他人分享自己擁有的信仰。有趣的是,給予和分享越多,我們就越豐富自己的信仰。如同依撒意亞先知祝福傳好消息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都會歡呼,「因為他們親眼看見上主返回了熙雍」;因此,成為基督的追隨者就是福傳者,總是尋找時間、地點和環境來分享救恩的好消息(依5278;瑪281820)。願我們唸玫瑰經歡喜二端時也默思仿效聖母熱情的急速從納匝肋的家(海拔約1,138 呎)步行往【山區】遠在 (100) 猶大的一座城 (Ein Karem;在耶路撒冷的郊區,海拔約2474) 看望懷孕已六月的表姐“依撒伯爾”,並報佳音(路13955)。(以上兩段的反思默想大部摘譯自美國加州Fr. Ed Broom, OMVCatholic Exchange分享的一篇文章: 學會在信仰上的堅定;Learning to Stand Firm in the Faith5232017)。

 

主耶穌反對培爾加摩教會任由一些【堅持】(hold on)巴郎教訓(teaching)及一些【堅持】尼苛勞黨人教訓(也請參考“厄弗所”教會惱恨尼苛勞黨人行為的研習)而仍是自認跟隨基督但實際上是在毀壞【葡萄園】。培爾加摩教會被告誡要悔改歸正,去除異端的思維及有關的言行,保持教會的純淨。不悔改歸正者將遭致詛咒災難的審判(默216;申2815)。為此,主耶穌要受教者(願側耳傾聽服從的人;箴2241020)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能聽從者就是在被撒殫佔據的地盤上(因為所有各式各樣的羅馬衆神祇廟都可在此城找到)戰勝克服了自己思維言行所面臨的誘惑。勝利的,主耶穌要賜給他【隱藏】(hidden;不可見)的『瑪納』(基督聖體,寓意從天上供應我們得以飽腹榮耀的食物:愛情,友誼,智慧的言語,聖神的安慰代禱…;若651),並也要賜給他一塊刻有新名號的白石,除領受的人外,誰也不認得這名號。在當年的羅馬帝國時代,皇帝對重大慶祝宴會和活動的邀請是通過贈送要來參加慶宴的每一個賓客一塊刻有被邀請人名字的白色大理石,作為進出慶宴的身份證明。想想當年在培爾加摩城基督徒被視為社會的邊緣人沒有特權能參加任何慶祝活動;但是,最終主耶穌會邀請得勝的基督徒參加天上羔羊的婚宴(默199)。沒有人知道白石(白色發光的寶石)上的這個新的名字,因為這是主為個人特別準備的識別身份名牌,非常親蜜,個人化,與主合一的絕大獎勵。Alcuin of York(英國神學家及執事;735804 AD)認為這個無人能知的名字即是真正可以戰勝獲得白石進入永生之門的【基督徒】。聖師.聖比德(St. Bede, 673735AD;本篤會隱修士)則領會那名字即是【天主的兒女】。

 

培爾加摩(Pergamum)的這名字,有超前(pro)或擁有第一流的勇氣(having first class courage)之意。Alcuin of York翻譯為 「分離他們的角 (separate their horns)」: 即誰是基督和魔鬼的角?基督的角代表祂的王國,即教會,而魔鬼的角,即是他邪惡的王國代表。因此,要聽到主耶穌要我們確定【角的分離】:【惡人的角,我要一一打碎,惟有義人的角纔可豎起】(詠7511)。願凡操練一切信賴上主的我們,勇敢鼓起我們的心神,面對試探及困境,謹守聖言於心,因為生命是由此而生(詠3125;箴42023)。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勇敢”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LFP-HSkvU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1/2/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遇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yOdLpaQDW4

及唸誦雅歌篇第三章第 15節(新娘與新郎互相的追求〈結尾〉):

新娘  夜間我在床上,尋覓我心愛的;我尋覓,卻沒有找着。我遂起來,環城巡行,在街上,在廣場,尋覓我心愛的;我尋覓,卻沒有找着。城裏巡夜的衛兵,遇見了我,我便問道:「你們看見我心愛的嗎?」我剛離開他們,就找着了我心愛的;我拉住他不放,領他到我母親家中,到懷孕我者的內室。

新郎:  耶路撒冷女郎!我指着田間的羚羊或牝鹿懇求你們,不要驚醒,不要喚醒 我的愛,讓她自便罷!

圖一:等待的磨練:天主,祢在那兒? 哀喊是一種自然減壓的過程初始。

 

我們雖然已擺脫世俗牽掛,然而一 顆飄流之心如同身處沙漠曠野,又乾又渴的急切地尋覓基督之語;因為往昔親身經歷體驗過上主的榮耀光輝的愛情及威能,心中有了確定的愛的對象,尋覓前有了清楚的盼望,再苦的生活甚至生命都願豁出。流浪之心自此安定下來(安定在耶穌基督內),不再患得患失。我等就如同達味對上主的愛情,上主參與了他的一生經歷;因此困難時,禱告,思念天主,表達自己的渴慕,關係也因而更為親密。【我的】天主是【我親自體會】的,不是從他者套來的。,

     圖二:尋覓  ;有誰能領會基督的心?!

 

 

我們明瞭新娘與新郎的相互追求已近婚禮準備的階段。誠然,天主創造的整個宇宙原本即是愛情戲劇的場所。情人和心愛的人常渴望呼喚彼此,因失去了就彼此尋覓,找著了就彼此擁抱。我們往昔可能試著使用最好的手段,卻不是依賴於基督;為此,我們即使在草場也如同生活在夜裏。有時陷入迷戀(血肉刺激,欲佔有掌握)而非享有敬重彼此的愛情(聆聽關切為對方設想)。就是對自己的兒女,也常不儆醒於真正親子之情,寧願當個虎媽虎爸僅專注兒女成就學業事業以彰顯自己的虛榮(或自欺完成責任),忽略兒女受挫折時需要親情的安慰,鼓勵,及誠心聆聽。感謝讚美主,祂願補正我們的過失,試煉我等的信仰,愛和耐心。 基督以適宜的時間和方式讓祂的新娘認識祂;當然,這是取決於祂的主權意志。

圖三:我在街上,在廣場,尋覓我心愛的;我尋覓,卻沒有找著。

 

新娘遂在夜間起來(表現出對主耶穌的愛的誠意) 尋覓主。夜晚(寓意仍在黑暗的束縛氛圍)似乎是一個不合時宜的時間走在一個城市的街上和廣場;然而,這是她對基督的極大愛的進一步證明,因為她不僅暴露了會受責備和誹謗,但無畏危險,並決心找到她所愛的,無論她遭受痛苦,她決心繼續前進。於是她找到了祂的主。

我們在起初尋覓主可能是按我們以往熟悉的模式 ,或許跟著大夥兒去朝聖,或推敲經文中的文字表意,或求諸自己也搞不清的玄奧,或投機式的想像揣測。聖師.聖盎博羅削(St. Ambrose 340 397 AD)也強調在發生衝突,不平等,欺詐,欺騙,閒暇、遊蕩,盜賊,偶像崇拜的街上或廣場找不到基督。那手潔心清,不慕虛幻的人才會獲得上主的祝福,尋得基督(詠2436)。新娘在之前受勸去跟蹤羊群的足跡(歌18),所以現在在她的第二次試煉中,她誠心自己出去尋覓新郎。 正是:“靈魂感受恩寵越多,純依靠條文法例的理性就越少,獲得的獎勵和報償越多”。經上說,「我愈設法了解這事,我愈覺得神妙莫測。直到我接近天主的奧妙,直到我注意他們的結果(詠731617)」。天主藉著聖神將這一切啟示給我們了,因為聖神洞察一切,就連天主的深奧事理他也洞悉 (格前2:10)

圖四:「你們看見我心愛的嗎?」;我剛離開他們,就找着了我心愛的,我拉住他不放,領他到我母親家中,到懷孕我者的內室。

 

聖神的確是我們心中的衛兵 (1271;斐4:5-9), 祂引我們儆醒的進入真理,只有聆聽祂的聲音,順從祂的引導後,才會認識聖言,拉住聖言不放。聖神也與教會的天使(以及忠心的神職人員及信友)連結基督(則33:1-93:16-21;依62:6)。反之,若諮詢世俗的哲學家,或玄奧不正者,就無法找着主。“聖伯爾納德”讚美教會的衛兵長久儆醒,既使我們睡着了, 他們也會不斷地祈禱,偵察出仇敵的伏擊,壟斷挫敗惡者的方案。我們每日例行的早禱也應包括向護守天使誦;在此,也特別感謝讚美天主賜予護守天使,因應天主的旨意照顧,護衛,指引,管教我們。

誰若沒有基督的聖神,誰就不屬於基督(羅89)。一旦學習完成在主內教會的教導並離開異端,傳統制式,從自己心中轉向主(重生的心),經由聖神的提示(詠2436;依3015)尋覓主,拉住主不放(希 10:25;箴42123),直至我們母親家(意指聖教會),即天上的耶路撒冷(迦426)-懷孕我者的內室(歌34;迦419;若335;因我們由上而生)。

圖五:耶路撒冷女郎!我指著田間的羚羊或牝鹿懇求你們,不要驚醒,不要喚醒我的愛,讓她自便罷!

 

此時,新郎再度鄭重敦勸耶路撒冷的女郎 ( daughters: 意指本是屬於或出自聖城的) 不要喚醒新娘尋得新郎的沉醉中(歌35)。新郎的再行敦勸也意指新娘和新郎之間的完美合一尙未達成,因為肉身仍是軟弱的,就如同聖伯多祿表達他對主的忠實,願賠上自己的性命(路223334),但時侯未到,仍得等到他對主的愛情成熟到得勝肉身的軟弱。

我們研讀分享雅歌經文, 至此清楚了我們與主的關係雖較往昔更加親密,但整個人生在世的經歷如同從冬眠的甦醒,百合花在春天享受涼暖也得接著面對炎熱的夏季來臨,完成轉化自己因主成聖的歷鍊旅途。我們將繼續分享以福音精神詮釋領會雅歌經文:與基督合一攜手邁向夏日婚禮(歌3651),一同經歷夏季的暴風期(歌5263),於秋天一起享受愛情的果實(6484),達成彼此愛情永恆的圓滿(857)。

讓我們回到默示錄研習主提及的第四個教會-“提雅提辣”。

我們先朗讀主耶穌要聖若望記載下來給“提雅提辣 (Thyatira)”教會的話(默21829):

你給提雅提辣教會的天使寫:「那位眼睛有如火燄,雙腳有如光銅的天主子這樣說:我知道你的作為、你的愛德、信德、服務和堅忍,也知道你末後的作為比先前的更多。可是我有反對你的一條,就是你曾容許那自稱為先知的婦人依則貝耳教訓我的僕人,並引誘他們行邪淫,吃祭肉。我原給了她悔改的時間,可是她不肯悔改自己的淫行。看,我要把她投在病床上,並且把那些與她行邪淫的人,若他們對她的惡行不予以悔改,也投到重大的困苦中,並將她的子女置於死地;這樣各教會都知道我是洞察人心和肺腑的主,並且我要按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每一個人。至於你們其餘的提雅提辣人,凡不隨從這種教訓,不認識那所謂『撒殫奧義』的人,我對你們說:我不再把別的重擔加在你們身上,可是你們應該堅持已有的,直到我來。勝利的 (overcoming),並且到最末堅守我事業 (works) 的人,我必賜給他治理萬民的權柄──他將用鐵杖管轄他們,有如打碎瓦器──正如我由我父所領受的權柄一樣;我還要賜給他那顆晨星。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

致力成為新娘的我們,在【等待】中,可能已從主耶穌藉聖若望給提“提雅提辣”教會的書信裏,開始看到了主的眼連結著充滿熱火的心(默218)。祂快來迎接我們了;然而,我們的心【準備】好迎接祂的來臨嗎?

“提雅提辣”城市原本即以【天主的兒子】之城馳名,因為它是當時異教徒響往的虛枉之神“阿波羅”(“宙斯”之子)的主要崇拜之地。為此,主耶穌一開始對此教會的宣言即是要他們在信仰生活中注意祂是真正合法的【天主的兒子】。【天主的兒子】眼睛有如火焰,光和火焰同化顯現在他眼睛中(羔羊被宰殺過,那眼睛就是被派往全地的天主的七神;默1456)。祂知道提雅提辣教會所有的作為、表現出的【愛德、信德、服務和堅忍】(默219);因為,聖神既啟迪了“提雅提辣教會”的信仰,又燃燒著對天主的愛。【天主的兒子】的雙腳被描述有如在烈燄中燒煉的光銅,意指他已經歷過強烈的磨難,但堅忍的挺住,那同樣要被敵基督統治下的“提雅提辣”教會,也應精鍊融化。那堅持等到祂來的信徒,會發現他們因此更強壯、更明亮、更老練的傳福音。

 

“提雅提辣”(Thyatira)的意思是苦難的氛圍(odour of affliction)。Alcuin of York翻譯為【開明】(shine) 或【使人領悟的】(enlightened):我們領悟什麼?依撒意亞先知曾說:「耶路撒冷啊!起來炫耀罷(Ariseshine)!因你的光明已經來到,上主的榮耀已經照耀在你身上(依601)」。因此,教會是【開明】的,因為我們進教會之前原是黑暗,但現今我們在主內卻是光明,生活自然要像光明之子一樣;光明所結的果實,就是各種良善、正義和誠實(弗589)。“提雅提辣”這座城市是從宗徒時期就有的一個基督徒社區的所在地。它原本是小亞細亞古希臘城市。這座城市以染色而聞名,是紫紅染料色貿易的中心(宗1614)。該社區一直持續到1922年,直到基督徒被驅逐出境。提雅提辣所在之地現在已屬於土耳其,被稱為“阿克希薩爾”( Akhisar )市,在市內有古“提雅提辣”城的遺跡。

