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病重的人同在一間病房裡躺了很久。開始時他們談家人、太太、工作,然後也談到年青及讀書時的事。開始會一口氣連續講好幾個小時,時間久了,就缺話題了。

恰巧,其中一個每天下午都被扶起來作肺膿腫引流;他的床靠著窗戶,躺下來後,他總是向室友描述他窗外的景像,和發生的事情。從窗口望出去是一個公園,裏面有一個可愛的池塘,有鴨子和天鵝在嬉戲,孩子們則在放小船,年輕的戀人則手牽手,在絢麗多彩的花叢中散步,遠處是地平線美麗的風景……這一天,有兵隊經過前往檢閱。另一天,有樂隊來演奏;雖然聲音不太明顯,但是他「清楚地看到」是個大約五十人的學生樂團……

另一張床的病人,每天也期待這一刻,因為窗外的多姿多彩和發生的事,使他的生活變得開闊和愉快。
  一天,窗邊的病人去世了。另一個病人便請護士,讓自己搬到窗口那張床去。

病人被移過去後,就痛苦、緩慢地把身體支撐起來:這是他第一次親眼看到外面的真實世界。但當他朝窗望出去時,看到的是一面牆!

他問護士:他的室友怎麼能描繪出窗外那麼美麗的世界。護士回答說:那室友是個盲人,他連牆都看不見。又說:他大概是想激勵你。

 

「主復活了!阿肋路亞!」

對一般人來說,復活是不合常理的。連信友也會質問說:耶穌為甚麼不讓人 - 不讓我們- 看到祂:活着?又或:「為甚麼世上仍一直亂像不斷?就算一個人有非凡的成就,但背後卻有著一根芒刺 - 死亡:它會消滅人的一切,像面牆壁一樣,封擋一切。

其實,不只如此,我們讀到:婦女們在墳前,碰到兩個人對她們們說:她們找的人已復活了。「婦女們把這些事報告給宗徒。但在他們看來,好像是無稽之談,不敢相信。最後,當伯多祿親自(帶着若望〈若20:3)到墳墓那裏窺看,「只見有殮布,就走了,心裏驚異所發生的事。(24:14-15)

比較例外的是若望:「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20:11.)

不過,事情也不是這麼直截了當:「……他們還不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

福音就是宗徒們經過沉澱和反省後,對耶穌、對人生的重估:耶穌在離世時,早就說過:「你們心裏不要煩亂;你們要信賴天主,也要信賴我。……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往那裏去的路。 」多默說:「主! 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裏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回答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14:1-11)

我們應當像病房裡的第二個病人一樣,被他的病友所感動,相信他的病友。因為醫院的牆壁外有甚麼東西,甚致有沒有東西,並不重要,因為他已在病友善良的心裡確實的看到了,也分享到了一個美麗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