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月起源的遠因與誦念《玫瑰經》有關。道明會積極的組織玫瑰經善會來推動誦唸《玫瑰經》,到後來的蔚然成風。然而,玫瑰月的建立卻是西方國家一連串戰役中得勝仗的「感恩」。
這節日最初名為「勝利之母節」,由教宗庇護五世於1571年制定的,是紀念在立本陶(Lepanto)擊退土耳其軍隊,而這次勝利被認為是誦唸《玫瑰經》的成果。
在十六世紀,土耳其極為強盛,在地中海擁有龐大的海軍艦隊,企圖橫掃歐洲,消滅基督文化。當時的教宗庇護五世號召聯軍禦敵,以保全教會文化及免於生靈之塗炭。但參戰的聯軍艦隊,只威尼斯和西班牙各艦隊,在奧國的董若望統領下,於一五七一年九月三十日出發。
十月七日,清晨雙方艦隊抵達立本陶海峽,聯軍將士都在恭念玫瑰經,達三小時之久。戰爭初起時,原本有利土耳其艦隊的大風,卻忽然轉向變為有利聯軍。雙方展開激戰,聯軍終於扭轉局勢以弱勝強,得到輝煌的勝利。此次大捷,伊斯蘭教徒海軍一蹶不振,消除了地中海的威脅。 此次勝利,教宗庇護第五,深信這次的勝利是誦唸《玫瑰經》的效力。威尼斯議院事後發文告給各路聯軍說:「給我們勝利的,不是將士,也不是武器,而是玫瑰聖母。」