主耶穌認知“提雅提辣”教會因著日日致力〈牧靈福傳〉,愈來愈做更多更大的服事善功(默219),但即是如此,祂表明,教會輕易允許給予了非法的和平,並聆聽新潮的預言形式(默220);為此,祂給該教會若不悔改即將發生的悲傷和危機的警示(默22022;列上2022),並勉勵那些不喜歡附和也不去認識這些違反主道的其他信徒(默224;列上1918),應允不會再加諸任何其他的負擔(如增添教條規章〈new doctrine〉、紀念、和職責…;瑪1130),祇要堅持目前已有的(keep good work: 愛德、信德、服務和堅忍;默219;路123538),等待祂再來。能聽從的,主將授權他們作為治理衆人的審判官,除此之外,祂應允【晨星】的賜予,如同他的復活,領受天父賜予的權柄,驅走黑夜,並宣告了光明開始的一天(本段大部參考西元34世紀在羅馬帝國中歐的潘諾尼亞Panonia主教暨神學家St. Victorinus的銓釋),

主耶穌還要賜給得勝的提雅提辣教會信徒那顆【晨星】,即是祂自己。當基督重塑我們謙卑的身體,肉體復活時救恩完成的那一天,我們便可展示祂神性的光亮。【鐵杖】代表著得勝者的獲得授權;因為一根直率的鐵杖毫無弱點,寓意公正的治理(希18):在對抗惡習時既不能放過自己,也不會放過他人,但他們只努力為自己和他人建立正義的道路(詠4578)。我們被比作地上可塑的瓦器是合適的(格前1538;弟後221),因為瓦器承載隱藏永恆的寶藏,瓦器是土製的,肉體自然隨諸時間而衰變;但我們是在瓦器中存有這永恆的寶貝,為彰顯那卓著的力量是屬於天主,並非出於我們(格後47;格前154244)。至於這些瓦器在被【鐵杖】管轄或碰到時被擊碎,瓦器被摧毀了,以便被改造得更好。因此,把邪惡者轉化成義人,因為他們原本被創造之後應該傾向善(箴125;創656;德17112;得前435)。(本段大部參考Alcuin of York的銓釋)。

在此反思一下,我們若有自認關係密切的人(無論是在天主的家,血緣上,友誼上的)正在犯上傾向【邪惡致死】的罪(格前6910),若可能,有機會(放在祈禱中獲得智慧與聖神的催促;雅15)適時與他們談談一至兩次關於這件惡事,表明自己的不附和的分辨,也不判斷,並勉勵行善(若81011;羅1291718;鐸31011;瑪181517;若一516)。若什麼都不說,肯定是不對的(雅417;迦61;得後31415;格前5113)。我們應不會袖手旁觀地說:這不關我的事嘛?!正如上主訓戒“約納”要憐惜那不能分辨自己左右手的人(納411);為此,我們應彼此協助背負重擔,這樣,我們就滿全了基督的法律(迦62;雅51920;則316213379)。只要還有「今天」在,我們要天天互相勸勉,免得有人因罪惡的誘惑而硬了心,因為我們已成了有分於基督的人,只要我們保存着起初懷有的信心,堅定不移,直到最後(希31314)。

為此,主說:「我耶穌派遣了我的使者,給你們證明了有關教會的這些事。我是出於達味家族的後裔,我是那顆明亮的晨星(默2216)」。主耶穌是黑暗中閃耀的光芒,宣告著即將來臨的天主的國,而世界仍在墮落的詛咒下呻吟。「他又是身體──教會的頭:他是元始,是死者中的首生者,為使他在萬有之上獨佔首位(哥118)」。主耶穌描述祂自己不僅是晨星,也是【明亮的】晨星(如同天文學家注意到每年春天將來之前的二月份的每日黎明清晨,天上的金星特別顯得最是明亮,而且不像小星星閃閃爍爍而是不停穩定的亮著)。尼古拉·卡米爾·弗拉馬里昂(Nicolas Camille Flammarion,一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著名的法國天文學家)稱金星為"牧羊人的恆星"。金星也可被暱稱為「天空的夜光」,因為金星也是一顆繞太陽的行星,傍晚及夜間也是明亮的懸在天空。因此,金星不僅是"晨星",也是"夜星",這使得它更適合作為寓意描述基督眷顧羊群,日夜不休的『阿耳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全能者上主天主(默18;依4635;詠12124)。(本段大部參考摘譯自Catholic Exchange 的一篇短文:Why Jesus Is the Bright Morning Starby Stephen Beale, 10/10/2016;作者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和古典學系,本是福音派基督教,後轉化為天主教平信徒)。

依則貝耳”是以色列(北國)“阿哈布”國王(在位 871852 BC)的妻子。她是漆冬(Sidonians;在現今的黎巴嫩境內)王“厄特巴耳”(Ethbaal;也兼朝拜邪神的司祭)的女兒 (列上1631)。依則貝耳【讓】她的丈夫在以色列全國對她父家朝拜祈求榮華富貴的邪神進行了事奉崇拜(列上163233)。當時的厄里亞先知,盡力反對國王及王后悖叛天主敬拜邪神的舉動。形成敵對的狀態(列上1711817401912)。上主對以民說過:「你應拆毀他們的祭壇,打碎他們的神柱,砍斷他們的木偶。不准你朝拜別的神,因為上主名為忌邪者,他是忌邪的天主。不准你與當地的人民結盟,免得他們與自己的神行淫,給自己的神獻祭時,請你去吃他們的祭物(出341315)」。為此,以民的領導者若敬拜邪神偶像,保存了阿哈布家的一切作風,遵循了阿哈布家的主張,天主必要使他們荒涼,使他們的居民成為笑柄;他們必要承擔異民的侮辱(列上1629338616;編下216;列下818)。

“依則貝耳”在末世被主耶穌引用為“假先知”的象徵。她自稱“先知”,其實是因為她以附屬權勢(如“依則貝耳”)的地位誘惑及霸凌,欲迫使他人相信她已被誤導的視野(參閱:列上21716),挑起了歷始上以色列因領導者容忍及推行敬拜偶像的衰頹及自相紛爭。她被視為來自邪惡的婦人(寓意歸屬邪神異端浸淫其中的假先知)。

主耶穌也特意的給自稱為先知(應是建立教會;格前1434;卻裝作基督徒樣兒,同時教訓主僕,並引誘他們行邪淫,吃祭肉;默220)的婦人一個“依則貝耳”的名號,也給了這種假先知悔改的時間,可是她不肯悔改自己的淫行(sexual immorality;默221)。“依則貝耳”(Jezebel)這名字的意思是【不因同居而受表彰】隱示因【負面的渴望】(evil desire)而實施不義:不聽從的即施以威脅報復。看(意指受教者應將此事放在心上;訓72)!主耶穌要把她投在病床上(可寓意病入膏肓至永罰之處),並且把那些與她行邪淫 (adultery) 的人(瑪528),若他們對她的惡行不予以悔改,也投到重大的困苦(tribulation)中,並將她的子女置於死地(意指傳承異端邪行者的永死;瑪123132);這樣【各教會】都知道耶穌是洞察人心和肺腑的主,並且祂要按照個人的事工(works)審判所應受的報答回應(deserve; 22223)。為此,聖若望致【各教會】公函護衛信友的提醒:「孩子們,你們要謹慎,遠避偶像(若一521)」!基督是【晨星】,祂帶給我們的信德使世界的黑暗終究會過去(若一54),祂向我們承諾並揭示【永恆生命的光芒】,也賜給我們那顆【晨星】,永遠與我們同在(本段大部參考按聖師.聖比德的銓釋;St. Bede, 673735AD)。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的【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離了你,就一無所有”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ztKpjtKBM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1/9/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有關【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基督君王就要再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XPnHn7nOg&t=190s

及唸誦雅歌篇第三章第 611節(愛情的成熟初始):

耶京女郎:那從曠野上來,狀如煙柱,發放沒藥、乳香以及各種舶來香料香氣的,是什麼?看,撒羅滿的御轎,有六十勇士環繞,全是以色列的精旅,個個手持利刃,善於戰鬥,腰間各佩刀劍,以防夜襲。撒羅滿王用黎巴嫩香柏,製造了一個寶座,銀柱金頂,紫錦墊褥,中間繡花,是耶路撒冷女子愛情的結晶。熙雍女郎!出來觀看撒羅滿王,他頭戴王冠,是他母親在他新婚心靈歡樂之日,給他戴上的。

我們明瞭此時新郎與新娘的互相追求的愛情已進入成熟的階段。新郎夏日的婚禮開始隆重盛大的進行。原來新郎雖早已得勝,卻直等到我們的天父定下的日子時間,屬於新郎的聖城(撒冷,即和平之意)這時也應準備好讚頌祂的聖名 (2339;詠9712),新郎才從沙漠曠野(領導我們這些回應祂的呼喚,遠離了世俗,懷著一顆需要主來與我們同在的流浪之心),煙雲圍繞,奧密的散發祂救恩的香氣前來(像往昔帶領祂的子民在曠野前往祂允諾的聖地〈出13211615 1918〉,

在此默思一下:基督因先愛而捨身救贖了新娘脫離塵世的束縛,新娘自此愛慕景仰他,在生活上時時處處的尋覓他,紀念他,也帶上燈油,常繫沒藥囊於胸前,見證他的愛情芳香;在環境的試練中,不忘反思尋求他抓住他,克服各種私欲偏情的傾向,逐漸可以主動回應於新郎的呼喚。

新郎如此的來臨,實至名歸,耶路撒冷才會從此真正的達致和平。新郎已不再像往昔捨身救贖前謙卑的騎驢進城〈瑪215〉。但此時誰也沒能看見祂,耶京女郎倒是看見了御轎及周遭環繞著已身經百戰的60位精旅勇士,如同以色列的軍隊護衛約櫃前行(也寓意宣教者齊心合力傳揚基督福音於全世,執行完美的天主十誡法律,即愛天主於萬有之上及愛人如己)。這兒,也強調新郎擁有双倍於達味身邊的30位勇士。這些勇士可視為分辨善惡者,絕對有主賜予的權柄賦有聖神的能力戰勝世上存在的所有黑暗勢力(默1914)。他們在豐富的福傳生活經驗中,因持有天主的話(手持利刃,腰間各佩刀劍),善於戰鬥,能儆醒的防止夜襲,磨練出對自己和協助慕道者的打擊去除惡習(弗61020)-〈Alcuin of York; 735 804〉。

新郎用黎巴嫩香柏,製造了一個御轎 (palanquin), 寶座 (seat),用銀製成柱(pillars)支持金頂(roof of gold),〈紫錦墊褥,中間繡花,是耶路撒冷女子愛情的結晶〉(英譯:its seat of purple cloth paved [with] love by the daughters of Jerusalem;寶座上紅得發紫的墊褥寓意主為每個被創造的人受難受苦至死真摯的愛, 致使願歸屬天家居住聖城的慕道者裝滿了愛情及捨己感恩敬畏的事工回報)。聖經中描述正義的人像棕櫚茂盛,似黎巴嫩的香柏高聳(詠9213)。為此,我們可以領會新郎陶成了謙遜受教者成義的聚集(百合花叢;歌216),好似〈活石戰車〉的御轎,以宗徒聖伯多祿,聖雅各伯,聖若望等為教會的銀柱(迦29),為衆信徒期盼學習真理達致永恆的金頂,與基督合一的生活;的確,信仰傳承於他們,行遍地極(如散佈於荊棘中的一朵百合花;歌22)。寶座可寓意所依賴天主的神聖話語的福傳(宣達聖旨)。

那屬於新郎的聖城耶路撒冷(迦426),天主之城,和祂所有創造的因感動愛慕主的(daughters of Zion)都出來觀看,公認加冕那以苦難捨身充滿熱情救贖的國王,承認即將到來的國王和祂擁有的普世王權 。此時,新郎第一次在雅歌篇中顯示祂的威武充滿莊嚴。聖師.聖盎博羅削 (St. Ambrose340-397)謂 :根據肉體, 基督只有一個母親;按照信仰,基督在我們內形成(迦419;依 9:5;箴176;詠1286也請默想玫瑰經歡喜五端的奧蹟)。新約裏,他是我們的新郎,承認他是我們的頭,全身的頭。又將萬有置於他的腳下,使他在教會內作至上的元首 ( 1:22532), 並把他當成國王。現在婚禮正在發生 ( 45:3, 7-8, 13-16), 國王已準備好了給新娘愛的宣言。  

以上雅歌篇的經文分享參考了聖師多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12251274)及他引用神學家Theodoret of Cyrus 393 ~ 458 AD)及聖師.聖比德(St. Bede, 673735AD)等的銓釋或論述。 

圖一:那從曠野上來,狀如煙柱,發放沒藥、乳香以及各種舶來香料香氣的,是什麼?(基督的奧秘,傳揚大地升至上天-按教父聖依波理〈Hippolytus of      Rome 170 235 AD〉的銓釋)

 

圖二:御轎,有六十勇士環繞(宣教者齊心合力傳揚基督福音於全世實行完美的天主救恩事工)-Alcuin

 

圖三: 撒羅滿王用黎巴嫩香柏,製造了一個寶座,銀柱金頂,紫錦墊褥,中間繡花,是耶路撒冷女子愛情的結晶。

 

圖四:熙雍女郎!出來觀看撒羅滿王,他頭戴王冠,是他母親在他新婚心靈歡樂之日,給他戴上的

       

讓我們回到默示錄研習主提及的第五個教會-“撒爾德”。

我們先朗讀主耶穌要聖若望記載下來給“撒爾德 (Sardis)”教會的話(默316):

你給撒爾德教會的天使寫:「那持有天主的七神和七顆星的這樣說:我知道你的作為,也知道你有生活之名,其實你是死的。你該儆醒,堅固其餘將要死的人,因為我沒有發現你的作為,在我天主面前是齊全的,所以你應回想當初你是怎樣接受了,是怎樣聽了天主的道:你該遵守,又該悔改;假如你不儆醒,我必要像盜賊一樣來臨,你也不知道我何時臨於你。可是,在撒爾德你還有幾個沒有玷污自己的衣服,他們必要穿上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當得起。勝利的必要這樣穿上白衣,我決不將他的名字從生命冊上抹去;反之,我要在我父面前,在他的天使面前,承認他的名字。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

