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年輕的美國軍官接到命令,被調派到沙漠邊緣,一處就近印地安部落的基地服務。
他不想新婚的妻子跟著他離開都市,前往受苦。但妻子為了表示對丈夫的愛,執意一同前去。年輕軍官只好與妻子前往,在部落中找了個木屋居住。
那地方夏天酷熱,風沙多,且早晚溫差變化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地安人都不懂英語,日常的溝通都有問題,做起事來更是不方便。譬如說:倒垃圾,買些較喜歡的食物等。
過了幾個月,妻子無法熬下去了,就寫了封信給母親:除了訴說生活的辛苦外,信末還說準備搬回原來的家。
她的母親很暸解女兒,回了封信,其中說:「在一間牢房裡,住着兩個囚犯。一個往窗外看,看到的是泥巴,另一個則看到星星。」
妻子在信中牢騷發過了。接到母親的信後,便說:「好吧!我去把那星星找出來。」
她開始改變了對印地安人不友善的態度,並積極参與他們的生活中:學習編織、燒陶、耕作及烹煮等。
她作了許多天文方面的研究,並利用沙漠的天然優勢觀察星星;果然,後來她出版了書籍,成了天文學家 - 她看到了星星!
他瞭解到要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接觸耶穌復活:從宗徒之長伯多祿開始 - 他探頭查看空墓,多默是最後一個了:「……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別的門徒向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但他對他們說:『我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我決不信。』」(vv.24-25)

多默是宗徒中的「壞孩子」嗎?。讓我們先看:針對看見空墓-耶穌復活一事,第一種反應中的是:絕不接受及打壓:如申請派兵守墓 (cf. 27:64) ,及一旦出了狀況,不惜撒謊的司祭長和法利塞人(cf.28:13)

第二類是:發現墳墓空後,婦人們的「驚恐(16:5) 、「害怕(24:516:8) 憂喜參半」(28:8) ……

接著是宗徒們聽了報告,「卻視為無稽之談,不敢相信。(24:11) ;連回報人是「見到」主顯現的瑪達肋納,和兩位門徒,仍不相信。(16:9-13; cf24:13-35)

最後一類是:瑪利亞在墓前(20:14-16);兩位門徒在往厄瑪烏途中,「……認不出祂來(24:16);連宗從們遇「耶穌立在他們中間……竟害怕起來,想是見了鬼神。」要耶穌向他們說:「你們我的手……你們摸摸……(36-40)

可見,多默的要求並不過份;在復活的故事裡他變成了信者的模範:從直率的質疑,轉變為謙虛和堅信。耶穌很温和地叫在來看,及伸手摸的時候,多默回答說:「我主! 我天主!(20:18)他放棄了那種個人幻想性的救主,換成了「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全部經書論及的默西亞。(24:27) 。他與其他宗徒一起在提庇黎雅海邊認出耶穌,「因為知道是主。(21:12)。他已理解和體會到:天主與祂子民盟約的高峰點就是:「默西亞必須受這些苦難,才進入祂的光榮 (cf24:26)

多默接受了主復活的生命:主的派遣、主的平安及祂的聖神(vv.26-27) :「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v.28)好把赦罪的喜悅傳流給後世萬代的信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haw(多明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