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和天主堂起源
永和聖母升天天主堂設立於民國44年當時的永和堂原是一座具有獨立庭院、尖頂、紅磚綠瓦、彩色玻璃,佔地約30坪一層樓的聖堂,旁邊有神父宿舍,談到永和堂的歷史,我們必須將張國珽神父及劉鴻蔭神父聯繫在一起,兩位神父都來至北平教區,且是前後期同學,並一同前往瑞士福利堡大學進修,張神父為教育心理學博士,劉神父為雙重法學博士。
兩位神父學成之後在瑞士傳教並任公職且具瑞士籍,工作幾年後轉調嘉義教區,當時受該教區牛主教及田樞機之託,投身新建主教座堂之計畫,他們將於瑞士所得之薪水全數攜回台灣作為建堂基金,田樞機亦提供了部分資金,完成當時嘉義教區之主教座堂。
任務達成之後張國珽神父於49年8月15日就任本堂主任司鐸,直至今日,同年9月20日劉鴻蔭神父則由台中教區調至永和堂任副本堂,輔助傳教,直至92年6月12日過逝為止。
二、 堂區善會之成立
張國珽神父於50年3月18日成立了聖母軍—中華聖母支團,並任神師。劉鴻蔭神父則於50年4月至60年間成立了另一團聖母軍—諸惠中保支團,並任神師,兩團聖母軍始終為堂裡的中堅,默默地從事服務堂區教友及堂內事務之任務。
51年3月4日,聖堂部分土地因被政府預定為都市計劃道路,而當時教友人數日增,因此將教堂改建為80坪的新聖堂,落成後由田樞機主教親自來祝聖。
張神父於55年成立「中學生聯誼會」,集合了堂內多位中學生,並於56年擴大組織,改名為「永和青年會」,簡稱「永青會」,舉辦園遊會、避靜、調查教外貧戶、看望病患、收集捐出的冬衣及暑期補習班等活動。
60年3月由於自由街的拓寬,舊教堂和神父宿舍皆被拆除,土地共減少了200坪,神父沒有宿舍可住,生活頓時較為不便,當時台北教區羅光總主教來訪,見到神父們居住簡陋,之後提供二十萬元作為改善之用,並於61年11月22日新建完成三層樓建築,包括:會議室、圖書室、宿舍、客廳等空間,而改善了一切。
張神父於63年3月組成永青唱詩班,直至今日,這是神父心愛的團體,集合了堂裡無數的年輕人,一起成長,始終負責教堂主日及重要節日之領唱工作,其中培育出許多人才至今仍為唱詩班及堂務做奉獻工作,張神父及劉神父的細心栽培,功不可沒。
劉神父於68年4月又成立了聖母軍的「聖母升天」支團,並任神師為劉神父,該團至今仍執行堂內重要之服務工作。
三、 再一次建堂計畫
由於神父辛勤地耕耘,直到89年底永和堂受洗的教友數字達2200 多位,在45年之間平均每年有50位慕道者受洗,由於教友人數增加,堂裡設備老舊且空間不符使用,在前台北教區狄剛總主教、鄭再發總主教的支持及鼓勵下,張神父召集堂內熱心教友,於92年10月成立了「建堂小組」,建堂的工作在神父的領導及教友們的熱心捐助下,持續了近三年,並於95年6月3日落成,感謝天主及聖母的眷顧,更要感謝張國珽神父無私的全心奉獻與帶領,使永和聖母升天天主堂能有現今的成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