 “撒爾德城”始建於西元前第十二世紀,是亞洲歷史最悠久、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里狄雅Lydia王國〈~1200 - 546 BC〉及羅馬帝國時代里狄雅省的首都)。它比周圍的平原高出300米,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堅固,也是最富有的城市(由於經過的河床富含沖積的金沙)。它位於“提雅提辣城”東南約三十五英里處。

在主耶穌基督復活升天的10年內,宗徒和其他門徒將基督的福音從耶路撒冷傳揚到希臘羅馬帝國的不同城市,並擴展到東非和南亞,在帝國的主要城市和地區建立教會社區。聖傳 (Tradition) “撒爾德”的第一任主教是“聖克肋孟”(St. Clement of Sardis;,主耶穌選擇的七十二個門徒之一;路101)。教會視他為一顆閃亮光明之星,因為他忠實信主的見證給予我們極大的啟迪。教會中唱的聖歌中至少有兩首是請聖克肋孟【代禱】懇求天主寬恕我們靈魂的犯罪。

但“撒爾德”教會並未一直傳承“聖克肋孟”的信仰而受到主耶穌嚴斥為""的教會。它的罪似乎比“培爾加摩”和“提雅提辣”教會的罪更不明顯,但是主耶穌提醒該教會,祂是【他們的主】,且持有【天主的七神和七顆星】,知道他們的虛偽-"有活著的名字",而實際上已經死了。

然而,這和現今的這個時代我們身處的一些教會有什麼關係? 這即是意謂真實福傳的生命已經死亡,但外表卻貼現如虛偽的法利賽人的模樣兒(路161415)。“法蒂瑪”(位在葡萄牙的里斯本東北方150公里處的一個山中小鎮)的“路濟亞”修女在1917年還是個小女孩時即被聖母揭示得以一瞥地獄之貌, 看到許多靈魂 「像雪花一樣」 掉進深淵。這就是第二次死亡的情景(默2014)。聖母參與基督救贖普世帶給生活於現今時代的我等這樣【危機意識】的覺醒訊息非常重要,讓我們【儆醒】不再試圖說服自己及他人一切都很好,歡欣鼓舞,看起來積極向上,作出與天主及所有人一起敬酒、歡笑:畢竟,蜂蜜的香甜好似比醋的酸苦贏得更多的靈魂。難怪聖若翰在荒野中呼號宣講悔改的洗禮,為得罪之赦,對那些前來要受他洗禮的群眾說:「毒蛇的種類!誰指教你們逃避那就要來的忿怒?那麼,結與悔改相稱的果實罷!你們心裏不要以為:我們有亞巴郎為父。我給你們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斧子已放到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路329)。耶穌在福音中警告說:「在諾厄的日子裏怎樣,在人子的日子裏也要怎樣;那時,人們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天,洪水來了,消滅了所有的人。又如在羅特的日子裏,人們吃喝買賣,種植建造,但在羅特從索多瑪出來的那天,火及硫磺自天降下,消滅了所有的人:在人子顯現的日子裏,也要這樣(路172630)」。幸好,“撒爾德”教會還有一些少數堅持不玷污自己的人,基督給出了這個最吸引人和最神秘的承諾:「勝利的必要這樣穿上白衣,我決不將他的名字從生命冊上抹去;反之,我要在我父面前,在他的天使面前,承認他的名字(默35)」。在羅馬帝國初期內衆邪神被朝拜的時代,基督徒的名字是在社交上被排斥,但信徒在世生活的盼望是被天主接受,名字被永久記錄在生命冊中 (本段參考Brian Kelly寫的一篇關於默示錄的七個教會文章;The Seven Churches of the Apocalypse8/28/2014Catholicism.com)

主耶穌訓示撒爾德”教會:「所以你應回想當初你是怎樣接受了,是怎樣聽了天主的道(默33)」。

我們慕道領受了洗禮而擁有真實的生活與生命是因為融入【當初】耶穌所說的:「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若146)」。

在此反思一下,基督只是我們自己的唯一道路、真理、生命,還是所有人都應當如此這樣的認知?舉一個例,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有其自由意志選擇宗教信仰,是否就應遵重他們的信仰,即使那種信仰已被認清是虛妄的?  “撒爾德”教會中是否多半已在該城融入於小亞細亞繁榮的貿易經濟及流行的希臘羅馬文化,找著了一個在【假像的和平】中融洽共處 (to get along) 的空間,不自覺地否定或忘卻了當初接受的基督-天主的道,而像【死去】一樣的生活,在天主面前沒有呈現【齊全的】基於信德的作為(雅417;路124953;默32)?

我們回憶一下西元313年羅馬皇帝的【米蘭詔書】。它開始規定每個國民都有自由信奉自己所喜的宗教,不得再受任何干擾。雖然【米蘭詔書】成為歷史上人類由專制獨裁趨向民主文明的進展里程碑,反映出為主見證的殉道者艱辛冗長堅忍的勝利,揭示了良心的領域超越所有一切人的權力,而單單屬於創造宇宙萬物的天主,但也更使得一些自稱為基督徒的【自義的】塑造異端的和平思維,有了可以依恃的藉口(卻不是出自聖言),無力福傳,積纍不行見證基督的怠惰。未認識主耶穌的人當時多半尚在朝拜希臘羅馬的衆神祉的愚蒙期(羅114222321516);其實該遵重的應是他們同樣兒也是【被天主創造的人】正在等待被啟蒙,這時該反思的是堅持基督徒的使命,訴求主道的【唯一性】,以仍一直是不出自暴力式的威嚇或不陷入熟是熟非的爭執謾罵,而柔和良善的承擔一切以【善勝惡】的福傳;至於有多少【自認謙卑】及【追求真理】的人應可以何時【願意】認識歸化基督【獲得恩寵】的問題,就放在祈禱中託付給全知、全能、及無限仁慈憐憫的主,賜予智慧,讓聖神在教會內帶領自己與他人聖化(瑪5312;羅121421;格前1347;弗61019)。

為此,主接著指示“撒爾德”教會:「你該遵守,又該悔改」。這即是要“撒爾德”教會回到宗徒傳承的主道,不偷工減料或試諸旁門左道,而絕對的以認識基督為大,以祂為生活中心,堅守信仰,為救靈的工作福傳(歐613;若62829)。

讓我們再反思一下,我們基督徒因主救贖的恩寵脫離了罪的束縛受洗後又這麼容易的犯罪,而且每天都犯罪(一般說來是小罪;參閱:若一18),是否應操練至少晚睡前在床上檢討,且要捫心思過,向天主承認思、言、行上的罪並祈求寬恕赦免,奉上正義的祭獻,對上主全心依盼(請參閱聖詠集第四篇;若一19)?這是因為我們受洗禮後,獲得了自由,不願再作罪惡的奴隷(意思是脫離罪惡的挾持不放,因為不甘心一直繼續的玷污自己的衣服)。我們現今已在恩寵權下(羅615;尋覓主的無限仁慈及憐憫辦妥和好聖事;詠1005),能步步體會上主,祂必修平我們的行徑, 使得我們能節制自己於正義(箴36;羅618)。為此,主耶穌訓示“撒爾德”教會要反省,應不再在罪中持續自慚或裝模作樣兒的掩飾(自欺欺人之意),該儆醒,並藉此覺悟堅固其餘將要死的人(雅516),還要把自己的眼睛轉向教會中幾個沒有玷污自己的衣服,仿效他們按照恩寵行義;因為,凡是生活在基督耶穌內,已無罪可定(羅81112022)。主耶穌也會給聽從聖神引導如是行事的賞報:「勝利的必要這樣穿上白衣,我決不將他的名字從生命冊上抹去;反之,我要在我父面前,在他的天使面前,承認他的名字」(默35679)。

撒爾德城”是西元295年成立的里狄雅省( Lydia) 的大都會主教所在地。拜占庭(Byzantine,即所謂第四至十五世紀崇尚希臘文化的東羅馬帝國的中心,就是君士坦丁堡,在今日也就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時代的初期,“撒爾德城”還是小亞細亞的一個大城市之一。然而,自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西元330年)之後,一個新的公路系統逐漸建立起來,連接各省和首都;然後,“撒爾德城”與這些主要的溝通管道系統相去甚遠,失去了一些重要性。此後又由於第七世紀及之後接二連三的戰禍,使得13世紀後的“撒爾德城”的大都會已不再在東方教會排名都第六,“撒爾德城”逐漸縮小到鄉鎮 (village)大小。西元1369年,“非拉德非雅”(Philadelphia)取代“撒爾德”成為大都會教區。撒爾德又於西元1402年被蒙古“帖木儿”(Timur )侵入摧毀後就再也沒有重建(相應:默312)。從西元17世紀開始,“撒爾德”樞機主教的任膱是被視為指定於部分異教徒的教區(partibus infidelium,意思是該教區"在異教徒(穆斯林)控制的領土內"),於1976年後即撤出該城。東正教教會也於1986年撤出(本段參考See of SardisWikipedia and Find at Wiki)。

圖五:撒爾德城的堡壘地勢及拜占庭時代教堂的遺跡

   

撒爾德Sardis)是【喜樂的王子】(Prince of Joy) 之意。Alcuin of York翻譯“為對於俊美的王子”( for the prince of beauty),隱含【適合】或【準備】(and fitted or prepared is implied)的為與王子身份相配的暗示。俊美的王子應是在世人中最為美麗,口脣中流露着慈惠,因此天主永遠祝福他(詠453;歌11651016;詠4510)。“撒爾德”曾被譽為紡織中心,生產羊毛來製造希臘羅馬世界中最常見的【時尚服裝】(主耶穌給得勝的“撒爾德”信徒的賞報是穿上不朽的【白衣】〈white garments〉參閱:厄下921;默198)。它位於海拔上方1500英尺處的岩床的高原上。城的高牆幾乎垂直,只有一條陡峭、易於加固和守衛的狹窄通道可進出城市。撒爾德的自然防禦環境地勢使城中居住的軍民感到驕傲和過於自信。城市在歷史中都是因被這種心態疏於【儆醒】的守衛被敵人侵入征服。這也是主耶穌訓示教會要【儆醒】遵循主道,「假如你不儆醒,我必要像盜賊一樣來臨,你也不知道我何時臨於你」(默323)。“撒爾德”城和教會的歷史演變,讓我等更加的領會:一個良好的開端,正如我們被召喚在洗禮中重生,受到護佑成長宛如“喜樂的王子”;若不儆醒於信仰的傳承作好“準備”等待迎接基督的再度來臨,會演變成一個不被揀選的糟糕結局(訓718;路213236;瑪25113)。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有關【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從心合一”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ISYSWRp80&list=RDOcyuWiKQ2W8&index=2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1/16/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有關【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我的心神歡躍於上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gVC72JwZ4

及唸誦雅歌篇第四章第 15節(新郎對新娘滿心期盼的愛情宣言):

新郎:  我的愛卿,你多麼美麗!你多麼美麗!你的兩眼隱在面紗後,有如一對鴿眼;你的頭髮猶如由基肋阿得山下來的一群山羊。你的牙齒像一群剪毛後洗潔上來的母綿羊,都懷有雙胎,沒有不生育的。你的嘴唇像一縷朱紅線,你的小口嬌美可愛;你隱在面紗後的兩頰,有如分裂兩半的石榴。你的頸項宛如達味的寶塔,建築如堡壘,懸有上千的盾牌,都是武士的利器。你的兩個乳房,好似母羚羊的一對孿生小羚羊,牧放在百合花中。

婚禮像傳統公開的禮式,新娘尚在遠處等待新郎的呼喚(歌47;路1520;耶56;詠575;默132),新郎已開始他對新娘滿心期盼的愛心宣言。

新郎重覆讚美著新娘的美麗(詠4511)。新娘美麗的名聲傳遍了萬國;因為新娘的美麗從上主而來(格後318;路244849; 1:81126;箴312931)。新郎以祂的飾物點綴了新娘,新娘才如此美麗無瑕(則1614;歌111)。

注意新郎描述新娘的美麗是始於她隱在面紗(創2465;格前117;希6191020)後的兩眼。新娘的兩眼是鴿(注意:思高版本聖經翻譯成有如鴿眼,但英文版翻成“your eyes are doves”應為希伯來原文版正確翻譯),寓意她的靈魂之窗反射了心靈的【純樸】,就如同她被創造時的模樣兒(參閱:詠244;瑪586221016;羅891619;歌115;創127322)。這時,新娘戴著面紗;面紗意謂仍是顯現著自我的拘謹,仍侷限於來自家庭傳統及成長的環境,寫在石版上的外在束縛;面紗祇有新郎可以親自揭開。新郎將親自揭開新娘的面紗,即是天主表達愛祂所創造、召喚、及揀選的人定立新約中的應許救恩(格後31418)。

圖一:4:1 我的愛卿,你多麼美麗!你多麼美麗!你的兩眼是鴿隱在面紗後(Your eyes are doves behind your veil

 

聖伯爾納鐸(St. 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 AD) 提示我們在【意圖】了解新郎描述新娘的儀表時,要同時注意反思自己的靈魂是否潔淨;因為心靈的儀容是我們【湧現的思維因應】(羅8611),呈現【耶穌基督面貌】的閃耀,並光照別人(格後46)。

為此,經上說:「我在尋求你的儀容」(詠278)。天主創造我們每一個人是照祂自己的肖像(創127),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有把握進入天國是因為【習於】「尋求上主和他的德能,時常不斷追求他的儀容」(詠1054),在信仰的根基上(即側耳聆聽聖言固守於心;箴42023;希111;羅1017)不時的增添美德表達在每天的生活中(伯後1311),活出基督的肖像(羅89;格後318),成為名符其實的天主兒女。

新郎又接著描述新娘長長的波浪捲曲頭髮沿著肩自如地披下,像曠野的山羊由位於約旦河東邊的基肋阿得山(以山石立約證據之寓意,創31:21-23; 4553;歌41)的斜坡上順馳而下(寓意新娘履行了盟約)。

圖二:…你的頭髮猶如由基肋阿得山下來的一群山羊

 

新郎再轉而讚揚新娘健美的牙齒。新娘牙齒的健美寓意忠誠的領會聖言(箴2519)順從聖神的引導(詠232),傳福音結果實於天主的子民及異邦人,如順服放牧者的洗潔,個個好似【健全懷有雙胎】的母綿羊(歌42)。換句話說,我們在主內不參雜任何世俗潮風及懷疑之心,就可獲得上主揭示的智慧、真理、知識,【領會聖言的奧密及實用性】,供應我們自己及他人基於信德的身心成長,家庭、事業也得以興建穩固(雅15;箴26243;智821)。

圖三: 你的牙齒像一群剪毛後洗潔上來的母綿羊,都懷有雙胎,沒有不生育的。

 

新娘的嘴唇像一縷朱紅線,她的小口(寓意言辭)嬌美可愛(寓意屬神的誠實,優雅平和,公正,慈愛的談吐;詠452)。纳西盎的聖格列高利(St. Gregory of Nyssa335395 AD)指出新娘的嘴唇因她的新郎的寶血,行慈善公義(若一17,寓意彼此承擔的相愛),變紅了。新娘隱在面紗後的兩頰,膚色紅潤,有如分裂兩半的石榴(歌43),寓意屬於天主子女的美麗,受到傷害卻不報復的形像(瑪539)。

圖四:你的嘴唇像一縷朱紅線,你的小口嬌美可愛;你隱在面紗後的兩頰,有如分裂兩半的石榴。

         

 

新娘的頸項(寓意順服“信賴”天主的誡命,旨意,承擔為服事受迫害的勞苦;箴19);宛如達味的寶塔,建築如堡壘(依261;羅164),懸有上千的盾牌(寓意將主的話語放於心中,如珍珠的形成;也勤唸玫瑰經默想主耶穌的為我等罪人救贖忍耐所遭受的迫害苦難;箴3362021),都是武士的利器(寓意得勝邪惡必備的信德武裝;弗61019)。

 

圖五:你的頸項宛如達味的寶塔,建築如堡壘,懸有上千的盾牌,都是武士的利器。 

 

新郎描述新娘的兩個乳房,好似母羚羊的一對孿生小羚羊,牧放在百合花中(歌45)。聖師.聖奧斯定謂教會即是母親 (母羚羊) , 新約與舊約宛如兩乳(一對孿生小羚羊),供應所有奧秘的純奶(希51114),也寓意基督的教會與天主揀選的以色列猶太子民,同是源於耶路撒冷,至此在盛開的百合花中(夏季的聖地)合一(也請參閱:則371524;羅112532)。  

圖六:你的兩個乳房,好似母羚羊的一對孿生小羚羊,牧放在百合花中(歌45;請參閱對照〈歌216〉:新娘描述新郎在百合花間,牧放他的羊群)。

 

 

唸誦了新郎在雅歌篇415的愛情宣言,讓我們能更明瞭一生中最大的祝福即是認識主耶穌。

我們榮耀天主是出自親身的經驗,體會,由衷敬佩感動的震憾。這樣的讚美甚至以【歌詠】讚頌表達釋放出來。我們在天主【創造】的萬事萬物的原生態中既感受到無以倫比的驚艷,也會在天主的祝福生活中自然的體驗讚美祂,榮耀祂。因為活在祂的話語中,時時敬畏祂,關注保持手潔心清地學習遵行祂的旨意,喜樂感恩的追求祂的儀容, 在愛的生命舞台上,使得自己愈來愈相似基督的肖像。聖者聖潔品性的彰顯或義行,也就是在眾人前榮耀天主(詠24篇;路2347)。這也是我們參與彌撒,在信友讀經一後,必定按照教會禮儀揀選對照當日讀經及福音宣講的聖詠,一起同聲熱情的詠唱讚美光榮上主。

聖師.聖奧斯定認為我們的信仰生活是以讚頌天主為中心,因為我們來生的永恆幸福,就在於讚美天主;誰不從現在就加以習練,便不適於享受來生。不僅我們的口舌和聲音要讚美天主,而且我們的良心,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行為,也都要讚美天主。因此歸於天主的我們反思自己存在的目的為何?其實,就是為了天主的光榮,認識祂的仁慈,公義,正義,讚美祂,敬拜祂,宣揚祂的偉大,並完成祂的旨意 (依437;德17:112;弗 1:811 )。這也是教會教導我們每天需唸誦的聖三光榮經,牢記天主造我們的目的,在思言行上敬畏天主活出愛榮耀主。因此,人生的目標就是認識天主,愛天主及愛人如己,得著天主賜予永生的幸福。

讓我們回到默示錄研習主提及的第六個教會-“非拉德非雅”。

我們先朗讀主耶穌要聖若望記載下來給“非拉德非雅 (Philadelphia)”教會的話(默37-13):

你給非拉德非雅教會的天使寫:「那聖潔而真實的,掌有達味鑰匙的,開了無人能關,關了無人能開的這樣說:我知道你的作為;看,我在你面前安置了一個敞開的門,誰也不能關閉它我知道你能力雖小,卻遵守了我的話,沒有否認我的名字。看,我要從撒殫的會眾,即從那些自稱為猶太人的人中──其實不是,而只是撒謊的人──把一些人交給你;看,我要使他們前來,俯伏在你腳前,使他們承認我愛了你。因為你遵守了我論堅忍的訓言我也要在試探期中保存你這時期將要臨於全世界,為試探世界上的居民。我快要來;你應堅持你所有的,免得人拿去你的花冠。勝利的,我要使他成為我天主殿宇的柱子,決不再讓他到外面去;我還要把我天主的名號,和從天上我天主那裏降下的我天主的城邑,即新耶路撒冷的名號,以及我的新名號,寫在他身上。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

小亞細亞的“非拉德非雅城 位於古“撒爾德 (Sardis)”城東南約四十五公里處,它沒有小亞細亞的其他許多城市那麼古老,成立於西元前189,為里狄雅區(Lydia)的平原城市之一。該城一向是重要而富有的貿易中心,直到拜占庭時代晚期。它的遺跡大部位於現在土耳其的阿拉塞希爾市(Alasehir)地下幾英尺處。西元前133年,羅馬人控制了小亞細亞,許多猶太家庭這時也散居在小亞西亞的各城市,聖保祿和聖若望等也在西元第一世紀到了此城,並建立了教會。第一位“非拉德非雅”主教是“聖德默特琉”(St. Demetrius of Philadelphia;) ,由聖若望任命這位因【效法基督】行善受到高度讚揚的主教(若三11112)。

西元17年間,里狄雅區遭受災難性的大地震襲擊,羅馬帝國免除了受災的十二個城市,也免去了它們5年的賦稅,但“非拉德非雅城”是唯一該區未從地震災害重建復原的城市。可見,這個城市的不被帝國重視。這個地方一向以種植葡萄園而聞名於世,但也被命令銷毀,使其不得與羅馬的葡萄園競爭。所以該城居民深感無辜受盡背叛。早期的基督徒在這裡也有同樣的感覺,他們和“厄弗所”教會一樣,被城內的猶太教堂不當弟兄對待的排斥,因為這些猶太人反對主耶穌的名字和他宣講傳承的福音(若1614;宗540);除此之外,基督徒還要遭受教會中【愛作首領】的“狄約勒斐”霸凌(不守主道的嗜權掌控,不願為衆人之僕;谷935),因為他拒抗承認並聽從主派遣宗徒的勸導,且把那願意款待宗徒及傳福音的逐出教會(若三:1910)。他們好似【綿羊】或【鴿子】(歌115214),【能力雖小】,以致無辜受盡權勢欺凌,兄弟的排斥甚至背叛(如創世紀中描述的若瑟少年時遭受兄長們的恃權嫉妒及加諸的傷害),使他們有家不可歸且生命暴露在不安全的社交環境(當時祇有猶太教堂可以免於朝拜凱撒及羅馬衆神阯),但他們卻遵守了基督的話,沒有否認耶穌的名字。

為此,主耶穌鼓勵“非拉德非雅”教會信徒繼續他們的純樸和忍耐。這是要他們注意真正掌權眷顧他們的聖潔而真實的主,與這些喜歡世俗弄權者是決然不同。祇有把痛苦無辜的感受交託於主,才會發現主賜予自己當下可看到讓自己步入的敞開的門,不用費力尋找,也不會有他人能擅權關閉它(歌168;依2222)。主耶穌把那些迫害他們自稱猶太人的貼上 「撒殫的會眾」 的標籤,而且否定他們是猶太人(意思是非揀選的天主子民)是一種可敬畏的公義審判譴責。有一天,這些忠實的信徒會像“若瑟”一樣兒;因為那排斥陷害欺騙背叛過的兄弟都會前來俯伏在他們腳前,【自慚】的實在虐待了他們,求他們饒恕往昔的過失!承認【他們因主的愛】榮獲賞賜的權柄及天國的產業而向他們懇求獲得所需要的(創4326501520)。也正因為這些能力小受盡權勢欺凌的信徒仍遵守了福音中論堅忍的訓言(路21192334),主也要在試探期中保存他們,如同若瑟遠離家鄉在埃及大饑荒期的經歷。

二十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各小亞細亞的七城市幾乎都被放火燒毀,此地(Alaşehir)的教會至此已是名存實亡(參考Catholic Encyclopedia CatholicSaints.Info)。現今的希臘雅典郊區, Nea Filadelfia (新非拉德非雅城),是因Alaşehir的希臘難民命名的。希臘與土耳其戰爭〈19191922〉結束後,通過兩國之間的交換協議,非拉德非雅城的基督徒於1923年被安全轉移到希臘雅典“新非拉德非雅城”。

在此默想一下,誠如耶穌應許的—— “非拉德非雅城”的教會倖免於【即將到來臨於全世界居民的試探時期】-當然包括伊斯蘭異教徒對普世控制和迫害的試煉(穆罕默德的可蘭經〈644656AD〉中特別記載伊斯蘭教是唯一真宗教,而主耶穌僅是傳達阿拉的訊息。由於“穆罕默德”〈假先知〉的誤導並嗜權以暴力霸凌屠殺,威逼世人尾隨,蔑視了天主創造人按祂的肖像,違反了天主與全世人類及大地的一切生物定立永久的諾厄盟約(創956)。在但丁神曲的地獄篇中,作者按他獲得的神視把罪惡至極的他與猶達斯放在最深層受永罰(也請參閱:默13章)。主耶穌給予聖若望的【話】,啟示所有跟隨祂的僕人們,即將要發生的【事】。所謂【話】是生命之源和生活依據的基石,所謂【事】是所有面對的【人事環境變異】的挑戰衝擊。認識了天主是愛,就會以聖言包容與承擔所有天主賦予各種的“試探”或“艱困”(訓714;若1633;弟後317),讓我們在【末代】短暫的人生中,得以通過堅忍試鍊的信仰(羅5111),逐漸因依賴天主而使心靈柔軟卻可強韌的逾越 (Paschal)而最終得勝。

 “非拉德非雅”(Philadelphia)是【兄弟之愛】(brotherly love)的意思。Alcuin of York翻譯 為“為主保存遺產“(saving the inheritance for the Lord)。可由此領悟主揀選的聖教會,正奮力在天主的協助下拯救自己及屬於主的產業。事實上, 這乃是關於這個遺產:「你向我請求,我必將萬民賜你作產業,我必將八極賜你作領地。你必以鐵杖將他們粉碎,就如同打破陶匠的瓦器(詠289)」。

主耶穌接著勸勉“非拉德非雅”教會堅持(hold fast)他們所有的。任何人都不要放棄堅定信仰的形成,看守好自己的葡萄園致力活出天國的氛圍(基督的肖像),免得人拿去他們的花冠,因為主快來〈審判〉了(歌16154116;路2119)。的確,在恩寵的時代,所有事情過如雲煙。主耶穌要使勝利的(overcoming) 成為天主殿宇 (temple) 的柱子,決不再讓他到外面去。

因為天主的殿宇 (temple) 是聖的,這殿宇就是我們(格前13)。天主的殿宇就是聖教會,每一個得勝的,不論大小,都成為天主的宮殿或殿宇的柱子,柱子和宮殿一體,就是耶穌的身體,在世上建立由宗徒傳承下來的教會。天主也決不讓得勝的再迷失成蕩子(路151132),因為仇敵的煽動不會把我們從在天國的共同幸福中奪走。因為得勝的經歷勇敢不懼迫害,靠主以善勝惡,他將像棟梁一樣聳立的穩固教會,在天堂中的地位將會永無他朽。

「你應堅持你所有的,免得人拿去你的花冠」的意思即是【愛天主為萬有之上】,以愛天主為大,為優先,也會逐漸知道如何愛一切人的信仰,使我們【取悅那考驗我們心靈的天主】優先於【討人歡心】的生活(得前245;瑪103738),得勝的我們就能期盼被天主戴上花冠。

主耶穌還要把【祂天主】的名號,和從天上【祂天主】那裏降下的【祂天主】的城邑,即新耶路撒冷的名號,以及祂的新名號,寫在得勝者身上。天主聖父的名字被【寫】在得勝者身上意味著他們通過聖神的同在引導的聖寵成為天主的子女(羅81417)。至於那新耶路撒冷聖城,從天上由天主那裏降下,就如一位裝飾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默212),天主將親自與新娘同住(默213;天主藉卒世童貞聖母孕育降臨耶穌的身體,賜給那天主召喚及揀選得勝的加入聖者的行列(若63338;詠851114)。我們獲得救恩是從復活的耶穌而來,為此,耶穌把祂的新名號(基督)也寫在得勝者身上(基督徒);「所以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舊的已成過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後517)」。這就是我們的尊嚴(dignity) 和崇高地位的來源,這就是我們被稱為天主的子女、新耶路撒冷的居民、和基督徒的原因 (以上參考Alcuin of York的論述)

任何屬於天主的名字或稱謂名號(name)揭示了本質(essence)的被認識,得以面對面,永遠與天主在一起生活。我們總是在回應試煉或危機時期的境遇中對自己本質的開始或重新的認識。因為天主揭示了我等心中的偶像,但在我等的懇禱祈求下,天主驅逐了我們葡萄園中的小狐狸(歌21415),又好似擠壓了葡萄(歌25;創491112; 714),使我們認清原被創造的本質,在天主的護佑中成長,逐漸茁壯堅強,心靈可以吐苗萌芽,結出圓滿的愛的果實。

反思一下,值此冗長新冠疫情期,我們正在抨擊?譴責?恐慌的囤積?出於恐懼或好奇,時常花幾個小時上網搜尋新聞和社交媒體?以致失去了平安?如果是這樣,天主給了我們一個偉大的自我認識的禮物,即是一個機會與聖神交流,通過承認自己心中所想所言所行,在和好聖事中完全臣服。一切都是恩寵。天主在這個困難的時刻,永遠不會讓我們成為孤兒。祂正從這種可怕的局面中帶給集體和個人好處。沒有什麼是偶然的。讓我們謙卑地欣然接受 (embrace),千萬不要錯過天主正在做的及允許發生的事情的【啟示】為我們更大的成長帶來好處(訓714;羅828),與祂和好,親近,認識祂,認識自己,堅守祂的話,善待一切人 (得前515)-本段反思參考Stephanie Burke3/ 25/ 2020 Catholic Exchange 發表的一篇短文:你的「本質」是什麼〈What Is Your Essence”?〉)。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有關【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走進愛的國度”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mEkYpuLd4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1/23/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有關【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美夢成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4UrGowhqo

及唸誦雅歌篇第四章第 610節(新郎對新娘滿心期盼的愛情宣言後的前往迎接新娘):

新郎:  趁晚風還未生涼,日影還未消失,我要到沒藥山,上乳香嶺。我的愛卿!你是全美的,毫無瑕疪。你從黎巴嫩下來,我的新娘!從黎巴嫩下來,離開阿瑪納山巔,色尼爾和赫爾孟山頂,獅子的巢穴,豹子的山崗。我的妹妺,我的新娘,你奪去了我的心!你回目一顧,你項鏈上的一顆珍珠,奪去了我的心。我的妹妺,我的新娘!你的愛撫 (love)多麼甘甜,你的愛撫甜過美酒,你香液的芬芳 (the scent of your perfumes) 超越一切香料。

新郎發表了愛的宣言(歌415)後,準備在天黑之前(迎婚前曲)到沒藥山,上乳香嶺(歌46)。沒藥山 (The mountain of myrrh) 意指聖殿。希伯來文的Moriah(沒藥)是“亞伯拉罕”準備要犧牲“依撒格”所在的山。按照傳統,聖殿是要在這兒建造(格後313),那裏有【上升的】沒藥和乳香。新娘也稱此地為盟約山the mountain of the covenant (歌2:17)。新郎與新娘將會合於熙雍山上(聖殿座落的高丘),那裏有從心愛的耶路撒冷城市中間,總是隨著新郎的臨在,不斷地湧出散發沒藥和乳香的氣味 (3:661085)。我們藉著纳西盎的聖格列高利(St. Gregory of Nyssa335395 AD)的領會,清楚我們回應主的呼喚與祂會合,首先是發出清香,因著繫在胸前的沒藥囊(歌11213)。沒藥寓意犧生救贖的祝聖(若1939;出三十22-38),乳香寓意神性(Divinity;瑪211;用於聖殿敬拜主,也是復活的表徵)。因此我們能更明瞭在等候主的召選時,誰沒有先記念主的苦難救贖而死於自己(意指依恃私慾,岐見,偏情,習俗…等等),不可能讓自個兒改變成乳香的神性,就更不可能和主一起生活。

圖一:趁晚風還未生涼,日影還未消失,我要到沒藥山,上乳香嶺

 

新娘在新郎眼中是完美無瑕(歌47)。為此,我等得時常醒寤,熱切地期待祂的再次顯現到來(創171;得前 5:23;得前 3:13;斐理伯書 1:9-10;哥 1:9-10 ; 費 6;希928)。

圖二:我的愛卿!你是全美的,毫無瑕疪

 

新娘雖然很美,但仍然留在天主創造美麗的異地上,與新郎分隔於遠遠高山(寓意居異邦轄權柄者),受到敵人,北方入侵者,獅子和豹子的困擾(耶 5:6;詠179125521225755825;默132)。新郎此時呼喚,邀請新娘自行離開(詠451112),並親自前行與新娘會合,一起制敵(瑪28201427;依714;依4591415)。這時,新娘與新郎君王心心相映,但其實與祂要面對面還隔的很遠,因為後來她才被引到君王面前,進入君王的宮殿,甚是欣喜。可見,熙雍山的聖殿寓意基督的身體,也是我們的心;基督的呼喚,有聖神的必然聽到,欣然放下一切,前去相迎,而非因他人傳講默西亞在這兒或在那兒行大奇蹟,因為主來臨如同從東方來的閃電直照西方(瑪242328)。

圖三: 你從黎巴嫩下來,我的新娘!從黎巴嫩下來,離開阿瑪納山巔,色尼爾和赫爾孟山頂,獅子的巢穴,豹子的山崗。

   

雅歌篇49的描述,讓我們能更明瞭主的來臨呼喚新娘時,她的一切,關於她的一切,都深深地打動著新郎。這是雅歌中新郎第一次的如此稱呼【我的新娘】,而且在呼喚定親的迎接新娘時,重復了6次(歌4851)。新娘在此時也被新郎稱為妹妹 (sister);聖伯爾納鐸謂:從降生成人的觀點來說,新郎與新娘在聖神內有同一位聖父。然而,新娘此時仍是臉上戴著面紗,因為只有在基督內經過試練時(格後314;歌52610)纔得除去;因此,聖十字若望謂:揭開了新娘的面紗,婚姻的享受就正式開始。新郎如此地喜愛新娘,戀慕她的美艷雅麗(依625;歐22122;默219;詠451112)。新娘項鏈上的一顆珍珠(箴18210113342122),寓意通過信仰生活的歷練,如同經由珍珠的形成過程,自願在頸項繞以天主賜予的珠鏈(可寓意謙卑信服的融入天主的話),何其美麗(歌11011),奪去了基督的心(歌49)。

至此,我們回憶瑪竇福音25113,新郎在夜裏(寓意世上充滿世俗私欲,不認識天主之時)前來與準備好足夠油(詠13313)帶著燈(詠119105)的童女們(寓意:相稱的聖教會)會合赴婚禮。不妨反思一下,我們每一位都不可能宣稱自己準備好了油,故當醒寤,以奪取天主的心為優先,致力做基督的僕役(迦110;瑪259),因為時期已臨近了(默2210)。若憑【自己的仁義】在關鍵時間把油分出(瑪2589),以致團隊無法在跟隨主時,持續以燈照耀黑夜,如何與主同赴婚宴? 婚宴的天時可以人定嗎?為此,我們得學會做好忠僕,關注主的旨意,並委婉的敦勸糊塗的弟兄姊妹抓緊時間買油(寓意:平時就得注意燈芯是否因油的消耗而愈來愈變長以致逐漸燒成枯乾)。願我們都得以歡欣進入正義之門,與主結合在熙雍聖山,天主的聖殿,以一忠誠的僕人,一起與基督經管天主王國直至無窮之世(瑪6101929302510;默224291251914162215)。

圖四:我的妹妺,我的新娘,你奪去了我的心!你回目一顧,你項鏈上的一顆珍珠,奪去了我的心 

          

聖伯爾納鐸論述新娘教會如何愛基督,但還是要被基督吸引(draw),是因為我們不論準備得多完善,只要背負著這個凡人的身體,只要被侷限在這個充滿世俗的邪惡世界的監獄裏,被束縛於必需品,被罪惡的慫恿驅策折磨,企求習得崇高偉大的真理只能在精神的疲憊中一點一點地實現,無論新郎走到哪裡, 我們肯定【不能靠自己】自由地跟隨祂。

我們也以愛基督散發的香氣(歌112410)吸引新郎,其實香液(perfume or fragrance) 的形成在於仿效基督,保守祂的話於心,愛天主及愛人如己而擁有的令名(箴42023;訓71;歌1312)。

圖五:我的妹妺,我的新娘!你的愛撫 (love)多麼甘甜,你的愛撫甜過美酒,你香液的芬芳超越一切香料 (the scent of your perfumes than any spices)

 

讓我們回到默示錄研習主提及的第七個教會-“勞狄刻雅”。

我們先朗讀主耶穌要聖若望記載下來給“勞狄刻 (Laodicea)”教會的話(默31422):

你給勞狄刻雅教會的天使寫:「那做『阿們』,做忠信而真實見證的,做天主創造萬物根源的這樣說:我知道你的作為:你也不冷,也不熱;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但是,你既然是溫的,也不冷,也不熱,我必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你說:我是富有的,我發了財,什麼也不缺少;殊不知你是不幸的,可憐的,貧窮的,瞎眼的,赤身裸體的。我給你出個主意:你要向我買用火煉好的黃金,為使你富有,也買件白衣穿上,為不顯露你裸體的羞恥,又買點眼藥,抹在你的眼上,為使你能看見。凡我所疼愛的人,我要譴責他,管教他;所以你應當發奮熱心,痛悔改過!看,我立在門口敲門,誰若聽見我的聲音而給我開門,我要進到他那裏,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勝利的,我要賜他同我坐在我的寶座上,就如我得勝了,同我的父坐在他的寶座上一樣。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

聖若望領受神視記載這段給“勞狄刻雅 (Laodicea)”教會的話約30多年前,即西元63年時,聖保祿寫了《哥羅森書》。聖保祿寫的哥羅森書信也是為近在城西9哩左右的“勞狄刻雅”教會(哥21),勸勉他們「在愛內互相連結,充分地得到真知灼見,能認識天主的奧秘──基督,因為在他內蘊藏着智慧知識的一切寶藏」(哥223)。又接著訓示:「你們既然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該在他內行動生活,在他內生根修建,堅定於你們所學得的信德,滿懷感恩之情。你們要小心,免得有人以哲學,以虛偽的妄言,按照人的傳授,依據世俗的原理,而不是依據基督,把你們勾引了去。因為是在基督內,真實地住有整個圓滿的天主性,你們也是在他內得到豐滿(哥269)」。聖保祿在信尾中請“哥羅森”教會問候“勞狄刻雅”的弟兄,也問候聖寧法(St. Nymphas;第一任勞狄刻雅主教;Catholic Encyclopedia : by the Apostolic Constitutions, 7:46)和她家裏的教會(哥415)。「幾時你們宣讀了這封信,務要使這封信也在勞狄刻雅人的教會內宣讀;至於那由勞狄刻雅轉來的信,你們也要宣讀(哥416)」。

勞狄刻雅”(Laodicea)名字之意是是【共享公義者之處 】(Place of People Of Common Fairness)。 Alcuin of York翻譯為:“主所愛的族群"tribe lovely to the Lord)或"他們在嘔吐"they were in vomit):這種解釋顯示了【良善】與【邪惡】的交集糾結,需要更加努力並藉主奮鬥得勝的教會。

西元17年的及接著西元60年近毀滅性的大地震後,“勞狄刻雅城”居然拒絕羅馬帝國的援助,選擇自費重建。可見該城的文化具有【自求多福】的心態(意思靠自己的能力求取福祿),而這種存有的心態使得教會信徒也易於陷入祇看重及依賴天主所給予的禮物本身及大小(譬如財富的獲得、才能的具備、安定的環境,,,)卻未關注感恩和親近於那送禮物的天主(編上2912)。

主耶穌一開始對勞狄刻雅教會的提醒,就是要勞狄刻雅教會(也是針對生活在同一末代的我等)記起基督以祂的話創造萬物(首先是創造了宇宙大自然、萬物,最後才創造了人),所有生命的存在都維繫於是否【遵守】祂的話。祂的話是『阿們』。Alcuin of York翻譯『阿們』為 「真實不變的見證」, 意指祂的話就是真理, 即祂自己, 祂是真理。雖然主耶穌有許多忠信和真實的證人,但他稱自己為忠信而真實見證者,就好像他是唯一的證人一樣,因為與他相比,沒有人是忠信和真實的:因為他是忠信的、誠實的和善良的,而我們這樣做他的忠信和真實的證人是因為他與我們分享這些品質,為給那光作證(若13-8)。

小亞細亞的“勞狄刻城” 位於古“非拉德非雅”城東南約70哩處,“厄弗所” 城西邊約100哩,“哥羅森”城即在其東約9哩。希臘王Antiochus II Theos於西元前261246年間建立了此城,並以他的第一任妻子的名 (Laodice )稱呼(但Antiochus II Theos之後卻休妻Laodice娶了埃及王的女兒與埃及結盟,他的死亡被人認為是因Laodice 的毒殺;參閱:達1157)。及至西元第13世紀,,勞狄刻雅城先後被突厥族及蒙古人侵入,戰後因未整建而漸沒落。今天這城僅存於廢墟。 “勞狄刻雅城”的遺址位於現今土耳其的Denizli市近郊。2013年,該考古遺址被暫定列入土耳其世界遺產名錄。

該城的四周都是農田村莊,但位於三條重要公路的交匯處,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貿易路線上,. 成為古代最富裕的商業重鎮之一,是銀行及錢幣兌換中心,也是個醫療中心。勞狄刻雅城的特產包括具有光澤的黑羊毛成衣和眼藥。城內大型市場主要由猶太人控制(這些猶太人大多是希臘“安提奧赫斯大帝”〈Antiochus III the Great;在位 222 187 BC〉從巴比倫向Phrygia區運送了 2000 個猶太家庭的後代)。可能隨著商品增加的豐富,養成居民傾向獨立自足,甚至顯出富人自大的傲慢。這座城市也以生產光滑【黑色】和柔軟質地像絲綢的的羊毛織布而聞名。居民幾乎普遍自豪的穿著。居民們也以製造和染色服裝的技巧而聞名,供應色彩豐富,質地精美,具奢侈的時尚的服裝,好似現今的巴黎。城中與卡魯寺廟(the Temple of Karu)有關的一所著名的醫學院,曾研發生產著名的普利克斯吉安眼藥膏(Plixygian eye salve),在當時世界的許多地方都出售。

城市附近還有一些炎熱、寒冷和溫水的泉水,尤其是後者。這些水域大多含有具有所謂癒合特性的碳酸鈣礦物。成千上萬的病人前往“勞狄刻雅城”,從醫療性眼藥膏、礦泉水以及炎熱和溫熱的浴缸中獲得身體保健上的益處。在這裡,溫泉的熱水,流入冷水的溪澗,結果是「不冷不熱」。雖然熱熱的溫泉對沐浴的身體產生很愉快的享受;但一般來說,可以從經驗中領會喝已「不冷也不熱」含豐富礦物質的溫泉還是會令人作嘔的。

Alcuin of York認為傾向【背信棄義】的心導致【冷酷】,要麼就【任性不守規矩】,因為沒有信賴主得勝,反而被黑暗之首從極寒北方來的誘惑束縛綑綁(依1413)。傾向公義的心導致【熱情】,則是因為聖神,有如熾熱的南風,觸及信仰的赤誠,軟化冰冷的懷疑,和受其引導行諸善事有分有寸。冷酷者和熱心腸的人往往會隨著時間的運行【變得】(become)不冷不熱;因為,當某人遠離邪惡的寒冷,但又不傳遞公義(justice)的完美火熱,他會變得不冷不熱;又或者當某人從傳遞公義的火熱變成怠惰無所作為時,他就會變得不冷不熱。因此,相對於不冷不熱的,教師們反而可以更容易地吸引感化【背信棄義】的促使他們變為忠信的,或吸引感化【任性不守規矩】的變為熱誠的基督徒作好善工;這就如同農夫拋棄了一片不長果子的貧瘠土地,到已經拔出荊棘之地就可耕種獲得豐收的成果,甚至到一個仍然充滿荊棘之地,仍還可期望它將是可以在努力除荊及耕作下達成豐收。主耶穌【一語中的】,警示勞狄刻雅教會【不冷也不熱】的作為,雖【自欺】是富有的,發了財,什麼也不缺少(譬如有了藉口,因天主賜予的富有及幸福,什麼都不缺了-也不用慕道、濟貧、福傳、靈修…等等);殊不知是不幸的,可憐的,貧窮的,瞎眼的(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自欺欺人),赤身裸體的(因為缺乏天國真正的美德;默317)。祂必要從祂口中把這些一直不悔改的【自欺者】吐出去(不再祝福)。

我們在此反思一下。智慧非自行研習而來,因為是天主的賞賜;自行研習智慧,企圖增進自己有限的學問智慧(從人那兒來的),祇會憑添煩惱憂慮(訓11718)而成為【自欺欺人】者。信德也是天主的賞賜,但是領受的我們也要配合感恩天主,並藉著仰賴親近祂,在試練(奮鬥於糾結中)中【學習】服從而以善勝惡,使信仰堅定不移(哥27)。

為此,主耶穌給的解藥是:「你要向我買用火煉好的黃金,為使你富有(默318a)」。我們在世上,生活在祂的話語內,就能覺察分變出虛幻的短暫,都會渴慕如黃金的不變及持續的永遠,而致力追求創造我們的天主,設法尋覓永遠的財寶。祇有不眷戀世俗的文化,心神祇為【聖言】開啟,才能領會「上主的訓誨是純潔的,永遠常存;上主的判斷是真實的,無不公允;比黃金,比極純的黃金更可愛戀(desired);比蜂蜜,比蜂巢的流汁更要甘甜(詠191011)」(也請參閱:伯後14;箴1616)。主耶穌說「你要向我買用火煉好的黃金,為使你富有」,即是以主耶穌為例,仿效他的熱火激情(Passion),在火一般磨難中煉成黃金。

主耶穌又加了一付藥方:「也買件白衣穿上,為不顯露你裸體的羞恥,又買點眼藥,抹在你的眼上,為使你能看見(默318b)」。這是意指把上主的誡命運用到我們盲目無知的頭腦中,這樣我們就能看到自己未穿戴美德的赤裸裸,並急於掩蓋它。事實上,如果上主的誡命不是醫療的眼藥膏,聖詠篇就不會說:「上主的約章(the commandment)是忠誠的,能開啟愚蒙(enlightening the eyes)」(詠189)。這樣的讓失明的眼回復視力,就可以讓我們以信心的眼看到主未來對聖徒應允的賞報(格後57)。

我們也以此類推的設法安排時間聆聽其他弟兄姊妹經歷考驗磨練靠主得勝過的生活信仰見證,及自己也做出不斷的敬虔祈禱,努力安排慕道時間學習認識召叫我們的基督,藉着祂恩許的聖神,在逃脫世界上所有敗壞的貪慾之後,就能成為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在信仰上不斷增添建立天國的德行,賴善行而使信仰堅定不移(伯後1311)。

天主是愛,我們的父親,基督是我們的主,祂於是對勞狄刻雅教會作出總結的訓示:「凡我所疼愛的人,我要譴責他,管教他;所以你應當發奮熱心,痛悔改過!(默319)」。為此,當我們因不冷不熱受到譴責(言語)或甚至管教 (discipline;可意指發生的境遇侷限我們的作為) 時,需要心甘情願地接納,要熱心悔改(希12513)。如是,上主憐憫我們,免除了我們的過犯,不再懷念我們的罪惡(依4326),我們也不會因執拗忽略上主管教譴責而終受永罰。我們的【門口】表示心靈的入口,主親自敲擊心靈的入口,即是以祂的話語鼓舞人心:祂的聲音能被【任何愛遵守祂誡命的人】聽到,打開門時,就是敞開心扉,祂進入我們的心地,一起坐席,祂照亮了全心(若19;詠1829),激起了我們心靈渴慕的擁有祂,祇要擁有祂的同在,就心滿意足,我們也會看到了祂應允永恆的賞報(弗118;哥324)。

主耶穌應允的賞報即是:「勝利的,我要賜他同我坐在我的寶座上,就如我得勝了,同我的父坐在他的寶座上一樣(默321)」。經歷苦難和復活得勝的基督同天主聖父一起坐在天父的寶座上,與天父同等;跟隨主耶穌如他一樣的得勝者,即是傑出不同凡響,彰顯他的肖像者,主也賜予他們同祂坐在祂的寶座上,因為【所有得勝者】在主耶穌的能力中獲得了審判的能力,就像一個人祇有當他擁有主賜予的智慧、深悉天主的公義、正義,才可以通過嘴巴說話和透過眼睛看的能力一樣。也正如福音中主對【門徒】的應許:「在重生(以水和聖神;若35;鐸35)的世代,人子坐在自己光榮的寶座上時,也要一同在主的筵席上吃喝,坐在十二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瑪1928;路2230)。十二寶座意指針對普世的審判,主耶穌自己光榮的寶座則是審判(司法)權力的獨特頂峰。這意味十二寶座與本章節主應允同祂一起坐在祂的寶座意義一致(以上諸段中關於主耶穌對勞狄刻雅教會訓言的心得分享也參考並摘譯英國神學家及執事〈Alcuin of York735804 AD〉的一些銓釋及論述;至於勞狄刻雅城的一些人文歷史資料則取自網上Wikipedia及有關的史料報導)。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有關【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沙漠中的讚美”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euDtvfXIA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1/30/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有關【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閉鎖的花園封鎖的泉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M4YTg4c8

及唸誦雅歌篇第四章第 1115節(新郎前往迎接新娘時描述新娘的等待善工):

新郎:  我的新娘!你的嘴唇滴流純蜜,你的舌下有蜜有奶;你衣服的芬芳好似乳香。我的妹妹,我的新娘!是關閉的花園,是一座關鎖的花園,是一個封鎖的泉源。你吐苗萌芽,形成了石榴園,內有各種珍奇的果木;鳳仙和玫瑰,甘松和番紅,丁香和肉桂,各種乳香樹,沒藥和蘆薈,以及各種奇香異草。你是湧出的水泉,是從黎巴嫩流下的活水泉。

新娘對新郎愛情的施予,如同愉悅的祭獻罄香。新郎愛的教言在新娘心中磨合,使她的嘴甘甜如蜜,讓人心靈愉快,筋骨舒暢(詠119103;箴1624;則33;歌411A)。她親切教導基督言語的基本道理(希512;格前32)-即那屬靈性的純奶,使慕道者嘗到了『主是何等的甘飴』,靠着它生長,以致得到上主的救恩(伯前223;出38)。她犧牲自己的時間的生命為主服事他人,如同一柱香逐漸成灰燼。為此,新郎描述她香液的芬芳超越一切香料,衣服的芬芳好似乳香(也請參閱:默834)。

圖一:我的新娘!你的嘴唇滴流純蜜,你的舌下有蜜有奶;你衣服的芬芳好似乳香。

 

她的心地因祇為新郎開門(則442;歌412),沒有荊棘,狐狸消失(歌221516)。天主的光榮由東方而來,聖殿的門朝東,必關閉不開,祇為迎接基督進入此門,任何人不得由此門而入(則43124412)。為此我們的葡萄園應封鎖泉源祇為與基督共享而保持潔淨(箴5161774;歌412)。原來我們是被天主的妒愛許配給一個新郎,當作貞潔的童女獻給了基督(格後112)。

圖二:我的妹妹,我的新娘!是關閉的花園,是一座關鎖的花園,是一個封鎖的泉源。

 

新娘準備新郎的到來時,她的心地在等待中形成了石榴園(歌41314;以色列人稱石榴為救命之果,沙漠中解渴的重要食物;寓意:豐滿,造型優美,對外隱藏,但心中對天主敞開,清澈晶瑩,可肩負傳遞基督的愛及救恩)。原本新娘視新郎有如森林中的一棵蘋果樹,果實令她滿口香甜(歌23)。這時,石榴園一旦經由新郎的活泉灌溉長滿了各式各樣的奇香異草和珍果。心田吐苗萌芽形成花園,因為它承載著屬神善工的種子。所有這些結出的果子都是聖徒的功行美德(Alcuin),也可延伸寓意新娘的捨己隨主的言行散發動人的芬芳與美善。

甘松 (spikenard)可於海拔3000-5000公尺的高處找到,但生長在巖石峭壁上, 或高山山澗旁的潮濕草地中.可做成珍貴香膏及良藥(也請參閱:若123;瑪26613)。番紅(saffron)是世界上身價最高的香料之一。番紅在以色列長達七個月的乾燥夏天中, 利用其地下莖貯存養分保存實力. 當潮濕的冬天來到時, 就立即地因應生長開花, 而冬季初雨過後, 更是滿地盛開. 因此這類植物又有個綽號:” 下雨的預兆”(harbingerofrain),因此可寓意心地的堅守主言,如同獲得番紅的種籽,操練審慎忍耐,儆醒的免於被人生的掛慮所困擾(路2134),藉聖神降諸甘霖,適時的開花散香。丁香(或譯“香菖蒲”;calamus or sweet cane)及肉桂 (Cinnamon) 為舶來品(歌36;耶620),是配製傅禮用的聖油的材料(出3023;依4324),寓意可代表主或經由聖神在教會傅油欽差(如堅振聖事),為促使仍被黑暗束縛而困苦流離者滋生對聖言的愛慕研習(瑪933638201)。

默西亞君王祝婚歌中描述新郎基督:「你愛護正義,你又憎恨罪辜:為這個原故,天主,你的天主,以喜油傅你,勝過你的伴侶。你的衣冠散佈沒藥、沉香(Aloes)、與肉桂的芬芳。由象牙宮中奏出絃樂的聲音,使你歡暢(詠4589)」。

圖三: 你吐苗萌芽,形成了石榴園,內有各種珍奇的果木;鳳仙和玫瑰

 

圖四:甘松和番紅,丁香和肉桂,各種乳香樹,沒藥和蘆薈,以及各種奇香異草。

         

新娘因為不中斷的慕道讀經喝了新郎賜予她灌溉心田的活水,信從聖言,她將永遠不渴;並且新郎賜給她的活水,將在她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若414635738)。因為在基督那裏才有生命的泉源,藉主的光明才能把光明看見(詠36910)。唯有主耶穌的話可以飲存於心,藉著信德,實用於日日的生活,積纍增添彰顯光榮天主的美德(箴51516;伯後157)。這即是聖母瑪利亞無玷童貞的寫照及給我們做子女的範例(Saint Amadeus of Lausanne;~1110 1159 AD)

圖五:你是湧出的水泉,是從黎巴嫩流下的活水泉。

 

 

讓我們回到默示錄。聖若望領受神視記載了主指示給七個教會的話後,他看見天上有【一個門】開了,並且聽見他初次聽見的像號角的聲音:「你上到這裏來,我要指示給你,這些事以後必須要發生的事」。聖若望因此得以一瞥天使和聖徒在天堂的朝拜情景,所有聖者都宣告將光榮、尊威、權能、和頌謝歸於那坐在寶座上的,萬世萬代的全能永生者;因為天主創造了萬物,萬物都是因了祂的旨意而存在,而造成的(默示錄第四章)。看!「天使,持着金香爐,站在祭壇旁;給了他許多乳香 (he was given to him incense much) ,為同眾聖徒的祈禱,一起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乳香的煙與聖徒的祈禱,遂由那位天使的手中,升到天主面前(默834)」。又有密封的書卷及開啟(默5110),獻祭的酒,以及天使領受號角用來吹响喚起人們注意(默825)。

 

在天堂聖者這樣的朝拜天主看似如此的熟悉,讓我們記起天主交代以民和我們現今參與彌撒崇敬天主的禮儀(詠:1412;出2530章;裴217)。

 

聖若望在被引到天上觀看天使和聖徒的朝拜時,他也見到地上正發生的情景:大瘟疫、大災難、及朝向人類末代歷史結束的大審判。聖若望目擊到一個被認為偉大但被描繪成流氓、妓女般邪淫的城市,最終被各種災難摧毀;然後,一個嶄新城市,被描繪如一位從天降下出於天主的新娘,與羔羊合一,就如一位裝飾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天主的子民進居城內,天主親自與他們同住,拭去他們眼上的一切淚痕、悲傷,哀號、苦楚,因為先前的都已過去了,天主已更新了一切(默2115)。

 

至此,我們至少瞭解默示錄傳達的是人類末代從主降臨於世傳福音直至末代的終結更新之事,以及我們在末代度日參與彌撒朝拜天主的至關必要。身為主僕確實應當瞭解一下主耶穌啟示人類【末代】(有別於【重生代】是脫離那執拗於舊代法治的末代)歷史的發展方向。由於是【啟示】性的,我們生活在【主的福音】內,即是記得【祂的話】,以祂的話為根基,常在聖神引導下熱心事主,因應【試練】的境遇,同時盼望主應允的未來永生的賞報。至於領會【啟示】的各個生活層面,或許各人不一,也有相應不同的詮釋,我們不需要求他人與自己所【理解】或【領會】的相同。最重要的是存【主的原話】於心(詠119916;耶3133;若157;默221819),關注教會教父及神師的銓釋(如果可以獲得),而不接納任何異端的思維哲理(歌41215)。在此僅大概的分享一下默示錄中主提示的記載,讓我們這些正在【奮鬥】中欲藉主得勝的,在追求主的愛情中,可以預見(perceive)我們身處末代的世局轉變,【儆醒】的拉住基督不放,奉獻自己於主的救贖、復興的和平計劃。為此,主耶穌在默示錄中的啟示,是把那些【必須快要發生的事】,指示給自己的【僕人們】,因為時期已臨近了,「那誦讀和那些聽了這預言,而又遵行書中所記載的,是有福的!因為時期已臨近了」(默1132210)。

 

我們參與彌撒必需領會的是正在與天堂上天使和聖徒結合與天主永遠在一起或相遇的朝拜。這也是為什麼彌撒中的聖祭禮儀時,就在祭台前,主祭的神長朗唸感恩頌謝詞:「因此,我們隨同天使、總領天使、以及天上諸聖,歌頌你的光榮,不停的歡呼:」。而我們全體即時回應:「聖、聖、聖,上主,萬有的天主,你的光榮充滿天地。歡呼之聲,響徹雲霄。奉上主名而來的,當受讚美。歡呼之聲,響徹雲霄」(請參閱:默48)。

 

聖若望在默示錄中描述了諸聖及長老,在天上的聖殿裏獻上盛滿了香料的金盂──這香料即是眾聖徒的祈禱(默58)。因此,在彌撒中獻香也是整個救贖歷史中天主子民的普遍朝拜傳統的部份,意味著天主子民以信德奧秘參與在天上聖殿中一起對天主的崇拜。教會制定的禮儀即是以主耶穌向聖若望展示的天堂敬拜模式為依歸。

 

彌撒禮儀中主祭者等所使用的衣物,可以從默示錄裏見到:燈臺(candle-sticks; 如教宗主持彌撒使用七燈臺代表全教會;默120),祭台(Altar;默69839131111418167),香爐和乳香(incense and censers; 835);白袍(white robes;默79141914),盂(bowls; 58);聖書(sacred books)和樂器。

 

所以我們參與彌撒之時也正是與天上聖殿中的敬拜同步,同一司祭(主耶穌與主祭者合而為一)在聖堂中(默51213),也就是「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129)」。我們在聖祭禮儀中也能領受主耶穌從天上賞賜的祂的身體和寶血。祂在天使和諸聖徒中與我們共融。默示錄讓我們領會在每次參與彌撒時都預嚐將來在天堂上敬拜天主的模式。當我們以信德脫離罪的束縛參與彌撒,就會由衷的喜樂愛慕,期盼與主的接吻愛撫(領聖體;歌12),興高采列的服事主(歌112;詠1002)。

 

我們可以想像聖徒們【復活的光榮身體】欣喜的回應正在【天堂】發生之事,這也是默示錄傳達【天堂】就好似結合為一體的【新娘】和【新郎】,同心合意居住在一起的經驗,不再提及要相信(即發諸信德)正要或將來會發生什麼。曾在默觀祈禱(Contemplation Prayer)中與天主親近時被聖神提昇到第三層天(the third heaven;或天上的樂園)的聖保錄(在他歸化主後的第九年,A.D. 44;宗132;格後122;路2343;參考聖師.聖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和神父暨神學家Cornelius a Lapide15671637AD 的銓釋和論述)告訴我們:「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

 

但丁(12651321 AD著的史詩《神曲》一書中描繪天上有樂園,天堂還有九重天(基於聖徒們在世時為主服事被聖化的賞報;若143);聖保祿透露了有第三層天,或許是基於不同層面的描述:第一層天是大氣層(鳥可居之處),第二層天是其它宇宙星球的所在,第三層天則是天主與天使諸聖徒居住之處(“empyreanheaven)。第三層天的詳景奧秘也無從得知,每一位聖徒的賞報不一;但這也給了我們無限的響往,渴慕與主永在,致力加油將來與成聖的弟兄姊妹自由自在親臨居於第三層天。

 

天主教教理教導我等死後和復活之前,我們的靈魂與自己的身體分離(10051016)。有些人也為此質疑,因為離開的靈魂完全是屬靈的(entirely spiritual),沒有物質的身體怎能被放置或受到物質位置的影響,所以一定不能有一個地方在死後接受我們的靈魂。但聖師.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卻持相反論述,因為"empyrean heaven" 是一個【有形的】(即是物質的,按照天主設定的自然物理規律,有形的)地方,充滿了,純粹屬靈的,無肉體存在的【天使】。他指出,無形的精神實質,如無形的靈魂,而是以一種精神實質獨有的特殊方式,但並不像身體那樣佔據一席之地。天使是非物質的,就像我們分離的靈魂一樣,但他們也可以佔據一些地方,儘管他們沒有像我們一樣的被地方所包含侷限; 但可以類比我們在世上的生活的靈魂佔據著身體,作為裝有身體,而不是被身體所裝有。此外,事物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共用一些共同點:首先,具有相同的品質,就如熱的東西都具有熱性。但精神實質絕不能以此方式與有形物質事物分享任何共同之處。其次,事物可以通過某種【比例性】(proportionality)來分享一些共同點,就像聖經用物質事物來隱喻地描述屬靈世界一樣。例如,以太陽隱喻天主,因為在地球上"天主是屬靈生活的原則,就像天主所造的太陽是物質生活的原則一樣"(詠8412;依91;瑪172;格後46;默116)。在這個類比的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到靈魂與某些地方有共同的東西——例如,靈性開悟啟迪(enlightened)的靈魂,有光明屬神的身體(格前153558),以及被罪惡投入黑暗中、到黑暗地方的靈魂(若19;達514;希64;弗118)。最後,分離的靈魂不像身體那樣直接受到肉體的影響,但知道他們居處有形的地方會給這些靈魂帶來喜悅或悲傷,這取決於他們被安置在哪裡。這種喜悅或悲傷分別是他們獎賞或懲罰的一部分。

 

此外,在教宗.聖師.聖額我略(540-604 AD;教會內教師的主保)的《對話錄》中,寫了一些離世的靈魂,他們被看到或發現在地上人間或地獄的特定地方。聖師.聖多瑪斯•阿奎納解釋說,將高尚的精神實質(spiritual substances)分配到更崇高的地方是合適的,從特殊意義上講,精神實質可以居處一個地方。精神實質越高尚,它就越接近第一【自有擁有】的精神體,它位於最崇高的地方。這意思是天主是第一個也是最崇高的精神實質,雖然祂通過祂的本質、同在和能力在宇宙中無處不在,但聖經告訴我們,祂的寶座在天上(詠10319;依661)。

 

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在他的《末世論》(Eschatology)一書中寫道:"神學家以深刻的洞察力,以系統的形式,並借鑒了極其可敬的聖傳,談到了殉道者,童貞女和教父等的特殊"加冕的花冠"。今天,對於這種論述斷言,我們必需更加謹慎。只要知道慷慨的天主以這個或那個特有的方式對每一個人按他事奉主被聖化的成就給予最大的賞報就足夠了"。至於個人對天堂的獨特體驗也可與聖若望記載默示錄中的經文聯繫起來(Eschatology235236)。教會教導我們天堂的記載所給予的核心啟示——每個人對天堂的體驗不同,這取決於他們在生活中做了什麼,以及他們向上主的愛敞開了多少心扉(以上有關天堂及人離世的靈魂所歸參考摘譯自Catholic Answers MagazineKevin Vost, Psy. D. Catholic Exchange 發表的一篇文章:Where Our Souls Go When We Die: A Thomistic Introduction to the Afterlife)。

 

我們下週繼續在家查經研習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有關【羔羊的婚宴】。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榮耀的父神”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eKlOMwYFI

 

主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本週 (12/7/2021) 在家查經繼續雅歌篇及默示錄中記載有關【羔羊的婚宴】研習。

建議在開始查經之前,請先唱一首敬拜讚美的歌曲:

行動要端莊,好像在白天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5Fq-VBPnmI

及唸誦雅歌篇第四章第 16節(新娘準備好所有新郎期待的愛情果實)和第五章第1節(新郎與新娘愛情結合的時刻及隨後的公開婚宴):

新娘:  北風,吹來!南風,吹來!吹向我的花園,使它的清香四溢。願我的愛人進入他的花園,品嘗其中的佳果!

新郎:       我的妹妺,我的新娘!我進入了我的花園,採了我的沒藥和香草,吃了我的蜂巢和蜂蜜,喝了我的酒和奶。我的朋友!請你們吃,請你們喝,我親愛的,請你們痛飲!

可愛的新娘希望她的美麗同時被來自北部山區的冰冷風(導引接受痛苦及試探的歷練;瑪41;歌169378434)和阿拉伯沙漠的暖風(African wind, 愉悅愛慰)吹撫。聖十字若望似乎較關注溫暖的南風正面效果,爽快和多雨促使花開和飄香。滋潤土壤,開啟心深處美麗的寶藏(歌1121523515415)。聖神傳送的活泉和不可預測的風賦予花園生命和產生所有新郎期待愛情的果實(迦52223)及散發的香氣(格後21415)。如是,新郎可以進入祂的花園,摘取,品嚐花園中的果子和聞花香。

此時的宴會先由新娘給新郎準備。新娘也為新郎的即將到來禱告。教父奧力振(Origen183254 AD)也說:新娘邀請新郎的宴席(歌51A)中有和平,謙卑,耐心,溫柔和甜蜜;  純潔的心是甜蜜精美的甜點,但宴會的主菜將是愛(瑪2535;猶11025)。

圖一:北風,吹來!南風,吹來!吹向我的花園,使它的清香四溢

 

新郎於是來臨,進入了【祂的】花園,享用新娘為祂準備的宴席。這是新郎公開婚宴前愛情結合的時刻。花園其實是專屬於基督的,所有被聖化教會所結的果實必需源自於祂,而且是遵守祂的旨意,在祂的護佑合作下完成(谷1620)。我們可以從雅歌篇中描述新郎優先【採】(gathered)的什麼,【吃】的什麼,【喝】的什麼(歌51),關注自己在世為主服事前應先行所作的準備。新郎先採了【沒藥】和【香草】,即是寓意我們首先得有習慣性的紀念基督受難救贖我們的奧蹟(譬如:常唸玫瑰經默想奧蹟、慈悲串經、參與感恩彌撒…;歌1213)及在聖神引導下參與主耶穌的【救贖的犧生祭獻】,放出清香(譬如:受傅福傳,扶助弱小,看望病者及被堅禁的、愛護孤兒、窮人、分享聖言及主愛世人的見證…;歌1381262)。

圖二:我的妹妺,我的新娘!我進入了我的花園,採了我的沒藥和香草,

 

【蜂蜜】的甜味在聖經中被用作因【親切的言語】而喜悅的隱喻(箴1624),「上主的訓誨是純潔的,永遠常存;上主的判斷是真實的,無不公允;比黃金,比極純的黃金更可愛戀;比蜂蜜,比蜂巢的流汁更要甘甜(詠191011)」。我們投入聖言於其中和汲取聖言融入生活中的喜樂可被描繪成蜂窩的產物。為此,【聖言的被領悟】常在新娘的舌下,滴流於她的嘴唇(歌411)。從【蜂窩】字面上看,這是蜜蜂儲存蜂蜜的地方。 從屬靈的意義上看,蜜蜂是【朝聖】獲得信仰的旅行者,蜂蜜應是獲得的信仰,因此蜂窩象徵性地是屬靈身體中渴望著可以存儲信仰輸入的地方。蜂窩呈現一個嚴密的多層隱藏的儲存室,意味許多記憶的區域 ,意味著信仰輸入是看不見的 - 智慧或靈感,或者神視的啟發。因此蜂窩可寓意代表屬靈的身體蓄積天國的寶藏(路123334) ,如果蜂窩是滿存純蜜的,即是充滿了屬於基督的蜂蜜(241314)。

我們在主內,就會【儆醒】渴望尋找和分辨在那兒可以採到 (gather) 純正的蜂蜜(歌172151641112)。若不在主內,我們採到和輸入至蜂巢的蜂蜜就非純正,就如同蜜蜂無知的從撒了農藥的花草(寓意加添的世俗異端思維)採蜜,傷己害人。

圖三:吃了我的蜂巢和蜂蜜,

 

 

新郎喜歡喝【祂的】酒,因為是祂親自配製的酒。【酒】傳達了擠壓"發酵"的紅汁流概念,就像葡萄通過發酵過程中,倒出時變成了"紅葡萄酒"。酒可用來被呈現於每日的犧生祭 ( 29:4041 ), 也作為奠祭把首批收穫的第一束成果奉獻上主 ( 23:13 ), 和任何的祭獻包括悅樂上主的馨香祭,及慶祝逾越節 (15: 57 ).。 基督以流盡他的寶血為我們救贖犧生,他在熙雍山(馬爾谷家)與宗徒的最後晚餐即是以【祝謝了】(祝聖)的紅葡萄酒做為他的真實寶血,新約的血,為大眾傾流,以赦免罪過(瑪262728;谷142324;路2220;)。 彌撒感恩獻祭也是按主受難前在與宗徒的晚餐指示:吃祝聖擘開的無酵餅及葡萄酒,要作為紀念他身體和流出的寶血的紀念。這裏已不再是寓意,因為主耶穌說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

這也是聖若望強調:「但若我們明認我們的罪過,天主既是忠信正義的,必赦免我們的罪過,並洗淨我們的各種不義(若一19)」;「但如果我們在光中行走,如同他在光中一樣,我們就彼此相通,他聖子耶穌的血就會洗淨我們的各種罪過(若一17)」。可見,我們準備基督喝祂的酒,源自祂親自配製的酒,是需要自己藉著聖神的光照及促使認罪悔改,主動仰賴基督救贖的寶血,擠壓出為自己或團體彼此相愛共融的紅葡萄酒。若我們一直強調【聖教會】的標籤,但又不常檢視我們言行的愛德是否【配稱】聖徒(聖的意思即是與邪惡分開在主內),擅自銓釋教義以討好衆人,而不致力作為克服世俗邪惡的得勝者,我們如何可在光中相通(若一16)?教會的有名無實而又不悔改,最終將消失於地方(默15)。主耶穌告訴聖若望祂手持七盞【金】燈臺(默11220),強調【燈臺】的奧密,而未提及【金】,即是期盼我們認識祂為我們救贖的勝利,我們也要仿效主的得勝,藉著祂的同在護佑,為去天國參與天上的聖教會;否則我們就易走入昔時以民自認聖潔的國度,而妄用上主賜予的恩寵,使得在世的【燈臺】都被主挪走(默25)。

新郎“葡萄酒”的配製可寓意祂賜予的智慧(箴945;歌51)。原來十字架的道理,為喪亡的人是愚妄,為我們得救的人,卻是天主的德能,因為世人沒有憑自己的智慧,認識天主,天主遂以自己的智慧,決意以愚妄的道理來拯救那些相信的人。但為那些所有蒙召的,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格前1182124)。原來我們受傅福傳,【不是為施洗】,而是為宣傳福音,我們【宣傳福音,不需用巧妙的言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失去效力】(格前117)。基督是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為此,我們常仰望注視祂,記念他為那擺在他面前的歡樂,輕視了凌辱,忍受了十字架,而今坐在天主寶座的右邊(希122),基督「並藉著他使萬有,無論是地上的,是天上的,都與自己重歸於好,因著他十字架的血立定了和平(哥124)」。

基督是真葡萄樹,天主聖父是園丁(若151),我們是枝條;那住在主內,主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基督,我們什麼也不能作(若155)。葡萄寓意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所能提供的一切,如果心中或教會的葡萄園接受了世俗異端的灌溉,生產的就是所謂的野葡萄(依524)。擠壓出來的葡萄汁為他人的啟蒙和救贖無益。作物的歉收也是上主審判的證據(依185)。若不聽從聖言,不遵行上主的一切誡命和法令,而且還不悔改,就無法享受葡萄樹結出的果實,導致徒勞和沮喪(申281539 ; 615; 113)。罪惡的生活導致貧窮和徒勞,而公義的生活卻產生豐收和慶祝。然而作為父親的天主是愛,會適時的管教;固然各種懲戒,在當時似乎不是樂事,而是苦事;可是,以後卻給那些這樣受訓練的人,結出義德的和平果實。為此,我們應該伸直痿弱的手和麻木的膝;我們的腳應履行正直的路,叫瘸子不要偏離正道,反叫他能得痊愈。我們應設法與眾人和平相處,盡力追求聖德;若無聖德,誰也見不到主;又應該謹慎,免得有人疏忽天主的恩寵,免得有苦根子長出來,而累及我們,使許多人因此蒙受玷污(希121115)。

反思一下,下一代的孩子們不可避免的會模仿父母的行為,當我們的罪孽在後代中重複出現時,他們也會因傳承父母的罪而受苦(則182)。基督徒應該結出甜美的屬神的果子。屬神果子的存在(迦522)是天主在我們生命中祝福和工作的證據,最終目標是帶來豐收。沒有果子會帶來譴責的審判和痛苦。在最後的審判中,天主對罪的忿怒被描繪成一個酒醡,壓榨那些被丟進陰府或地獄的人(這些人在世上結不該結的野果子,非得擠壓其汁出來,使被創造的人的良知醒悟;訓321)。這個審判首先在舊約中通過異民軍隊入侵實現(哀115),並將在末世一勞永逸地實現(依6314;默14620)。真正在主內的不必害怕落入上主忿怒踐踏的酒醡中,但這個形象的嚴重性應該促使我們彼此儆醒勸勉(希31314),不會糊裏糊塗遭受這種命運。「聖徒的恆心,就是在遵守天主的誡命,堅持對耶穌的信德(默1412)。

純奶在經文中常與蜂蜜或酒擺在一起(出38 ; 13:5 ; 5:6 ; 7:1522 ; 11:5 ;歌41151),當慕道者願放棄各種邪惡、各種欺詐、虛偽、嫉妒和各種誹謗,就會貪求屬靈性的純奶,即渴望有教會中的老師來教導或分享新約及舊約經文(歌45)和天主道理的初級教材,為使自己靠著它生長,以致得救。這些起初必備的基督教導 (Christ teaching):就是【講論】悔改、死亡的行為、信賴天主、及各種洗禮、覆手、死者復活和永遠審判的道理。慕道者的官能(senses),因著融入紥實的基本道理於心,喝了足夠的屬靈性的純奶,渴望主耶穌也會進入他們的花園喝為祂準備的純奶,祂的純奶;如果天主准許了,我們纔能在苦難試練中學習服從基督,努力向成全的課程邁進,開始吃硬食,因為我們的官能因著練習獲得了熟練,能以分辨善惡,瞭解正義的道理(伯前212;希5121361)。這就是按照天主所賜給的恩寵,我們好像一個精明的建築師,奠立了耶穌基督的根基,再用金、銀、寶石、木、草、禾稭,在這根基上建築,但各人的工程將來總必顯露出來,因為主的日子要把它揭露出來;原來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出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在那根基上所建築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必要獲得賞報;但誰的工程若被焚毀了,他就要受到損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從火中經過的一樣(格前31015)。

 

圖四:喝了我的酒和奶。

 

新郎嚐遍各種珍果,聞遍各樣花香,即隨後與新娘於聖山公開宴請(歌51B;依2568)有福氣的眾朋友吃喝痛飲(路132829;默199;瑪 8:11)!主耶穌也提示新郎遲延半夜才駕臨率童女迎接新娘(瑪2556)。這時讓我們能更明瞭主的來臨為何選擇在夏日,在黑夜(智18:14-16;19:6-9),全是為了讓所有祂創造的人事萬物,順從祂旨意的(瑪22114),得以參與飽饗祂和新娘(聖教會)的婚宴(依256;若651;詠368)。聖方濟各撒肋爵(St. Francis de Sales)感嘆他仍然看到太多只滿足於在愛情盛宴上吃東西的人。這意思是,如同許多以民,僅關注天主賜予的,卻未以自己是天主僕人的職責作盾牌,用身為子女的祈禱和贖罪為馨香(智1821)。

舊約的雅歌篇至此隱喻了基督降臨於世,新約教會將出世的預示(依256551;若651;宗第二章;詠368;箴915;路132829;默199)。在新約末世時代,卻意謂大地教會的復興,審判的時辰(默1367),千年王國的來臨(默2016)。

圖五: 我的朋友!請你們吃,請你們喝,我親愛的,請你們痛飲!

 

新約若望福音中,主預先告知門徒,他要去有許多【住處】(英譯:mansions a large, impressive house)的天父的家裏(意指復活昇天後),給門徒(新娘)預備地方(a place)期間,應允門徒祂必不留下他們為孤兒;祂要回到他們這裏來(若14218)。「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也要求父,他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他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因為世界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為他與你們同在,並在你們內」。「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我要回到你們這裏來。不久以後,世界就再看不見我,你們卻要看見我,因為我生活,你們也要生活。到那一天,你們便知道我在我父內,你們在我內,我也在你們內。接受我的命令而遵守的,便是愛我的人;誰愛我,我父也必愛他,我也要愛他,並將我自己顯示給他(若141521)」。於是,「猶達斯──不是那個依斯加略人──遂問他說:「主,究竟為了什麼你要將你自己顯示給我們,而不顯示給世界呢(若1422)?耶穌回答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裏去,並要在他那裏作我們的住所(We will make a home with him);那不愛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話;你們所聽到的話,並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若142324)」。

聖伯多祿於聖神降臨後,在主內領導教會的建立,天主指示給他,沒有一個可說是【污穢】或【不潔的人】。這意思是教會已不像以往猶太教必須與不潔的外邦人分開;即意指現今教會開放給任何祇要願意悔改歸於主耶穌的普世大衆。但教堂的門當然是由神長負責把關,不開放給不悔改的小偷、黑道、詐欺集團,和拜偶像的邪淫異端者(默22024);因為賊來,無非是為偷竊、殺害、毀滅;瑪1526;若1010;羅3:2210:12; 迦 3:28; 哥 3:11)。聖伯多祿當衆便說:「我真正明白了:天主是不看情面的 (no partiality),凡在各民族中,敬畏他而又履行正義的人,都是他所中悅的。他藉耶穌基督──他原是萬民的主──宣講了和平的喜訊,把這道先傳給以色列子民。你們都知道:在若翰宣講洗禮以後,從加里肋亞開始,在全猶太所發生的事:天主怎樣以聖神和德能傅了納匝肋的耶穌,使他巡行各處,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壓制的人,因為天主同他在一起。我們就是他在猶太人地域和耶路撒冷所行一切的見證人。他們卻把他懸在木架上,殺死了。第三天,天主使他復活了,叫他顯現出來,不是給所有的百姓,而是給天主所預揀的見證人,就是給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者中復活後,與他同食共飲的人。他吩咐我們向百姓講道,指證他就是天主所立的生者與死者的判官(宗103443)」。為此,我們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去作,如同是為主,而不是為人,因為我們服事主基督,該知道要由主領取產業作為報酬;因為凡行不義的,必要得他所行不義的報應;天主決不看情面(哥32325)。

我們2021年的查經分享至此結束。在此祝福弟兄姊妹降臨期的聖潔自己,預備恭迎基督,並在聖誕及新年佳節之日與家人在主內團聚平安喜樂。我計劃(也交託給天主的帶領)於202221日(星期二)開始,繼續分享雅歌篇記載有關【新郎和新娘】合一後【愛情的試探及鞏固】(歌52166110),【享受於愛情中】(歌611-;7114814),及最終達致【愛情的圓滿】。我們也會繼續默示錄中【羔羊的婚宴】的研習。

聖若望寫下默示錄時約在西元96年(之後於西元100年才編者了聖若望福音)。在默示錄中,聖若望在被引到天上觀看天使和聖徒的朝拜時,他也見到地上正發生各類大災難的情景、及朝向人類末代歷史結束的大審判。我們除了需瞭解默示錄傳達的是我們在末世度日參與彌撒朝拜天主的至關必要訊息,也是要關注教會福傳發生的歷史發展方向直至普世大地在末代的終結更新之事。主耶穌一開始要聖若望致書給亞細亞的七個教會:願恩寵與平安由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由在他寶座的七神,並由那原為忠實的見證,死者中的首生者,和地上萬王的元首耶穌基督賜與你們。願光榮與權能歸於那愛我們,並以自己的血解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過,使我們成為國度,成為侍奉他的天主和父的司祭的那位,直到萬世萬代。阿們(默146)。從字的層面上,【昔在】、【今在】、【將來永在】可意指聖若望獲得神視記載默示錄的【之前】,【目前】、及【未來】。我們可藉此由這三個時段層面瞭解主耶穌救贖普世的事工發展及我們這些僕人在其中的參與角色和使命。

這期間,請安排時間研習聖經章節(雅歌篇第58章,及默示錄第17181921章),在安靜默想中與主交流,勾劃出您尋求【朝聖】教會(意指在主內致力仰賴基督的教導和救贖迷失、軟弱者)的神師或老師滿足自己慕道的渴望、瞭解經文(祇有交託於主關於我們慕道及瞭解經文的意向,靠主聖神的帶領,為主而服從有權柄的,才會找著那一扇門;譬如:諮詢本堂堂區主任-林育民神父、王正弟兄、或韓琦姊妹),或找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ZOOM】等的視頻研習認識基督與愛,也同時參與都是致力成為【百合花】的其他弟兄姊妹的共融,也為此可與基督相遇(歌216),建立藍圖,為主服事,同心合力協助教會神長福傳(若一57)。

百合花即是寓意祇仿效基督,不被人生掛慮,或受制於肉情私欲;不判斷任何人,交託所有於主;譬如參與【小德蘭福傳Line 組群】;有意者請與我連繫。該組群由熱心和氣的康碧娟姊妹主持,指導神師為曾慶導神父(美國波士頓的威士頓耶穌會神學院信理神學博士,出生於香港,中學後移民美國;國語發音標準!-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每日親自在此分享彌撒讀經反省,豐富的神學小問答,慕道要理需知,及其他神長、修女、修士、老師、及信友們不時分享的聖人靈修,定期團聚或在線上視頻避靜、祈禱的信息。我們參與任何有關慕道、靈修及教堂組群應以謙遜的心態學習節制遵重,不要把自己收集的資訊也不看不想就無意義的一股腦的丟出來讓其他群友去傷腦筋,或一些無關靈修自以為可讓大夥笑一笑或世俗電影電視劇資訊也擅自放進於朝聖的團體,不妨祇放在其它大學、高中朋友…等非朝聖的組群分享)。

 

主佑平安,

     

Jerry 

 

PS. 若有機會也不妨與基督教的弟兄姊妹分享今天的查經,並加唱一首“祢專屬的花園”的敬拜讚美歌,在主內一同追求天上的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24ruTE_HO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haw(多明我) 的頭像
    lin.haw(多明我)

    lin.haw 林豪(Dominic Lin)blog2wp_38adce5a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